学术投稿

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贾宝洋;李海斌

关键词:乳腺癌, 复发转移,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5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2年内复发占15.7%(24/152),胸壁复发占6.58%(10/152),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5.26%(5/152),腋窝淋巴转移占1.97(3/152),骨转移占1.32(2/152),肺转移占1.97(3/152),胸膜转移占0.66(1/152).[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与原发肿块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重视乳腺癌随访,规范各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调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加强备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卫生信息管理高职生社区健康管理实践模式探析

    [目的]探讨适合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社区卫生实践模式.[方法]选择本院2006、2007级卫生信患专业115名高职生参加社区人群健康管理,并分析参加健康管理前后学习态度及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结果]参加健康管理前后学习态度及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人群对高职生服务的满意度达92.6%.[结论]参与社区健康管理并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有利于卫生信患高职生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能促进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高职生的创业精神;锻炼高职生的社会化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辛崇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探讨其水平含量变化及临床的疗效追踪.[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8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的水平.[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体内的血清IL-2水平为(162.54±54.70)pg/ml,高于非活动性结核(94.05±27.98)pg/ml或对照者(77.87±13.52)pg/ml(每个参数均为P<0.001).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血清IL-2水平和对照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性结核的IL-2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仍保持升高(P<0.001),而在4个月后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IL-2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结核病的活动性,判断病情及预后,监测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作者:谢永平;黎国梅;陈广幸;李静宇;梁庆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PCT、IL-6、CRP在早期诊断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败血症诊断标准分感染组(确定诊断和临床诊断)共55例和无感染组对照47例,于入院后、d 3、d 7检测血清PCT、IL-6及CRP.[结果]败血症患儿入院时PCT、IL-6及CRP均较对照组升高,抗生素治疗后迅速下降,PCT诊断敏感性高,达92.7%,其次为IL-6及CRP,分别为85.5%和70.9%,PCT诊断的特异性也高,为95.7%,CRP为87.2%,而IL-6低为83%.[结论]PCT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

    作者:郭艳;刘海樱;曹兆兰;周晓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依托咪酯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盆腔肿瘤病人术中自控镇静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用依托咪酯行自控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腰硬联合麻醉下盆腔肿瘤患者30例,术中采用依托咪酯行清醒镇静.使用Graseby镇痛泵静脉给药,每次给药量为1 mg,20 s完成,无锁定时间,患者可根据需要按压给药按扭,直至满意.每5 min记录一次镇静程度、呼吸通畅程度、SpO2、MAP、HR、患者按压的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结果]依托咪酯镇静起效时间为(2.4±1.1)min.在360次记录中无一镇静过度.所有患者SpO2及呼吸道通畅度均未受影响.在镇静初5min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均较多(P<0 05),10 min后明显减少并趋稳定.给药前后MAP、HR无显著性改变.[结论]依托咪酯用于清醒镇静具有安全可靠、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可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盆腔肿瘤病人术中镇静.

    作者:李峰;甘建辉;柴林;陈杰;刘利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儿童癔症倾向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具有癔症倾向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家庭教养方式,教育态度;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调查10~12岁城市学龄儿童247名.[结果]学龄儿童具有癔症行为倾向的检出率为9.80%,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儿童具有癔症倾向的行为与父母早期教养方式、教育态度、期望值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儿童癔症倾向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民主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培养目标,恰当的期望值是促进儿童行为正常发育的有利条件.

    作者:张录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CHF)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对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5d、30 d、45 d、60 d的静息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功能等.[结果]试验组心功能改善2级33例(38.4%),改善1级47例(54.7%),无效6例(7.0%),总有效率93.0%,对照组心功能改善2级8例(9.4%),改善1级56例(65.9%),无效21例(24.7%),总有效率75.3%,两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平均住院18 d,3个月复发9例,6个月复发12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HF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依那普利,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但依那普利宜小剂量开始递增,两药联用时剂量宜偏小,间开服药.

    作者:姚公元;张胜男;陈协辉;李双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三门峡市湖滨区2007年人群死因统计及寿命分析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湖滨区2007的人口死因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研究信息.[方法]死因编码采用ICD-10分类,用Excel 2003对全人群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现时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结果]三门峡市湖滨区2007年总体死亡率为604.55/10万,男性死亡率648.41/10万,女性死亡率552.56/10万,死因居前3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期望寿命为74.75岁,去肿瘤人群期望寿命为78.11岁.[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意外伤害死亡是三门峡市湖滨区2007年的主要死因.

