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敏;张彦华;秦延平
[目的]探讨临床对于阿米巴肝脓肿诊断错误的常见原因. [方法]对误诊18例阿米巴性肝脓肿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阿米巴性肝脓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细菌性肝脓肿等肝胆系统疾病;18例患者肝穿刺脓液直接涂片均查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而得以确诊. [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阿米巴肝脓肿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的认识;尤其是临床检验师应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结构,掌握阿米巴病的寄生虫学检查方法,避免阿米巴肝脓肿病的误诊.肝穿刺脓液直接涂片检查,其方法简单,快速,阳性率高.故对疑诊病人病原学诊断尤为重要,这是及时诊断溶组织内阿米巴肝脓肿的关键.
作者:王爱华;包东武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胃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营养(PN)支持补充外源性清蛋白前后血液营养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32例胃肠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营养组(n=17),对照组(n=15).营养组于术后24 h开始营养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8 d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预后营养指数(PNI)值的变化. [结果] (1)血液营养指标:胃肠癌患者术后当天血清ALB、PA均显著低于术前,TRF、PNI有降低趋势;术后营养支持后8 d时上述指标均恢复到术前水平,ALB、PA升高较为明显,而术后对照组8 d时ALB、PA、TRF、PNI下降更为严重;术后8 d时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所有被检血液营养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 (2)体液免疫指标:胃肠癌患者术后当天血清Iga、IgM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营养支持后8 d时IgA、IgM均恢复到术前水平,IgM升高较为明显;术后对照组8 d时IgA、IgG、IgM降低更为严重.术后8 d时对照组的IgG和IgM与营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低蛋白血症广泛存在于胃肠癌患者中,大手术可致血清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补充外源性清蛋白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作者:李云峰;张晨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证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程度及因素. [方法]对高发人群7~14岁儿童调查肿大率及患病率,14岁儿童尿碘测定,外环境水碘检测. [结果]7~14岁儿童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率为28.2%,患病率5.2%.省级复查肿大率为52.3%,患病率为12.2%.儿童尿碘为0.6~100.1 μg/L,水碘含量5.2 μg/L. [结论]两乡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度流行区,并及时采取以普服碘油丸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马晓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建立毛细管色谱柱测定血液中甲醇浓度的顶空气相色谱法. [方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的顶空气相色谱法,载气为N2,柱温为60℃,进样口和检测嚣温度为150℃,1.0 ml血浆样品以小瓶密封,60℃下平衡10min后,取1.0ml顶空气进样.[结果]该方法的回归方程为Y=39.824+0.092 4X,r=0.999 5,甲醇在0~500mg/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5 mg/L;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血样的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3.18%、2.26%、3.71%;低、中、高3种不同加标量血样回收率试验分别为103.8%、101.6%、97.7%. [结论]该法适用于血液中甲醇的测定.
作者:李勇勤;谢秀红;许广荣;陈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掌握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视力发展特点、规律及趋势,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防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视力数据,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视力低下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5年学生视力低下率,维吾尔族学生处于较低水平,回族学生处于较高水平.1995~2005年西北地区7~18岁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低下率平均上升幅度大的是维吾尔族学生,回族学生和土族男生出现下降;不同学段视力低下率多数出现上升,其中,小学阶段上升幅度大的是维吾尔族学生,回族学生出现下降,初中阶段上升幅度大的是维吾尔族男生和撒拉族女生,回族学生出现下降,高中阶段撒拉族学生出现明显上升,土族男生出现明显下降. [结论]针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低下发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视力监测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作者:张福兰;张天成;陈景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一种天然生物钙禽类卵壳粉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干预效果. [方法]筛选本院50~60岁绝经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职工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服用自拟禽类卵壳粉;对照组服用碳酸钙制剂;空白组服用安慰剂.实验组和对照组日摄入钙均为600 mg.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定疼痛分级、骨密度.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明显缓解,空白组无明显变化或症状加重.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治疗前后骨密度(g/cm<'3>)分别为0.684±0.042.0.752±0.047、0.685±0.051,0.751±0.038、0.682±0.038,0.647±0.035(P<0.05),总有效率3组分别为100%、96.7%、0%.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拟生物钙禽类卵壳粉可以改善疼痛感和骨密度,且安全可无毒副作用.
作者:杨军红;田曦;陈颖新;林莹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全面系统地了解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脑梗死(CI)关系的研究现状. [方法]检索从1996年1月~2006年5月以英文公开发表的有关CP感染与CI关系的的原始文献,使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8篇,累积样本量为2 778人,其中病例1 139人.经Meta分析得出CP感染与CI发病合并OR值为1.28,95%可信区间为(0.95,1.72). [结论]CP感染与CI之间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周新明;贾彩凤;王艳梅;王培席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常见手术体位的合理安置方法. [方法]分析手术体位不当易致呼吸、循环障碍、周围神经、局部皮肤受损等并发症的原因,介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及截石位等常见手术体位的合理安置方法. [结果]几种常见手术体位的安置是合理的,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 [结论]术中合理安置患者体位是预防体位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闫秀芝;蔡茗叶;边立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和方法]实验观察和比较临床超敏C-反应蛋白胶乳凝集反应法与散射比浊法的检测. [结果]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回收率均符合临床检验要求,重复性良好,批内批间CV均在允许范围γ>0.98,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呈高度相关.
