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泪囊按摩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胡文学;黄小花;李玉平

关键词:泪囊, 按摩, 新生儿泪囊炎,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4月龄的新生儿泪囊炎首诊患者,泪囊按摩的疗效.方法:年龄15天龄~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例26眼,泪囊按摩治疗2mo,观察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家属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我们观察到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1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1.5%.结论:泪囊按摩可作为4月龄内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治疗的首选.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因复杂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晶状体囊膜保留程度选择不同眼内灌注、不同方法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35例35眼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5(平均8)mo.结果:35例均完成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裸眼视力≥0.3者22眼(62.8%),0.1~0.2者10眼(28.6%),≤0.1者3眼(8.6%).主要并发症有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斜、角膜水肿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能改善和提高患眼视力.术中采用稳定的眼内灌注、巩膜隧道切口、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程;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组织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腺样囊性癌后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在瘤内放疗半径.方法:采用BALB/C裸鼠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模型1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分别于肿瘤中央植入活度为10.2MBq和无活度的空心125Ⅰ粒子1枚,14 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透射电镜及常规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凋亡情况并记录肿瘤出现坏死凋亡改变距离125I粒子的大半径.结果:近125I粒子绝大部分癌细胞坏死.多数癌细胞内形成坏死腔,将残存细胞质挤向周边;细胞核碎裂部分融解,染色质呈斑块状,胞核胞质难以分辨,细胞质内结构模糊不清,细胞表面微绒毛极少.125I粒子大有效半径处ACC细胞由正常癌细胞到凋亡坏死逐渐过渡的过程,可见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凋亡细胞(体积小于正常癌细胞,核膜胞膜清晰)、坏死细胞及未受损伤的癌细胞混杂.125I粒子大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结论:125I粒子可以导致癌细胞的坏死凋亡,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

    作者:张虹;林婷婷;张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rhPEDF体外活性及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

    目的:探讨重组人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rhPEDF)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及其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鸡胚脲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模型,光镜下观察rhPEDF对正常鸡胚脲囊膜微血管形态及数目的影响.照体外实验,给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10mol/L rhPEDF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定量分析角膜新生血管面积;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对照组与用药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0.4μg/L rhPEDF对新生血管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鸡胚脲囊膜微血管数减少,并且管径变细.大鼠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较对照组3,7,14d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rhPEDF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生物学活性.由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应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亚妮;刘先宁;朱秀萍;安娜;杨晓钊;杨华;张红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中药青光安对兔慢性高眼压筛板结构及Ⅳ型胶原纤维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兔筛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白兔3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拘.每组6只12眼,分为5组,A为正常空白组、B为模型组、C为青光安组、D为噻吗心安组、E为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组,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前、后第1wk内3d测1次眼压,2,5wk各测1次眼压.5wk处死家兔取视乳头及周围组织然后修剪得筛板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40眼成功造模后当时;1,2,5wk眼压均>22mmHg.造模后5wk时各组眼压进行比较:青光安组眼压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治疗组及正常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噻吗心安组与联合组眼压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两组与正常组眼压相比亦无明显差异.造模后5wk正常组Ⅳ型胶原纤维平均吸光度值与联合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其他3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与青光安组、噻吗心安组及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光镜、电镜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巩膜筛板部纤维走向基本有序,无断裂、水肿,神经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大致正常,其中各组筛板结构病理改变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噻吗心安组、青光安、联合治疗组.结论:青光安混悬液对慢性高眼压通过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起到筛板组织保护的作用,青光安联合噻吗心安明确降压后对筛板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李晓静;彭清华;曾志成;李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高眼压大鼠外侧膝状体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探讨高眼压视神经损伤中NO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另16只大鼠右眼为实验组,施行高压前房灌注维持时间60min,按照高眼压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又随机分为4小组,每组4只,即高眼压后0.5,1,3和7d组.各组应用NADPH-黄递酶法检测外侧膝状体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实验各组外侧膝状体均有NOS表达,NOS阳性细胞在外侧膝状体主要分布于腹外侧核.各实验组外侧膝状体的NOS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各组中高眼压后1d组的NOS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它3组实验组(P<0.01);其它3组实验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O既参与眼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也在高眼压视神经及其上行视觉通路的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杭荟;朱承华;刘虎;马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青光安颗粒对兔急性高眼压视神经轴突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青光安颗粒对兔急性高眼压状态后视神经轴突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成青光安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每组24只.用生理盐水灌注法1眼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另1眼则穿刺灌注不加压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14d.分别于造模后7,14d处死,检测视网膜中NO及谷氨酸的含量,并观察视网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7d后各组视网膜组织中NO、谷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中NO及谷氨酸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14d后治疗组中NO及谷氨酸含量均接近空白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模型组仍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两组2wk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镜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轴突肿胀较轻,轴浆内线粒体清晰数目较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较轻. 结论:青光安能加速急性高眼压状态后视网膜组织中NO及谷氨酸的清除,对视神经轴突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赵海滨;彭清华;吴权龙;曾志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泪囊按摩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目的:观察<4月龄的新生儿泪囊炎首诊患者,泪囊按摩的疗效.方法:年龄15天龄~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例26眼,泪囊按摩治疗2mo,观察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家属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我们观察到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1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1.5%.结论:泪囊按摩可作为4月龄内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治疗的首选.

