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燕;郑燕林;黄珍珍;刘嘉立
0 引言白内障属我国高发病之一,由于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的原因,特别在高海拔地区属常见的多发致盲眼病,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比例增加,高龄白内障患者也随之增加[1,2].现代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广泛采用的手术复明方法,现将我院12a来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复明手术124例148眼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刘晓;朱明娟;张青;李世英;张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发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变性及裂孔者50例(53眼)行氪激光光凝治疗.结果:行氪激光光凝1mo后,裂孔封闭良好,变性区无扩大.色素较多时行LASIK手术,术后回访6~12mo,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干孔的近视患者行预防性氪激光光凝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中高度近视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段.
作者:曹燕;吕杰;郑爱贞;张超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眼部并发症.方法:对213例NPC初程放疗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作视功能(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发生角膜损伤19例,占8.9%(19/213).Ⅰ~Ⅱ期6例,Ⅲ期8例,Ⅳ期5例.全部发病患者均无角膜刺激症状,放疗后10mo内,角膜病变消退,但知觉仍较对侧眼明显减退;20mo后尚未恢复正常.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的患者.结论:NPC放疗性角膜损伤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照射剂量无密切关系(P>0.05),可能主要与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眼表疾病密切相关;不排除患者不同个体对辐射的敏感差异性.
作者:张庆平;叶长华;黄光武;谢成熹;周卫为;阮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美容性角膜覆盖术治疗角膜(角巩膜)葡萄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角膜(角巩膜)葡萄肿患者进行了美容性角膜覆盖术治疗.术后对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22例均治愈,残留部分视力的2例的视力术后有所改善(2例2眼从术前手动/眼前到术后指数/眼前).22例无1例发生排斥,角膜覆盖片的颜色除第1例因缺乏经验术眼的颜色明显深于对侧正常或正常人群眼的颜色外,其它无1例褪色.结论:应用角膜覆盖术治疗角膜(角巩膜)葡萄肿22例(22眼)临床证明疗效确实、安全可靠.
作者:冯瑶;景连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和二阶kerne反应(SOK).方法:我们采用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RETIscan 3.15 version)和Humphrey 750视野计.检测了38只正常眼和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共42眼.记录了mERG的FOK和SOK的P1、N1波的振幅和峰时4个参数.将原始数据转入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青光眼组,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以及总和反应FOK的P1波、N1波振幅P1波、N1波峰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青光眼组FOK正常的鼻颞侧差异消失.早期青光眼组SOK4象限以及总和反应的P1波振幅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1波振幅密度轻度降低(P<0.05).SOK的N1、P1波潜峰时在早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青光眼组的mERG检查结果与视野不一致.结论:mERG是一种检测青光眼的敏感方法,可以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潘爱珠;王勇;杨新光;唐乐;郭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为探讨后房型及玻璃体腔型减压阀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临床复杂的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方法:选择住院的各种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共31例(31眼),后房组16例,玻璃体腔组联合玻璃体切除15例.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8.6)mo.术后眼压控制在8~20mmHg(1mmHg=0.133kPa)之间者28眼(90%),其中完全成功23眼(74%),贝他根眼药水点眼条件成功5眼(16%),手术失败3眼(10%).术前平均眼压47.33±12.45mmHg,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2.83±7.54mmHg,比术前眼压降低75%.术前术后眼压经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术后视力改善者8眼,其中1眼矫正视力达0.4;视力不变者20眼.结论:后房型或玻璃体腔型减压阀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临床复杂的难治性青光眼,眼压控制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盛晓捷;徐丽;王海瑛;刘驰;朱洪丽;孙燕;范淑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虹膜囊肿的致病原因,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式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3我科收治的27例27眼虹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病史、术前术后眼部检查,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检查,预后情况.结果:27例患者年龄从3~60岁,男16例,女11例;20例继发于眼外伤后,1例继发于白内障手术,1例继发于葡萄膜黑色素瘤,其余5例为原发性;其中23例给予囊肿切除联合部分虹膜切除术,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3例予以眼内激光光凝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22例继发性虹膜囊肿中有21例为上皮植入性囊肿,1例(继发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为虹膜色素上皮囊肿,5例原发性虹膜囊肿中4例为非色素上皮囊肿,1例为色素上皮囊肿.术后随访2a,2例因囊肿复发再次手术,1例因眼压升高再次手术.结论:虹膜囊肿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虹膜囊肿,从组织病理学上分为上皮植入性囊肿,非色素上皮囊肿和色素上皮囊肿.组织病理学特点与病因相关.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囊肿切除联合部分虹膜切除,预后与眼部组织受损情况和治疗方式有关.
作者:廖咏川;唐莉;罗清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0 引言角膜栗刺异物是秋季板栗收获季节的常见病.现将1997-09/2005-10门诊治疗的角膜栗刺异物89例113眼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讨论曲安奈德(TA)在玻璃体切割术(PPV)中的辅助作用.方法;2000/2005我院收治的43例45眼经大部分玻璃体切割患者,术中抽取2~3mL(1~2mg)TA注入玻璃体腔.结果:TA粘附在玻璃体皮质上,可以清楚地显示残留玻璃体皮质的部位和范围,并易于剥除.结论:PPV术中应用TA可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且TA具抗炎、抗增殖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史铭宇;张帆;邱辉;吴丽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原因并对其视力作出相应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对该盲校盲童及低视力分班教学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太原市盲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全部视力检查结果均为矫正视力,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视残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性/遗传因素,占总例数的69.9%.前3位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盲校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者占总例数的50.4%.结论: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儿童视残的主要原因,考虑是由遗传、先天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对目前尚无法治疗的先天性眼球异常应着重预防,对可治性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应不断提高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的手术成功率.盲校中可利用残余视力者超过总例数的1/2,说明盲校的低视力分班教学十分必要.
