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

姬亚洲;裴森;毋艳君;霍永军;王文玲;陈拥军

关键词:白内障, 青光眼,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10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2~16mo,平均眼压由术前24.82mmHg(1mmHg=0.133kPa)降到术后16.52mmHg,房水流畅系数0.38,功能性滤泡占81.5%.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79.4%.结论: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可显著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建立滤过功能和避免二次手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及减低医疗成本等.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眼部直流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88眼),其中治疗组25例(48眼)应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和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40眼)只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眼部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姜士军;曹晋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虹膜囊肿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虹膜囊肿的致病原因,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3我科收治的27例27眼虹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病史、术前术后眼部检查,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检查,预后情况.结果:27例患者年龄从3~60岁,男16例,女11例;20例继发于眼外伤后,1例继发于白内障手术,1例继发于葡萄膜黑色素瘤,其余5例为原发性;其中23例给予囊肿切除联合部分虹膜切除术,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3例予以眼内激光光凝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22例继发性虹膜囊肿中有21例为上皮植入性囊肿,1例(继发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为虹膜色素上皮囊肿,5例原发性虹膜囊肿中4例为非色素上皮囊肿,1例为色素上皮囊肿.术后随访2a,2例因囊肿复发再次手术,1例因眼压升高再次手术.结论:虹膜囊肿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虹膜囊肿,从组织病理学上分为上皮植入性囊肿,非色素上皮囊肿和色素上皮囊肿.组织病理学特点与病因相关.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囊肿切除联合部分虹膜切除,预后与眼部组织受损情况和治疗方式有关.

    作者:廖咏川;唐莉;罗清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近视眼306例61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其数据.并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t=4.183,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裸眼视力、眼压呈正相关(r=0.114,P=0.005;r=0.483,P=0.000);与角膜曲率为负相关(产-0.114,P=0.005).角膜中央厚度与年龄无相关(r=-0.041,P=0.312),根据年龄分组,各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5.490,p=0.000),角膜中央厚度似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r=0.027,P=0.499).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557.824-7.254X7+27.989X9-2.499X12+5.285X13(F=16.840,P=0.000).结论: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

    作者:韦斌;具尔提;付玲玲;王星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移植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传统中医治疗,药物治疗,近几年兴起的基因治疗及视网膜移植治疗各有特点.其中视网膜移植治疗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并且被认为是有前景的治疗措施.现就视网膜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霞;刘哲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P21在人角膜上皮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P27,P21在角膜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21,P27等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角膜上皮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角膜缘上皮区PCNA呈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中央区角膜上皮内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27,P21在中央区角膜上皮内呈阳性表达,角膜缘上皮内未见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P21和PCNA在角膜上皮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提示在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内存在着一群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处于G1期的细胞群,即干细胞.

    作者:张明昌;张红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标准同轴晶状体乳化与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一项角膜内皮的研究

    目的:评估新的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ICS)是否较标准同轴晶状体乳化引起较少的内皮损害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随机分配接受标准同轴晶状体乳化(SCP)或MICS晶状体乳化.术前及术后1a测量角膜中央及12点内皮细胞计数、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以及角膜中央厚度.结果:患者173例完成了试验.在1a的随访检查中,MICS组内皮细胞损失为6.5204%,而SCP组为8.726%(P<0.00005).两组在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术后角膜厚度以及在切口部位和角膜中央测得的内皮细胞密度变异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硬性白内障患者中,与手术步骤无关,内皮细胞密度损失的增加量较高.结论:比较SCP与MICS,本研究表明后者引起的内皮细胞密度损失明显地较低.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GF-β2刺激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表达CTGF和合成Fn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滤过泡瘢痕化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GF-β2刺激HTF,然后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CTGF和Fn的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TGF-β22μg/L到5μg/L范围有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TF的细胞增殖,CTGF的表达和Fn的合成的趋势(P<0.01),但0.5μg/L,1μg/L与正常对照组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差别无显著性,5μg/L与10μg/L增强细胞的增殖作用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2能够明显地促进HTF细胞增殖,并增强其下游介质(CTGF)的表达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ronetin,Fn).

    作者:王育红;胡义珍;曹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眼球钝挫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003-01/2005-0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患者61例(61眼),男45例,女16例,男∶女=2.7∶1;年龄5~78(平均38.3)岁,其中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52例占85%,所有病例均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房角镜、B超等.根据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分类及治疗情况如下:(1)前房积血型:本组病例共26眼(43%),临床表现为前房有较多的积血.治疗上首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止血药物,双眼包扎减少眼球活动,安静卧位,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糖皮质激素减轻小梁网水肿和眼内炎症反应.其中18眼经上述保守治疗后前房积血吸收,眼压恢复正常.

    作者:高桂军;许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2例27眼.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22例27眼,随访3~36mo,除1眼矫正不足外,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额肌瓣悬吊术适用于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确切.

    作者:邵庆;朱承华;杭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病理性近视眼继发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目的:描述病理性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分析这一新认识的眼底病变发生的原因.方法:2002-12/2004-01间,7例10眼被确认存在视盘周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本文评价了其0CT、FA/ICGA和mfERG的临床特征.结果: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不是任何患者就诊检查的原因,视力减退或矫正视力低的原因是相对严重的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CNV、黄斑前膜形成和弱视.5只患眼表现为1型后巩膜葡萄肿,其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均位于视盘的鼻侧半,而另5只患眼表现为3型或2型葡萄肿,其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均位于视盘的非鼻侧半,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1).所有患眼的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区域均为后巩膜葡萄肿累及.结论:病理性近视眼的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很可能是后巩膜葡萄肿的一个良性并发症.

