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王瑞夫;李霞;高晓唯;董晓云;杨洲权;闫希冬;罗杰

关键词:Ahmed青光眼阀, 新生血管青光眼, 玻璃体切除手术
摘要: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 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2例3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后浅前房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并与对照组22例24眼按常规方法行AGV植入术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3/32(9.4%),对照组为8/24(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87,P=0.026),术后早期低眼压:观察组为10/32(31.3%),对照组为14/24(58.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08,P=0.04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1mo时眼压≤2.8kPa者:对照组15/24(62.5%),观察组28/32(87.5%).随访6mo,观察组总成功率17/32 (53.1%),对照组总成功率13/24(5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高眼压大鼠外侧膝状体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探讨高眼压视神经损伤中NO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另16只大鼠右眼为实验组,施行高压前房灌注维持时间60min,按照高眼压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又随机分为4小组,每组4只,即高眼压后0.5,1,3和7d组.各组应用NADPH-黄递酶法检测外侧膝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实验各组外侧膝状体均有NOS表达,NOS阳性细胞在外侧膝状体主要分布于腹外侧核.各实验组外侧膝状体的NOS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各组中高眼压后1d组的NOS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它3组实验组(P<0.01);其它3组实验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O既参与眼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也在高眼压视神经及其上行视觉通路的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杭荟;朱承华;刘虎;马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体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肌锥内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肌锥内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56例56眼进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双层巩膜覆盖肌锥内植入术,术后随访6~24mo.结果:所有56例均无结膜裂开、义眼台感染或义眼台暴露,安装义眼片后,义眼活动良好,仿真效果满意.结论: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肌锥内植入术对眼外肌及眶脂肪的损伤较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术后4wk平均眼压15.50±4.90mmHg.与术前30.60±6.80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P<0.05)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不但视力恢复好,而且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减轻,有利于眼压控制.

    作者:曹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明工程中应用超声乳化和手法小切口开展批量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82例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组)168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SICS)组11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haco组视力≥0.3者79.2%,核硬度≤Ⅲ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4.3%,角膜水肿发生率22.2%,核硬度≥Ⅳ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3.7%,角膜水肿68.6%;MSICS组视力≥0.3者78.1%,核硬度≤Ⅲ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3.8%,角膜水肿发生率19.0%,核硬度≥Ⅳ度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5.7%,角膜水肿发生率14.3%.结论:在技术和设备条件得到保障的时候,可以采用Phaco或MSICS两种小切口方法进行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对于核硬度≥Ⅳ的白内障,MSICS手术安全性高于Phaco手术.

    作者:吴松一;徐国兴;吕凡;杨林静;李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房角异物1例误诊分析

    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右眼外伤后反复充血、不适12d入院.患者12d前于工作时被敲击碎屑崩伤右眼,伤后即于外院就诊,行眼部X线平片检查及散瞳眼底检查未发现异物,局部应用抗生素眼液治疗并联合静脉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眼部充血症状缓解,停药后2d眼部复出现充血不适症状,遂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戴镜),双眼眼压17.0mmHg,右眼眼睑无水肿,球结膜睫状充血(+),未见结膜裂伤.

    作者:王芳;周广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

    目的:探讨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9例112眼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3例75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4例35眼, Coats病1例1眼,旁中心凹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1眼),采用倍频532nm激光行黄斑区局部或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部的局部或弥漫性水肿.术后随访1a观察患者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和视力变化.结果: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者21眼(18.7%),不变者84眼(75.0%),下降者7眼(6.3%).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吸收40眼(35.7%),部分吸收60眼(53.6%),无吸收12眼(10.7%).且局限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优于弥漫水肿及囊样水肿(P<0.01).结论:倍频532nm激光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所致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方法.