    作者:胡文学;黄小花;李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68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其中35例Ⅰ期植入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43例(63.2%)患者视力提高,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例(10.3%)角膜上皮愈合延迟,5例(7.4%)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例(8.8%)发生复发性玻璃体积血,4例(5.9%)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例(5.9%)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可以改善视功能.

    作者:姜涛;周杨;赵桂秋;周占宇;孟岩;孟旭霞;王云霄;Yun-Xiao Wang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泪糖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全球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理想控制血糖有助于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人们想到了通过泪糖浓度这一无创指标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的可能性,我们综合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从泪液的特性及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改变、不同收集方法对泪糖浓度的影响及检测泪糖浓度的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泪糖浓度作为糖尿病病情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作者:汤佳莹;栾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选择性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不同切口位置矫正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9例3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患者,术前根据患者散光轴位行12∶ 00(顺规)及9∶ 00 (逆规)位的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9例患者行常规上方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记录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A组视力平均提高0.66,B组平均提高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矫正散光1.10D,B组矫正0.40D,两组差异显著.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术前散光轴位,在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不同位置的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矫正术前散光.

    作者:刘和忠;张美莎;李一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的全眼肌麻痹、视神经鞘膜炎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一位67岁男性患者出现右边颞侧头痛和右眼视力突发性无痛性丧失,出现这些症状时还伴有全部眼肌麻痹和视盘水肿.ESR和C-反应蛋白升高.核磁共振检查证实有视神经鞘膜炎的特征.右颞侧动脉的活组织切片检查正常.眼外肌运动随着全身激素的应用而好转.不幸的是此后患者右眼发展为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全眼肌麻痹是巨细胞动脉炎的一种罕见表现,为了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并且阻止对侧眼盲,疾病开始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必要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工心包补片在改良后巩膜加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人工心包补片,采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法,对18例36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a.结果:患者术后眼轴无进行性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近视屈光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矫正视力术后除1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人工心包补片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并发症少,可稳定眼轴,稳定和改善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材料.

    作者:周小平;邝国平;娄小波;武正清;彭正武;李建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折的处理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折处上皮, BSS液瓣下冲洗,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结果:经治疗的19例患者角膜瓣复位良好,视力较LASIK术后无下降.结论: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结果.

