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研究

张君;胡运韬

关键词:中心凹, 毛细血管扩张, 视网膜
摘要: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是一种罕见的眼病.特征的表现为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和视网膜血管异常.因其具有潜在致盲性,又无明确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索该病的病因、病变机制、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日益成为眼科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RNA干扰在眼底疾病中的新进展

    RNA干扰(RNAi)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基因调控的传统理解.这种技术具有传统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潜力,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全世界眼科医师的重视.目前,虽然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RNAi必将为眼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前景.我们就RNAi在眼底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孟博;雷宁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诊断方法的改进

    0 引言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多数是由炎症、外伤、机体代谢障碍、中毒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复视和歪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常用的有Parks三步法和Helveston两步法.

    作者:史建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RetCam Ⅱ在先天性青光眼前房角检查的应用

    目的:评价RetCam Ⅱ在先天性青光眼前房角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用RetCam Ⅱ在全身麻醉下对18例可疑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进行双眼前房角检查并照相.结果:通过RetCam Ⅱ检查前房角,并结合其它眼部检查,确诊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13例26眼,Axenfeld-Rieger综合征3例6眼,无虹膜性青光眼1例2眼,先天性大角膜 1例2眼.结论:RetCam Ⅱ可以客观记录前房角的结构图像,对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丽娜;樊宁;成洪波;赖铭莹;张国明;唐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性眼浸润放射治疗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1例

    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受眼窝受累区域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30戈瑞.放射治疗8mo后,发展为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右侧颞上和鼻下区眼底的深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边缘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迹象,从而路障激光在受累眼睛进行.双眼视力仍然6/6.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可能是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内转移时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的是提醒了眼科医生这个罕见的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创伤导致眼球摘出4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因创伤导致眼球摘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07/2009-07因创伤而导致摘除眼球的所有患者资料,对其受伤时间、原因、年龄和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受伤到住院摘除眼球时间1h~40a,平均4.9a;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眼病是眼球破裂伴眼内容物脱失,其次是继发性青光眼,再次是化脓性眼内炎;青光眼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木块和石块击伤;职业构成:占第一位的是从事农业或建筑行业人群,其次是从事个体经营和工厂工人.受伤主要年龄在41~60岁,其次是21~40岁.结论:眼外伤后应及时正确处理,应加强对特殊人群有关眼睛保护知识的培训,对基层眼科医生应该加强技能训练.

    作者:李恒;米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观察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58例186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mo裸眼视力≥0.5者145眼(78%),0.1~0.4者 33眼(18%),<0.1者8眼(4%);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11眼,角膜内皮水肿19眼,视网膜脱离3眼,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13眼.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鲍广义;赵广华;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LASIK和OR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 customized ablation manager, OR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2005/2009年近视性高度散光(散光度≥2.00D)行LASIK和ORK治疗各44眼,观察2种手术方法术后1mo散光度的矫正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度、眼压、裂隙灯检查及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mo ORK和LASI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ORK术后裸眼视力为0.92± 0.18,LASIK术后裸眼视力为0.85±0.18,两术式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ORK术后球镜度为0.12±0.98,LASIK术后为0.16±1.24(t=1.87,P=0.07),两术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K术后散光度为-0.61±1.12,LASIK术后为-1.10±1.00(t=2.12,P=0.04),两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ORK的矫正效果更好.结论:ORK手术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效果良好.

    作者:刘黎明;秦艳莉;努丽曼·依沙米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结膜交界痣转化为恶性黑色素瘤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因左眼球反复长黑色新生物3a余就诊.2005-11因左眼角结膜缘色素痣近3mo突然增大,在外院行左眼角结膜缘新生物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病检报告结膜交界痣.

    作者:谭辉;毛俊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BL教学在眼科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调查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用于临床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两种模式各两组学生,共48名,分别采用PBL与讲课的幻灯教学两种模式,观察学生的学习热情,问卷调查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诊断的正确率.结果:两组学生,用PBL教学的学生热情明显高于另一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喜爱这种PBL模式;模拟诊断教学中,采用PBL教学的学生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另一组.结论:PBL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见习的学习效果.

