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奎;马林昆;曹霞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眼表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2011-08/2012-10间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1wk;1,3,6mo观察眼表情况,记录眼表刺激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wk内,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1d;1wk;1mo,角膜荧光素着色较术前明显增多,而泪液分泌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mo内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3mo时降至术前水平(P>0.05)并保持至术后6mo.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眼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明;刘娟;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正常和高糖条件下人参皂甙Rg3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正常和高糖条件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1mmol/L和0.5mmol/L的人参皂甙Rg3,在24h,48h和72h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徙情况,用Matrigel检测细胞管腔形成的情况,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和高糖条件下,人参皂甙Rg3对于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迁徙和细胞内皮管腔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且人参皂甙Rg3具有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和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人参皂甙Rg3可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曹亮;宋愈;吴莹;黄黎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是人类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该病不仅直接影响面部美观,还可能由于牵拉引起眼部不适和散光,严重者影响视力且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许多科学家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解释,创立了多种学说,但尚未有一种得到公认.明确认识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对于阻止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现就国内外在细胞凋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氧化应激、免疫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彭立;谢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比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角膜内皮镜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圆锥角膜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07/10圆锥角膜患者31例55眼,分别使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角膜内皮镜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F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型超声(55眼)、角膜内皮镜(45眼)和Pentacam(52眼)测量值分别为469.87±57.56,479.00±42.39,487.02±44.64μm,三者测量值结果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分析,A型超声与角膜内皮镜,r1=0.758,P<0.01;A型超声与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r2=0.949,P<0.01;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与角膜内皮镜,r3=0.685,P<0.01.结论:三种仪器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存在正相关,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厚度不仅与A超结果更接近,而且方法安全简便,全面反应角膜各点厚度,更适用于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厚度检查及科研研究.
作者:庞旭;彭秀军;樊郑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泪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常见的泪腺恶性上皮肿瘤,单纯手术切除疗效不满意,易复发,预后差.我们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泪腺ACC的临床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改进手术入路、采取手术前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特别还报告了青年泪腺ACC患者的治疗策略,并分析了原发于泪腺以外ACC的诊断与治疗,为眼科临床医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作者:刘琳;宋国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特点.方法:对457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42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脉络膜脱离发生时间为术后3~7(平均4.51±1.14)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30±3.50岁.通过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散瞳、高渗剂等治疗,42眼脉络膜脱离全部恢复.治疗所需时间平均为16.50±2.75d.结论: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与术前眼压控制不好、术后眼压过低、患者年龄偏大及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作者:胡淑琼;柏宴杰;祝利平;王金华;方家华;黄祥平;朱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流泪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病症状,近年来,眼科门诊因流泪的症状而前来就诊的患者不断地增多,流泪或泪溢的症状在临床表现上都是淌眼泪,泪溢是一种特殊病理状态下的流泪.很多眼科医师对于流泪和泪溢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而造成流泪的眼病又很多,我们主要综述了泪溢的病因、机制、治疗和预后及目前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勾明宝;赵全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行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眶内壁、下壁骨折患者经结膜入路行眶壁骨折整复的手术方法和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无明显下降;在31例复视患者中,术后12mo,3例存在向上方及颞侧极度转动时复视;23例眼球内陷患者中,术后3~12mo,15例患者双眼眼突度相差≤2.0mm,8例患者术眼低于健眼2.0mm以上;所有患者外观均无可见的手术瘢痕及外眦畸形.结论:经结膜入路行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方法安全可靠,入路简单,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患者面部没有瘢痕.
