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分诊护士的规范管理

何晓俐;谭明英;解蓉

关键词:规范管理, 分诊护士, 管理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和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将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分诊工作是门诊服务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临床分科也越来越精细,门诊设立的科别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设立了门诊分诊护士.为进一步提高门诊分诊工作质量,对分诊护士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门诊分诊护士的素质要求,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患者认知医院初的一环,与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和再发展及患者本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门诊分诊护士的基本素质,也势在必行[1].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基层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基层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结果]环境,器械等的污染,锐器损伤及医务人员自我防护不足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消毒技术规范,可以减少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 [结论]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操作规程,是杜绝基层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晓蕊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内江市1992~1999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掌握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高科学依据. [方法]对1992~1999年内江市各地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992~1999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0起,中毒467人,死亡7人,死亡病例以化学性食物中毒(毒鼠强)为主.5~9月份为中毒高发月份. [结论]中毒原因以化学性毒物食物中毒多,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通过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改善防范食品污染及变质条件,提高人民大众食品卫生知识的整体水平,加强食物中毒报告,对学校、集体食堂等餐饮业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控制和防范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淑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孝感市东山头一起霍乱O139暴发的调查

    [目的]调查霍乱弧菌O139型暴发特征和因素,控制流行. [方法]调查所有就餐者及其接触者,同时肛拭采样培养鉴定霍乱弧菌,按<霍乱防治手册>的标准确诊病人,对疫点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并采取控制措施. [结果]该事件是一起丧宴集体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共发生感染者1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7例、健康带菌者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和健康带菌者中分离菌株均为病原学诊断病例(O139型),无病例死亡,未出现二代病例. [结论]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物受污染致进餐者感染.提示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同时应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和减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吕斌;胡鹏;刘公平;普智敏;王勇;唐开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沈阳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沈阳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沈阳市6所中学的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中学教师SCL-90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女教师在躯体化、恐怖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男教师.不同执教年限各组教师部分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压力组教师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低压力组. [结论]压力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喻道军;李玲玲;叶丽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贵州从江县巨洞村连续两年疟疾暴发原因分析

    [目的]对从江县巨洞村2006~2007年连续两年局部疟疾暴发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在暴发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搜索,采集居民发热病人及病家人群耳垂血涂血片检查疟原虫,按蚊种群及密度调查,分析当地传播媒介组成和叮人率,调查居民蚊帐使用、露宿习惯、大牲畜情况,了解乡村卫生人员下村巡诊频次和疫情报告情况.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暴发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2006年7月23目~8月19日共发生疟疾病例46例(血检阳性43例,临床诊断病例3例),罹患率6.11%,2007年7月4日~8月5日共发生疟疾病例102例(血检阳性87例,临床诊断病例12例),罹患率12.93%.当地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蚊帐使用率平均为41.14%,流行季节乡村卫生人员到该村巡回债察月平均少于2次. [结论]当地仍存在我国重要传疟媒介,对疟疾病人的治疗不规范和对病灶点处理不彻底,灭疟质量不高,因受火灾后村民居住简陋,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乡村卫生人员不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使传染源的积累,是造成两年内疟疾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重点疟区的防治工作,采取以消灭传染源和病灶区灭蚊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该类事件不再发生.

    作者:吴念标;龙黔清;罗涛;王世海;周峻;唐德亮;邓茂铭;李松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2003年初,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肆虐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大面积暴发,并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间感染病例,给世人敲响了积极应对传染病威胁的警钟.

    作者:张雅德;刘东溟;迟秀梅;刘颖;张洪利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全面系统地了解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脑梗死(CI)关系的研究现状. [方法]检索从1996年1月~2006年5月以英文公开发表的有关CP感染与CI关系的的原始文献,使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8篇,累积样本量为2 778人,其中病例1 139人.经Meta分析得出CP感染与CI发病合并OR值为1.28,95%可信区间为(0.95,1.72). [结论]CP感染与CI之间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周新明;贾彩凤;王艳梅;王培席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和方法]实验观察和比较临床超敏C-反应蛋白胶乳凝集反应法与散射比浊法的检测. [结果]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回收率均符合临床检验要求,重复性良好,批内批间CV均在允许范围γ>0.98,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呈高度相关.

    作者:谭晓霞;兰蔚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相关抗原Scc-Ag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相关抗原Scc-Ag的水平测定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101例肺癌、65例肺良性疾病、3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c-Ag的水平. [结果]肺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临床分期越晚,其Scc-Ag水平与阳性率越高. [结论]血清Scc-Ag的检测可提高对肺鳞癌的的诊断,对肺鳞癌病情判断及预后有较大帮助,但对肺鳞癌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作者:张燕辉;戴金华;马建波;张更荣;赵锐;应丽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亚砷酸钠对DNA损伤修复的抑制实验

    [目的]探讨砷化物的毒作用机制. [方法]MTT实验检测亚砷酸钠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彗星实验观察其单独作用时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然后以3因素析因设计的彗星实验分析亚砷酸钠对苯并(a)芘(BaP)所致的DNA损伤效应的影响. [结果]随着亚砷酸钠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在彗星实验中,当亚砷酸钠单独作用时,各浓度组细胞拖尾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联合BaP染毒,当BaP浓度一定时,亚砷酸钠浓度越高细胞拖尾率也越高,显著增强了BaP所致的DNA损伤效应.且亚砷酸钠预作用24 h后观察到的DNA损伤较同时染毒和BaP预作用24 h观察到的DNA损伤更为严重. [结论]亚砷酸钠不直接损伤DNA,能降低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从而增强另一种基因毒物所致的DNA损伤作用.

