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军
医学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社会卫生问题的突出等,对医学的内容和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医学工作重点由获得健康转向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要求医学生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能手,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1].现行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彼此割裂开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尤其在SARS的流行期间明显暴露出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教育的薄弱.
作者:樊霞;白莉莉;庞宝华;周小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宣汉县本地生产食品卫生状况,掌握今后食品监督监测重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7年宣双县熟肉及制品、糕点等9类食品的卫生状况,并对各类食品4年的合格情况,以及各类食品的不合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各年度9类食品合格率基本一致;熟内及制品和糕点抽样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季度抽样检测合格率低. [结论]本地生产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特别应加大熟肉及制品等的监督监测力度.
作者:涂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缺碘地区碘缺乏病人服用碘制剂后与当地健康人(未服碘制剂)的研究,分析尿碘与尿氟在排出的尿中是否存在相互关系. [方法]取正在服用碘制剂的单纯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病人26例(实验组),当地未服碘制剂的正常人24例(对照组),测定尿碘与尿氟.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尿碘均值分别为(126.5±25.8)μg/L和(87.1±27.1)μg/L,P<0.01;尿氟平均值分别为(0.37±0.11)mg/L和(0.57±0.13)mg/L,P<0.01,尿碘与尿氟的相关系数r=-0.723. [结论]服用碘制剂的单纯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病人的尿碘高干当地未服磺制剂的正常人,尿氟低于未服碘制剂的正常人,尿碘与尿氟排出存在负相关,碘与氟在肾脏的排出有相互抑制作用.
作者:周伯钦;王武林;庄景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双酚A(Bisphenol A,BPA)广泛存在于塑料制品中,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可避免接触到的一类环境雌激素.研究发现即使低剂量的BPA也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BPA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殖系统、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肿瘤发生等.BPA的作用机制多样化,不但可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正常激素水平而且可通过不同受体途经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还与癌症相关.尽管BPA对机体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报道很多,但仍不够完善.本文就BPA对机体的影响做以概述,并探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杨丹;李丹丹;刘姗姗;严云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海南流感病毒检测中的意义. [方法]随机抽取该省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459份和当年1起流感暴发标本共14份,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常规病毒分离方法进行平行检测. [结果]对于473份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出阳性结果98份,阳性率20.7%;MDCK细胞培养及病毒分离鉴定出阳性结果46份,阳性率9.7%. [结论]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流感病毒,并且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所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作为海南省流感样病例的一种快速检测手段,为该省流感疫情的快速检测和疫情处置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曾祥洁;潘家兴;李臻;马焱;林春燕;陈海云;李丹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暴发原因,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企业隔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开展闸卷调查,并对其发病和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被调查的670例隔离病人中,仅有15.22%病人由企业管理人员主动搜索后发现;发病后≥2 d才隔离者为37.47%;29.70%被调查者发现同事中患病没有被隔离,有12.06%发现没有被隔离的病例仍在上班;发现病人隔离时间不够7 d者占45.67%.同寝室和同工作场所有多人发病分别为36.85%和40.78%.发病前3 d内曾上网吧、使用公用电话和共用一条绳凉农与手巾者分别为30.00%、28.96%、26.87%;认为自己是被同寝室室友传染、上班时被同事传染和在外玩耍时被传染者分别占20.00%、13.43%和14.18%.仅有26.42%的病人知道本病还可经空气传播,而34.93%病人则错误认为本病可通过打预防针进行预防.当及早搜索传染源并快速隔离病人、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和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本病健康教育等综合防制措施被严格组织实施后,该企业员工中本病的罹患率短期内大幅度下降,暴发被控制. [结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企业员工中暴发呈现同寝室和同工作场所的聚集性:没能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和早消毒、早开展健教是本次暴发的主要原因:而企业自建隔离区、每天在宿舍区与生产线上搜索和隔离治疗病人、及时组织人力进行疫点终末消毒及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等严密综合控制措施是本次暴发得以控制并值得推广的成功预防策略.
作者:李奕才;薛志强;严新风;李基;余伟雄;魏祖光;吴光华;张锦青;戴启立;元烨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在岗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 [方法]采用SWLS量表、SCL-90量表和EPQ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结果]在岗农民工的SWLS与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岗农民工的SWL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与EPQ的内外向因子、社会掩饰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EPQ的神经质因子、精神质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不稳定型和外向稳定型两种人格类型的在岗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内向稳定型和内向不稳定型两种人格类型的在岗农民工. [结论]在岗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内外倾性和神经质是影响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人格特质.
作者:刘衔华;罗军;刘世瑞;周恒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UVR)是电磁波谱中波长100~400nm辐射的总称,其能量仅占太阳辐射总量的8%左右[1].紫外线对物体的作用与辐射的功率和时间有关.
作者:王淑荣;张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保险诈骗案件特别医疗保险诈骗案件屡屡见诸于报端,保险公司也纷纷诉苦:保险欺诈,防不胜防.保险欺诈暗流已引起了保险业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孙荣国;张卫东;王业钊;饶莉;曾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比较用长春花碱对人淋巴母细胞TK6处理3 h和24 h的诱变性. [方法]用长春花碱对TK6细胞分别进行3 h和24 h染毒处理,用微孔板法进行TK基因突变试验.计算TK6细胞的接种效率(PE)、相对存活率RS、相对悬浮增值率RSG、总的相对增长率RTG、突变频率MF. [结果]在3 h处理条件下,随长春花碱浓度的增加,RS、RTG和RSG等均降低,中、高剂量水平已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但各剂量水平的MF与溶剂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处理条件下,其MF随VB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有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 [结论]较长时间处理对于长春花碱等细胞周期依赖性的毒物是必要的.
