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青春;李岱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发病机制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引起中老年严重视力丧失主要的原因.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概述了国内外有关AMD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AMD潜在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和方向.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利水法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后视网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兔10眼,采用光化学法建立RVO模型,4组分别给药,A组健康空白组,B,C,D组造模后分别以生理盐水、血塞通片混悬液、散血明目片混悬液灌胃.实验后7,21d处死家兔,取出视网膜检测视网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功建立了RVO模型30眼,D组SOD浓度明显高于B,C两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D组MDA浓度明显低于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能有效的提高视网膜抗氧化的能力,减少并发症,保护视网膜.

    作者:韩琦;彭俊;彭清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石决明药理研究及眼科应用进展

    石决明自古以来即为清肝明目、退翳除障之要药.而现代医学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对石决明的成分、药理进行了较为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眼科在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石决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疾患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国兴;林媛;王婷婷;吴雅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方法对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眼表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对初发翼状胬肉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将39眼随机分为3组(A,B,C).A组(13眼)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13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C组(13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g/L MMC.对所有眼术前、术后7d;1,3mo进行Schirmer's tes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3组患者Schirmer's test和BU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经过短期随访,3种不同手术方式对初发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无明显影响.

    作者:任亚琳;王冲;黄玉敏;林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1例

    1病例报告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在临床偶见,但多位于视盘下方,缺损区包含视神经在内的少见,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女性,43岁,自幼右眼外斜,视力差.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视力:右眼0.02(矫正不能提高),左眼1.2,眼压:右眼15.2mmHg(1mmHg=0.133kPa),左眼14.9mmHg.右眼外斜20°,眼球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瞳孔6∶ 00位周边虹膜呈楔形缺损,对光反射存在,右眼晶状体皮质及后囊可见散在雪花样大小不一的片状混浊,左眼为人工晶状体眼.

    作者:李娜;王宏彬;于书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工心包补片在改良后巩膜加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人工心包补片,采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法,对18例36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a.结果:患者术后眼轴无进行性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近视屈光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矫正视力术后除1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并发症少,可稳定眼轴,稳定和改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材料.

    作者:周小平;邝国平;娄小波;武正清;彭正武;李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明工程中应用超声乳化和手法小切口开展批量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82例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组)168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SICS)组11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haco组视力≥0.3者79.2%,核硬度≤Ⅲ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4.3%,角膜水肿发生率22.2%,核硬度≥Ⅳ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3.7%,角膜水肿68.6%;MSICS组视力≥0.3者78.1%,核硬度≤Ⅲ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3.8%,角膜水肿发生率19.0%,核硬度≥Ⅳ度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5.7%,角膜水肿发生率14.3%.结论:在技术和设备条件得到保障的时候,可以采用Phaco或MSICS两种小切口方法进行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对于核硬度≥Ⅳ的白内障,MSICS手术安全性高于Phaco手术.

    作者:吴松一;徐国兴;吕凡;杨林静;李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参数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视神经疾病,它能引起视神经结构改变,终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是一种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高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参数检测技术,为早期诊断青光眼,监测视神经损害及指导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主要阐述该技术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韩瑞娟;具尔提·哈第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吲哚青绿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应用新进展

    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较安全的吲哚染料,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已在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介导的激光治疗等方面得到应用.我们现对吲哚青绿的发展历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叶海昀;金陈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选择性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不同切口位置矫正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9例3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患者,术前根据患者散光轴位行12∶ 00(顺规)及9∶ 00 (逆规)位的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9例患者行常规上方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记录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A组视力平均提高0.66,B组平均提高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矫正散光1.10D,B组矫正0.40D,两组差异显著.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术前散光轴位,在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不同位置的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矫正术前散光.

