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李伟力
目的:观察中药益视汤对脾气虚证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26只随机分为脾气虚型RD自动复位组(A组)、益视汤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术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用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比较术后10,20,30d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较A组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明显改善,细胞水肿变性明显减轻.结论:益视汤能减轻脾气虚证对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后各层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妍春;王卉芳;杨新光;朱赛林;毕春潮;李亚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因复杂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晶状体囊膜保留程度选择不同眼内灌注、不同方法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35例35眼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5(平均8)mo.结果:35例均完成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裸眼视力≥0.3者22眼(62.8%),0.1~0.2者10眼(28.6%),≤0.1者3眼(8.6%).主要并发症有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斜、角膜水肿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能改善和提高患眼视力.术中采用稳定的眼内灌注、巩膜隧道切口、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程;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4月龄的新生儿泪囊炎首诊患者,泪囊按摩的疗效.方法:年龄15天龄~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例26眼,泪囊按摩治疗2mo,观察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家属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我们观察到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1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1.5%.结论:泪囊按摩可作为4月龄内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治疗的首选.
作者:胡文学;黄小花;李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引起中老年严重视力丧失主要的原因.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概述了国内外有关AMD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AMD潜在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和方向.
作者:李青春;李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眼睫状肌麻痹验光配镜,遮盖,精细目力训练,黑白光栅等视觉刺激治疗,斜视手术矫正等传统治疗方法,对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68例108眼弱视儿童,分别按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分组,经过传统的方法治疗后,视力提高情况.结果: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5岁组高于6~8岁组和9~12岁组;弱视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轻度弱视组高于中度弱视组和重度弱视组;中心注视高于偏中心注视;屈光不正性弱视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结论:儿童弱视矫治的疗效与患儿的年龄、弱视的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有关.传统治疗对弱视儿童视力的提高,效果切实有效,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值得基层医院学习推广.
作者:陶俊;韩月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折处上皮, BSS液瓣下冲洗,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结果:经治疗的19例患者角膜瓣复位良好,视力较LASIK术后无下降.结论: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结果.
作者:李爽乐;陈娟;李桃;张宏艳;卢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25眼和对照组20例20眼,治疗组采用810nm激光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随访6mo,观察视力、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13眼,稳定12眼;对照组视力提高2眼,稳定13眼,下降者5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22眼视网膜出血吸收明显,3眼出血吸收不明显;对照组有8眼出血明显吸收,12眼出血吸收不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FA有效20眼,无效者5眼;对照组FFA有效者9眼,无效者11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810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能够显著促进出血吸收,稳定和提高视力,防止新生血管产生,可能成为目前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激光治疗的时机、治疗参数的选择及可能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乔利峰;雷春涛;樊映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对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hLEC)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传代培养,MTT比色法检测Asp对bFGF诱导的hLEC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检测Asp作用1,3,6,12,24h后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ses-3蛋白的表达.结果:Asp 5mmol/L可明显抑制bFGF诱导的hLEC增殖(P<0.01),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10mmol/L Asp作用1h后Bax蛋白表达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6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而Bcl-2的表达与其相反,Asp作用1h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6h降到低点,然后有上升趋势.caspase-3的表达与Bax相似,Asp作用1h后caspase-3表达增加,6h达到高峰,持续24h仍有较高的表达.结论:凋亡因子Bcl-2,Bax,caspase-3 参与了Asp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途径.Asp通过调节凋亡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诱导hLEC的凋亡.
作者:孔珺;孔玮;汪亚伦;张雪岩;张劲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较安全的吲哚染料,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已在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介导的激光治疗等方面得到应用.我们现对吲哚青绿的发展历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叶海昀;金陈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0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单纯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达24%~89%[1].近年来随着角膜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我院于2004- 04/2007- 01采用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吴胜卫;孔凡宏;张大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人工心包补片,采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法,对18例36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a.结果:患者术后眼轴无进行性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近视屈光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矫正视力术后除1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并发症少,可稳定眼轴,稳定和改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材料.