作者:谭晓霞;兰蔚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和总结静脉高氧液输注对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07年8月80例老年肺癌手术治疗病人,随机分成高氧液治疗组(治疗组)和鼻导管吸氧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过程、麻醉方法和合并症等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持续血氧饱和度检测,并在末后d 1、2、3、4、5的同一时间抽股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O2),分别计算出治疗和吸氧前后两组的氧分压差,进行样本t检验.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 [结果]高氧液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明显(20.7284±1.0644)kPa,与对照组(13.827±0.9765)k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0.0%(4/40),与对照组27.5%(11/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死亡1例. [结论]老年肺癌术后静脉高氧液输注,能够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玉;赵勇;汤林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口腔卫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小学6年级12岁儿童共1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并课间在学校老师监督下用BASS法刷牙1周,对照组60名不作任何口腔健康教育及刷牙指导,两组均在干预前后行口腔健康问卷测试、菌斑染色测试和菌落计数. [结果]在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方面,实验组在关于牙龈炎和龋齿的病因、含氟牙膏的作用和使用率、刷牙的频率等回答正确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对含氟牙膏的作用认识升高了67.7%.实验组的菌斑指数在干预后下降了2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菌数在干预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腔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有效改善儿童口腔的卫生状况.
作者:韩晓兰;马燕;颜雨春;冯大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大学生恋爱行为对人格塑造产生哪些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恋爱指导. [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法,以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量表和自编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表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3所大学毕业班458名学生的人格特征和恋爱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大学生恋爱率达52.8%,平均恋爱时间(1.1±0.8)岁.男生中兴奋性、紧张性因素得分,女生中稳定性、怀疑性因素得分恋爱者明显高干非恋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恋爱女生聪慧性、世故性得分明显低于非恋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恋爱对在校大学生人格塑造有一定影响,并且有正负两方面作用.
作者:杨翠英;霍建勋;徐凌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加入WHO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探讨通过确立目标,制定规划,优化组合,加强合作和管理等几方面的工作,以加快药品临床前研究机构建设,开创新药研究的新局面.
作者:孙荣国;曾智;饶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 [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种类.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 [结果]1 18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04株(51.1%),革兰阴性杆菌578株(48.9%).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较强;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强;其他抗菌药物对临床病原菌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病原菌种类在发生变迁,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许世琴;邢志广;邵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索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 [结果]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结论]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效应,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一样的,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宋子良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我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仍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发病状况,为有效地控制麻痹病例的出现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巩固无脊灰成果. [方法]分析河北省2001~2006年520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病原学监测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史及疾病谱. [结果]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 516例,其中520例AFP病例在60 d后仍残留麻痹,年平均发病率为20.7%,病例集中在小年龄组,<5岁的病例占60.0%,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节流行高峰,6~8月份占病例总数的47.7%,520例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病例、脊灰病毒(PV)分离率均高于未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占48.3%,临床符合病例1例. [结论]加强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
作者:张俊棉;李静;孙印旗;陈玫;郭玉;张振国;张富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检测STATs信号转导通路重要成员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活化,分析STATs成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中STAT1,STAT3与STAT5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s成员在细胞水平的分布. [结果]胃癌组织中STATs信号传导通路成员STAT3与STAT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p-STAT3、p-STAT5表达水平分别与TNM分期晚(Ⅲ/Ⅳ)及远处转移有关(STAT3 P=0.037,0.041;STAT5 P=0.041,0.024). [结论]STATs信号转导通路持续活化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详细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向涛;余力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调查霍乱弧菌O139型暴发特征和因素,控制流行. [方法]调查所有就餐者及其接触者,同时肛拭采样培养鉴定霍乱弧菌,按<霍乱防治手册>的标准确诊病人,对疫点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并采取控制措施. [结果]该事件是一起丧宴集体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共发生感染者1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7例、健康带菌者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和健康带菌者中分离菌株均为病原学诊断病例(O139型),无病例死亡,未出现二代病例. [结论]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物受污染致进餐者感染.提示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同时应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和减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吕斌;胡鹏;刘公平;普智敏;王勇;唐开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寡核苷酸芯片制备及杂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本实验针对其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筛选出佳的条件,对芯片制备及杂交系统进行优化. [方法]通过改变芯片打印加样量、斑点数和不同探针浓度,挑选出芯片制备的实验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信噪比(SNR值)为评估指标,分析芯片杂交的佳条件. [结果]佳实验条件为:增加预打印斑点数,探针浓度为1 μg/μl,与纯化后的荧光标记样品在50%甲酰胺,10×SSC,0.2%SDS杂交液中42℃杂交4 h,洗脱液每次洗脱时间为1 min. [结论]此方法适用于60 mer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及杂交效率的提高.
作者:张海燕;马文丽;黄吉城;商涛;廖之君;郭波旋;郑文岭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评价新型镇痛药诺扬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45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诺扬组1 mg静脉滴注,芬太尼组50 μg静脉滴注,空白对照组.观察静脉给药前,给药后0,5,10,15,30 min时镇痛,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频率.术后1,2,3,4 h镇痛评分(VAS),使用杜冷丁人数及不良反应. [结果]使用诺扬或芬太尼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P=0.001),镇静评分升高(P=0.006)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P=0.02).诺扬组患者的镇静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恢复室内诺扬组需追加止痛药的患者人数低于芬太尼组(13%vs 33%,P>0.05),术后使用杜冷丁的人数低于芬太尼组(0 vs 13%,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患者的杜冷丁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诺扬组和芬太尼组(P<0.05). [结论]腹腔镜术后病人按常规临床剂量使用诺扬镇痛能有效缓减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诺扬临床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镇痛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姜华;左云霞;周齐鸣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