    作者:崔法曾;赵建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地震伤员输血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调查1 663名地震伤员的输用治疗,了解血液成分用量和输注剂量,对提高输血疗效,指导突发事件的血液供应有意义.[方法]5月12日~6月20日期间,50家医院1 663名伤员用成都市血液中心血液进行输血治疗.对伤员输血资料统计分析,了解血液品种和用量、输血剂量分布和输血方案等.[结果]1 663名伤员年龄从新生婴儿至100岁老人,伤情复杂,有15种类型.骨折944人,56.7%.86%输血原因是手术.主要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血小板等.红细胞悬液和冰冻血浆合计占94%血液用量.扣除未输用人数,人均输血量为全血3.3 U;红细胞悬液5.3 U;血浆11.9 U;血小板6.0 U.小与大输血量相差几十倍~百倍.50%以上伤员输血剂量为2 U(全血67%,红悬54%,血小板69%).68%全血单独输用,而70%红细胞悬液、90%血浆和97%血小板是两种以上血液成分联合输血.3种血液成分输用的伤员仅31名(2%),却输用了91%血小板,19%血浆、13%红细胞悬液和10%全血.[结论]输血治疗在伤员救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保障血液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群身;李执如;陈俊;张杰;李小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黎平县2001~2008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掌握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黎平县2001~2008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黎平县2001~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3种,发病17 992例,死亡10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49.80/10万、死亡率为2.57/10万、病死率为0.57%;发病率居前3位病种分别是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肝炎,占发病总数的71.14%;死亡数居前3位病种分别是钩体病、狂犬病和乙脑,占发病总数的1.22%,占死亡总数的58.25%;病死率居前3位病种分别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和流脑;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数从2001年的170例上升到2008年的668例,上升了2.93倍;麻疹发病率从2001年的114.66/10万,下降到2008年的0.20/10万,下降了99.64%,无白喉、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等疫苗针对疾病.[结论]黎平县2001~2008年传染病发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病例分布无明显季节性;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随着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呈快速上升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科;姜永全;罗永平;康中菊;吴国琼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株洲市旅店业量化分级管理成效分析

    [目的]探索旅店卫生管理工作模式,实施卫生安全监管策略.[方法]按<株洲市旅店业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的要求,经培训、初评、整改和复评,对各县(市、区)的旅店396家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审.[结果]A级单位占4.54%,B级单位占29.55%,C级单位占36.11%,D级单位占29.80%;星级宾馆量化分级结果明显高于普通招待所,消毒间和布草间的建设、公共用品和中央空调的清洗成为卫生管理的重点.[结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卫生监督管理的手段,量化是其前提,分级是其结果,管理是其目的,终目标是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黄光;王向农;谭新宇;文缨;石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强直性脊柱炎及HLA-B27的遗传倾向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海南籍强直性脊柱炎(AS)及亲属的HLA-B27的表型、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了解海南籍HLA-B27和AS的遗传倾向及发病情况,指导临床治疗,预防AS的发病.[方法]HLA-B27表型检测采用血清学技术,HLA-B27基因型和基因分型检测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R)技术.[结果]6例海南籍的AS患者及家族成员共86例中B27阳性者患AS的概率为36.7%,其中男女比例约为7.6:1;有AS相关症状者的概率为36.7%,男女比例为1:5.9.43个HLA-B27阳性家庭中一级亲属AS患病率为30.26%,HLA-B27阳性患AS的比率为47.92%,其中男性为68.97%,女性为15.79%,男女比例为1:4.4.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HLA-B27阳性,其子女HLA-B27的阳性率基本相近.AS患者中HLA-B27阳性者占100%,HLA-B27表型和基因型基本相符,HLA-B27基因分型结果均为HLA-B2704型.[结论]海南地区AS发病率和HLA-B27阳性率都较其他地区高,具有很强的家族遗传倾向,AS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发,有AS相关症状者女性高于男性.HLA-B27基因亚型为HLA-B2704.

    作者:王小敏;赵英;蔡俊宏;吴艳;符生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护理本科生个性特征与职业态度的关系

    [目的]调查高护本科生个性特征和职业态度现状,探讨个性特征对职业态度是否存在影响,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培养护生良好职业态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生个性特征调查表、护生职业态度调查表,对我校在校2004,2005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护生整体职业态度水平不太理想,不同程度职业态度的高护生个性特征内外倾向性(E)、情绪稳定性(N)和精神质(P),掩饰性(L)4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教育与管理者对职业态度的培养应通过系统规范的职业化教育加强护理本科生职业个性特征的塑造.

