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琳;王冲;黄玉敏;林郁
1病例报告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在临床偶见,但多位于视盘下方,缺损区包含视神经在内的少见,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女性,43岁,自幼右眼外斜,视力差.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视力:右眼0.02(矫正不能提高),左眼1.2,眼压:右眼15.2mmHg(1mmHg=0.133kPa),左眼14.9mmHg.右眼外斜20°,眼球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瞳孔6∶ 00位周边虹膜呈楔形缺损,对光反射存在,右眼晶状体皮质及后囊可见散在雪花样大小不一的片状混浊,左眼为人工晶状体眼.
作者:李娜;王宏彬;于书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石决明自古以来即为清肝明目、退翳除障之要药.而现代医学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对石决明的成分、药理进行了较为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眼科在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石决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疾患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国兴;林媛;王婷婷;吴雅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肌锥内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56例56眼进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双层巩膜覆盖肌锥内植入术,术后随访6~24mo.结果:所有56例均无结膜裂开、义眼台感染或义眼台暴露,安装义眼片后,义眼活动良好,仿真效果满意.结论: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肌锥内植入术对眼外肌及眶脂肪的损伤较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芬必得超前镇痛效果以及超前镇痛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玻璃体切除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芬必得组和葡萄糖酸钙组,分别在术前口服芬必得或葡萄糖酸钙,局部麻醉下行玻璃体切除术,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the 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观测做巩膜切口、眼内操作及结束时受术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分析,手术结束后统计受术者对手术过程的总体满意度;观察术后3d两组房水闪光情况.结果:巩膜切口、眼内操作及结束时芬必得组NRS-11评分均低于葡萄糖酸钙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3d两组房水闪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口服芬必得明显减轻巩膜切口、眼内操作及结束时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芬必得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受术者时,能够明显减轻手术疼痛,提高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张鹏;李丹;周克相;杨安怀;章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汪某,男,7岁.因左眼被马蜂蛰伤致疼痛、流泪伴视力下降1wk于2006- 07- 04入院.入院眼部情况:左眼视力:指数/10cm,光定位准,眼压:Tn,眼睑肿胀、痉挛,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中央偏鼻下方见一黑色异物,角膜水肿,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白色混浊,眼底窥不清.2006- 07- 05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角膜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异物为蜂刺,长约1mm,术后局部予泰利必妥、百力特、贝复舒眼液点眼,全身配合静滴抗生素、激素以抗感染、抗炎.
作者:郑祥榕;杨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右眼外伤后反复充血、不适12d入院.患者12d前于工作时被敲击碎屑崩伤右眼,伤后即于外院就诊,行眼部X线平片检查及散瞳眼底检查未发现异物,局部应用抗生素眼液治疗并联合静脉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眼部充血症状缓解,停药后2d眼部复出现充血不适症状,遂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戴镜),双眼眼压17.0mmHg,右眼眼睑无水肿,球结膜睫状充血(+),未见结膜裂伤.
作者:王芳;周广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人工心包补片,采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法,对18例36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a.结果:患者术后眼轴无进行性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近视屈光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矫正视力术后除1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并发症少,可稳定眼轴,稳定和改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材料.
作者:周小平;邝国平;娄小波;武正清;彭正武;李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 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2例3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后浅前房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并与对照组22例24眼按常规方法行AGV植入术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3/32(9.4%),对照组为8/24(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87,P=0.026),术后早期低眼压:观察组为10/32(31.3%),对照组为14/24(58.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08,P=0.04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1mo时眼压≤2.8kPa者:对照组15/24(62.5%),观察组28/32(87.5%).随访6mo,观察组总成功率17/32 (53.1%),对照组总成功率13/24(5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瑞夫;李霞;高晓唯;董晓云;杨洲权;闫希冬;罗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青光安颗粒对兔急性高眼压状态后视神经轴突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成青光安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每组24只.用生理盐水灌注法1眼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另1眼则穿刺灌注不加压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14d.分别于造模后7,14d处死,检测视网膜中NO及谷氨酸的含量,并观察视网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7d后各组视网膜组织中NO、谷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中NO及谷氨酸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14d后治疗组中NO及谷氨酸含量均接近空白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模型组仍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两组2wk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镜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轴突肿胀较轻,轴浆内线粒体清晰数目较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较轻. 结论:青光安能加速急性高眼压状态后视网膜组织中NO及谷氨酸的清除,对视神经轴突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赵海滨;彭清华;吴权龙;曾志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4月龄的新生儿泪囊炎首诊患者,泪囊按摩的疗效.方法:年龄15天龄~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例26眼,泪囊按摩治疗2mo,观察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家属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我们观察到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1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1.5%.结论:泪囊按摩可作为4月龄内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治疗的首选.
