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印度西部近视儿童视网膜变性的病变程度及其决定性因素

Khandekar Rajiv;Kulkarni Sucheta;Save Prajacta;Dole Kuldeep;Deshpande Madan;Taras Sudhir

关键词:近视, 玻璃体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
摘要:目的:研究≥3.00D近视儿童视网膜变性的的发病率,类型和决定因素.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10/2011年期间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所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询问并记录高度近视儿童家属成员的近视史,并统计人口信息.由验光师评估每位患者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由眼科医生对患儿进行眼科检查,评估中央和周边视网膜变化.计算出中央及周边视网膜变性的百分比.评估视网膜改变与家族近视史性别、年龄、宗教以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3.00D近视儿童499位(847眼).检查发现150眼(17.7%,95%可信区间15.4 ~ 20.4)玻璃体视网膜退化性改变.黄斑变性、后巩膜葡萄肿及格子样变性比例分别为2.0%、4.6%和18%.眼轴大于24 mm是大于5.00D近视发生玻璃体视网膜退化性改变的显著危险因素(OR=3.88).视觉辅助的依从性为58.4%.499位患儿中8.8%视力低于6/60,他们可借助于低视力保健.结论:近1/5近视患者存在玻璃体视网膜变性.高度近视玻璃体视网膜变性较少有严重后果.建议应定期对近视眼进行详细的视网膜检查.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晶状体材质和后表面形态对囊袋弯曲速度的影响

    目的:客观评价晶状体材质、后表面形态对囊袋弯曲速度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化临床试验.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A1-UV组15例15眼,AO组15例15眼,IQ组15例15眼.分别在术后1d,1、2、4wk,通过裂隙灯观察术眼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囊袋与人工晶状体边缘贴合程度.结果:术后1d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3.34±0.22,AO组为3.00±0.19,IQ组为3.45±0.42,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5,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2,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9,P<0.05).术后1wk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4.01±0.04,AO组为3.08 ±0.26,IQ组为3.50±0.44,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7,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4,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3,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4,P>0.05).术后2wk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4.04±0.08,AO组为3.15±0.32,IQ组为3.53±0.47,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9,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6.69,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7,P>0.05).术后4wk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4.04±0.08,AO组为3.16±0.36,IQ组为3.65±0.46,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4,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5,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2,P>0.05).结论:囊袋弯曲速度受晶状体材质、后表面形态的共同影响.术后1d,影响囊袋弯曲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可以加快囊袋弯曲速度.术后1 ~ 4wk,材质因素的影响减弱,影响囊袋弯曲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工晶状体的机械结构.具有高后凸形态的人工晶状体能够快速形成囊袋弯曲,加快囊袋与人工晶状体的黏附,减少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迁移、增殖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宁;钱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在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Ⅰ期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在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救治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01/2014-12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患者54例54眼,满足以下条件:眼球复杂性开放性外伤,累及角巩膜,眼内容多量流失,眼内出血严重,眼压低.对以上患者行清创缝合及眼前段/眼内灌洗,玻璃体腔注入适量C3F8气体,术后观察1 ~2wk,根据病情行Ⅱ期手术.结果:所有患者Ⅱ期行玻璃体手术时玻璃体腔仍见不等量气体填充,眼压正常41眼,13眼眼压偏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无角膜血染;玻璃体大部分丢失,积血少;54眼均有视网膜裂孔形成,可见不同程度脉络膜视网膜脱离.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32眼(59%),矫正视力不变17眼(31%),矫正视力下降5眼(9%).结论: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在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Ⅰ期救治应用安全有效,对止血、维持眼压、预防角膜血染及预防视网膜大范围脱离后粘连等有一定效果,为Ⅱ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陈佳娜;李学喜;许根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上海市社区中老年干眼患者局部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上海庙行镇社区中老年干眼患者眼部特征,探讨引起干眼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13-11/2014-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上海宝山区庙行镇社区中老年干眼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包括患者一般及眼部情况、全身疾病史、生活习惯等,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估患者干眼严重程度,并对筛查阳性患者进行干眼客观体征及眼部全面检查.结果:共618例1236眼患者完成调查,其中男142例284眼(23.0%),女476例952眼(77.0%),症状中以干涩感为常见,约占66.8%;80.9%出现三种以上症状.50~60岁年龄组中,屈光不正(远视、老视)、翼状胬肉较其他组所占比例更高,分别为21.6%和21.6% (P=0.014、0.009);常见诱因视频终端综合征(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长期驾车较其他组所占比例亦更高(比例分别为37.3%、9.3%),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1).61 ~ 70岁年龄组中暴露于棋牌室等烟雾环境中比其他年龄组所占比例较高,为20.6%(P<0.05).71 ~ 80岁组结膜松弛、白内障较其他组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28.6%、78.9% (P<0.05),三个年龄组中常见眼部相关因素还包括睑板腺功能障碍(MGD)、长期使用含防腐剂局部眼液包括青光眼患者,各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18例1236眼干眼患者有150例300眼(24.3%)曾有眼部手术史,以白内障、翼状胬肉、眼睑手术常见.181例362眼(29.3%)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染色阳性者出现异物感、畏光、眼红、眨眼频繁、流泪症状的频率高于染色阴性者(P<0.05).结论:中老年的干眼症状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不同年龄群采取针对病因宣教和综合治疗,以提高以干眼相关的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春玲;吴丽萍;张悦;方宗君;常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YAG激光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YAG激光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筛选40例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采取YAG激光治疗,术后1、2wk,1、3、6mo复查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术后6mo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房角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完成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照组采取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于治疗后1、3、6mo复查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并填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治疗后6mo).结果:两组在矫正视力、眼压等方面,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试验组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角OCT测量数据除上方房角测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术后上方房角>术前),下方、鼻侧、颞侧房角测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术后6mo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明显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结论:YAG激光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罗霁菡;匡毅;赵琳;唐玉容;曾繁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盲和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和健康状况的关系

