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养军;牛抒宇;朱宝义;严宏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睑球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46眼有严重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的患者,进行睑球粘连松解后,应用羊膜移植重建球结膜和角膜表面,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随访期内(平均13±3.5mo),24例患者疗效为优,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眼表基本恢复正常;15例疗效为良,睑球粘连部分复发,但较术前有所改善;7例因上下睑球全粘连、结膜囊闭锁愈后效果较差.结论:对于严重的睑球粘连,深低温保存羊膜移植重建眼表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庆华;王大江;尹东芳;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反应停(thalidomide)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导CNV模型,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角膜新生血管对照组(A组)、反应停灌胃组(B组)和反应停球结膜下注射组(C组).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检测碱烧伤后各时间点不同处理方法大鼠CNV的生长情况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VEGF的表达均显著少于A组(P均<0.05);C组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VEGF的表达少于B组(P均<0.05).结论:反应停可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的生长,降低角膜新生血管VEGF的表达.球结膜下注射较全身应用更有效.
作者:许荣;张明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制备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训练的活体白内障动物模型.方法:狗在全身麻醉下用26号带有斜面的针刺破左眼的晶状体前囊,制备自内障模型,形成白内障后,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眼部检查显示晶状体后部皮质混浊开始于穿刺术后5~7d,并于术后75d白内障全部形成,在所有的白内障形成的眼上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所有的狗均恢复了视力.结论:考虑到无经验的眼科医生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初始阶段引起的巨大损失,我们认为这个活的动物模型明显优于目前用于训练超声乳化手术的尸体眼.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Zn<'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则能抑制其活性.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广泛地存在于人类各种肿瘤细胞,刺激与肿瘤有关的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细胞自身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增加.三者常在眼部肿瘤中异常表达,与眼肿瘤的发展及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本文就其与眼部常见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程育宏;申家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女,3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2mo于2006-02-27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患者自幼夜盲,未行任何眼科诊治.否认家族中有相同疾病的患者.否认系统性疾病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6,矫正不应.左眼视力:0.6,矫正不应.
作者:肖骏;崔极哲;张小利;拱中华;王洁;杨凤娟;杨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BDNF)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定量夹伤模型,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和Ad-BDNF,经上丘荧光金(FG)逆行标记RGC,计数视网膜铺片上的RGC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上RGC密度为2155±265个/mm2(n=12),视神经夹伤后RGC在1~2wk内下降速率快,到3,4wk时RGC细胞数量虽仍有减少但下降速度已经明显减慢.CNTF组在视神经夹伤后1wk时视网膜RGC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4wk的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Ad-BDNF组视神经夹伤后1-4wk视网膜RGC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NTF治疗组玻璃体腔内一次性注射CNTF可以在损伤早期2wk内为损伤的RGC提供神经营养因子,减少RGC的早期死亡.Ad-BDNF治疗组的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到损伤后4wk,能够为RGC提供长时间地营养支持,但这种作用比较局限,可能与单一营养因子作用有关.
作者:崔志利;康军;惠延年;胡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眼,术后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者,对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追踪超过0.5a的261眼(217例)中32眼发生低视力(12.26%),其中术前存在的眼底病引起低视力的22眼(68.75%),弱视引起低视力的患眼4眼(12.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引起的低视力6眼(18.7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发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前存在的眼底病变.
作者:陈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ypeⅠ receptor, TβRⅠ)和受体Ⅱ(TβRⅡ)基因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GF-(不同受体在视网膜中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取出大鼠视网膜,抽提RNA并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视网膜中TβRⅠ和TβRⅡ的mRNA含量.结果:TBRⅠ相对于18S的mRNA含量是0.00034±0.00013,TβRⅡ相对于18S的mRNA含量是0.0001±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鼠视网膜中以TβRⅠ表达为主,TβRⅠ和TβRⅡ比值的平均值为3.9±1.7.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针对性地精确分析极少量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TβRⅠ的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TβRⅡ,提示这可能是与TβRⅠ及TβRⅡ本身结构特点和在TGF-β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有关.当TβRⅠ/TβRⅡ比例改变时,可影响细胞对TGF-β的应答反应,可能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制之一.
作者:沈炜;柳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与老化和白内障发生密切相关,硫醇转移酶(TTase)可断裂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形成的二硫键使硫醇化的蛋白质脱硫醇,对于维持晶状体透明性极为重要.氨甲酰化为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本研究观察氨甲酰化是否能诱导晶状体GAPDH和TTase的失活.方法:透明新鲜的晶状体取自2周岁健康牛,与100mmol/L氰酸钾于37℃水孵箱分别振动温育7d和12d.设透明晶状体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晶状体孵育在50mmol/L DMEM液中,然后每只晶状体去囊膜,匀浆,提取水溶性蛋白质.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GAPDH和TTase的活性.结果:与氰酸钾孵育后GAPDH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其中12d组与7d组相比,活性明显下降.TTase的活性在孵育7d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2d组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7d组活性与12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9296).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分别与100mmol/L氰酸钾孵育7d和12d后,氨甲酰化组的GAPDH和TTas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证实氨甲酰化可以诱导GAPDH和TTase酶的失活,为TTase和GAPDH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婕;严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植入生物羊膜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45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B组为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C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15眼)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mo,A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1.80~21.22mmHg,B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2.48~21.52mmHg,C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0.60~28.48mmHg,术后6mo条件成功率A、B、C三组分别为93.3%,86.7%,66.7%.结论:生物羊膜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条件成功率.球结膜下植入羊膜操作简单,条件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同时加固了球结膜,减少薄壁滤过泡的发生.