作者:胡文学;黄小花;李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马来西亚两所三级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和分布情况.方法:对10a来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医院和吉隆坡医院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种族、临床特征、眼眶和脑CT扫描所见、腰椎穿刺和骨髓抽吸结果,两家医院资料采集的形式相同.结果:共有64例患者被两家医院收治,男女性别几乎无差异,就诊年龄3~84(平均24.2)月龄,其中53例(82.8%)年龄<36月龄,单眼发病39例(60.9%),常见的表现依次为白瞳症 (46例,71.8%)和眼球突出 (21例,32.8%).对患病儿童同胞的常规筛查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本组病例发生颅内扩散8例(12.5%),骨髓转移6例(9.3%).结论:白瞳症是马来西亚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的表现形式,病变局限于眼内者40例(62.5%),眼外者(眶内,颅内和远处转移)24例(37.5%).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在瘤内放疗半径.方法:采用BALB/C裸鼠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模型1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分别于肿瘤中央植入活度为10.2MBq和无活度的空心125Ⅰ粒子1枚,14 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透射电镜及常规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凋亡情况并记录肿瘤出现坏死凋亡改变距离125I粒子的大半径.结果:近125I粒子绝大部分癌细胞坏死.多数癌细胞内形成坏死腔,将残存细胞质挤向周边;细胞核碎裂部分融解,染色质呈斑块状,胞核胞质难以分辨,细胞质内结构模糊不清,细胞表面微绒毛极少.125I粒子大有效半径处ACC细胞由正常癌细胞到凋亡坏死逐渐过渡的过程,可见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凋亡细胞(体积小于正常癌细胞,核膜胞膜清晰)、坏死细胞及未受损伤的癌细胞混杂.125I粒子大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结论:125I粒子可以导致癌细胞的坏死凋亡,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
作者:张虹;林婷婷;张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25眼和对照组20例20眼,治疗组采用810nm激光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随访6mo,观察视力、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13眼,稳定12眼;对照组视力提高2眼,稳定13眼,下降者5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22眼视网膜出血吸收明显,3眼出血吸收不明显;对照组有8眼出血明显吸收,12眼出血吸收不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FA有效20眼,无效者5眼;对照组FFA有效者9眼,无效者11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能够显著促进出血吸收,稳定和提高视力,防止新生血管产生,可能成为目前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激光治疗的时机、治疗参数的选择及可能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乔利峰;雷春涛;樊映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儿,男,3岁,生后2月龄发现左上眼睑下垂,无朝轻暮重现象,张口时左上睑上提,吃奶时随吸吮动作左上眼睑瞬动,眼裂增大超过右眼.近1mo患儿左上睑下垂程度加重伴左眼内收受限,近1wk出现右上眼睑轻度下垂,朝轻暮重现象不明显.患儿系G2P2,足月顺产,无外伤史,其父母及一姐体健,无类似病史.查体:发育正常,精神反应好,心肺腹无异常;左上眼睑明显下垂,左眼内收受限,右上眼睑轻度下垂,张口时左上睑上抬,眼裂瞬间明显增大,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
作者:张培元;张玉琴;刘丽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对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hLEC)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传代培养,MTT比色法检测Asp对bFGF诱导的hLEC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检测Asp作用1,3,6,12,24h后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ses-3蛋白的表达.结果:Asp 5mmol/L可明显抑制bFGF诱导的hLEC增殖(P<0.01),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10mmol/L Asp作用1h后Bax蛋白表达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6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而Bcl-2的表达与其相反,Asp作用1h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6h降到低点,然后有上升趋势.caspase-3的表达与Bax相似,Asp作用1h后caspase-3表达增加,6h达到高峰,持续24h仍有较高的表达.结论:凋亡因子Bcl-2,Bax,caspase-3 参与了Asp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途径.Asp通过调节凋亡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诱导hLEC的凋亡.