    作者:刘蜀坤;李娜;叶丛茂;王玲;张遵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上-下法替代实验与Horn's法测定LD50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毒性试验替代法之一-上-下法的优、缺点,寻找佳的实验条件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方法]采用上-下法与Horn's法分别测定11种农药制剂急性经口LD<,50>和95%可信区间(CI),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急性毒性分级和试验所用动物数量. [结果]上-下法所得LD<,50>相近,毒性分级与Horn's法基本一致;但上.下法试验使用动物减少了64.7%. [结论]上-下法在测定毒作用发生在48 h内的农药急性经口LD<,50>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是值得推广的急性替代方法之一.

    作者:连勇;徐培渝;孙强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许昌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许昌市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范围和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所有自然村居民饮用的各类水源进行调查,水样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高氟水源筛查,对饮水含氟量超过1.1 mg/L 自然村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对已建降氟改水工程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登记.[结果]高氟水源筛查覆盖面为全市6个县(市、区)84个乡镇5 419个自然村,饮水含氟量超标自然村1 093个,占20.17%;病情调查3个县(市、区)14个乡镇246个自然村8~12岁儿童10 743人,患氟斑牙人数3 760人,患病率35.00%,调查已建降氟改水工程316处,正常运转103处,占32.60%,由于管道失修、电机损坏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工程有96处,占30.38%;由于水井塌陷等原因报废工程有117处,占37.02%. [结论]许昌市地氧病分布范围广,病情重,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已建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低,报废严重,应切实加强管理.

    作者:李亚伟;胡留安;吴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状况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状况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为构建贵阳市相应的社会支持健康促进模式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抽取522名农村流动人口进行测试. [结果]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总分15~61(35.69±6.87),3个维度得分分别是客观支持分3~20(7.08±2.76),主观支持分8~32(21.76±4.82),支持利用度分3~12(6.85±1.9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来源地等人口社会学因素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其维度上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结论]贵阳市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上女性较男性、已婚人群较未婚人群、外省来源地较本省有一定的优势,但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趋势尚不确定.

    作者:严征;彭安辉;张丽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有效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通过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育人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的有效渗透点.

    作者:慕乾伟;姜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方法]通过对人流室的合理化布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并做好环境、人员、物品和器械、医疗废物、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等工作. [结果]人流室2007年1~8月份无院内感染发生. [结论]加强人流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瑞敏;张彦华;秦延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郴州市1990~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6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1990~2005年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1990~2005年郴州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122 4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12/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25.00/10万~328.70/10万之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6位的依次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肠道传染病由1990年的213.61/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2.03/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 [结论]近16年来,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疾病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该市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是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狂犬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作者:段良松;姚令辉;苏小可;陈伟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漯河市郾城县地方性甲状腺肿调查

    [目的]证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程度及因素. [方法]对高发人群7~14岁儿童调查肿大率及患病率,14岁儿童尿碘测定,外环境水碘检测. [结果]7~14岁儿童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率为28.2%,患病率5.2%.省级复查肿大率为52.3%,患病率为12.2%.儿童尿碘为0.6~100.1 μg/L,水碘含量5.2 μg/L. [结论]两乡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度流行区,并及时采取以普服碘油丸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马晓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抗氧化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随机分为血透组(MHD组)和治疗组(TRE组)各22例,另选体检健康者22例为对照组(CON组).MHD组给予慢性肾衰的常规治疗方法;TRE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E100 mg,3次/d、维生素C 200 mg,3次/d,连用12周.MHD组、TRE组于上机前及CON组均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晚期蛋白质过氧化物(AOPP). [结果]3组比较CRP、MDA、AOPP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MHD组比较,TRE组CRP显著降低(P<0.05)、MDA、AOP均降低(P<0.01);CRP与MDA、AOPP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①MHD患者存在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且微炎症与氧化应激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②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樊瑞芬;王银龙;高丽萍;吴平;贾丽霞;李桂英;李淑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附近居民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目的]调查移动通信基站(900MHz)电磁辐射对周围人群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方法]运用PMM8053A手持武场强仪樘测移动通信基站附近(100m内)电磁辐射强度,采用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B.NESC)对基站周围人群及对照人群进行测试. [结果]基站周围电磁辐射强度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神经行为测试结果表明,观察组情感状态测试中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和半结构投射实验中思、怒、惊得分、心算、记忆扫描、连续识别、数字检索、曲线吻合等项目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记忆扫描、连续识别、数字检索、目标追踪与居住年限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站电磁辐射可影响附近居民的情感状态,使负性情绪增加,影响视觉感知记忆及手部反应能力、心理运动稳定度等方面的功能,并有随暴露年限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作者:孟谦谦;童建;顾君;阙建良;曹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520例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仍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发病状况,为有效地控制麻痹病例的出现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巩固无脊灰成果. [方法]分析河北省2001~2006年520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病原学监测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史及疾病谱. [结果]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 516例,其中520例AFP病例在60 d后仍残留麻痹,年平均发病率为20.7%,病例集中在小年龄组,<5岁的病例占60.0%,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节流行高峰,6~8月份占病例总数的47.7%,520例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病例、脊灰病毒(PV)分离率均高于未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占48.3%,临床符合病例1例. [结论]加强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

    作者:张俊棉;李静;孙印旗;陈玫;郭玉;张振国;张富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