    作者:袁洪峰;孙强;张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LASEK术后应用露达舒对眼压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露达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患者行LASEK手术,分为A组100例200眼术后点用典必殊滴眼液1wk,B组100例200眼术后点用露达舒滴眼液联合托百士滴眼液1wk,术后定期对眼部症状、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眼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A组用药后高眼压12眼(6.0%).B组用药后高眼压3眼(1.5%).两组对照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点用露达舒滴眼液组眼压增高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露达舒在LASEK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高东鸿;李凯军;路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视眼患者2 027例4 00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眼压和内皮细胞计数等数据,并统计是否有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配戴角膜接触镜史与角膜中央厚度为负相关(t=-4.475,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r=2.856,P=0.000);与屈光度数为负相关(r=-0.662,P=0.000),与内皮细胞计数无相关(r=0.003,P=0.06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626X1-0.662X2+0.003X3+ 2.856X4+500.606.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屈光度数和眼压.

    作者:李玉婵;张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眶内植入物纤维血管化形成的相关性,以及地塞米松抑制羟基磷灰石植入物纤维血管化的机制.方法:家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均采用HA植入物植入兔眼眶.术后滴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实验组术后48h起隔日球周注射地塞米松0.5mg和实验结束,并观察两组的结膜生长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3,7,14,21,28d摘取2只HA植入物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羟基磷灰石植入物纤维血管化与VEGF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术后 14d,实验组HA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实验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羟基磷灰石植入物纤维血管化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VEGF可能参与了纤维血管化形成过程 ,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植入物的炎症反应及 VEGF的表达.

    作者:方腾;李秋明;卢健香;舒华娥;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作者:潘雪梅;王兴荣;刘力;李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5-08/2009-08连续收治的10例12眼ICE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随访3~40mo,观察其手术方法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结果:所有患眼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8眼,失败眼中3眼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成功,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王晓冰;刘立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术源性干眼的病因分析与防治

    干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手术源性干眼是其中的特殊类型.许多眼科手术术后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的动力异常可引起泪膜不稳定及眼表的损害,导致手术源性干眼.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其病因和特点,做好防治工作.术中尽量维持泪膜的正常结构,减少对角结膜机械性损伤以及术后用药规范化、合理性,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万敏婕;霍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严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且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根据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累及角膜范围及深度的不同程度分别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共15例15眼.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给予抗炎防感染治疗并应用FK506滴眼液局部点眼,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植片的透明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术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0.05~0.6),其中12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轻度混浊;1例术后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而失败.其中继发性青光眼7% (1眼),并发性白内障的7% (1眼).结论: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伟;黄菊天;罗小玲;肖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其他过敏症的患病率

    目的:测定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和一级亲属中相对其他过敏的患病率.方法:本前瞻性研究自1999-04/2008-03 9a间在520名春季角结膜炎的患者中进行.所有的年龄、性别、春季角结膜炎类型、其他伴随患者和/或其亲属的超敏反应的各种类别的信息记录在问卷调查表并用统计学分析 .结果:520名患者中,男369例(71.0%),女151例(29.0%).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5.3岁(6~30岁). 242例(46.5%)曾在自己或其一级亲属中有春季角结膜炎或其他类型超敏反应的历史.在这些阳性病史病例中,68例(28.1%)有过敏性皮炎,51例(21.1%)(其亲属)春季结膜炎,46例(19.0%)哮喘,29例(12.0%)过敏性鼻窦炎,24例(10.0%)药物过敏,14例(5.8%)特应性皮炎,6例(2.5%)过敏性鼻炎,4例(1.6%)有花粉热的历史.结论:不少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和/或其亲属有其他由IgE介导的过敏或其他类型.哮喘、药物引起的过敏和其他过敏在这些患者中普遍.患者的亲属中春季角结膜炎比率高,因此它可能是由于疾病的遗传起源.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切除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法,评价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和新月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08-01/2009-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按照结膜松弛症诊断标准入选手术治疗患者30例30眼按患者入选编号末位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行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15例15眼;偶数组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手术15例15眼.手术后第2,4,8wk分别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症变化情况,测量泪河、BUT,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仪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术后4wk,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均为87%,无差异.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87%;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361).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87%,BUT≥10s者,占73%,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53%.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73%(χ2=0.833,P=0.361), BUT≥10s者,占67%(χ2=0.159,P=0.690),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60%(χ2=0.136,P=0.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安全、简便、准确、有效,更适合手术经验不足的医师开展.

    作者:李青松;张兴儒;郑一仁;项敏泓;周欢明;张振永;张桂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光动力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动态反应过程.光动力疗法初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出现的,但随着第二代光敏剂的发展,PDT已逐渐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我们就PDT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玲;吴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治疗、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手术方式.方法:对399例469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基础上运用丝裂霉素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399例469眼,其中456眼未出现复发,仅13眼复发,复发率为2.8%.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止复发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付芳;张雪倩;许淑云;葛红霞;董永孝;延新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