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膜移植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赵明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羊膜移植
摘要:目的 对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半年内、1年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到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腹式结直肠癌保肛术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观察腹腔镜与开腹式结直肠癌保肛术后各60例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均接受保肛手术治疗,其中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60例,B组选用传统开腹手术60例,以QLQ-C 30问卷调查方法测定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值,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1周A组与B组相比,A组的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B组;术后1个月,A组生活质量指数稍高于B组,术后6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分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近期保肛患者结直肠癌术后的生活质量,腹腔镜手术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对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两组术后无差异.

    作者:唐晓;王庆喜;胥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4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紧张情绪缓解率、疼痛情况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舒适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缩短麻醉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高,为手术医师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况翠红;李昕;熊祖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临床超声诊断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的表现.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使用超声方法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患者40例,均得到病理活检或手术治疗确诊,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的40例乳腺非肿块型患者中,28例患者经病理检测被确诊为恶性病变,占70%,12例患者被确诊为非恶性病变,占30%.超声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为1级血流分布,呈片状低回声,占75%;7例患者为2级血流分布,呈微钙化低回声表现,占17.5%;3例患者为3级血流分布,呈簇状分布表现或微钙化分散表现,占7.5%.结论 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中,其特异性较低,但是敏感性较高,临床诊断时应结合多种影像资料共同鉴别,如有需要可以使用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进行活检确诊.

    作者:代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分娩镇痛联合间苯三酚对妊娠期糖尿病分娩过程母儿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寻求对GDM母儿影响较小的分娩干预方式.方法 GDM孕妇231例,随机分为三组:产程中使用分娩镇痛和间苯三酚组(A组)77例,产程中使用间苯三酚组(B组)78例,不进行产程干预组(C组)76例.比较三组病例的产程及母儿并发症.结果 A组与B、C两组病例在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产程中血糖波动、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联合间苯三酚的使用在GDM分娩过程中对母儿影响较小,可缩短产程、减少孕妇血糖波动及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伍世端;邹晓红;杨云;胡方慧;梁燕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到我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性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改善清明也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黄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模式对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厌氧菌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对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厌氧菌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站治疗的妊娠期生殖道厌氧菌感染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使妊娠期生殖道厌氧菌感染妇女妊娠结局更佳,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作者:聂柱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层CT螺距对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目的 通过实验来探讨多层螺旋CT的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扫描时所用螺距的关系,以便为优化设置扫描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 在多台多层螺旋CT机上,应用不同螺距扫描线对测试模块,并将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间距均为0.625 mm的轴位像(axial image),以轴位像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像,即多平面重组(MPR).采用相同的窗宽(window width)、窗位(window level)显示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MPR图像,鉴别线对测试模块的线径粗细级别,也就是在同一窗宽、窗位情况下对各组多平面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进行评价.结果 螺距Pitch&Speed(mm/rot)为0.531:1、10.62扫描的MPR图像可显示6个级别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45 mm(11 LP/cm);而螺距Pitch&Speed(mm/rot)为1.375:1、27.50扫描的MPR图像只可显示4个级别的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55 mm(9LP/cm);两种扫描方式的MPR图像空间分辨率差别明显.结论 在使用对称型排列探测器的多层螺旋CT机时,如果加大扫描螺距,会使重组图像噪声增大,空间分辨率降低,图像质量变差.所以在患者清醒和配合良好又不要求高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要把扫描方案中的螺距因子尽量设为≤1或小螺距,减少大螺距对MPR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作者:孙平;吴祥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级质控在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级质控在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方法 中山市某医院手术室2013年开展护士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层级、工作量及工作质量.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能力等状况设置岗位层级、岗位系数.工作质量的考核通过三级质控的方法完成.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有较大的提高,护士对绩效分配制度满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士绩效考核中采用三级质控管理模式,便于发现问题,杜绝安全隐患,也增加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作者:梁如娟;孟宇;刘冰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巨乳缩小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行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B组15例行乳房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缩小成形术,C组19例行横双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观察3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乳晕感觉缺失、瘢痕增生概率均为25.0%略高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巨乳缩小术远期疗效相同,但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后无明显瘢痕组织,易被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接受.

