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效果观察

黄伟光

关键词:血液灌流, 药物中毒, 治愈率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3.3%、3.3%,较对照组的7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时间[(3.3±1.2) vs (12.1±3.5)]h、住院时间[(8.5±3.1) vs (16.2±4.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灌流能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4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紧张情绪缓解率、疼痛情况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舒适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缩短麻醉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高,为手术医师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况翠红;李昕;熊祖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孕早期首次空腹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意义

    目的 探讨孕早期首次空腹血糖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确诊怀孕并首次接受孕检的孕早期(孕10~15周)孕妇658例,检测空腹血糖值,并于孕24~28周行OGTT试验.结果 658例孕妇首次孕检空腹血糖诊断GDM 60例,占9.12%,且空腹血糖正常组与GDM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少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和OGTT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r=0.331),且当首次孕检空腹血糖≥5.60mmol/L时,诊断GDM的特异性达到0.99以上.结论 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可以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当首次孕检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60 mmol/L时候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合理的医学指导和饮食运动干预,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吴姗姗;苏丽芬;方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尿白三烯E4水平变化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白三烯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小儿呼吸科住院儿童中确诊为MP感染的76例患儿为MP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小儿外科择期手术的76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尿白三烯E4的浓度.将76例MP感染患儿根据是否使用孟鲁司特治疗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随访1年评估反复发作情况.结果 MP感染组患儿尿白三烯E4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孟鲁司特治疗组患儿在症状减轻及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原方案组,且在随访的1年中,孟鲁司特治疗组患儿病情反复次数及住院次数少于原方案组.结论 MP感染患儿尿白三烯E4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改善MP感染患儿的咳嗽、气喘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及病情反复次数,这些进一步提示白三烯在MP感染所致的气道炎症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娟;黄东明;王桂兰;容嘉妍;张平锋;刘翔腾;林嘉镖;黄建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阻断干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分娩期护理、感染管理及新生儿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患者妊娠结局,且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 50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0.0%(15/50),其中潜伏期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Ⅰ期、Ⅱ期(P<0.05).另外,干预前后SAS评分[(46.8±7.9)vs(31.5±6.3)]分、SDS评分[(47.0±8.5)vs(32.6±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妊娠梅毒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阻断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谭艳;袁军;钟英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比不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比较不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结石残留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想术式.

    作者:伍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血清唾液酸变化规律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在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的作用关系.方法 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作为观察组,另设健康对照组54例,观察比较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唾液酸浓度、血糖、血脂.结果 两组患者血脂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和血清唾液酸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唾液酸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唾液酸浓度增加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阶段之间有关联,可以用于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预后监测.

    作者:孔庆慧;郭疆;毛泽春;窦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模式对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厌氧菌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对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厌氧菌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站治疗的妊娠期生殖道厌氧菌感染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使妊娠期生殖道厌氧菌感染妇女妊娠结局更佳,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作者:聂柱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育龄人群β地中海贫血筛查及血红蛋白A2截断值的确定

    目的 探究在育龄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情况并确定血红蛋白A2的截断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至我院体查的育龄青年5 400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育龄青年进行β地中海贫血筛查,同时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分析相关数据,判定采用HPLC法筛查β地中海贫血的血红蛋白A2截断值.结果 在5 400名育龄青年中筛查出β地中海贫血的青年329例,其临床携带率为6.1%,对选取出的610个青年中基因分析显示β地中海贫血有41例,其携带率为6.7%,本实验室采用的血红蛋白A2截断值与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符合率为91.04%.结论 使用VariantⅡ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β地中海贫血筛查,其血红蛋白A2含量采用≥3.95%为判断β地中海贫血的截断值可作为β地中海贫血临床检测的指标.