作者:张娇;王雅文;陈宾;李若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缺血是机体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引起缺血的一些原因是组织和器官的血管原发性病变;另外有一些病变虽然不是原发于血管系统,但也可通过影响血管系统进而引起组织的缺血,例如外伤所致的血管离断、炎症引起的血管闭塞以及肿瘤导致的血管压迫等;还有一些疾病,在其发生机制中存在着缺血的因素,如青光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缺血性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及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李祯;柳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基层医院扶贫白内障复明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比较随机选取的2006/2007在基层医院采取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大切口(隧道)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sutureless large incision manual cataract extraction, SLIMCE),并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手术各200例.统计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耗品及费用.结果:术后视力在0.5以上的:ECCE+IOL手术组115例(57.5%),SLIMCE+IOL手术组139例(69.5%);术中后囊膜破裂:ECCE+IOL手术组7例(3.5%),SLIMCE+IOL手术组6例(3.0%);角膜水肿:ECCE+IOL手术组13例(6.5%),SLIMCE+IOL手术组10例(5.0%).平均每例手术耗品及费用SLIMCE+IOL手术组稍高.结论:在基层医院施行扶贫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要安全、效果要好,手术费用要低,ECCE+IOL植入手术目前还是主要的手术方式.SLIMCE+IOL植入手术采用隧道无缝线切口,操作步骤减少、时间缩短、能够减少术后散光,获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提倡.但手术耗费稍增加,对手术操作者的手术技巧要求较高.无论是哪一种手术方式,复明是永恒的主题,需要培养大批有爱心的技术优秀的眼科专业人员,才能使数以百万计的白内障盲患者重见光明.
作者:许道成;罗燕珊;庄曼贤;郭伟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Toric IOL,又称散光人工晶状体,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可使白内障合并散光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效果.本文回顾了Toric IOL的发展史,全面讨论了Toric IOL植入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探讨了Toric IOL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董丛;毕宏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100μmol/L CoCl2模拟缺氧环境,以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观察研究白藜芦醇对CoCl2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CoCl2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同时,各给药组均抑制VEGF的表达(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CoCl2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的表达,将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作者:李雯霖;张莉;张越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 LPI)治疗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PAC的患者33例49眼行LPI,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及房角变化.结果:通过(9.9±4.8)mo的短期随访,LPI治疗前眼压(17.69±3.25)mmHg,治疗后终末眼压(16.33±3.42)mmHg,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100%);45眼眼压得到控制,有效率92%,4眼(8%)眼压控制不佳,其中1眼(2%)手术治疗,3眼(6%)予加降眼压药物治疗.结论:对于PAC患者,LPI治疗短期内对降低眼压、加宽房角有效.
作者:柳力敏;王琳;胡悦东;万超;才娜;陈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近年来,利用抗VEGF治疗策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靶向VEGF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证明.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应用新的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
作者:荆国利;高晓唯;肖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男,17岁,因右眼红痛伴视物不清1mo,门诊以葡萄萄炎(右)收住入院.查体全身未见明显异常.专科:视力右指数/30cm,左0.2;戴镜:右无提高左0.5.右角膜混浊,KP(+),房水闪辉(+++),虹膜纹理欠清,瞳孔约4mm(药物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品状体后囊膜色素沉着,玻璃体混浊(++++),尘状、有条索,眼底窥不清;左角膜透明,KP(±),房闪(+),玻璃体混浊,蜘蛛网状,豹纹状眼底,视盘欠清,色淡红,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周围水肿明显.
作者:夏年轻;严宏;惠延年;陈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自体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9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成3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联合纯甘油保存羊膜移植组(联合组)31例(34眼);羊膜移植组(羊膜组)26例(30眼);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组)25例(27眼).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疗效评价.结果:82例患者(91眼)术后随访时间4~31(平均15.30±8.31)mo.联合组31例(34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43±8.31)mo,无1例复发;单纯羊膜组26例(30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4.80±8.86)mo,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13%;单纯干细胞移植组25例(27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58±8.06)mo,有3眼复发,复发率为11%.联合组与羊膜组及干细胞组的复发率(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羊膜组与干细胞组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均无感染、排斥、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有效手术方法.特别对翼状胬肉多次复发患者或伴有睑球粘连患者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又春;张明昌;吕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缺氧性损害下肼屈嗪对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的抗氧化效果以及活性氧(ROS)在此效果中的作用.方法: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研究肼屈嗪对氧化应激的作用,包括特丁基氢过氧化物(t-BHP)、过氧化氢(H2O2)、叠氮化钠(NaN3),以及缺氧引起的细胞坏死.用MTT检验测试细胞活性.结果:用ROS诱导的氧化应激治疗ARPE-19细胞,肼屈嗪在抵抗t-BHP、H2O2、缺氧引起的细胞坏死中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但对NaN3不具有浓度依赖性.这一作用中不涉及到一氧化氮(NO).结论:肼屈嗪在ARPE-19细胞中表现出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破坏,这一作用可能是因为对ROS的净化剂作用.所以肼屈嗪可能用于治疗老年黄斑变性.
作者:郑幼文;邱春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69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Ⅳ/Ⅴ)白内障,行颞侧或颞上方小切M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结果:本组65例(69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0.5者50眼(72%),术后平均眼压为(15.22±3.92)mmHg(1mmHg=0.133kPa),手术并发症为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及葡萄膜炎性反应.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新生;彭燕一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