    作者:李天石;何君君;胡华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反应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 制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同不良反应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病例的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探讨其不合理使用方面的问题、原因及相应解决方案,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朱映雪;李翠红;孙秀珍;贡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措施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急救护理组(A组,n=49)和常规护理组(B组,n=48)两组.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对比抽搐停止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差异.结果 ①A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抽搐停止时间及总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50);②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为4.1%,低于B组的18.8%和27.1%(P<0.05).结论 对热性惊厥患儿予以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预后水平,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思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研究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的可行性,为出院后早产儿强化母乳喂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160例出生然后出院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早产配方奶喂养,试验组强化母乳喂养,在母乳中添加营养补充剂,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血生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早产儿身长、头围、体重增长速率及出院体重均相近,并发症发生率也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配方奶喂养与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的生长速度及免疫力都较为接近,但强化母乳既保留了母乳喂养的优势,还满足了早产儿对能量、矿物质的需要,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作者:麦润婵;陈海平;陈桂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孕早期首次空腹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意义

    目的 探讨孕早期首次空腹血糖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确诊怀孕并首次接受孕检的孕早期(孕10~15周)孕妇658例,检测空腹血糖值,并于孕24~28周行OGTT试验.结果 658例孕妇首次孕检空腹血糖诊断GDM 60例,占9.12%,且空腹血糖正常组与GDM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少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和OGTT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r=0.331),且当首次孕检空腹血糖≥5.60mmol/L时,诊断GDM的特异性达到0.99以上.结论 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可以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当首次孕检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60 mmol/L时候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合理的医学指导和饮食运动干预,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吴姗姗;苏丽芬;方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在胆囊息肉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在治疗胆囊息肉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接受胆囊息肉治疗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的59例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9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胆漏情况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在对胆囊息肉患者实施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术后进食和住院时间,减少伤口疼痛的发生概率,避免了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概率,是一种安全可靠且有效的微创保胆取息肉方法.

    作者:刘家勇;胡世荣;谢可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年龄段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预后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预后的比较.方法 将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低危组患者给予抗凝治疗,高危组患者予以溶栓治疗,中危组患者两种方法均采用.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高危构成比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14,P<0.05).两组疗效进行比较,青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老年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59%,青中年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1,P<0.05).青中年组恶化者患者较老年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0,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相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老年患者常出现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危险分层,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汝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色超声联合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康复医院物理诊断科行彩色超声+心电图及心动图检查的AMI患者80例,对其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超声+心电图检出率为95.00%,显著高于彩色超声心动图检出率的75.00%(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在AMI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疗的有效依据.

    作者:石伟林;王丽丽;齐伟;庞琳;郭利;张笑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加强药学管理对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加强药学管理对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加强药学管理实施前1年的药房及药库资料作对照组,并将加强药学管理实施后1年有关资料作研究组,对比分析加强药学管理实施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 加强药学管理实施后,取药等待时间、药品盘点时间以及账目符合率等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药学管理能够改善服务效率并规范管理模式,显著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VEGF与sVEGFR-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

    目的 总结VEGF与sVEGFR-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探讨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主要方案.方法 本研究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3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并且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VEGF与sVEGFR-2等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在sVEGFR-2方面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结论 VEGF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非常突出,VEGF上升会对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形成抑制作用.

    作者:黄丹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骨骼相关疾病对人类的生命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生物材料应用于骨科领域如人工关节,脊柱融合,骨折固定器械(包括内固定、外固定)等.临床使用的生物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磨损性,耐腐蚀性,抗菌性能等.目前的钛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导致其体内骨诱导能力较差和抗菌性能差,从而影响其长期作为内植物的寿命.为促进钛金属及其合金的体内骨诱导能力,通过改变金属表面形貌是目前具有前景的处理方式(比如二氧化钛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管(TiO2 nanotubes,TNT)由电化学阳极技术生成,是目前的一个有吸引力的纳米材料.研究证明钛金属表面纳米化能够促进其体内的骨整合能力,此外钛金属表面纳米形貌还使得其具有表面载药的特性.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近几年二氧化钛纳米管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发展的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朱姝;邓宇周佳;刘培慧;黑笑凡;杨礼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心瓣膜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性心瓣膜病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60例老年性心瓣膜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参附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0d;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0d.其他治疗用药两组相同.结果 连续治疗10d后,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120±5.1)m,心脏彩超LEVF (0.70±0.07),脑钠肽(130±5.3) pg/mL,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100±4.5)m,心脏彩超LEVF (0.62±0.05),脑钠肽(180±4.5) pg/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心瓣膜病疗效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骥戎;刘丽彬;李周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