作者:李婷;王丽杰;曹业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VisuMax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IK,FEMTO 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纳入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中,42例83眼接受了VisuMax飞秒激光SMILE手术,47例94眼接受了非球面切削的FEMTO LASIK.通过手术前及手术后1d;1wk;1,3mo的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及其不良事件.结果:术后3mo,平均安全性指数SMILE组为1.10±0.16,FEMTO LASIK组为1.09±0.16;平均有效性指数两组分别为1.10±0.16,1.08±0.12.术后3mo时等效球镜值在±1.00D范围内者两组分别为82眼(98.8%)和91眼(96.8%);±0.50D范围内者两组分别为73眼(88.0%)和78眼(83.0%).术后3mo时等效球镜分别为0.11±0.23,0.08±0.25D.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飞秒激光制瓣的非球面切削LASIK治疗近视同样安全有效、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作者:胡裕坤;李文静;高晓唯;郭云林;董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美国眼外伤协会制定的眼外伤评分(OTS)标准,对眼外伤进行国际标准化分级,以对眼外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指导我们准确而快速地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统计251例252眼眼外伤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眼别、受伤时间、受伤类型、致伤物及并发症等),对眼外伤患者伤眼进行OTS评分(对就诊初视力、是否有眼球破裂、眼内炎、是否为穿孔伤、是否伴发视网膜脱离、是否合并相对传入性瞳孔阻滞等进行评估),根据OTS评分数据表推算出终视力的概率;对比本组患者的终视力概率与OTS评分表的终视力概率.对不同级别眼外伤患者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计算出的终视力概率与由美国眼外伤协会提供的OTS评分表计算出的终视力(无光感、光感/手动、0.005~0.095,0.1~0.4,≥0.5)的概率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终视力与初视力呈明显正相关(r=0.772,P=0.000).OTS-1级的终视力是0.5者的例数为0,OTS-5级的终视力为无光感的例数也为0.结论:对眼外伤患者进行OTS评分可以很好地为眼科医生对伤情初判及快速制定出治疗方案提供较好的帮助.
作者:刘引;秦波;刘身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充填物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规律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9-01/2011-01在我院行后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充填物的198例198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的测量,对出现高眼压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198例患者中,术后早期高眼压53例,发生率为26.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病种之间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充填和惰性气体充填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充填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与原发病和填充物种类关系不大,与手术方式有关.部分气体释放和前房放液为有效的降眼压办法.
作者:李胜;夏建平;祁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长沙市中学生群体视力不良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沙市共抽取12所初中和12所高中的16 843名中学生为视力筛查对象.采用灯光视力表箱检查视力,应用Epidata3.20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1.44%,视力不良检出率女生(74.47%)高于男生(6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9,P<0.01).总体来说,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相同年龄段,女生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轻度视力不良、中度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8.64%,22.35%和40.44%,不同年龄段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护中学生视力是一项主要的社会工程,必须动员家庭、学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共同配合,采取综合性措施.
作者:王可为;谭红专;仇君;王曦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三种不同模式:标准模式(standar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S-LASIK)、非球面切削模式 (aspheric ablation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A-LASIK)和组织节约模式(tissue-saving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T-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为2011-02/2012-10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并随访6mo以上的患者66例112眼.采用博士伦公司217z准分子激光机进行手术,Moria公司OUP90制作110μm角膜瓣.根据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厚度和暗光下的瞳孔直径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削模式,分为S-LASIK组(n=36)、A-LASIK组(n=40)和T-LASIK组(n=36).检测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6mo患者夜间视力满意度、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K值、薄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及5mm瞳孔直径高阶像差分析.观察分析各组手术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术后6mo夜间视力满意度调查,A-LASIK组优于T-LASIK组和S-LASIK组.术后6mo三组等值球镜在±0.5D以内占96.43%.术后三组高阶像差RMS (RMSh)、垂直彗差(C7)、球差(C12)较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ASIK,A-LASIK和T-LASIK组角膜实际切削深度较理论切削深度分别增加14.94±29.81,11.2±10.94,5.83±17.09μm;单位面积单位屈光度的切削厚度分别为0.85±0.27,0.72±0.08,0.59±0.09μm/(D·mm2) (P<0.05),T-LASIK和A-LASIK切削的角膜厚度较S-LASIK分别节约30.59%和15.29%.结论:S-LASIK,A-LASIK和T-LASIK均能有效地矫正近视散光,术后彗差、球差和高阶像差RMS值有增加,A-LASIK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其他两组的可能与相差的改变少有关.A-LASIK和T-LASIK较S-LASIK均可有效节省角膜.T-LASIK组在保证临床矫正效果的同时减少角膜切削量,尽可能减少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
