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研究进展

石瑜珍;过贵元

关键词:视网膜, Müller细胞, 进展
摘要: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特化的胶质细胞,它贯穿于视网膜全层,与视网膜神经元、其它胶质细胞、视网膜血管等紧密联系.Müller细胞不但对视网膜正常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能支持神经元活动、调节神经递质循环、维持细胞外环境平衡、调节视网膜血管通透性.视网膜Müller细胞代谢障碍将导致视功能丧失、神经元细胞死亡、视网膜水肿等.因此,Müller细胞对维持视网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就近年来Müller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中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及球后麻醉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90例120眼按入院时间先后分成3组,分别用表面麻醉,表面麻醉结合球结膜下麻醉及球后麻醉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果:表面麻醉组有3眼因麻醉不足术中追加结膜下麻醉,有11眼因麻醉不足疼痛不能耐受手术.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全部30眼麻醉效果理想,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因麻醉量不足或过量及麻醉手法等问题引起的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球后麻醉30眼有1眼出现一过性黑矇,3眼出现球后出血,1眼术后眼睑青紫,经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处理及解释病情,均无大碍,也顺利完成手术.结论:三种麻醉方法中以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安全且有效,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作者:崔先进;李风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前后节手术联合硅油植入术治疗PDR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 03/2011- 06于我院行前后节手术联合硅油植入术治疗PDR的患者43例51眼对术后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9眼(76%),视力无明显变化9眼(18%),视力较术前下降3眼(6%).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率达100%,硅油取出后出现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4眼,二次手术后复位良好.结论:前后节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视力,避免再次接受白内障手术发生术中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风险,是治疗PDR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晓鹤;陈晓隆;郑坤;赵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研究进展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特化的胶质细胞,它贯穿于视网膜全层,与视网膜神经元、其它胶质细胞、视网膜血管等紧密联系.Müller细胞不但对视网膜正常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能支持神经元活动、调节神经递质循环、维持细胞外环境平衡、调节视网膜血管通透性.视网膜Müller细胞代谢障碍将导致视功能丧失、神经元细胞死亡、视网膜水肿等.因此,Müller细胞对维持视网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就近年来Müller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石瑜珍;过贵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外伤性眼内炎的研究进展

    眼球穿破伤后可能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合并症.眼内炎一旦发生,玻璃体腔内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伴随出现视力丧失、眼痛和前房积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全眼球炎、眼眶蜂窝织炎,不仅丧失视力,还常常丧失眼球,其严重性和危害性十分明显.现就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临床处理等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黄丽娜;陈小敏;李强;古洵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囊外摘出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观察

    引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我国均已得到日益广泛地开展,使得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大幅度提高.黄斑囊样水肿则是白内障术后可能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中心视力,我们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和发病机制.

    作者:胡翠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人TGF-β2特异性siRNA质粒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TGF-β2特异性siRNA质粒.方法:从NCBI中查找人TGF-β2的mR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序列进行分析;根据siRNA的设计原则,选择佳的siRNA序列;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Bbs Ⅰ将相应的双链DNA插入到GPU6/GFP/Neo载体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Pst Ⅰ单酶切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质粒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根据生物信息学选择TGF-β2mRNA的1 016~1 034区域作为干扰位点;重组质粒酶切结果表明双链DNA序列成功插入到了GPU6/GFP/Neo载体中;测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插入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TGF-β2特异性siRNA干扰质粒,为研究TGF-β2基因功能和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乔芳;傅培;张芳婷;李明华;李金瑛;伍友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7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术中根据具体病情联合单纯白内障摘除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异物取出、膜剥离、水下透热、眼内光凝或/和巩膜外冷凝及眼内注气或硅油充填.结果:选取75眼中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穿孔性眼外伤19眼,眼球钝挫伤8眼)2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5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眼,Eales病9眼,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9眼,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3眼.术后随访6~48(平均18±5.6)mo,75眼中72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者65眼(87%),>0.2者54眼(72%),>0.5者23眼(31%),术后视力没有提高3眼(4%),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的眼外伤合并玻璃体积血、大量玻璃体积血药物治疗不吸收,反复发生的玻璃体积血和B超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者应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以改善和保护视功能.

    作者:余建洪;赵刚平;朱敏;黄智;吴晓云;雷玉;胡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茶多酚对紫外线诱导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紫外线诱导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晶状体培养技术,通过紫外线照射氧化损伤法,建立实验性白内障晶状体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紫外线照射组和实验组(即紫外线照射+TP组),实验组按TP的浓度分为4个亚组,即0.02,0.2,2和20mg/L,分别于6,12,24和48h取样,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计数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aveolin-1阳性细胞,并运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分析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aveolin-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时段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Caveolin-1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量的比较,各实验组与紫外线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实验组晶状体上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紫外线照射组,实验组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低于紫外线照射组.0.02mg/L TP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可以抑制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Caveolin-1表达的减少,其中0.02mg/L TP对Caveolin-1的作用强.

    作者:修鑫鑫;刘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治疗先天性视盘小凹的临床观察

    引言先天性视盘小凹早于1882年发现并提出.Petersen第一个认识到视盘小凹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之间的关系.视盘小凹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单眼发病率为85%.我院通过近几年来对本病实施药物、激光等治疗6mo,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希冬;齐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表麻下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在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1~0.3者12眼(27%),0.4~0.6者23眼(51%),0.7~1.0者10眼(22%).43眼眼压降至正常,仅2眼眼压高于正常值,经局部滴药后降至正常.术后随访6~18mo,术后并发症是角膜水肿、浅前房、虹膜炎症,以上并发症经药物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时,能够有效恢复视力和控制眼压.

