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下法替代实验与Horn's法测定LD50的试验研究

连勇;徐培渝;孙强

关键词:上-下法(Up-and-Down, Procedure), Horn's法,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急性毒性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毒性试验替代法之一-上-下法的优、缺点,寻找佳的实验条件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方法]采用上-下法与Horn's法分别测定11种农药制剂急性经口LD<,50>和95%可信区间(CI),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急性毒性分级和试验所用动物数量. [结果]上-下法所得LD<,50>相近,毒性分级与Horn's法基本一致;但上.下法试验使用动物减少了64.7%. [结论]上-下法在测定毒作用发生在48 h内的农药急性经口LD<,50>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是值得推广的急性替代方法之一.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医院总值班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

    医院总值班制度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践.探讨医院总值班内涵、任务、特点、要求及应急处置等诸方面工作.以期为完善我国医院总值班总值班制度,规范化管理流程和提升处置各种复杂情势的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谢娟;朱方;孙荣国;薛凡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昆明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自愿咨询检测者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到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咨询检测的人进行匿名的问卷式调查. [结果]共咨询935人,97.54%的人做了抗体检测,有高危性行为的为73.69%,阳性检出率为10.42%.感染者中性传播为63.44%,其中家庭感染为20.34%. [结论]自愿咨询检测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实行可持续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综合关怀工作,可起到降低HIV传播风险及积极的预防干预作用.

    作者:赵山平;张婉筠;赵桂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儿童的超重、肥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从遗传、家庭因素、运动以及社区食品供应等几方面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许丽丽;王志春;石武祥;陈艳兰;章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门诊分诊护士的规范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和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将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分诊工作是门诊服务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临床分科也越来越精细,门诊设立的科别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设立了门诊分诊护士.为进一步提高门诊分诊工作质量,对分诊护士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门诊分诊护士的素质要求,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患者认知医院初的一环,与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和再发展及患者本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门诊分诊护士的基本素质,也势在必行[1].

    作者:何晓俐;谭明英;解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广西2006年食物中毒流行特点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广西2006年食物中毒流行规律和特点,为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中毒发生情况、时间分布、地区及城乡分布、食品种类、致病因素等流行特点对2006年广西各地的食物中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6年广西共发生重大食物中毒76起,中毒人数1 250人,死亡15人.中毒高发时段为第2季度的6月.桂西地区发生率较其他地区高.农村为食物中毒监控的薄弱地带.动植物类食品引起中毒占主要. [结论]针对广西食物中毒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加强对高发季节、高发区域、高发单位和重点食品的监控以及卫生宣传教育等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施向东;林新勤;陈兴乐;梁惠宁;龙兮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有效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通过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育人体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是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的有效渗透点.

    作者:慕乾伟;姜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密闭环境中氡的释放行为特征

    [目的]探讨密闭环境中氡的释放行为特征,为室内氧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Model 1027连续测氡仪和Model 8552室内空气监测系统对密闭环境中的氡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监测. [结果]在测定范围内,密闭环境中氡浓度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相同,而与温度相反. [结论]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密闭环境中氡浓度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控制室内氡浓度的目的.

    作者:李万伟;邵丽军;唐云锋;张海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6年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对海淀区2006年128例临床细菌性痢疾个案进行调查,分析实验室确诊菌痢、其他致病菌所占比例,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菌痢本底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策略. [方法]临床诊断菌痢个案调查,进行流行病学综合分析.菌痢检测应用国标GB16002-1995标准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结果]检出致病菌33株,检出率25.78%.志贺氏菌属16株占12.50%,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8株占6.25%,副溶血性弧菌4株占3.13%,变形杆菌5株占3.19%,未检出致病菌占74.22%.实验室确诊菌痢男女之比0.45:1,以20岁组确诊菌痢为高,职业以干部职员、学生为多,单位以学校、企业、公司为主. [结论]志贺氏菌检出率仅为12.5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为13.28.确诊菌痢男女之比0.45:1与临床菌痢男女之比1.24:1反差很大.干部职员、学生发病较高,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作者:孙培源;蒲永兰;秦安莉;孙亚敏;郭菁;王菊光;屈飞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研究