    作者:李爽乐;陈娟;李桃;张宏艳;卢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视汤对脾气虚证兔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益视汤对脾气虚证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自动复位后视网膜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26只随机分为脾气虚型RD自动复位组(A组)、益视汤治疗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术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用光学显微镜分别观察比较术后10,20,30d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较A组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明显改善,细胞水肿变性明显减轻.结论:益视汤能减轻脾气虚证对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后各层组织细胞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妍春;王卉芳;杨新光;朱赛林;毕春潮;李亚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马来西亚视网膜母细胞瘤 6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马来西亚两所三级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和分布情况.方法:对10a来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医院和吉隆坡医院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种族、临床特征、眼眶和脑CT扫描所见、腰椎穿刺和骨髓抽吸结果,两家医院资料采集的形式相同.结果:共有64例患者被两家医院收治,男女性别几乎无差异,就诊年龄3~84(平均24.2)月龄,其中53例(82.8%)年龄<36月龄,单眼发病39例(60.9%),常见的表现依次为白瞳症 (46例,71.8%)和眼球突出 (21例,32.8%).对患病儿童同胞的常规筛查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本组病例发生颅内扩散8例(12.5%),骨髓转移6例(9.3%).结论:白瞳症是马来西亚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的表现形式,病变局限于眼内者40例(62.5%),眼外者(眶内,颅内和远处转移)24例(37.5%).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森林脑炎病毒感染致视神经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病毒致视神经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导致眼部病变患者中存在视神经炎改变的27例患者进行观察,常规眼科视力、裂隙灯、眼底、视野、视觉电生理、荧光血管造影、免疫荧光血流测定等检查手段.结果:其27例患者视力从原有的光感提高到0.5以上者22例,治愈好转率达81%.结论:森林脑炎病毒是大兴安岭林区特发性的急性传染病,可侵犯眼部的神经、肌肉而引发眼科各种神经、肌肉的病变,而对其患有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除常有治疗方法外,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致视神经炎的患者,还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故能引起高度的关注.

    作者:佟艳秋;孙刚;马慧蕾;张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吲哚青绿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应用新进展

    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较安全的吲哚染料,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已在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介导的激光治疗等方面得到应用.我们现对吲哚青绿的发展历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叶海昀;金陈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分析

    目的:浅析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83例96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角膜缘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轴长度为26.32~32.46(平均28.58)mm,其中<28mm的31眼,28~30mm的42眼,>30mm的23眼.植入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眼轴长度<28mm的31眼中≥0.5者30眼(97%);眼轴长度28~30mm的42眼中≥0.5者36眼(86%);>30mm的23眼中≥0.5者13眼(57%).后囊膜破裂2眼,其中1眼后囊膜破孔较大,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但术后2mo发生视网膜脱离.其它并发症为角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以及后囊膜混浊等.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但眼轴长度>30mm者术后视力恢复欠佳.

    作者:饶芒前;王晓亚;廖晓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在新西兰兔角膜内皮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验证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在角膜内皮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细胞(HCE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经CM-DiI标记后对撕除内皮层和后弹力层(DM)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兔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移植眼角膜的透明度.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荧光标记.用茜素红染色和冰冻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种子细胞的形态、细胞连接的形成情况、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及其与DM结合的紧密程度.用透射电镜方法鉴定种子细胞、DM和角膜的超微结构.结果:TE-HCE可使新西兰兔角膜保持透明39d以上.角膜内皮层移植区的细胞均带有CM-DiI荧光标记.绝大多数种子细胞为六角形,细胞间连接紧密,重建出了完整的角膜内皮层,且内皮层与DM结合紧密.种子细胞重建出了连续的角膜内皮层,种子细胞、DM和角膜的形态结构与正常对照眼的几乎相同.结论:移植后的TE-HCE在种子细胞形态、连续单层状态、细胞连接形成及超微结构上均与对照兔眼的角膜内皮类似,使移植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

    作者:樊廷俊;赵君;王晶;丛日山;杨秀霞;史伟云;王宜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c- fos 基因改变

    目的: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抑制视神经节细胞损伤.方法:Wister大鼠80只,分为正常组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按缺血时间不同分为0.25,0.5,1,2,4,6,12h等7个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缺血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内不同时间c- fos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c- fos mRNA有少量表达,缺血可诱导c- fos mRNA的表达,缺血0.25h后c- fos mRNA的表达水平即开始增加,在1h左右达到高,然后逐渐减少,12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视网膜缺血,c- fos 基因表达为快速一过性.

    作者:郭瑶;陈蕾;柳力敏;王敏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