作者:石岩;周静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10/2005-02收治的3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后徙、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下斜肌前转位、或联合对侧眼上直肌、下直肌手术.结果:治愈28例(72%),好转10例(26%),无效1例(2%).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加强麻痹肌和间接拮抗肌的原则进行,根据患者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大小选择不同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永健;于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003/2005之间于我院行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物植入后的20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23mo.平均眼压水平由35.3±5.2mmHg(1mmHg=0.133kPa)降低至18.6±4.4mmHg,成功率为90%.13例完全成功(65%),包括早期低眼压4例、浅前房6例、前房积血4例、引流管口阻塞3例、脉络膜脱离1例;5例条件成功者(25%)包括引流盘周纤维化4例、暴发性脉络膜出血1例,仍需辅以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2例因持续性高眼压导致失败.结论:通过前房植入Ahmed房水引流物术中术后并发症复杂多发,但经过及时妥善的处理仍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作者:王海瑛;盛晓捷;孙艳;朱洪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高度增殖能力的全能干细胞.自1998年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培养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将胚胎干细胞作为细胞供体进行角膜移植和视网膜移植,可能补充损伤细胞,重建眼表和恢复视网膜功能,给一些难治性眼表及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胚胎干细胞移植在眼科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刘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作用于骨髓巨核前体细胞,刺激红系造血祖组织及早幼红细胞形成成熟的红细胞集落.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EPO和EPO受体在神经系统上有功能表达,在体外培养及动物试验中都显示了显著的神经保护功能.在眼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细胞等神经元的凋亡,终导致视力的丧失.因此,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治疗这些疾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现总结了EPO的神经保护性质分子机制及信号传导途径,探讨EPO用于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基础和可能性.
作者:李丹;段宣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男,70岁,因劈木头致左眼崩伤1mo在当地医院以外伤性白内障于2005-01-20行左眼PHACO+IOL,术后第2d患者突感左眼视物模糊、眼胀疼,经眼B超检查以脉络膜上腔出血转入我院.全身体检无异常,左眼视力为指数/30cm,轻度混合性充血,颞上巩膜隧道切口自闭良好,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状体位置正,玻璃体非血性中度混浊,眼底视盘模糊可见,其周围360°脉络膜脱离,以鼻侧和颞侧为甚,接近吻合,眼压为36.5mmHg,眼B超检查见图1.人院后给予皮质类固醇、止血、降眼压等对症处理于2005-02-02行左眼巩膜切开引流+BSS眼内充填术,术中根据间接眼底镜所见,于脉络膜脱离高处即颞下象限角膜缘后15mm作全层巩膜切开2mm,辅以周围加压按摩,见大量褐色血液溢出,由引流所产生的眼压降低通过4号注射针头多次经透明角膜缘内前房注入BSS来恢复,在眼底检查的基础上,经同一巩膜切口反复引流直至脉络膜脱离全部消失.术后眼底除少许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外,脱离全部复位,眼压正常.
作者:高磊;于华军;李元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方法:将抗凋亡基因bcl-2片段从载体pcDNA3.1中切下,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中,酶切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系PT67,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bcl-2的细胞株.结果: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PT67,经G418筛选,形成了抗性克隆,并测得病毒滴度为3×1011cfu/L,提示构建的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成功.结论:含抗凋亡基因bcl-2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作者:李素芳;魏锐利;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进行必要介绍,结合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特点,以及从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洋;周善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眼眶病中常见的疾病,大部分与甲状腺疾病相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TAO有自愈倾向,尽管大多数TAO球后组织都有特征性的改变,但临床上只有30%~50%的患者出现明显眼部症状,3%~5%的患者视力累及.TAO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细胞因子,特别是TNF-α,是疾病主要的调节因子.而眼眶内成纤维细胞抗原的表达,是发病的关键因素.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根据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已经总结出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免疫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TAO的发病机制.为指导各种有效新药物的开发,找到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开辟道路.
作者:陈敏;周翔天;盛文;瞿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及其受体Tie-2构成的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对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过程中血管成熟与稳定、调控血管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该家族不同因子对于血管生成作用不同,而且同一因子对于血管生成的作用也随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对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视网膜微血管形成,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起到调节血管结构的持久稳定性,调节渗漏的作用,这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
作者:左中夫;刘学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滤过泡瘢痕化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GF-β2刺激HTF,然后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CTGF和Fn的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TGF-β22μg/L到5μg/L范围有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TF的细胞增殖,CTGF的表达和Fn的合成的趋势(P<0.01),但0.5μg/L,1μg/L与正常对照组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差别无显著性,5μg/L与10μg/L增强细胞的增殖作用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2能够明显地促进HTF细胞增殖,并增强其下游介质(CTGF)的表达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ronetin,Fn).
作者:王育红;胡义珍;曹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