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芳;刘佃温
目的 探讨孕早期首次空腹血糖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确诊怀孕并首次接受孕检的孕早期(孕10~15周)孕妇658例,检测空腹血糖值,并于孕24~28周行OGTT试验.结果 658例孕妇首次孕检空腹血糖诊断GDM 60例,占9.12%,且空腹血糖正常组与GDM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少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和OGTT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r=0.331),且当首次孕检空腹血糖≥5.60mmol/L时,诊断GDM的特异性达到0.99以上.结论 首次孕检空腹血糖可以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当首次孕检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60 mmol/L时候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合理的医学指导和饮食运动干预,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吴姗姗;苏丽芬;方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用药方案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例成人初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ATRA治疗,观察组在ATRA治疗的基础上联合As2O3,对比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达CR时间、感染率、早期病死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的CR率为83.33%(5/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6.67%(1/6),达CR时间为(30.12±4.63)d,未发生早期死亡病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中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早幼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As2O3与ATRA,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岳寒;司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巨乳缩小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行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B组15例行乳房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缩小成形术,C组19例行横双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观察3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乳晕感觉缺失、瘢痕增生概率均为25.0%略高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巨乳缩小术远期疗效相同,但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后无明显瘢痕组织,易被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接受.
作者:李天石;何君君;胡华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下颌第二前磨牙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SP)及下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FM)两种不同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髓麻醉效果,以明确下颌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的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5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采用交叉设计,按随机顺序用1.7 mL肾上腺浓度为1:100 000的4%阿替卡因分两次进行SP及FM两种麻醉,30 min内每隔5分钟采用牙髓活力测定仪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SP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麻醉成功率分别是74%、64%、48%,而使用FM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麻醉成功率分别是76%、52%、54%.相同牙位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M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麻醉成功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P只有第二前磨牙麻醉成功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与FM这两种局部麻醉方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致的,SP及FM在下颌第二前磨牙及磨牙的麻醉成功率没有差别,阿替卡因颊侧局部浸润麻醉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麻醉成功率女性高于男性.
作者:林苑云;李淑婷;关则任;蔡朱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耳鸣习服治疗联合辨证针刺治疗耳鸣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耳鸣患者1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习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辨证针刺治疗,探讨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习服治疗联合辨证针刺治疗的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7%,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9.23%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常规习服治疗耳鸣联合中医辨证针刺治疗耳鸣的效果非常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伟伟;黄郁林;曾宇慧;陈靖;梁健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放大胃镜检查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组织切片法、快速尿素酶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阳性的患者进一步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技术检测胃黏膜的改变情况.结果 用组织切片法、快速尿素酶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6.33%、69.39%、58.16%,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检出消失型胃黏膜集合小静脉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和不规则型的感染率分别为76.60%、82.98%,高于规则型12.77%.结论 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志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在治疗胆囊息肉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接受胆囊息肉治疗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的59例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9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胆漏情况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在对胆囊息肉患者实施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术后进食和住院时间,减少伤口疼痛的发生概率,避免了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概率,是一种安全可靠且有效的微创保胆取息肉方法.
作者:刘家勇;胡世荣;谢可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对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半年内、1年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到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科医疗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治疗、预防方面的影响和取得的成效.方法 在社区创建医疗管理体系,建立居民卫生服务档案,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保健和康复预防知识宣讲,并比较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和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居民的整体建档率、高血压登记率、糖尿病登记率、慢病知识普及率、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以及糖尿病控制达标率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社区全科医疗模式的实行,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居民的整体建档率、高血压登记率、糖尿病登记率、慢病知识普及率、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及糖尿病控制达标率等各项指标均高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间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病治疗、预防方面,全科医疗模式起到较好的疗效,值得社区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骨骼相关疾病对人类的生命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生物材料应用于骨科领域如人工关节,脊柱融合,骨折固定器械(包括内固定、外固定)等.临床使用的生物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磨损性,耐腐蚀性,抗菌性能等.目前的钛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导致其体内骨诱导能力较差和抗菌性能差,从而影响其长期作为内植物的寿命.为促进钛金属及其合金的体内骨诱导能力,通过改变金属表面形貌是目前具有前景的处理方式(比如二氧化钛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管(TiO2 nanotubes,TNT)由电化学阳极技术生成,是目前的一个有吸引力的纳米材料.研究证明钛金属表面纳米化能够促进其体内的骨整合能力,此外钛金属表面纳米形貌还使得其具有表面载药的特性.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近几年二氧化钛纳米管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发展的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朱姝;邓宇周佳;刘培慧;黑笑凡;杨礼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重型肝病在我国是高发的重症疾病,是临床为严重的类型,死亡率极高,如何提高重型肝病的抢救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治疗该病.本综述通过介绍DPMAS的机制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作者:黎代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3.3%、3.3%,较对照组的7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时间[(3.3±1.2) vs (12.1±3.5)]h、住院时间[(8.5±3.1) vs (16.2±4.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灌流能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伟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在抗肿瘤方面产生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到我院进行肿瘤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抗肿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添加中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对肿瘤患者添加中药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讨论 中药在抗肿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樊庆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依从影响.方法 选取138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分成A、B两组,各69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气道阻力等治疗指标检测结果,记录其用药依从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及MMF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气道阻力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B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A组(P<0.05);②两组患者均具有理想的用药依从性,A组患者依从率为95.7%,与B组的92.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方案,疗效确切,患者用药依从性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华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作为辅助药物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7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8例,对照组行糖皮质激素吸入等常规治疗,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孟鲁司特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疗程5个月.比较两组哮喘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量(PEF)占预计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匹多莫德作为辅疗药物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对于预防、减少哮喘发作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焕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结石残留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想术式.
作者:伍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10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化护理.对两组骨折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宝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及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心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期给予本试验组患者传统常规护理,后期治疗中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本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前期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中可显著提高本科室的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作者:黄丽儿;仇训华;陆忠红;谭爱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MCM7属于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MCM)家族,参与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和延伸、DNA损伤、mRNA转录、细胞增殖及恶变的同时,还能与RACK1、AR、CDK等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细胞周期进程.MCM7作为复制执照因子(replication licensing factor,RLF),在细胞进入S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其在体内的表达可作为人体恶性肿瘤和生物行为的预测因素之一.
作者:杨淑德;韩昱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阻断干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分娩期护理、感染管理及新生儿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患者妊娠结局,且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 50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0.0%(15/50),其中潜伏期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Ⅰ期、Ⅱ期(P<0.05).另外,干预前后SAS评分[(46.8±7.9)vs(31.5±6.3)]分、SDS评分[(47.0±8.5)vs(32.6±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妊娠梅毒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阻断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谭艳;袁军;钟英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