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艳梅;颜晓燕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乳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附院1980~2000年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肿块2263例,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进行病理资料分析.结果:在外检总数中乳腺肿块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良性肿块占76.4%,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以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为主;恶性肿瘤占23.6%,40~50岁之间发病率较高、以乳腺癌为主.结论:乳腺肿块在外检中有上升趋势,临床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时要综合分析,注意参考发病年龄;乳腺肿块切除活检对确定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
作者:黄一凡;刘钧;赵永年;文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L-肉毒碱是一种类维生素,能够促进脂肪代谢,具有抗氧化和促进造血功能.临床主要用于调节血脂和抗贫血治疗.近来大量文献报道,L-肉毒碱能够减轻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机制为:抗氧自由基损伤、促进血流灌注和能量代谢、抗凋亡作用.因此,L-肉毒碱可能在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疾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L-肉毒碱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姚朝晖;王顺蓉;李著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在离体情况下,研究PGE2能否抑制脂多糖(LPS)诱导腹腔巨噬细胞MIP-1α和MIP-1β的产生.方法:制备腹腔巨噬细胞,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Sandwich ELISA)检测MIP-1α和MIP-1β的浓度,并应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MIP-1α和MIP-1βmRNA的表达.结果:PGE2抑制腹腔巨噬细胞产生MIP-1α和MIP-1β,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抑制发生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PGE2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EP4和EP2介导.结论:PGE2能抑制MIP-1α和MIP-1β产生而调节免疫反应.
作者:敬华娥;顾鹏;敬慧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概述了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作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并着重讨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塑在生物体分化发育期间引起基因表型效果与表达机制及影响因素.该研究进展有助于指导疾病治疗与新药开发.
作者:张春燕;邹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教学,生理学应与其相匹配.作者认为部分护理诊断知识与生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需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作者将部分与生理学密切相关的护理诊断项目列表比较,并在高职护理2003级作了对照实验教学,通过实施情况调查表明,在生理学教学中,联系护理诊断内容进行分析讲解,有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玉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取得的疗效.方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及病因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用倍他乐克开始为6.25mg 2/d,病情稳定后逐步调整到25-50mg/d,每日2次,加螺内酯40mg/d、地高辛0.25mg/d,7天后改为0.125mg/d半月、卡托普利12.5mg,3/d.病情稳定后逐步调整到25mg 3/d.对照组:双氢克尿塞25mg 2/d,、卡托普利、地高辛用法同治疗组.给药期间患者血压不低于90/60mmHg,心率不低于55次/分;结果:两组病人经治疗6~12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R、CI、EF、6-MWT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6~12月后因心衰恶化再住院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对老年患者长期治疗可减少住院率,明显提高LVEF和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成率.我们认为倍他乐克、加螺内酯、地高辛、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作者:李洪林;刘凡;许家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例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年龄40~76岁,平均55.2±13.6岁.男性20例,女性12例;观察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2~74岁,平均53.6±5岁.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Ⅳ级.治疗组Ⅳ15例,Ⅲ级17例;对照组Ⅳ级10例,Ⅲ级15例.病因:治疗组冠心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高心病8例、风心病7例、肺心病5例;对照组:冠心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高心病6例、风心病7例、肺心病4例.两组之间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50ml加入2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地高辛0.25mg/d口服,7天后改为0.125mg/d,同时用卡托普利、利尿剂14天为一疗程.观察组地高辛卡托普利、利尿剂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为15.6%,有效17例为53.1%,有效率为68.7%.无效10例31.3%.观察组显效2例为8%,有效12例为48%,有效率为56%,无效11例为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李洪林;许家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褪黑激素受体基因在许多物种的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参与生物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以及季节性繁殖哺乳动物的生殖调控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其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本文介绍褪黑激素受体基因的发现、分类及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
作者:张凯;文勇立;李学伟;王艳红;齐莎日娜;丘翔;何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生理实验医学生接触动物实验的入门课堂,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课程,通过生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和初步的临床思维,提高对医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专业功底.