作者:周小平;邝国平;娄小波;武正清;彭正武;李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不同切口位置矫正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9例3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患者,术前根据患者散光轴位行12∶ 00(顺规)及9∶ 00 (逆规)位的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9例患者行常规上方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记录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A组视力平均提高0.66,B组平均提高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矫正散光1.10D,B组矫正0.40D,两组差异显著.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术前散光轴位,在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不同位置的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矫正术前散光.
作者:刘和忠;张美莎;李一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肌锥内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56例56眼进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双层巩膜覆盖肌锥内植入术,术后随访6~24mo.结果:所有56例均无结膜裂开、义眼台感染或义眼台暴露,安装义眼片后,义眼活动良好,仿真效果满意.结论: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肌锥内植入术对眼外肌及眶脂肪的损伤较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浅析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83例96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角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轴长度为26.32~32.46(平均28.58)mm,其中<28mm的31眼,28~30mm的42眼,>30mm的23眼.植入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眼轴长度<28mm的31眼中≥0.5者30眼(97%);眼轴长度28~30mm的42眼中≥0.5者36眼(86%);>30mm的23眼中≥0.5者13眼(57%).后囊膜破裂2眼,其中1眼后囊膜破孔较大,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但术后2mo发生视网膜脱离.其它并发症为角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以及后囊膜混浊等.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但眼轴长度>30mm者术后视力恢复欠佳.
作者:饶芒前;王晓亚;廖晓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68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其中35例Ⅰ期植入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43例(63.2%)患者视力提高,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例(10.3%)角膜上皮愈合延迟,5例(7.4%)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例(8.8%)发生复发性玻璃体积血,4例(5.9%)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例(5.9%)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可以改善视功能.
作者:姜涛;周杨;赵桂秋;周占宇;孟岩;孟旭霞;王云霄;Yun-Xiao Wang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我科近3a来门诊及住院的4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20眼,对照组20例21眼.治疗组应用532激光治疗,口服复方芦丁、卵磷脂络合碘.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芦丁、卵磷脂络合碘.结果:治疗组激光治疗1mo后有6眼治愈,2mo后共有16眼治愈,3mo后共有20眼治愈;对照组1mo后有1眼治愈,2mo后共有4眼治愈,3mo后共有17眼治愈,6mo后共有21眼治愈.两组相比,在1mo和2mo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3mo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进行532激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钊臣;李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和方式方法.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4例46眼,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并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34例46眼随访3~12mo,上睑下垂全部矫正,均获得良好效果.术后3mo满意率96%,基本满意率100%.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提上睑肌肌力<4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恢复上睑功能,同时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
作者:刘淑英;刘凤;朱惠敏;李筱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对初发翼状胬肉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将39眼随机分为3组(A,B,C).A组(13眼)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13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C组(13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g/L MMC.对所有眼术前、术后7d;1,3mo进行Schirmer's tes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3组患者Schirmer's test和BU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经过短期随访,3种不同手术方式对初发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无明显影响.
作者:任亚琳;王冲;黄玉敏;林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在眼科应用广泛,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lucocorticoid induced glaucoma, GIG)是其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对其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国内外有较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对此做一综述,并对其治疗提出展望.
作者:刘荣;张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汪某,男,7岁.因左眼被马蜂蛰伤致疼痛、流泪伴视力下降1wk于2006- 07- 04入院.入院眼部情况:左眼视力:指数/10cm,光定位准,眼压:Tn,眼睑肿胀、痉挛,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中央偏鼻下方见一黑色异物,角膜水肿,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白色混浊,眼底窥不清.2006- 07- 05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角膜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异物为蜂刺,长约1mm,术后局部予泰利必妥、百力特、贝复舒眼液点眼,全身配合静滴抗生素、激素以抗感染、抗炎.
作者:郑祥榕;杨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