    作者:刘和忠;张美莎;李一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蜂蜇伤眼部的并发症及治疗体会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汪某,男,7岁.因左眼被马蜂蛰伤致疼痛、流泪伴视力下降1wk于2006- 07- 04入院.入院眼部情况:左眼视力:指数/10cm,光定位准,眼压:Tn,眼睑肿胀、痉挛,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中央偏鼻下方见一黑色异物,角膜水肿,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白色混浊,眼底窥不清.2006- 07- 05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角膜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异物为蜂刺,长约1mm,术后局部予泰利必妥、百力特、贝复舒眼液点眼,全身配合静滴抗生素、激素以抗感染、抗炎.

    作者:郑祥榕;杨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中药青光安对兔慢性高眼压筛板结构及Ⅳ型胶原纤维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兔筛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兔3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拘.每组6只12眼,分为5组,A为正常空白组、B为模型组、C为青光安组、D为噻吗心安组、E为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组,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前、后第1wk内3d测1次眼压,2,5wk各测1次眼压.5wk处死家兔取视乳头及周围组织然后修剪得筛板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40眼成功造模后当时;1,2,5wk眼压均>22mmHg.造模后5wk时各组眼压进行比较:青光安组眼压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治疗组及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噻吗心安组与联合组眼压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两组与正常组眼压相比亦无明显差异.造模后5wk正常组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与联合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其他3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与青光安组、噻吗心安组及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光镜、电镜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巩膜筛板部纤维走向基本有序,无断裂、水肿,神经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大致正常,其中各组筛板结构病理改变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噻吗心安组、青光安、联合治疗组.结论: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通过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起到筛板组织保护的作用,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明确降压后对筛板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李晓静;彭清华;曾志成;李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青光安颗粒对兔急性高眼压视神经轴突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青光安颗粒对兔急性高眼压状态后视神经轴突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成青光安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每组24只.用生理盐水灌注法1眼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另1眼则穿刺灌注不加压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14d.分别于造模后7,14d处死,检测视网膜中NO及谷氨酸的含量,并观察视网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7d后各组视网膜组织中NO、谷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中NO及谷氨酸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14d后治疗组中NO及谷氨酸含量均接近空白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模型组仍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两组2wk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镜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轴突肿胀较轻,轴浆内线粒体清晰数目较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较轻. 结论:青光安能加速急性高眼压状态后视网膜组织中NO及谷氨酸的清除,对视神经轴突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赵海滨;彭清华;吴权龙;曾志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视汤对脾气虚证兔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益视汤对脾气虚证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26只随机分为脾气虚型RD自动复位组(A组)、益视汤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术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用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比较术后10,20,30d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较A组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明显改善,细胞水肿变性明显减轻.结论:益视汤能减轻脾气虚证对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后各层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妍春;王卉芳;杨新光;朱赛林;毕春潮;李亚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比较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大小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数的差异.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160例160眼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5.5mm透明角膜切口(A组)与3.2mm透明角膜切口 (B组)植入术后1wk;1,3,6mo进行视力及散光度数比较.结果:术后1wk裸眼视力A组明显低于B组,术后1,3,6mo裸眼视力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wk;1mo角膜散光度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术后3,6mo角膜散光度数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基层医院面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5.5mm透明角膜切口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郑树锋;赵英贤;李武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25眼和对照组20例20眼,治疗组采用810nm激光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随访6mo,观察视力、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13眼,稳定12眼;对照组视力提高2眼,稳定13眼,下降者5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22眼视网膜出血吸收明显,3眼出血吸收不明显;对照组有8眼出血明显吸收,12眼出血吸收不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FA有效20眼,无效者5眼;对照组FFA有效者9眼,无效者11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能够显著促进出血吸收,稳定和提高视力,防止新生血管产生,可能成为目前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激光治疗的时机、治疗参数的选择及可能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乔利峰;雷春涛;樊映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改良式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体会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和方式方法.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4例46眼,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并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34例46眼随访3~12mo,上睑下垂全部矫正,均获得良好效果.术后3mo满意率96%,基本满意率100%.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提上睑肌肌力<4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恢复上睑功能,同时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