作者:巴俊;李艳红;吴岩;朱玮;金依华;于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确诊过程,找出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5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查找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VKH综合征患者15例的误诊率高达80%.常误诊为结膜炎、视盘血管炎、黄斑病变、后巩膜炎、青睫综合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角膜炎或笼统诊断为葡萄膜炎.本组15例患者中有5例10眼因未及时准确的治疗导致患者视力低于0.3.结论:误诊的原因主要与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对VK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全身表现缺乏认识.可见,VKH综合征的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黄玉琴;王炜;朱苏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术后≥8a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屈光度数分3组:A组-1.00~ -6.00D者92眼,B组-6.25~-10.00D者68眼,C组≥-10.00D者27眼.结果:术后≥8a三组裸眼视力≥1.0者依次为73.9%,52.9%,22.2%,平均屈光度数分别为-0.21±0.06,-0.54±0.12,-2.33±0.36D.术后≥8a屈光度在±1.00D范围内占83.4%,±0.50D范围内占59.4%,A组与B,C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a屈光度与术后1a比较,屈光度回退≥1.00D占9.09%.结论:LASIK治疗近视手术安全有效、预测性好,远期疗效稳定;特别是对于低中度近视眼患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香琼;李婧;易村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 conjunctivitis,EKC)免疫反应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并发结膜伪膜或(和)角膜上皮下浸润的EKC患者206例359眼,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照组仅做常规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结膜伪膜及角膜上皮下浸润的治疗疗效,并监测眼压变化.结果:治疗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后结膜伪膜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有效率为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角膜上皮下浸润治疗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有效率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KC患者免疫反应期加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伪膜形成及角膜上皮下浸润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缩短病程、避免角膜云翳的产生.
作者:刘蕾;肖伟;陶军;徐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并对相关因素如病程、血压、血糖水平、血脂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176例中,DR者53例,患病率为30.1%,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肌酐、尿素氮未成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郝胜利;崔洪臣;郭海龙;高志国;刘志恒;吴南莺;徐国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小梁滤过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硅胶片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小梁滤过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硅胶片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共32例32眼(试验组),即小梁切除术联合硅胶片填充于巩膜层间;采用单纯小梁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1例21眼(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眼压降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追踪随访6~24mo.试验组术后平均眼压14.36±5.2mmHg(1mmHg=0.133kPa),眼压超过30mmHg者3眼(9.4%).术后随访时间内未发现与硅胶片填充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及硅胶片排斥反应.对照组术后平均眼压23.36±9.3mmHg,眼压超过30mmHg者5眼(23.8%).结论:巩膜层间填充硅胶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由于其经济、简便,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基层医院可以代替昂贵进口引流性植入物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为多数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明海;房传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明目颗粒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作用.方法:将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第1d发生2级以上角膜水肿的病例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与活血利水明目颗粒组,每组45例.常规用药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复方托吡卡胺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液交替滴眼.活血利水明目颗粒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服具有活血利水、明目退翳功效的中药活血利水明目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1wk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统计疗效.结果:活血利水明目颗粒组的临床治愈率与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P均<0.05),总有效率与常规用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血利水明目颗粒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提前恢复患者视力.
作者:李群英;曹兴伟;汪伟;李妍;冯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2011/2012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边缘溃疡培养结果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2011-01-01/2012-12-31在我院眼科收治的6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边缘溃疡,将其送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总结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边缘溃疡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在68份送检角膜边缘溃疡中,检出50株真菌菌株以镰刀菌属为多,对纳他霉素、氟康唑、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耐药率分别为26%,46%,54%,60%.结论:真菌菌株以镰刀菌属为多,真菌性角膜炎对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耐药性更高,对纳他霉素耐药率较低.
作者:陈金桃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