    作者:林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下颌磨牙区颊侧浸润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下颌第二前磨牙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SP)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FM)两种不同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髓麻醉效果,以明确下颌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的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5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采用交叉设计,按随机顺序用1.7 mL肾上腺浓度为1:100 000的4%阿替卡因分两次进行SP及FM两种麻醉,30 min内每隔5分钟采用牙髓活力测定仪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SP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麻醉成功率分别是74%、64%、48%,而使用FM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麻醉成功率分别是76%、52%、54%.相同牙位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M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麻醉成功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P只有第二前磨牙麻醉成功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与FM这两种局部麻醉方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致的,SP及FM在下颌第二前磨牙及磨牙的麻醉成功率没有差别,阿替卡因颊侧局部浸润麻醉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麻醉成功率女性高于男性.

    作者:林苑云;李淑婷;关则任;蔡朱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及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评估43例永久性造口患者出现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①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性别、肿瘤部位没有关系(P>0.05);②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为19.2%,坏死、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为12.4%;③在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3例经有效的护理后恢复良好,皮肤与造口周围黏膜无缝隙,无渗出液.结论 肠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十分常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肠造口术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母斐;黄莉;董功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方位护理对预防CCU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效果

    目的 为了解多方位护理在预防CCU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收治的13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外再加用多方位护理措施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临床治疗疗效、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率低、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方位护理用于CCU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加强健康治疗的了解,还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预防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文定;赖伟华;吴伟;马风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LK和MMP-9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20例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ILK、MMP-9的表达.结果 ILK在正常乳腺组织、原位癌及乳腺癌的表达逐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6,P<0.05);MMP-9在三者的阳性表达也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ILK和MMP-9的表达和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ILK与MMP-9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427,P<0.05).结论 ILK、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正向协同效应,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增殖、浸润及转移.

    作者:陈淑苹;车爱文;李家梁;孔继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电图对哈萨克族和汉族AMI预测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哈萨克族AMI患者与汉族AMI患者的阳性预测值的差异.方法 将41例哈萨克族和59例汉族AMI患者的心电图检查预测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支血管病变时哈萨克族和汉族的阳性率分别是10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方面不论是心电图定位与急性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关系,还是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大小,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对哈萨克族和汉族AMI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赵永胜;赵红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治疗,分析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6.06%和4.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40.40%和3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地西泮预防复发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路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究耳鸣习服治疗联合辨证针刺治疗耳鸣有效性观察

    目的 观察耳鸣习服治疗联合辨证针刺治疗耳鸣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耳鸣患者1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习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辨证针刺治疗,探讨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习服治疗联合辨证针刺治疗的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7%,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9.23%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常规习服治疗耳鸣联合中医辨证针刺治疗耳鸣的效果非常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伟伟;黄郁林;曾宇慧;陈靖;梁健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年龄段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预后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预后的比较.方法 将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低危组患者给予抗凝治疗,高危组患者予以溶栓治疗,中危组患者两种方法均采用.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高危构成比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14,P<0.05).两组疗效进行比较,青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老年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59%,青中年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1,P<0.05).青中年组恶化者患者较老年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相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老年患者常出现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危险分层,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汝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肝病新进展

    重型肝病在我国是高发的重症疾病,是临床为严重的类型,死亡率极高,如何提高重型肝病的抢救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治疗该病.本综述通过介绍DPMAS的机制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作者:黎代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15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总钙化情况、不同类型钙化的分布情况、甲状腺不同的病理类型的钙化大小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簇状钙化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结节钙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簇状钙化为主,以20~45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要钙化对象,且簇状钙化患者主要集中于20~45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钙化尤其是簇状钙化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采用超声探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钙化情况对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良、恶性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耿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匹多莫德辅治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作为辅助药物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7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8例,对照组行糖皮质激素吸入等常规治疗,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孟鲁司特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疗程5个月.比较两组哮喘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量(PEF)占预计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匹多莫德作为辅疗药物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对于预防、减少哮喘发作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焕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痔疮术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总结痔疮术后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痔疮手术患者118例,进行术后监护及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注重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 经医务及护理人员治疗及护理后,所有痔疮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7~15 d,平均10 d.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及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发症,尽早处理,科学合理饮食,注重心理护理,促进伤口尽早痊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