作者:孔珺;孔玮;汪亚伦;张雪岩;张劲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2008- 01/2009- 01在本院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394例788眼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资料,按中央角膜厚度分为3组.日本NIDEK NT-2000自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NCT), 博士伦准分子激光Orbscan-Ⅱ地形图眼前节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厚度.将所得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结果: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其眼压成正相关,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NCT测量的眼压值升高,不同组间其差值有显著性(P<0.05).结论:近视眼患者, 中央角膜厚度薄,可能低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厚,可能高估眼压.对于角膜厚,眼压偏高的近视眼患者,应结合C/D及视野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作者:贾平;王志斌;方华;孙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01/2008-12我院就诊的DR患者285例494眼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40(平均18)mo.结果:494眼中58眼(11.7%)视力提高,329眼(66.6%)视力不变,107眼(21.7%)视力下降.392眼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水肿减退,渗出吸收,新生血管减少或消退,治疗有效率为79.4%.高危P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32.2%)明显低于非增殖期DR患者(90.4%)及早期PDR患者(88.3%)(P<0.05).1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55.6%)明显低于1型糖尿病患者(80.2%)(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8.0%)的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65.5%)明显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8.0%)的患者(91.0%)(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是一个可以有效控制DR,阻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功能的方法,其疗效受DR的分期、糖尿病分型及血糖控制水平等影响,关键是把握光凝时机,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重视定期随访.
作者:徐康;熊毅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中药复明片对兔视网膜脱离及复位后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下腔注射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模型(10~14d后视网膜自动复位),并于造模后1wk(视网膜脱离未复位)及造模后3wk(视网膜复位早期)对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组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能在视网膜脱离时及复位后提高ERG a,b波振幅,缩短其潜时,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复明片)能保护视网膜脱离视功能,并促进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恢复.
作者:朱志容;彭清华;曾红艳;李建超;陈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视汤对脾气虚证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26只随机分为脾气虚型RD自动复位组(A组)、益视汤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术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用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比较术后10,20,30d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较A组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明显改善,细胞水肿变性明显减轻.结论:益视汤能减轻脾气虚证对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后各层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妍春;王卉芳;杨新光;朱赛林;毕春潮;李亚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戴镜情况对中度近视学生远、近水平隐斜的影响.方法:应用焦度计测量68名中度近视(-3.12~-5.87D)大学生的现戴眼镜度数,采用主观验光法测量应戴镜屈光度数.另选择16名正视(+0.50~-0.50D)大学生作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双眼平均等效屈光度的不同,镜片屈光度是否合适,以及戴镜状况分为:(1)正视组;(2)戴镜合适持续戴镜组;(3)戴镜合适间断戴镜组;(4)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组;(5)戴镜不合适间断戴镜组.对上述84名大学生采用综合验光仪分别进行眼屈光检查、远近水平隐斜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水平隐斜均值:正视组为-0.31△,戴镜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0.35△,-2.16△,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1.72△,- 0.98△.近水平隐斜均值:正视组为- 4.46△,戴镜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2.80△,- 0.48△,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3.15△,-1.00△.戴镜合适持续戴镜组的远水平隐斜显著大于戴镜合适间断戴镜组和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组(P<0.05),但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近视间断戴镜组近水平隐斜显著高于正视组和近视持续戴镜组(P<0.05).结论:中度近视眼配戴合适眼镜并持续戴镜后,其远、近水平隐斜等调节和辐辏参数渐趋正常,有利于恢复调节与集合功能的平衡.
作者:李贵英;欧阳运富;席兴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