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芝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阻断干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分娩期护理、感染管理及新生儿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患者妊娠结局,且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 50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0.0%(15/50),其中潜伏期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Ⅰ期、Ⅱ期(P<0.05).另外,干预前后SAS评分[(46.8±7.9)vs(31.5±6.3)]分、SDS评分[(47.0±8.5)vs(32.6±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妊娠梅毒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阻断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谭艳;袁军;钟英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巨乳缩小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行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B组15例行乳房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缩小成形术,C组19例行横双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观察3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乳晕感觉缺失、瘢痕增生概率均为25.0%略高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巨乳缩小术远期疗效相同,但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后无明显瘢痕组织,易被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接受.
作者:李天石;何君君;胡华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半年内、1年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到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不行血液保护技术、B组单纯行回收式自体输血、C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D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监测麻醉诱导前(T1)、手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及手术结束后24 h(T4)各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各组患者术中的输液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尿量.结果 与T1比较,各组患者CVP在T2、T3、T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T2时C组明显高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Hct、H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A组比较,T2时C、D两组低于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PLT在T3、T4均下降(P<0.05),PT、APTT在T3、T4时均延长(P<0.05),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异体血输注量A组高于B组(P<0.05),明显高于C、D两组(P<0.01).结论 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作者:伍国芳;罗玉金;彭冬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分析微量元素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研究组加用葡萄糖酸锌颗粒,在其感染痊愈后,使用2个月的锌剂.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血锌、IgG、IgA及IgM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随访1年.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锌浓度相比参照组患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跟血清锌变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需要进行锌微量元素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血糖变化的关系,评价血糖监测对判断HI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同例数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血糖值的差异、病例组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血糖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病情越严重,血糖异常率也越高,不同程度HIE患儿的血糖异常率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血糖值越高,病死率也越高.结论 临床上应密切观察HIE血糖水平的变化,定期监测血糖,并将其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陈丽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VEGF与sVEGFR-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探讨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方案.方法 本研究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3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并且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VEGF与sVEGFR-2等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在sVEGFR-2方面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结论 VEGF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非常突出,VEGF上升会对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形成抑制作用.
作者:黄丹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评估43例永久性造口患者出现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①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性别、肿瘤部位没有关系(P>0.05);②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为19.2%,坏死、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为12.4%;③在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3例经有效的护理后恢复良好,皮肤与造口周围黏膜无缝隙,无渗出液.结论 肠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十分常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肠造口术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母斐;黄莉;董功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深度压疮患者采用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取患者50例,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改良式封闭负压引流术及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对比分析患者的压疮创面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情况及患者伤口平均换药时间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人数相比明显较高,患者的创面感染率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相比明显较短,伤口换药平均时间相比明显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深度压疮患者采用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显著,能促进压疮愈合,缩短治愈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邱丽霞;张华英;胡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通秘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肠道实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肠道湿热型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通秘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通秘丸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排便情况,并进行肛压测定、结肠传输试验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物排除率分别增长了21.2%、49.8%(P<0.05)、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直肠大耐受阈值均下降.结论 通秘丸联合生物反馈在治疗肠道实热型便秘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芳芳;刘佃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收并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需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48例,采用数字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后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小儿则采用日常护理.对比两组患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在雾化吸入治疗后经两种护理的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小儿症状缓解率为91.6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56.20±5.30)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40±7.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的儿童,可有效提高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减轻儿童痛苦.
作者:陶玉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规范本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针对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口腔科的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调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规范本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结果 本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中出现42次不规范的问题,其中有22次是由于诊疗器械清洗不彻底所致,12次是由于消毒流程不规范所致,8次是由于消毒时间不科学所致.结论 通过对本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能进一步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地西泮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治疗,分析两组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发热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6.06%和4.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40.40%和3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地西泮预防复发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路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实验来探讨多层螺旋CT的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扫描时所用螺距的关系,以便为优化设置扫描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 在多台多层螺旋CT机上,应用不同螺距扫描线对测试模块,并将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间距均为0.625 mm的轴位像(axial image),以轴位像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像,即多平面重组(MPR).采用相同的窗宽(window width)、窗位(window level)显示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MPR图像,鉴别线对测试模块的线径粗细级别,也就是在同一窗宽、窗位情况下对各组多平面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进行评价.结果 螺距Pitch&Speed(mm/rot)为0.531:1、10.62扫描的MPR图像可显示6个级别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45 mm(11 LP/cm);而螺距Pitch&Speed(mm/rot)为1.375:1、27.50扫描的MPR图像只可显示4个级别的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55 mm(9LP/cm);两种扫描方式的MPR图像空间分辨率差别明显.结论 在使用对称型排列探测器的多层螺旋CT机时,如果加大扫描螺距,会使重组图像噪声增大,空间分辨率降低,图像质量变差.所以在患者清醒和配合良好又不要求高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要把扫描方案中的螺距因子尽量设为≤1或小螺距,减少大螺距对MPR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作者:孙平;吴祥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急救护理组(A组,n=49)和常规护理组(B组,n=48)两组.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对比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差异.结果 ①A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抽搐停止时间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50);②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为4.1%,低于B组的18.8%和27.1%(P<0.05).结论 对热性惊厥患儿予以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预后水平,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思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研究孕产妇健康管理社区路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和一社康3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管理社区路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进行社区健康管理路径的实施结合健康检查发现:从母乳喂养、便秘、饮食和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两组通过健康管理的前后对比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的孕产妇产检次数、妊娠结局比较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定期产检率高,预后及妊娠结局更优(P<0.05).结论 通过对健康管理社区理路径进行实施,效果良好,有利于整个孕期风险降低及新生命的高品质孕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秀华;宋杨;汪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3.3%、3.3%,较对照组的7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时间[(3.3±1.2) vs (12.1±3.5)]h、住院时间[(8.5±3.1) vs (16.2±4.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灌流能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伟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处理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R、RR、PaO2、SaO2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PaO2、SaO2等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叶海英;蒋爱忠;黄少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初始单用及联用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而试验组61例采用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肝功能、乙肝病毒NDA含量、HBeAg阴转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48周AST及ALT显著下降,同时其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48周乙肝病毒DNA显著下降,同时其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48周HBeAg阴转率为59.0%显著高于对照组4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稍高于对照组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初始联用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其能够有效纠正患者肝功能异常,显著抑制乙肝病毒DNA水平,同时患者HBeAg阴转率也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少,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加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李太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血压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对高血压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渊;郑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