    作者:赵大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白内障术前滴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30眼,3g/L氧氟沙星点眼组15例30眼,平均点眼5次,l滴/次.观察点药前,点药l,2,3d,结膜囊内细菌的变化.结果:点药前,点药1,2,3d,结膜囊内细菌落积分的变化:对照组,51,51,33,42;3g/L氧氟沙星点眼组,51,30,9,0.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点药3d,P=0.043.结膜囊内细菌检出率的变化:对照组,60%,60%,40%,50%;3g/L氧氟沙星点眼组,60%,30%,10%,0.χ2检验,点药3d,P<0.01.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d可以达到结膜囊内无细菌.

    作者:孙荔;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青光眼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民族特点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青光眼住院患者的病型构成、性别、年龄分布、族别(维吾尔族)及其变化特点,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取2005- 01/2010- 01在本院眼科住院的青光眼手术患者2 953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包括急性型与慢性型闭角型青光眼(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先天性青光眼(CG)和继发性青光眼(SG).统计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分布,分析其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PACG,POAG,CG,SG各占青光眼总数的54.6%,15.2%,2.3%,27.9%.PACG的构成比逐年(63.1%~54.1%)下降,POAG的构成比在2007- 01/2008- 01达高峰(21.0%),CG的构成比平稳,SG的构成比(23.9%~33.5%)逐年增高;维吾尔族患者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高(23.0%~35.3%),在开角型青光眼中所占百分比亦逐年增高(7.9%~26.7%),在CG中所占百分比波动较大,在SG中所占百分比平稳.<40岁的维吾尔族男性患者在闭角型、开角型青光眼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高,<40岁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开角型青光眼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高,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所占百分比有下降趋势;≥40岁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高.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仍然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SG的防治研究不容忽视,在新疆维吾尔族住院患者的青光眼构成比逐渐增加,≥40岁的维吾尔族女性人群应特别注意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但开角型青光眼的防治研究不能忽视,<40岁的维吾尔族男、女性群体均是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的重点.

    作者:刘志云;雷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干眼症83例病因诊断与误诊分析

    目的:研究干眼症的病因,为干眼症的诊断提供依据,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的发病原因,并分析其中16例发生误诊的病例.诊断方法为依据干眼症症状、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及眼表损害等表现,并按一定的诊断步骤进行.结果:干眼症患者83例中常见的原因是视屏终端综合征24例(29%)、慢性睑缘炎12例(14%)、干燥综合症12例(14%).有10例误诊为慢性结膜炎,有2例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另有4例干眼症的病因诊断错误.结论:干眼症的发病原因虽不是诊断干眼症的必备条件,但认识并积极寻找干眼症的病因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王晓辉;韩晓丽;徐国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眼睑基底细胞癌中Survivin和CyclinB1的表达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B1的表达.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2002/2009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BCC标本共20例,另取癌周围正常组织5例作对照.所有标本均经40g/L甲醛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确诊.采用HP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Survivin和CyclinB1在细胞浆或胞核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眼睑BCC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B1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B1呈低表达.两种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B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和CyclinB1的异常表达对眼睑BC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君;付汛安;张端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下睑缩肌切除术治疗轻中度下睑退缩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下睑缩肌切除术在治疗轻中度下睑退缩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自2007- 04/2010-12到我院整形门诊就诊的轻中度下睑退缩患者16例24眼,均在局部麻醉下行下睑缩肌切除术.随访6~18(平均8.9)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下睑退缩均得到矫正,矫正量1.0~3.0(平均2.5)mm.结论:下睑缩肌切除术对于治疗轻中度下睑退缩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群英;杨俭伟;肖丽;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眼睑缝合术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营养不良性角膜溃疡

    目的:观察眼睑缝合术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营养不良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眼科门诊2008-12/2010-12角膜溃疡患者22例22眼,使用眼睑缝合术联合小牛血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角膜溃疡的愈合及视力的提高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1mo后,角膜愈合情况:痊愈18眼(81%),有效4眼(19%).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眼睑缝合术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营养不良性角膜溃疡,具有溃疡愈合率高,且能有效提高视力的作用.

    作者:徐四俊;刘李平;陈军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眼科手术室轮岗护士的带教初探

    引言由于我院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培养需要,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获得竞争优势,也为了使眼科护理工作与诊疗水平同步提高,促使护士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保证护理人员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和任务,并且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及人力资源能够合理调配,所以护理人员的轮岗培训尤为重要,为此,护理部自去年实行护士的轮岗.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特点是专业技术性强,洁净度要求高,无菌操作严格等[1],加之越来越多的高精设备和新技术在眼科应用,要求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越来越高,因此对轮岗手术室护士的培训就更为重要,我科对如何搞好眼科手术室的护士轮岗带教进行了实践和探讨,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刘娜;闫淑香;韩亚坤;滕学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钴胺联合复方血栓通及维生素B1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复方血栓及维生素B1通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4a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64例,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口服甲钴胺联合复方血栓通及维生素B1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并设立复方血栓通联合维生素B1治疗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眼科治疗2~16wk后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及消失;治疗3mo后,甲钴胺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甲钴胺联合维生素B1及复方血栓通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安全有效.

    作者:李雅;罗维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持续缺损发生机制

    目的:总结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持续缺损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观察不同病例的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大部分病例在停用激素及非甾体消炎药物后角膜上皮缓慢恢复,但个别严重病例恢复缓慢,且易反复,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稳定后遗留角膜斑翳影响视功能.结论:为有效预防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发生,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术后应及时、准确对症处理.

    作者:蒋莉;张丽娟;吴宪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发达国家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多,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侵犯全身多个系统的代谢病,其所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成为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因此,研究DR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途径,是当前眼科领域攻关的重要课题.新的研究表明,眼部组织具有独立合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能力,而且RAS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阻断RAS对于阻止和治疗DR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欣阳;陈晓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