    作者:冯雪梅;史少阳;赵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的全眼肌麻痹、视神经鞘膜炎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一位67岁男性患者出现右边颞侧头痛和右眼视力突发性无痛性丧失,出现这些症状时还伴有全部眼肌麻痹和视盘水肿.ESR和C-反应蛋白升高.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有视神经鞘膜炎的特征.右颞侧动脉的活组织切片检查正常.眼外肌运动随着全身激素的应用而好转.不幸的是此后患者右眼发展为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全眼肌麻痹是巨细胞动脉炎的一种罕见表现,为了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并且阻止对侧眼盲,疾病开始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必要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角膜前弹力层研究进展

    前弹力层在角膜中起到的具体作用仍未明了,一直以来前弹力层一直被许多学者忽略,但前弹力层许多病理改变都伴随者疾病的发生及准分子手术发展,让我们对前弹力层逐渐重视,我们就前弹力层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强;李伟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治疗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在眼科应用广泛,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lucocorticoid induced glaucoma, GIG)是其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对其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国内外有较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对此做一综述,并对其治疗提出展望.

    作者:刘荣;张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地区连续性斜视17例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接受斜视手术的连续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方法:连续性斜视患者(<45岁)分为两组:其中第1组为内斜视患者;第2组为外斜视患者.我们使用棱镜屈光度(PD)来测量患者的偏斜角,对第一次手术后的患者在随访期间(6mo内)进行保守疗法.同时选择随访6mo后偏斜角仍超过15PD的斜视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本实验所有参与对象均进行了强制性检查.所有二次手术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于术后3,15d;3,6mo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有28.8%的患者发展成为连续性斜视.所有斜视患者主视眼(固视眼)的二次手术均在一次手术后6~9mo内进行.经过二次手术干预后,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并未出现过矫的趋势.结论:在二次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谨慎肌肉矫正以避免日后过矫.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森林脑炎病毒感染致视神经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病毒致视神经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导致眼部病变患者中存在视神经炎改变的27例患者进行观察,常规眼科视力、裂隙灯、眼底、视野、视觉电生理、荧光血管造影、免疫荧光血流测定等检查手段.结果:其27例患者视力从原有的光感提高到0.5以上者22例,治愈好转率达81%.结论:森林脑炎病毒是大兴安岭林区特发性的急性传染病,可侵犯眼部的神经、肌肉而引发眼科各种神经、肌肉的病变,而对其患有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除常有治疗方法外,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致视神经炎的患者,还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故能引起高度的关注.

    作者:佟艳秋;孙刚;马慧蕾;张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 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2例3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后浅前房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并与对照组22例24眼按常规方法行AGV植入术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3/32(9.4%),对照组为8/24(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87,P=0.026),术后早期低眼压:观察组为10/32(31.3%),对照组为14/24(58.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08,P=0.04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1mo时眼压≤2.8kPa者:对照组15/24(62.5%),观察组28/32(87.5%).随访6mo,观察组总成功率17/32 (53.1%),对照组总成功率13/24(5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瑞夫;李霞;高晓唯;董晓云;杨洲权;闫希冬;罗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01/2008-12我院就诊的DR患者285例494眼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40(平均18)mo.结果:494眼中58眼(11.7%)视力提高,329眼(66.6%)视力不变,107眼(21.7%)视力下降.392眼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水肿减退,渗出吸收,新生血管减少或消退,治疗有效率为79.4%.高危P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32.2%)明显低于非增殖期DR患者(90.4%)及早期PDR患者(88.3%)(P<0.05).1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55.6%)明显低于1型糖尿病患者(80.2%)(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8.0%)的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65.5%)明显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8.0%)的患者(91.0%)(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是一个可以有效控制DR,阻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功能的方法,其疗效受DR的分期、糖尿病分型及血糖控制水平等影响,关键是把握光凝时机,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重视定期随访.

    作者:徐康;熊毅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对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hLEC)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传代培养,MTT比色法检测Asp对bFGF诱导的hLEC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检测Asp作用1,3,6,12,24h后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ses-3蛋白的表达.结果:Asp 5mmol/L可明显抑制bFGF诱导的hLEC增殖(P<0.01),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10mmol/L Asp作用1h后Bax蛋白表达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6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而Bcl-2的表达与其相反,Asp作用1h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6h降到低点,然后有上升趋势.caspase-3的表达与Bax相似,Asp作用1h后caspase-3表达增加,6h达到高峰,持续24h仍有较高的表达.结论:凋亡因子Bcl-2,Bax,caspase-3 参与了Asp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途径.Asp通过调节凋亡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诱导hLEC的凋亡.