    [目的]研究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状况.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邯郸市3个行政区抽取1 000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百分比描述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城区居民对本课题调查项目均有需求,需求程度依次为:生活护理、治疗和健康促进、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 [结论]家庭护理是今后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者:滑卉坤;康美玉;郭丽霞;周燕;张勇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内江市1992~1999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掌握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高科学依据. [方法]对1992~1999年内江市各地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992~1999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0起,中毒467人,死亡7人,死亡病例以化学性食物中毒(毒鼠强)为主.5~9月份为中毒高发月份. [结论]中毒原因以化学性毒物食物中毒多,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通过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改善防范食品污染及变质条件,提高人民大众食品卫生知识的整体水平,加强食物中毒报告,对学校、集体食堂等餐饮业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控制和防范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淑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诺扬)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评价新型镇痛药诺扬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45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诺扬组1 mg静脉滴注,芬太尼组50 μg静脉滴注,空白对照组.观察静脉给药前,给药后0,5,10,15,30 min时镇痛,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频率.术后1,2,3,4 h镇痛评分(VAS),使用杜冷丁人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使用诺扬或芬太尼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P=0.001),镇静评分升高(P=0.006)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P=0.02).诺扬组患者的镇静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恢复室内诺扬组需追加止痛药的患者人数低于芬太尼组(13%vs 33%,P>0.05),术后使用杜冷丁的人数低于芬太尼组(0 vs 13%,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患者的杜冷丁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诺扬组和芬太尼组(P<0.05). [结论]腹腔镜术后病人按常规临床剂量使用诺扬镇痛能有效缓减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诺扬临床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镇痛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姜华;左云霞;周齐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状况,以期为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田志环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漯河市郾城县地方性甲状腺肿调查

    [目的]证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程度及因素. [方法]对高发人群7~14岁儿童调查肿大率及患病率,14岁儿童尿碘测定,外环境水碘检测. [结果]7~14岁儿童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率为28.2%,患病率5.2%.省级复查肿大率为52.3%,患病率为12.2%.儿童尿碘为0.6~100.1 μg/L,水碘含量5.2 μg/L. [结论]两乡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度流行区,并及时采取以普服碘油丸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马晓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临床标本细菌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 [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种类.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 [结果]1 18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04株(51.1%),革兰阴性杆菌578株(48.9%).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较强;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强;其他抗菌药物对临床病原菌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病原菌种类在发生变迁,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许世琴;邢志广;邵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影响女性青春期启动因素的研究进展

    青春期启动是决定女性一生身心发育的关键过程.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月经初潮的年龄是稳定的.而近20~30年女性月经初潮的年龄在逐步提前.青春期提前不仅使人类机体在组织、结构上发生深刻变化,而且缩短了儿童期,影响青少年心理卫生健康[1],与青春期负性情绪和恋爱低龄化、性生活低龄化、生殖疾病低龄化密切相关,也是导致学生妊娠事件发生率上升的间接因素.大限度的应对性发育提前的趋势,消除那些引起性发育提前的因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综述了女性青春期启动的影响因素,为防治性发育提前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李国屏;刘浩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宜春市高校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调查

    [目的]调查宜春市高校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探讨其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健康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老年人跌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调查方法,对直春市两所高校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515人,以询问方式调查老年人过去12个月跌倒的情况. [结果]515人中,12个月中发生跌倒81人次,跌倒发生率为15.73%,其中女性为18.71%,男性为12.24%,女性高于男性(χ2=4.038 9,P<0.05);60~,70~,80~岁年龄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0.83%、21.00%、26.32%.研究对象515人中,40.74%的老年人因跌倒致伤,4.94%致骨折,19.75%致软组织损伤. [结论]宜春市高校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

    作者:杨建平;杨云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阿胶铁口服液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阿胶铁口服液的饮用安全性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研究. [方法]根据<食品安全性毒性评价程序>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结果]阿胶铁口服液小鼠经口LD5021.5 g/kg.bw,属无毒级;鼠伤寒沙门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表明该样品无致突变作用,对雄性生殖细胞无遗传毒性. [结论]阿胶铁口服液属无毒级物质,对体细胞无致诱变及突变作用.

    作者:许红霞;高晓黎;冯崴;马小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龄卧床老年患者活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高龄卧床老年人活动缺乏的具体情况. [方法]用相应量表对卧床时间大于1月的85例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进行自理能力、社会活动等的调查.85例老年卧床患者根据卧床时间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缺乏,卧床大于6月组较卧床1~6月组活动缺乏更加明显.日常生活活动主要为吃饭、穿衣、梳头、服药、打电话,社会活动主要有参加聚会、听收音机或看电视、关心亲戚或朋友、通过电话与邻居亲戚等交谈. [结论]高龄卧床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缺乏,应该减少老年卧床时间及卧床的发生.

    作者:陈茜;邓珏琳;周焱;张新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方法]通过对人流室的合理化布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并做好环境、人员、物品和器械、医疗废物、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等工作. [结果]人流室2007年1~8月份无院内感染发生. [结论]加强人流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瑞敏;张彦华;秦延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卡氏肺孢子虫MSG抗原片段细胞表位的预测

    [目的]预测卡氏肺孢子虫主要表面抗原(MSG)片段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 [方法]运用Sig-nalp3.0、EMBOSS等网络服务器推测卡氏肺孢子虫MSG抗原片段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分析预测结果. [结果]MSG抗原片段存在3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及6个潜在的T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抗原表位在氨基酸序列的位置为69-79、96-101、133-140aa 3个区域内或其附近;T细胞抗原表位在氨基酸残基的位置为7-22、28-43、20-35、40-55、53-68、86-101aa. [结论]MSG抗原表位的预测为有目的的克隆基因片段,研究高效的表位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董永生;段义农;王建新;陈金铃;秦永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