作者:韩琴;黄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几类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药物特点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等.
作者:颜晓燕;盛艳梅;莫正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病人分为三组,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比例,并做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R眼底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R临床前期组的病人中有5%并发DN,DR非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42%并发DN,DR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71%并发DN;AER与DR的眼底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呈平行发展关系.
作者:樊萌;刘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概述了cyclin D1、cyclin E以及cyclin G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周期调节失控密切相关.对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将使细胞周期素在妇科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作者:田吉梅;岳利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在药效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主要的几种动物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示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盛艳梅;颜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显著的变化是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的过度活动,这是导致P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中脑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系统可能在PD状态下STN神经元过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PD状态下DRN中5-HT能神经元、5-HT能纤维投射及受体在数量和分布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进展,提出应用5-HT类药物是PD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褚玉霞;汪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大鼠学习无助(1earned helplessness,LH)抑郁症模型,研究抑郁症的行为学变化及其与海马β1和β2肾上腺受体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学习无助抑郁症动物模型,以强迫游泳实验探讨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检测海马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mRNA含量研究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与抑郁症的关系.结果:LH抑郁症模型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悬浮时间明显延长,其海马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mRNA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海马β1和β2肾上腺受体含量的增加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登榜;刘延友;杨波;李葳;郑航;王正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传统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中存在机械稳定性差,对细胞的损伤大,以及胞内液的被渗析影响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控有关的第二信使物质的正常运行.而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应用二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在细胞膜上形成特定的孔道,选择性地允许一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从而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实验成功率也相应提高.本文就穿孔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离子通道电流记录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李鹏云;曾晓荣;杨艳;蔡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青年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方法: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以镇痛药的讲授为契机,增加毒品预防教育的知识.结果: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深刻认识到戒毒的重要意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把毒品预防教育渗入药理学课堂教学之中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作者:吴翀;周红;张乐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yclin G1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以及促性腺激素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cyclin G1的表达情况;取性成熟小鼠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卵泡刺激素(FS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12 h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cyclin G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yclin G1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中均有较强表达,而黄体细胞中表达较少.RT-PCR结果显示,FSH与hCG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12 h后,与对照组比较,hCG可使cyclin G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SH对其表达水平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存在cyclin G1表达;hCG可降低cyclin G1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提示cyclin G1在颗粒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正调节作用.
作者:张惠;岳利民;张金虎;柳朝华;何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eriod2基因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细胞(C6神经胶质瘤细胞,C6 gliomacells),使用脂质体包裹法将Period2表达质粒(pcDNA 3.1-per2)转导入C6细胞内;以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eriod2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稳定转染Period2阳性表达的C6细胞在γ射线照射后的凋亡及增殖情况.结果:γ射线照射后Period2阳性表达的C6细胞射线照射后其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减少、增殖率较高.结论:Period2基因过表达使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降低.
作者:李颖;朱彬;王跃锜;华慧;何垠波;王正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的方法,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后,将含有锥体细胞的细胞悬液滴加于盖玻片上,待贴壁后选取符合实验条件的细胞,运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离子通道活动情况.结果:低浓度葛根素(1.2,2.4mmol·L-1)对L-型钙离子通道的活动无明显影响;浓度达到4.8,9.6mmol·L-1时,L-型钙离子通道平均开放时间由对照组的11.773±4.838 ms分别减少到7.948±2.513ms和4.533±0.828ms(P<0.05),浓度进一步增加到19.2mmol·L-1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降至3.042±0.792ms(P<0.05).当葛根素达到一定浓度(4.8,9.6mmol·L-1)时,通道开放概率由对照组的0.0011±0.0001分别减小到0.00053±0.00018和0.00032±0.00013(P<0.05),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19.2mmol·L-1),开放概率降至0.00021±0.00009(P<0.05).总体而言,葛根素可以抑制单个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活动,减少通道开放时间,降低通道开放概率.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减少通道开放时间,降低通道开放概率,并成浓度依赖性.提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防止钙超载有关.
作者:唐瑜;罗荣敬;周乐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