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对哈萨克族和汉族AMI预测差异分析

赵永胜;赵红利

关键词:哈萨克族和汉族,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哈萨克族AMI患者与汉族AMI患者的阳性预测值的差异.方法 将41例哈萨克族和59例汉族AMI患者的心电图检查预测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支血管病变时哈萨克族和汉族的阳性率分别是10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方面不论是心电图定位与急性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关系,还是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大小,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对哈萨克族和汉族AMI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方案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例成人初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ATRA治疗,观察组在ATRA治疗的基础上联合As2O3,对比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达CR时间、感染率、早期病死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的CR率为83.33%(5/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6.67%(1/6),达CR时间为(30.12±4.63)d,未发生早期死亡病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中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早幼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As2O3与ATRA,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岳寒;司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式结直肠癌保肛术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观察腹腔镜与开腹式结直肠癌保肛术后各60例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均接受保肛手术治疗,其中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60例,B组选用传统开腹手术60例,以QLQ-C 30问卷调查方法测定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值,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1周A组与B组相比,A组的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B组;术后1个月,A组生活质量指数稍高于B组,术后6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分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近期保肛患者结直肠癌术后的生活质量,腹腔镜手术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对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两组术后无差异.

    作者:唐晓;王庆喜;胥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到我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性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改善清明也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黄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应用

    目的 规范本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针对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口腔科的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调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规范本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结果 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中出现42次不规范的问题,其中有22次是由于诊疗器械清洗不彻底所致,12次是由于消毒流程不规范所致,8次是由于消毒时间不科学所致.结论 通过对本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能进一步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放大胃镜检查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组织切片法、快速尿素酶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阳性的患者进一步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技术检测胃黏膜的改变情况.结果 用组织切片法、快速尿素酶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6.33%、69.39%、58.16%,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检出消失型胃黏膜集合小静脉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和不规则型的感染率分别为76.60%、82.98%,高于规则型12.77%.结论 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志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6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评分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K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和L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向延;赵建华;尹德铭;李志强;潘冠佳;何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肝病新进展

    重型肝病在我国是高发的重症疾病,是临床为严重的类型,死亡率极高,如何提高重型肝病的抢救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治疗该病.本综述通过介绍DPMAS的机制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作者:黎代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感染性休克早期逆转休克中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早期逆转休克中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33例小儿重症S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予以液体复苏早期逆转休克,并选取2003年1月-2010年12月予以传统扩容治疗的31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抢救疗效.结果 观察组达到循环稳定治疗目标以及重症监护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肺水肿以及死亡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至关重要的一步,能较快稳定SS患儿循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缩短重症监护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冬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血压前期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并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将331例35~75岁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及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JNC-7的血压分类标准,比较对照组、高血压前期组(Pre-HT)、糖耐量异常组(IGT)和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组(Pre-HT+IGT)的生化指标变化、平均IMT、颈动脉内径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压、血脂、尿酸等因素在高血压前期、糖耐量异常组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Pre-HT+IGT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颈动脉内径缩小(P<0.05);Pre-HT组与IGT组之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黄若兰;王玲;张忠;乔秋杰;常晓;韩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糖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血糖变化的关系,评价血糖监测对判断HI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同例数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血糖值的差异、病例组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血糖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病情越严重,血糖异常率也越高,不同程度HIE患儿的血糖异常率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血糖值越高,病死率也越高.结论 临床上应密切观察HIE血糖水平的变化,定期监测血糖,并将其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陈丽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方位护理对预防CCU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的效果

    目的 为了解多方位护理在预防CCU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收治的13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外再加用多方位护理措施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临床治疗疗效、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率低、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方位护理用于CCU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加强健康治疗的了解,还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预防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文定;赖伟华;吴伟;马风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操作与护理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解决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操作与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112 mol/L的枸橼酸钠、空心纤维透析器和普通含钙碳酸氢盐透析液,对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结果 通过科学操作与护理,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目标,透析器及管路未见严重凝血现象,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未见有引起或加重出血.结论 具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有抗凝效果好、对出血风险影响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作者:曹海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耐药菌株产生,Hp耐药率明显上升,对常规Hp根除方案的疗效也产生影响,一旦治疗失败再次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当棘手.因此,阐述耐药机制、克服原发耐药、避免继发耐药及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措施,是近年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的重点,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课题.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疗效优势介绍如下.

    作者:张倩倩;贾宗谦;吕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诱发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7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皮肤脓疱疮、脐炎、早产儿、黄疸、血象改变发生率,深入探究新生儿败血症诱发因素.结果 试验组胎龄、出生体重较对照组低(P<0.05),皮肤脓疱疮、脐炎、早产儿、黄疸、血象改变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炎、血象改变、黄疸与新生儿败血症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与新生儿脐炎、血象改变、黄疸具有密切相关性,故须强化围产期保健工作,积极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李国杏;谭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沙棘油对鼓膜穿孔良性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沙棘油治疗不能自愈外伤性鼓膜穿孔及慢性单纯型中耳炎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45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分为实验A组,45例慢性单纯型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分为实验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运用沙棘油的治疗方法.比较沙棘油治疗两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听力状况.结果 通过比较看出,实验A组沙棘油治疗不能自愈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总有效率(93.33%)与实验B组沙棘油治疗慢性单纯型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总有效率(88.89%)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听力状况有明显的差异,治疗后实验A组的听力(27.03±5.03)dB比实验B组的听力(20.45±4.93) d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棘油不管治疗不能自愈外伤性鼓膜穿孔还是慢性单纯型中耳炎鼓膜穿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治疗方法便捷,风险低,效果明显等症状,深受患者的欢迎与青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运用.

    作者:龙冬秋;吴细黄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孕产妇健康管理社区路径实施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孕产妇健康管理社区路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和一社康3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管理社区路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进行社区健康管理路径的实施结合健康检查发现:从母乳喂养、便秘、饮食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两组通过健康管理的前后对比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的孕产妇产检次数、妊娠结局比较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定期产检率高,预后及妊娠结局更优(P<0.05).结论 通过对健康管理社区理路径进行实施,效果良好,有利于整个孕期风险降低及新生命的高品质孕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秀华;宋杨;汪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治疗,分析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6.06%和4.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40.40%和3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地西泮预防复发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路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年龄段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预后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预后的比较.方法 将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低危组患者给予抗凝治疗,高危组患者予以溶栓治疗,中危组患者两种方法均采用.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高危构成比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14,P<0.05).两组疗效进行比较,青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老年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59%,青中年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1,P<0.05).青中年组恶化者患者较老年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相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老年患者常出现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危险分层,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汝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比夫定初始单用及联用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初始单用及联用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而试验组61例采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肝功能、乙肝病毒NDA含量、HBeAg阴转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48周AST及ALT显著下降,同时其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48周乙肝病毒DNA显著下降,同时其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48周HBeAg阴转率为59.0%显著高于对照组4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稍高于对照组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初始联用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其能够有效纠正患者肝功能异常,显著抑制乙肝病毒DNA水平,同时患者HBeAg阴转率也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少,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加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李太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病理与治疗方法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莫沙必利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胃复春与铝碳酸镁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为胃镜检查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胃复春联合铝碳酸镁应用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