作者:王亚男;郭亚杰;张立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复治肺结核病人规则治疗的影响. [方法]对45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服药治疗实行心理干预. [结果]对照组规则服药率82.2%,经过心理干预后的观察组规则服药率为97.8%,两组规则治疗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非住院化疗病人规则服药率.
作者:王守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医学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和态度,为在全社会做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24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达与落后地区学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认知评分均较低,分别为(5.48±1.70)分和(4.9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P<0.001);两类地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其所处年级的相关性大(Beta=0.288,0.259).85%以上的学生都愿意无偿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发达与落后地区愿意鼓励亲友参加捐献的学生分别为66.06%、5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0,P<0.1301);80%以上的学生把为挽救他人生命作为捐献的首要动机,但有65%以上的学生担心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被他人用于谋利.[结论]应在全社会广泛且深入地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作者:漆光紫;庞雅琴;吴琪俊;马迎教;李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术前升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为这一综合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术前化疗的Ⅲ期贲门胃底癌患者49例,其中升压化疗组19例,单纯化疗组30例.二组患者末后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流武细胞仪测定. [结果]FCM测定升压化疗组的DNA两倍体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S期细胞比值有显著性差异.升压化疗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化组. [结论]升压化疗治疗Ⅲ期贲门胃底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翟建文;华文霞;姜素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某区目前传染病的发病动态;掌握农村居民中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订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农村居民中的法定传染病病例漏报调查,选定本区东、南、西、北、中5片有代表性的乡镇农村作为调查点,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进行回顾性入户调查. [结果]共对5个镇1610户5205名居民进行法定传染病漏报入户回顾性调查,结果调查到传染病7种18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45.82/10万.其中到医疗机构就诊并诊断和治疗的16例,漏报3例,漏报率18.75%;未到医疗机构就诊2例,漏报2例,漏报率100%. [结论]农村居民中法定传染病存在漏报现象,规范对居民传染病疫情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李轶群;曹志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7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7年制临床医学生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班为单位,以问卷形式对7年制临床医学生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测评,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影响因素. [结果]经单因素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与诸多因素存在相关关系. [结论]7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存质量状况较好;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可制定相应的保健预防措施.
作者:陈芊;李飞莹;彭江滨;赵景义;余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总结质控考核实验结果. [方法]取0.2 ml盲样、血液标准样品,加0.8ml 5%硝酸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10μl,AA6601F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 [结果]γ=0.9994,盲样RSD为9.40%、9.49%. [结论]盲样结果落在标准值±3SD范围内,考核合格.
作者:覃华菁;李少旦;刘韧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亚硝酸钠(NaNO2)致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的作用. [方法]测定NaNO2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设立不同剂量组,进行正式实验,分别观察不加及加S9后的染色体畸变情况,根据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结果]NaNO2染毒在不加S9时,128、12.8和1.28μg/ml 3个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均>5%而≤10%,为可疑阳性,而高剂量组(1.28 mg/ml)畸变率>10%而<20%,为阳性反应.NaNO2染毒在加入活化系统S9后,各剂量组引起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在12.8和1.28 μg/ml 2个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均>5%而≤100%,为可疑阳性,而中(128μg/ml)和高(1.28 mg/ml)剂量组畸变率均>10%而<20%,为阳性反应. [结论]NaNO2在1.28 mg/ml剂量下可引起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
作者:何林;吴赤蓬;邹志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京郊石楼镇10所中小学一年级学生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率两年间的变化情况,客观评价乡镇卫生院计划免疫工作. [方法]对辖区10所中小学一年级学生2003、2004年麻腮风疫苗接种率进行比较.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X2检验. [结果]10所中小学有9所两年接种率存在显著性差异,2004年的接种率比2003年的接种率平均提高58.6%. [结论]乡镇学生的计免工作,作为一项群众性的防病工作,对学生、家长、校方、相关决策者等对象实施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张曼秀;刘小强;汤如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我省部分地市面膜类化妆品的卫生质量与卫生安全,以保障公众健康. [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抽检的128份面膜类化妆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结果]检测的128份面膜中,菌落总数超标11份,超标率8.59%,超标范围多集中在5000-10000cfu/g(ml);霉菌和酵母菌超标10份,超标率7.81%,超标范围多集中在200~500cfu/g(ml);有2份检出粪大肠菌群,超标事为1.56%;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结论]大部分化妆品生产厂家较重视产品的卫生质量,微生物合格率在90%以上,但有部分产品的卫生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秦丽云;张伯兰;王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辅助治疗高原地区老年肺结核的疗效. [方法]用病历回顾方法对5年中使用抗痨药物合用乌体林斯治疗45佣(观察组)和单纯抗痨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4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6个月后低热、盗汗、纳差、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症状显著改善(P<0.05);治疗1年后X光胸片病灶吸收人数显著增多(P<0.05);痰菌转阴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抗痨药物台用乌体林斯治疗高原老年肺结核比单用抗痨药物疗效显著.
作者:王文明;王柱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