    作者:孔珺;孔玮;汪亚伦;张雪岩;张劲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两种方法研究大学生群体优势眼与左/右利手间的关系

    目的:评估大学生群体优势眼和左/右利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对象为179名大学生志愿者,平均年龄为19.4±1.6岁,其中女110 名(61.5%),男69 名(38.5%).优势眼由Gündoan和McManus两种方法测得,左或右利手则由Edinburgh Handedness Inventory Oldfield和McManus法确定,t检验评估实验的可信度.结果:Gündoan法测得受试者中110人(61.5%)为右眼优势,69人(38.5%)为左眼优势,无性别差异.McManus法重测相同受试者,则右/左眼优势分别为128人(71.5%)和51人(28.5%).两法测得的结果相关,一致度κ=0.256(P<0.01).女性受试者中,Gündoan法测得右/左眼优势分别为62人(56.4%)和48 人(43.6%),McManus法测得的结果为右/左眼优势分别为74人(67.3%)和36人(32.7%).Fisher检验两法测得的结果相关(P<0.05),一致度κ=0.239 (P<0.01).男性受试者中,Gündogan法测得右/左眼优势为48 人(69.6%)和21人(30.3%),McManus法检测为54人(78.3%)和15人(21.7%).Fisher检验两法测得结果相关(P>0.05),一致度κ=0.239(P<0.01).Oldfield和McManus法分别测得右利手比例为91.6%(n=164)和91.1% (n=163),两者间有较高的一致度κ=0.753(P<0.01).McManus法检测出的优势眼和左或右利手间的统计学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Fisher检测P<0.017;一致度评分phi=0.193(P<0.05).结论:大学生以右利手为主,McManus法检测发现右利手似乎与有眼优势更为相关.左或右利手和优势眼似乎是研究大脑功能不对称性和大脑偏侧型的可靠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芬必得超前镇痛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芬必得超前镇痛效果以及超前镇痛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玻璃体切除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芬必得组和葡萄糖酸钙组,分别在术前口服芬必得或葡萄糖酸钙,局部麻醉下行玻璃体切除术,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the 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观测做巩膜切口、眼内操作及结束时受术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分析,手术结束后统计受术者对手术过程的总体满意度;观察术后3d两组房水闪光情况.结果:巩膜切口、眼内操作及结束时芬必得组NRS-11评分均低于葡萄糖酸钙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3d两组房水闪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口服芬必得明显减轻巩膜切口、眼内操作及结束时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芬必得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受术者时,能够明显减轻手术疼痛,提高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张鹏;李丹;周克相;杨安怀;章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能对生物组织浅表微结构进行断层成像的新技术,我们对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time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TD-OCT)与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fourier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成像原理、两者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三维OCT在眼科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新OCT技术,包括:多普勒OCT、偏振敏感OCT、光谱型OCT和双光线OCT,以及OCT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作者:申晓丽;黄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弱视68例传统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眼睫状肌麻痹验光配镜,遮盖,精细目力训练,黑白光栅等视觉刺激治疗,斜视手术矫正等传统治疗方法,对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68例108眼弱视儿童,分别按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分组,经过传统的方法治疗后,视力提高情况.结果: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5岁组高于6~8岁组和9~12岁组;弱视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轻度弱视组高于中度弱视组和重度弱视组;中心注视高于偏中心注视;屈光不正性弱视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结论:儿童弱视矫治的疗效与患儿的年龄、弱视的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有关.传统治疗对弱视儿童视力的提高,效果切实有效,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值得基层医院学习推广.

    作者:陶俊;韩月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吲哚青绿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应用新进展

    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较安全的吲哚染料,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已在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介导的激光治疗等方面得到应用.我们现对吲哚青绿的发展历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叶海昀;金陈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对兔视网膜脱离复位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中药复明片对兔视网膜脱离及复位后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下腔注射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模型(10~14d后视网膜自动复位),并于造模后1wk(视网膜脱离未复位)及造模后3wk(视网膜复位早期)对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组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能在视网膜脱离时及复位后提高ERG a,b波振幅,缩短其潜时,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复明片)能保护视网膜脱离视功能,并促进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恢复.

    作者:朱志容;彭清华;曾红艳;李建超;陈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