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比较

李天石;何君君;胡华新

关键词:巨乳缩小术, 巨乳症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巨乳缩小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行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B组15例行乳房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缩小成形术,C组19例行横双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观察3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乳晕感觉缺失、瘢痕增生概率均为25.0%略高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巨乳缩小术远期疗效相同,但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后无明显瘢痕组织,易被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接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药学管理对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加强药学管理对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加强药学管理实施前1年的药房及药库资料作对照组,并将加强药学管理实施后1年有关资料作研究组,对比分析加强药学管理实施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 加强药学管理实施后,取药等待时间、药品盘点时间以及账目符合率等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药学管理能够改善服务效率并规范管理模式,显著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15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总钙化情况、不同类型钙化的分布情况、甲状腺不同的病理类型的钙化大小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簇状钙化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结节钙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簇状钙化为主,以20~45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要钙化对象,且簇状钙化患者主要集中于20~45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钙化尤其是簇状钙化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采用超声探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钙化情况对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良、恶性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耿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MS 1例,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106/次静脉输注,起初每周1次,连用4周,之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逐渐延长输注MSCs间隔时间,输注MSCs后观察患者临床、体征、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恢复并保持正常水平.结论 MSCs可作为治疗PMS的一个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高俊山;周小琳;何展文;赫安娜;陈勇军;张静;罗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阻断干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分娩期护理、感染管理及新生儿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患者妊娠结局,且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 50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0.0%(15/50),其中潜伏期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Ⅰ期、Ⅱ期(P<0.05).另外,干预前后SAS评分[(46.8±7.9)vs(31.5±6.3)]分、SDS评分[(47.0±8.5)vs(32.6±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妊娠梅毒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阻断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谭艳;袁军;钟英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病理与治疗方法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莫沙必利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胃复春与铝碳酸镁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为胃镜检查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胃复春联合铝碳酸镁应用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9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开放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46例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除了肠内营养的置管方式之外,两组均予以相同快速康复外科类方案,观察两组时间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住院、首次排气等的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率34.1%高于研究组15.2%(P<0.05).结论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予快速康复外科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峰;杨景先;杨卓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急诊胃出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6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评分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LK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和L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向延;赵建华;尹德铭;李志强;潘冠佳;何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肝病新进展

    重型肝病在我国是高发的重症疾病,是临床为严重的类型,死亡率极高,如何提高重型肝病的抢救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治疗该病.本综述通过介绍DPMAS的机制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作者:黎代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比不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比较不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结石残留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想术式.

    作者:伍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色超声联合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康复医院物理诊断科行彩色超声+心电图及心动图检查的AMI患者80例,对其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超声+心电图检出率为95.00%,显著高于彩色超声心动图检出率的75.00%(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在AMI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疗的有效依据.

    作者:石伟林;王丽丽;齐伟;庞琳;郭利;张笑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及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评估43例永久性造口患者出现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①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性别、肿瘤部位没有关系(P>0.05);②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为19.2%,坏死、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为12.4%;③在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3例经有效的护理后恢复良好,皮肤与造口周围黏膜无缝隙,无渗出液.结论 肠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十分常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肠造口术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母斐;黄莉;董功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血液稀释法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不行血液保护技术、B组单纯行回收式自体输血、C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D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监测麻醉诱导前(T1)、手术前(T2)、手术结束时(T3)及手术结束后24 h(T4)各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各组患者术中的输液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尿量.结果 与T1比较,各组患者CVP在T2、T3、T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T2时C组明显高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Hct、H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A组比较,T2时C、D两组低于A组(P<0.05);与T1比较各组患者PLT在T3、T4均下降(P<0.05),PT、APTT在T3、T4时均延长(P<0.05),但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异体血输注量A组高于B组(P<0.05),明显高于C、D两组(P<0.01).结论 血液稀释技术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明显减少术中的异体血输注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可行.

    作者:伍国芳;罗玉金;彭冬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以精神差为首发症状的颅内肿瘤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通过1例以精神差为首发症状的松果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拓宽临床诊疗思路,加强对颅内肿瘤的认识.方法 结合1例表现为多睡、精神差患儿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多种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患儿以睡眠增多、精神差为主要症状,头颅CT可见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头颅MRI显示三脑室后方团状肿块,病灶内呈混杂信号,可见软组织、钙化及囊性坏死区,术后病理考虑畸胎瘤.结论 儿童松果体肿瘤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凡有精神及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均应考虑做头颅CT或MRI扫描,早期诊断,防止漏诊.

    作者:马娜;王海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方案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例成人初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ATRA治疗,观察组在ATRA治疗的基础上联合As2O3,对比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达CR时间、感染率、早期病死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的CR率为83.33%(5/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6.67%(1/6),达CR时间为(30.12±4.63)d,未发生早期死亡病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中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早幼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As2O3与ATRA,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岳寒;司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干预策略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将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3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集束化干预策略并将其运用于治疗护理中,比较两组疾病的病死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入住RICU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院感发生率、人均住院费用、住RICU时间、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能有效降低院感发生率、人均住院费用、住RICU时间、死亡率等.

    作者:沈芳;许庆;韩洪莉;蒋家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外伤去骨瓣减压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直通管分流治疗

    目的 探讨直通管分流治疗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积液腔-腹腔直通管分流治疗经过,并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积液清除和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CT检查,未见皮下积液,不存在过度分流,无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或者出血,中线结构正常.4例患者术后1个月局麻下腹腔切口直接拔除分流管,11例患者在术后3~4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拔除分流管.随访3~6个月,未见皮下积液复发.结论 积液腔-腹腔直通管分流术是治疗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术后积液清除效果良好,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华侨;赵敏;熊国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育龄人群β地中海贫血筛查及血红蛋白A2截断值的确定

    目的 探究在育龄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情况并确定血红蛋白A2的截断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至我院体查的育龄青年5 400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育龄青年进行β地中海贫血筛查,同时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分析相关数据,判定采用HPLC法筛查β地中海贫血的血红蛋白A2截断值.结果 在5 400名育龄青年中筛查出β地中海贫血的青年329例,其临床携带率为6.1%,对选取出的610个青年中基因分析显示β地中海贫血有41例,其携带率为6.7%,本实验室采用的血红蛋白A2截断值与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符合率为91.04%.结论 使用VariantⅡ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β地中海贫血筛查,其血红蛋白A2含量采用≥3.95%为判断β地中海贫血的截断值可作为β地中海贫血临床检测的指标.

    作者:林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级质控在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级质控在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方法 中山市某医院手术室2013年开展护士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层级、工作量及工作质量.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能力等状况设置岗位层级、岗位系数.工作质量的考核通过三级质控的方法完成.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有较大的提高,护士对绩效分配制度满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士绩效考核中采用三级质控管理模式,便于发现问题,杜绝安全隐患,也增加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作者:梁如娟;孟宇;刘冰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计免护士知识态度和行为对流动人口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计免护士知识态度和行为对流动人口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方法 采取单纯的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个社区对其社区计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795名无本市户籍、并且在本市居住时间大于3个月以上,年龄17~48岁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计免护士知识态度和行为对流动人口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率都有影响(P<0.05),社区计免护士对麻疹疫苗知识越丰富、对其有效性肯定程度越高、并且明确知道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加强接种麻疹疫苗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明显提高流动人口接种率.结论 社区计免护士知识态度和行为会对流动人口接种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产生影响,提高计免护士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等对提高流动人口接种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文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