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密闭环境中氡的释放行为特征

李万伟;邵丽军;唐云锋;张海鹏

关键词:密闭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氡
摘要:[目的]探讨密闭环境中氡的释放行为特征,为室内氧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Model 1027连续测氡仪和Model 8552室内空气监测系统对密闭环境中的氡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监测. [结果]在测定范围内,密闭环境中氡浓度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相同,而与温度相反. [结论]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密闭环境中氡浓度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控制室内氡浓度的目的.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沈阳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沈阳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沈阳市6所中学的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中学教师SCL-90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女教师在躯体化、恐怖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男教师.不同执教年限各组教师部分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压力组教师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低压力组. [结论]压力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喻道军;李玲玲;叶丽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诺扬)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评价新型镇痛药诺扬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45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诺扬组1 mg静脉滴注,芬太尼组50 μg静脉滴注,空白对照组.观察静脉给药前,给药后0,5,10,15,30 min时镇痛,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频率.术后1,2,3,4 h镇痛评分(VAS),使用杜冷丁人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使用诺扬或芬太尼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P=0.001),镇静评分升高(P=0.006)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P=0.02).诺扬组患者的镇静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恢复室内诺扬组需追加止痛药的患者人数低于芬太尼组(13%vs 33%,P>0.05),术后使用杜冷丁的人数低于芬太尼组(0 vs 13%,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患者的杜冷丁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诺扬组和芬太尼组(P<0.05). [结论]腹腔镜术后病人按常规临床剂量使用诺扬镇痛能有效缓减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诺扬临床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镇痛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姜华;左云霞;周齐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沈阳市1997~2006年戊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掌握沈阳市戊肝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 [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市戊肝疫情资料.[结果]1997~2006年戊肝年均发病率为7.98/10万;城区戊肝年均发病率高于农村;季节分布差异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5.17:1.40~54岁年龄组占42.76%. [结论]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加强疫情报告,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作者:戴孟阳;张秀月;蒋慧;白杉;陈慧中;唐日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应用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军队乙型肝炎疫情的预测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ARMA模型拟合时间序列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军队乙型肝炎的预测,为传染病预警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全军1996~2005年乙型肝炎的月发病数据进行建立模型.并用所建模型对2006乙肝逐月发病人数进行预测,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 [结果]ARIMA(0,1,1)×(0,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序列,其对2006年各月发病人数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发病人数的变动趋势. [结论]在乙型肝炎的近期预测中引入时间序列的ARMA模型方法,为传染病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元勇;温亮;李申龙;孙海龙;王波;闫永平;徐德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STATs信号转导通路选择性活化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目的]检测STATs信号转导通路重要成员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活化,分析STATs成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中STAT1,STAT3与STAT5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s成员在细胞水平的分布. [结果]胃癌组织中STATs信号传导通路成员STAT3与STAT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p-STAT3、p-STAT5表达水平分别与TNM分期晚(Ⅲ/Ⅳ)及远处转移有关(STAT3 P=0.037,0.041;STAT5 P=0.041,0.024). [结论]STATs信号转导通路持续活化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详细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向涛;余力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昆明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自愿咨询检测者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到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咨询检测的人进行匿名的问卷式调查. [结果]共咨询935人,97.54%的人做了抗体检测,有高危性行为的为73.69%,阳性检出率为10.42%.感染者中性传播为63.44%,其中家庭感染为20.34%. [结论]自愿咨询检测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实行可持续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和综合关怀工作,可起到降低HIV传播风险及积极的预防干预作用.

    作者:赵山平;张婉筠;赵桂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抗氧化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随机分为血透组(MHD组)和治疗组(TRE组)各22例,另选体检健康者22例为对照组(CON组).MHD组给予慢性肾衰的常规治疗方法;TRE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E100 mg,3次/d、维生素C 200 mg,3次/d,连用12周.MHD组、TRE组于上机前及CON组均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晚期蛋白质过氧化物(AOPP). [结果]3组比较CRP、MDA、AOPP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MHD组比较,TRE组CRP显著降低(P<0.05)、MDA、AOP均降低(P<0.01);CRP与MDA、AOPP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①MHD患者存在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且微炎症与氧化应激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②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樊瑞芬;王银龙;高丽萍;吴平;贾丽霞;李桂英;李淑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干扰素由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分子组成,具有抗病毒、抗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宿主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防御中发挥核心作用.临床长期使用干扰素治疗恶性肿瘤,对干扰素抗肿瘤机制和临床给药方法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完善临床治疗策略.

    作者:曾洁萍;余勤;梁茂植;段俊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应用PCR和时间分辨PCR对口腔器械乙肝污染的调查

    [目的]探究口腔科常用器械乙肝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消毒方法. [方法]通过对随机采集的120例口腔科器械的冲洗液进行PCR和时间分辨PCR检测以评价其污染状况及监测消毒效果. [结论]本次试验结果乙肝病毒对口腔科器械的污染状况好于文献报道,但仍存在污染及交叉感染的可能.