    作者:姚毅;姜荔;陈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眼调节机制的仿真研究

    目的:建立人眼晶状体的功能仿真模型,研究人眼的调节机制.方法:利用临床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建立晶状体调节的数字仿真模型,根据调节理论进行晶状体形变和调节仿真,并分析眼压对晶状体形变的影响.结果:仿真计算表明,随着调节的增加,前、后表面向远离晶状体中心的方向移动,晶状体厚度增大,前房深度减小;晶状体的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增加,使得屈光力增大.晶状体形态对压力变化敏感:在晶状体表面施加压力后,前、后表面在压力的作用下向赤道部移动,晶状体厚度减小;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增大,赤道半径增大;屈光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结论:仿真研究支持了Helmholtz的调节理论,与公认的调节事实相符合,表明了仿真研究是有效的研究方法.

    作者:刘卓;王博亮;吴世辉;徐秀英;戴培山;鞠颖;谢杰镇;黄晓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穿透性小梁切除调节技术及疗效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失败率较高,失败原因主要是手术区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瘢痕形成而使伤口愈合所致.因此,建立现代改良的标准小梁切除术并结合调节技术减少手术失败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发展趋势,小梁切除联合调节技术是21世纪青光眼小梁切除新发展,本文对小梁切除联合药物调节技术、非药物调节技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曹秀贞;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病因及视力分析

    目的:探讨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原因并对其视力作出相应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对该盲校盲童及低视力分班教学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太原市盲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全部视力检查结果均为矫正视力,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视残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性/遗传因素,占总例数的69.9%.前3位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盲校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者占总例数的50.4%.结论: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儿童视残的主要原因,考虑是由遗传、先天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对目前尚无法治疗的先天性眼球异常应着重预防,对可治性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应不断提高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的手术成功率.盲校中可利用残余视力者超过总例数的1/2,说明盲校的低视力分班教学十分必要.

    作者:石岩;周静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北京语言大学330例眼病患者视野检查结果分析

    0 引言视野检查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判断许多眼底病特别是青光眼和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明确诊断我们对330名眼病患者进行了视野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高度近视LASIK术前的预防性视网膜光凝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发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变性及裂孔者50例(53眼)行氪激光光凝治疗.结果:行氪激光光凝1mo后,裂孔封闭良好,变性区无扩大.色素较多时行LASIK手术,术后回访6~12mo,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干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中高度近视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段.

    作者:曹燕;吕杰;郑爱贞;张超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体外诱导人小梁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人小梁细胞(human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HTM)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原发性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小梁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不同浓度的rhTNF-α与细胞共同孵育24h,采用Annexin-v联合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合荧光显微镜来观查凋亡细胞.结果:浓度低于0.01M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24h对人小梁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浓度0.01MU/L及以上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24h可明显增加人小梁细胞凋亡率,凋亡率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成正比.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小梁细胞发生凋亡,可能参与了青光眼发病中小梁细胞的损害过程.

    作者:胡义珍;纪彩霓;李贵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统计学眼压的正常范围之内,却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及与之相关的视盘改变.故发病隐匿,常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机械因素、血管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降眼压是必要的措施,眼压降低30%以上对其病变有利.与此同时,改善视神经血流供应和保护视神经的药物正被关注.

    作者:王禹燕;郑燕林;黄珍珍;刘嘉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培养的SD大鼠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3组:实验组用H2O2+EGb761处理,对照组用H2O2处理,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上皮细胞Bcl-2,Bax的表达,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实验组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24h时为(20.7±1.4)%,对照组则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4h时为(2.6±0.6)%,空白对照组为(6.8±1.1)%;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实验组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24h时为(10.7±0.9)%;对照组则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24h时为(33.4±4.6)%,空白对照组为(4.6±0.8)%.结论:EGb761通过使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减少,阻止氧化损伤所致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可能与白内障形成有关,EGb 761在早期白内障形成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作者:李爽乐;罗清礼;李正时;官鹏;卢燕;江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成功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要点及心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2例87眼泪囊鼻腔吻合的临床资料,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即刻手术成功86眼,经6~18mo随访82眼无溢泪、溢脓症状,2眼1a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2眼有溢泪,但泪道冲洗通畅.结论:认真操作,把握要点,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文强;周雄;周和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SARS-CoV S240蛋白与眼部ACE2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ARS-CoV)S240蛋白与眼部功能性受体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作用的机制.方法:构建SARS-CoV S蛋白融合基因pS240-EGFP,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鉴定ACE2在结膜、角膜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进行SARS-CoV S240蛋白与结膜、角膜细胞的体外结合研究.结果:构建了融合基因pS240-EGFP;证实ACE2在结膜、角膜有表达;结膜、角膜细胞与SARS-CoV S240蛋白能够结合.结论:结膜、角膜中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SARS-CoV S240蛋白与结膜、角膜细胞能够结合.本研究对了解SARS的病理机制及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护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孙琰;柳林;潘欣;景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