    作者:张勇;周燕;王雪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5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2年内复发占15.7%(24/152),胸壁复发占6.58%(10/152),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5.26%(5/152),腋窝淋巴转移占1.97(3/152),骨转移占1.32(2/152),肺转移占1.97(3/152),胸膜转移占0.66(1/152).[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与原发肿块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重视乳腺癌随访,规范各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调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加强备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贾宝洋;李海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孕前腹腔镜盆腔干预预防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孕前盆腔腹腔镜干预(评估、必要时手术)在预防重复异位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输卵管妊娠妇女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生育状况,按1/2配比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清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孕前盆腔干预(评估、必要时行粘连松解或和输卵管修复成形术),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孕前采用腹腔镜盆腔干预的观察组,其重复异位妊娠率为7.1%,宫内妊娠率为643%,与对照组(21.4%、36.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孕率分别为28.6%和41.7%(P>0.05).[结论]首次异位妊娠的患者再次妊娠前,予腹腔镜盆腔干预有利于降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周剑利;韩素新;于作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运用护理程序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的实践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程序促进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患者78例,通过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行为整改计划并实施.1年后对相关指标进行重新评估,并与干预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高盐高脂饮食、运动、遵医服药、血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饮酒、体重指数、腹围、甘油三酯有明显改善(P<0.05).而吸烟、总胆固醇值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促进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可以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

    作者:吴梅;杨又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老龄骨质疏松骨形态、骨密度、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骨质疏松模型中雌性大鼠骨形态、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改变,探索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纯种雌性SD大鼠10只,喂养22月后复制自然衰老骨质疏松模型,另随机选择6月龄雌性大鼠10只为青年对照组,观察其骨形态、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指标.[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骨质疏松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50%,P<0.05),股骨平均骨小梁数显著减少(65%,P<0.05),平均骨小梁宽度显著变窄(27%,P<0.05).②骨质疏松组股骨与椎骨骨密度(64.3±8.1 g/cm2,59.3±15.1 g/cm2)较青年对照组(81.8±7.2 g/cm2,92.2±6.1g/cm2)显著降低(P<0.05),椎骨骨密度下降得更明显(35.7%比21.3%).③骨质疏松组股骨与椎骨的大负荷力(134.41±23.52N,235.0±12.2N)较青年对照组(155.81±17.84N,327.1±24.8N)显著降低(P<0.05),且椎骨的大负荷力降低更明显(28%比14%).骨质疏松组椎骨、股骨的大应变(1.28±0.12 mm,1.6±0.15 mm)与青年对照(1.38±0.15mm,1.81±0.21 mm)比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尚未形成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中骨形态发生、骨密度明显改变,骨形态学、变化更能反映早期的骨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骨的力学性能.

    作者:张敏;郭雄;何树梅;章晓凤;张增铁;张富军;耿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精神分裂症与腭-心-面综合征研究进展

    有研究发现腭-心-面综合征(VCFS)的患者中有24%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普通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仅为1%.22号染色体上,尤其是22q11处存在精神分裂症易感性位点早已成为公论,但二者之间更具体的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精神分裂症与腭-心-面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黄朝红;周莉;姚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单纯性肥胖患儿手术前、后IL-6、TNF-α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单纯性肥胖患儿手术前后IL-6、TNF-α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和40例正常体重患儿ASA Ⅰ~Ⅱ级进行全麻行腹部手术,于手术前、后监测血清IL-6、TNF-α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儿术后24 h内IL-6、TNF-α呈上升趋势,组内各时间点间及各时间点与麻醉前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患儿手术后IL-6、TNF-α开始升高,术后24 h逐渐下降,备时间点间及各时间点与麻醉前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儿手术前、后24 h内IL-6、TNF-α较正常体重患儿发生明显变化,可能与肥胖加重手术创伤刺激及损伤的程度有关.

    作者:高建芝;腾清蕾;王永玲;赵林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综合性高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探讨

    [目的]探索高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方法及效果,提高大学生对意外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方法]对在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常识,通过开设<急救常识>选修课,依托学生社团<新医学会>和红十字会对会员进行急救骨干培训、开展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知识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急救意识,普及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结论]对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系列教学即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学校突发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大学生是社会急救知识普及的生力军,进一步推进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钱金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乙醛的毒性作用、乙醇代谢酶多态性、氧化应急、NADH/NAD+、CYP2E1等方面对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作了简要阐述,ALD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乙醇在肝细胞内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及其引起的代谢紊乱.ALD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其致病因素单一,即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但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继续研究ALD的发病机制非常有意义.

    作者:刘国红;李丽;李锦;王玮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