    作者:程颖;魏殿军;沈鹏;孙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12岁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口腔卫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小学6年级12岁儿童共1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并课间在学校老师监督下用BASS法刷牙1周,对照组60名不作任何口腔健康教育及刷牙指导,两组均在干预前后行口腔健康问卷测试、菌斑染色测试和菌落计数. [结果]在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方面,实验组在关于牙龈炎和龋齿的病因、含氟牙膏的作用和使用率、刷牙的频率等回答正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对含氟牙膏的作用认识升高了67.7%.实验组的菌斑指数在干预后下降了2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菌数在干预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腔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有效改善儿童口腔的卫生状况.

    作者:韩晓兰;马燕;颜雨春;冯大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的微创术式探讨

    [目的]探索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7例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疝患者,同时实施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和无张力疝修补进行治疗,并随访6~40个月. [结果]随访期内,无疝复发、无合成材料排斥反应、无切口感染、无手术区牵扯疼痛、无睾丸缺血性萎缩、无网片及网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腹股沟症是一种方法简单、安全、适用、疗效肯定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碧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郴州市1990~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6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1990~2005年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1990~2005年郴州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122 4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12/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25.00/10万~328.70/10万之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6位的依次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肠道传染病由1990年的213.61/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2.03/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 [结论]近16年来,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疾病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该市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是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狂犬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作者:段良松;姚令辉;苏小可;陈伟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毛细管色谱柱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中甲醇的含量

    [目的]建立毛细管色谱柱测定血液中甲醇浓度的顶空气相色谱法. [方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的顶空气相色谱法,载气为N2,柱温为60℃,进样口和检测嚣温度为150℃,1.0 ml血浆样品以小瓶密封,60℃下平衡10min后,取1.0ml顶空气进样.[结果]该方法的回归方程为Y=39.824+0.092 4X,r=0.999 5,甲醇在0~500mg/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5 mg/L;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血样的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3.18%、2.26%、3.71%;低、中、高3种不同加标量血样回收率试验分别为103.8%、101.6%、97.7%. [结论]该法适用于血液中甲醇的测定.

    作者:李勇勤;谢秀红;许广荣;陈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桂西地区中学教师亚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中学教师亚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桂西地区的350名中学教师,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及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进行健康测试. [结果]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农村教师高于城市教师、不同年龄、教龄、文化程度、课时数的教师亚健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桂西地区中学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水平.

    作者:邓树嵩;郭蕊;吴琪俊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上-下法替代实验与Horn's法测定LD50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毒性试验替代法之一-上-下法的优、缺点,寻找佳的实验条件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方法]采用上-下法与Horn's法分别测定11种农药制剂急性经口LD<,50>和95%可信区间(CI),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急性毒性分级和试验所用动物数量. [结果]上-下法所得LD<,50>相近,毒性分级与Horn's法基本一致;但上.下法试验使用动物减少了64.7%. [结论]上-下法在测定毒作用发生在48 h内的农药急性经口LD<,50>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是值得推广的急性替代方法之一.

    作者:连勇;徐培渝;孙强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常山县中小学教师伤害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常山县中小学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老师对伤害的知晓率为:小学93.93%,初中97.60%,高中94.77%.班主任为96.43%,非班主任9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老师认为伤害前3位为跌伤、车祸、溺水,此与中小学生实际伤害发生情况相符.老师认为意外伤害对学生有影响的占绝大部分,但对伤害导致残废的认识的仅占52.97%.老师认为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必要的,认为是否应开展预防伤害教育非常必要和必要的均占绝大多数.老师对学生每年应付多少保险金在每年20~50元之间,平均为32.87元.这与本县的经济情况、文化结构、消费水平、观念习惯基本一致. [结论]开展中小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作者:王谦信;韩成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研究

    [目的]研究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状况.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邯郸市3个行政区抽取1 000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百分比描述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城区居民对本课题调查项目均有需求,需求程度依次为:生活护理、治疗和健康促进、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 [结论]家庭护理是今后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者:滑卉坤;康美玉;郭丽霞;周燕;张勇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方法]通过对人流室的合理化布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并做好环境、人员、物品和器械、医疗废物、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等工作. [结果]人流室2007年1~8月份无院内感染发生. [结论]加强人流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瑞敏;张彦华;秦延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附近居民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目的]调查移动通信基站(900MHz)电磁辐射对周围人群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方法]运用PMM8053A手持武场强仪樘测移动通信基站附近(100m内)电磁辐射强度,采用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B.NESC)对基站周围人群及对照人群进行测试. [结果]基站周围电磁辐射强度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神经行为测试结果表明,观察组情感状态测试中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和半结构投射实验中思、怒、惊得分、心算、记忆扫描、连续识别、数字检索、曲线吻合等项目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记忆扫描、连续识别、数字检索、目标追踪与居住年限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站电磁辐射可影响附近居民的情感状态,使负性情绪增加,影响视觉感知记忆及手部反应能力、心理运动稳定度等方面的功能,并有随暴露年限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作者:孟谦谦;童建;顾君;阙建良;曹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广元市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广元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经验,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市所有县区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本次MV强化免疫共计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466 302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广泛宣传动员、政府支持参与、严格技术培训和操作、扎实摸底等是MV强化免疫顺利实施的保障;同时通过MV强化免疫工作的开展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结论]本次MV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目的.

    作者:涂菱亚;邹艳;李晓玲;王晓燕;贾永朝;赵军丽;孙明英;黎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