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山;崔迎春;张业婉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12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wk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mo,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mo后,患者视力提高10眼,无变化1眼,视力下降1眼.平均眼压由术前41.22±8.29mmHg降至术后3mo的16.08±4.9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植入术后1眼患者发生了浅前房,1wk后完全恢复.1眼患者术后出现了少量前房积血,3d后完全吸收.1眼激光光凝术后1 mo发生了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后视力部分恢复,眼压控制良好.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植入Ahmed青光眼阀和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婧;张黎;佘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近视患者接受飞秒LASIK术后早期的综合视觉质量,探讨双通道系统(OQAS)在视觉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09/2015-09进行飞秒LASIK手术近视患者48例96眼,使用OQAS检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wk,1、3mo共四个时间点的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 cutoff)、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三个指标,并从客观方面分析和评价患者手术前后早期的视觉质量.结果:术后3 mo的MTF截止空间频率优于术前,OSI在术后1wk和1mo均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mo恢复至术前水平.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对SR、OSI与MTF截止空间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R、OSI两者皆与MTF截止空间频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o结论:飞秒LASIK术后视力恢复快,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MIT截止空间频率、SR、OSI检查结果可作为综合指标来评价临床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作者:黄雄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近视患者420例817眼分为观察组(225例431眼)与对照组(195例386眼),观察组采用SMILE术矫正,对照组采用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现对比分析两组患眼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眼裸眼视力等于或优于佳矫正视力的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wk,1、3mo,两组患眼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mo,两组患眼泪膜破裂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观察组患眼泪膜破裂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3mo,两组患眼Schirmer Ⅰ试验滤纸条湿润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术源性角膜前表面三叶草差、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术与SBK术矫正近视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术后早期有着较好的泪膜稳定性.
作者:王奇峰;张娟;李洁;张青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患者术后视觉满意度成为眼科医生关注的重点.白内障手术作为一种复明手术,势必会受到生物、社会及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将对其影响因素作详尽的阐述以便用于指导临床,提高术后视觉满意度.
作者:郭宇燕;查旭;张远平;赵学英;马林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时机与预后的关联.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12/2016-01期间经我院眼科收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2例62眼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1眼.观察组患者于伤后2~4d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于伤后1~2wk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眼部损伤情况和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角膜裂伤、视网膜脱落、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破裂等眼部损伤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手术时机与预后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早期对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作者:陆骏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03/2015-05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4例15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1眼,试验组52例81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术后3、7、30d的眼压,术中前房出血、穿透结膜瓣,术后浅前房发生、虹膜炎症、前房积血、滤道阻塞、角膜水肿以及脉络膜脱离多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视力为1.4±0.4,视力提高者42例64眼(79.0%),对照组平均视力0.8±0.3,视力提高者31例47眼(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27.3±4.7、20.7±3.8、16.2±4.4mmHg,对照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32.6±3.9、26.5±5.1、20.8 ±4.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21眼(25.9%)、术中穿透结膜瓣5眼(6.2%),对照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37眼(52.1%)、术中穿透结膜瓣16眼(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Ⅰ级浅前房14眼(17.3%)、Ⅱ级浅前房11眼(13.6%)、Ⅲ级浅前房2眼(2.5%),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分别为34眼(47.9%)、18眼(25.4%)、19眼(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虹膜炎症9眼(11.1%)、前房积血10眼(12.3%)、滤道阻塞6眼(7.4%)、角膜水肿8眼(9.9%)、脉络膜脱离2眼(2.5%),对照组术后虹膜炎症21眼(29.6%)、前房积血20眼(28.2%)、滤道阻塞15眼(21.1%)、角膜水肿18眼(25.4%)、脉络膜脱离9眼(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辉;伍继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干眼症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14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和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bFGF眼用凝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mo进行干眼症状评分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 (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和SⅠt、BU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经配对t检验发现以上三个测量值在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组间比较仅发现观察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和BUT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的治疗,联合应用传统人工泪液聚乙二醇和重组牛bFGF较单独应用聚乙二醇可显著改善患者眼部不适,明显延长BUT,有效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杨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引流器植入组和小梁切除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引流器植入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12±3.56min,较小梁切除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和视力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手术前降低,且引流器植入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擦伤和晶状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林剑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在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救治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01/2014-12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患者54例54眼,满足以下条件:眼球复杂性开放性外伤,累及角巩膜,眼内容多量流失,眼内出血严重,眼压低.对以上患者行清创缝合及眼前段/眼内灌洗,玻璃体腔注入适量C3F8气体,术后观察1 ~2wk,根据病情行Ⅱ期手术.结果:所有患者Ⅱ期行玻璃体手术时玻璃体腔仍见不等量气体填充,眼压正常41眼,13眼眼压偏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无角膜血染;玻璃体大部分丢失,积血少;54眼均有视网膜裂孔形成,可见不同程度脉络膜视网膜脱离.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32眼(59%),矫正视力不变17眼(31%),矫正视力下降5眼(9%).结论: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在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救治应用安全有效,对止血、维持眼压、预防角膜血染及预防视网膜大范围脱离后粘连等有一定效果,为Ⅱ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陈佳娜;李学喜;许根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2例23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2、3、6mo,1a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1a.完全成功率为52%(12眼),部分成功率22%(5眼),总成功率74%.术前平均眼压为40.59±11.11mmHg(1mmHg=0.133kPa),术后1wk,1、2、3、6mo,1a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0±5.07、12.23±4.03、13.87±4.62、16.52±6.09、18.35 ±7.06、19.65±8.2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眼中3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分别于术后4 ~7d自行吸收;2眼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密切观察8~10d后眼压>6mmHg;1眼术后1mo出现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给予局部使用激素后于术后37d复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作者:陈光胜;阳昇;黄红波;韩光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昆明市及周边地区高海拔条件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母亲孕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使用宽视野数字化眼底照相机(RetcamⅡ),对2010-05/2014-12到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早产儿及部分足月小样儿(出生体质量均≤2000g)共1010例进行视网膜检查,收集ROP的发病数据及患儿母亲孕期相关资料,对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早产儿1010例中发现ROP患儿139例278眼,患病率为13.76%,其中1期病变80例(57.55%),2期病变42例(30.22%),3期病变9例(6.47%),4期病变4例(2.88%),5期病变4例(2.88%).阈值病变9例(6.47%).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早产儿在出生体质量、胎龄、宫内窘迫、多胎妊娠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昆明市高海拔低氧分压地区,ROP患病率为13.76%,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宫内窘迫、多胎妊娠是ROP发生的主要孕期因素.
作者:肖亦爽;许江涛;金顺祥;夏红玉;吴斯琪;赵书萍;朱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测量中国人的角膜后弹力层厚度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27例角膜标本,年龄范围从0.2岁到78岁,所有标本经HE染色后行组织切片并通过400倍光学显微镜行显微照相,于每张相片中选取四个测量点并人工标记后弹力层的边界,通过软件Motic Images Plus 2.0自动计算其厚度并取平均值.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所有标本的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为1.78μm到9.30μm,平均4.63±2.00 μm.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与年龄具有高正相关性(r=0.776,P=0.000),线性回归方程可描述为:角膜后弹力层厚度(μm)=2.010+0.063年龄(岁).结论:中国人的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与年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作者:王玮;徐玲娟;罗班;张宪;李贵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并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牵拉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存活率.方法:将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和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模型组用横向张力计牵拉左眼视神经,假手术组仅暴露左眼视神经但不予牵拉,各组以右眼为正常对照.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并观察假手术组及视神经牵拉伤后1、3、7、14d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细胞外无明显荧光染料渗漏,部分可见明显细胞突起;而视神经牵拉伤后RGCs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可见大量荧光渗漏及小胶质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RGCs形态和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数量进行性减少,且其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视神经牵拉伤后第1、3、7、14d的RGCs存活率分另别为78.94%±0.92%、60.07%±0.90%、38.92%±1.42%和17.31%±0.97%.结论:横向定量牵拉法可以建立易于量化的视神经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提供有力工具.