    作者:刘淑英;刘凤;朱惠敏;李筱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两种准分子激光机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Visx Star S4和Allegretto Wavelight激光仪LASIK术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厚度的比较,探讨两台激光仪的优缺点.方法:选择等效球镜屈光度≤6.00D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Visx Star S4为第I组, Allegretto Wavelight为第II组,术前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厚度进行比较,术后3mo再对这三项进行比较,同时对两台机器切削深度的精确性进行比较,以期得出较肯定的结论.结果:术前第Ⅰ组的矫正视力(对数视力)为0.71±0.004,第Ⅱ组的为0.71±0.0042;术前I组的屈光度为- 4.57±1.20D,术前Ⅱ组的为- 4.59±1.15D;术前第Ⅰ组的角膜厚度为538.87±29.99μm,术前第Ⅱ组的为543.48±31.53μm.3组数据间均有可比性.术后第Ⅰ组的裸眼视力(对数视力)为0.707±0.07,第Ⅱ组的为0.71±0.05;术后第Ⅰ组的屈光度为- 0.02±0.29D,术后第Ⅱ组的屈光度为0.01±0.22D;术后第Ⅰ组的角膜厚度为481.07±33.11μm,术后第Ⅱ组的为471.77±40.28μm.3组数据中只有视力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器设置的切削深度第Ⅰ组为67.71±16.55μm,实际切削57.61±17.20μm;而第Ⅱ组机器设置的切削深度75.29±17.70μm,实际切削71.60±24.60μm,经统计学分析(PⅠ=0.000,PⅡ=0.250).结论:Visx Star S4在屈光度矫正方面的预测性较好,并可以保留更多的角膜组织,但术后视力欠理想,角膜切削深度的预测性较差;而Allegretto Wavelight无论是屈光度的矫正还是角膜的切削深度都有良好的预测性,术后视力较好,只是切削的角膜组织比较多,不适合高度近视或角膜薄患者的治疗.

    作者:齐颖;周跃华;张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Marcus-Gunn综合征合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例

    1病例报告患儿,男,3岁,生后2月龄发现左上眼睑下垂,无朝轻暮重现象,张口时左上睑上提,吃奶时随吸吮动作左上眼睑瞬动,眼裂增大超过右眼.近1mo患儿左上睑下垂程度加重伴左眼内收受限,近1wk出现右上眼睑轻度下垂,朝轻暮重现象不明显.患儿系G2P2,足月顺产,无外伤史,其父母及一姐体健,无类似病史.查体:发育正常,精神反应好,心肺腹无异常;左上眼睑明显下垂,左眼内收受限,右上眼睑轻度下垂,张口时左上睑上抬,眼裂瞬间明显增大,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

    作者:张培元;张玉琴;刘丽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地区连续性斜视17例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接受斜视手术的连续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方法:连续性斜视患者(<45岁)分为两组:其中第1组为内斜视患者;第2组为外斜视患者.我们使用棱镜屈光度(PD)来测量患者的偏斜角,对第一次手术后的患者在随访期间(6mo内)进行保守疗法.同时选择随访6mo后偏斜角仍超过15PD的斜视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本实验所有参与对象均进行了强制性检查.所有二次手术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于术后3,15d;3,6mo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有28.8%的患者发展成为连续性斜视.所有斜视患者主视眼(固视眼)的二次手术均在一次手术后6~9mo内进行.经过二次手术干预后,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并未出现过矫的趋势.结论:在二次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谨慎肌肉矫正以避免日后过矫.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因复杂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晶状体囊膜保留程度选择不同眼内灌注、不同方法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35例35眼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5(平均8)mo.结果:35例均完成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裸眼视力≥0.3者22眼(62.8%),0.1~0.2者10眼(28.6%),≤0.1者3眼(8.6%).主要并发症有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斜、角膜水肿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能改善和提高患眼视力.术中采用稳定的眼内灌注、巩膜隧道切口、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程;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