作者:谷新怡;周剑;赵朋波;刘爱伟;尚姗姗;闫晓玲;吴鲁华;夏燕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影响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眼科住院诊治行外斜视矫正术的患儿90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并术后回访1a,分析其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类型、手术年龄、就诊年龄、手术前远立体视功能、手术前近立体视功能、手术后眼位等.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斜视类型、远期眼位、术前同视机立体视功能是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术前Timus立体视功能、斜视临床分型不是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婴幼儿期行外斜视术的斜视类型、远期眼位、术前同视机立体视功能是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后恢复的患儿眼位及双眼视功能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
作者:姚雪辉;张士宏;丁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与非临床路径患者在住院成本、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14-09-01/2015-09-01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老年性白内障(ICD 10:H25.901)、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D 10:13.4102+13.701)的患者649例.其中,临床路径组为108例,非临床路径组为541例.用住院费用和误工费之和来衡量住院成本,用术后视力改变量来衡量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在床位费、诊查费、护理费、检查费、化验费、住院总费用等方面所需要的费用明显少于非路径组;临床路径组的人均误工费明显少于非临床路径组;临床路径组与非路径组之间的术后视力改变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路径组的成本-效果比要低于非临床路径组,说明临床路径组的方案较优.结论:临床路径的方案较优,在降低医疗费用的基础上并不会影响白内障手术术后的疗效;临床路径通过控制平均住院日而降低了有关费用支出;临床路径通过规范诊疗行为而降低了有关费用支出.
作者:李婵;薛雨顺;任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盲和低视力成人患者自我效能感、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1眼科康复中心登记的122例122眼盲和低视力成人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状况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其进行间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盲和低视力成人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健康状况、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状况中生理健康与生存质量的各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351、0.541、0.412、0.425,均P<0.05),一般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中调节能力呈正相关(r=0.587,P<0.05),社会健康、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中的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正向相关(r=0.412、0.357、0.365、0.452,均P<0.05),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呈正相关(r=0.387、0.415、0.451、0.361、均P<0.05).结论:盲和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健康状况相关,治疗过程中应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加强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祝芸芸;王恒;左炜;蔡晓华;周金文;利焕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丹酚酸B抗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角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血糖>16.7mmol/L)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对照组、0.01%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0.05%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0.1%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丹酚酸B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自制相应浓度的丹酚酸B凝胶及空白凝胶点眼,每次1滴,每日3次;检测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观察角膜知觉和透明度,每周1次;造模成功后的第12wk取材,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以及大鼠眼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情况.结果:所有大鼠血糖处在高水平(> 16.7mmol/L),体质量早期上升后期有明显下降.在糖尿病对照组,角膜的知觉和透明度降低,各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较,角膜知觉明显改善,各丹酚酸B治疗组角膜保持透明度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角膜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减少,角膜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丹酚酸B可以减缓糖尿病大鼠角膜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丹酚酸B能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作者:吴升辉;王燕凤;张晓琴;黄真真;林毅;黄焱;郑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角膜异物104例104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治疗组55例55眼、对照组49例49眼.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洛美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结果:治疗后1、2wk,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在治疗后1、2wk分别为4.82±2.18、1.65±2.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可加快上皮修复,安全有效.
作者:沈磊;秦书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高度近视患者血清中MMP-2和TIMP-2的含量并探究它们与眼轴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5/2015-12在武警总医院就诊的13例高度近视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1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眼轴患者为对照组.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MMP-2及TIMP-2含量,并比较两检测指标与眼轴长度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高度近视组血清中MMP-2和TIMP-2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1=0.027和P2=0.048).MMP-2含量在高度近视组为10.21(9.26~11.49)pg/mL,而在对照组为11.56(11.03~15.14) pg/mL;TIMP-2含量在高度近视组为79.69 (72.86~93.89) pg/mL,而在对照组中为93.16(87.54 ~ 100.97) pg/mL.TIMP2/MMP2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血清中MMP-2及TIMP-2含量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1=-0.512,P1=0.007;r2=-0.604,P2 =0.001);TIMP2/MMP2与眼轴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85,P=0.052).结论:血清中MMP-2及TIMP-2的含量随眼轴的增加而降低,且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作者:王晓娜;吴志鸿;张小丽;张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的120例12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57眼)与中药治疗组(63例63眼),对照组术后主要是常规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中药治疗组术后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使用除风益损汤.术后1wk观察患者前房纤维蛋白渗出程度和视力情况,术后6mo观察患者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术后1wk前房纤维蛋白渗出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中药治疗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疗效评价,术后6mo,对照组无效26眼(45.6%),有效10眼(17.5%),显效21眼(36.8%);中药治疗组无效6眼(9.5%),有效17眼(27.0%),显效40眼(63.5%),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力强;秦书艳;沈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