    目的:探讨盲和低视力成人患者自我效能感、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1眼科康复中心登记的122例122眼盲和低视力成人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状况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其进行间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盲和低视力成人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健康状况、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状况中生理健康与生存质量的各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351、0.541、0.412、0.425,均P<0.05),一般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中调节能力呈正相关(r=0.587,P<0.05),社会健康、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中的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正向相关(r=0.412、0.357、0.365、0.452,均P<0.05),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呈正相关(r=0.387、0.415、0.451、0.361、均P<0.05).结论:盲和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感、健康状况相关,治疗过程中应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加强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祝芸芸;王恒;左炜;蔡晓华;周金文;利焕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分析

    目的:寻求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干眼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02/2015-01就诊于我院及161医院眼科的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阴虚燥热证患者74例148眼,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74眼,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二冬玉竹汤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前后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河宽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显效率分别为(28.4% vs13.5%)、(85.1%us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255、6.547,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河宽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研究组患者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河宽度检查结果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及同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冬玉竹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中青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安全有效.

    作者:闵祥玉;杜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屈光不正中的应用

    从1990年代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应用使更多的眼病得到了及早的诊断、治疗,它使视网膜、脉络膜不仅可视化,而且可量化,具有无创、无痛、高分辨率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屈光不正的发病率增高,呈现出低龄化,它发病早、发生快、进展快,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并将OCT运用在屈光不正研究中,也得出大量的结果,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微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日后更深入地研究屈光不正的光学机制奠定基础.本文将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屈光不正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陈茜;陶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影响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眼科住院诊治行外斜视矫正术的患儿90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并术后回访1a,分析其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类型、手术年龄、就诊年龄、手术前远立体视功能、手术前近立体视功能、手术后眼位等.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斜视类型、远期眼位、术前同视机立体视功能是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术前Timus立体视功能、斜视临床分型不是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婴幼儿期行外斜视术的斜视类型、远期眼位、术前同视机立体视功能是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后恢复的患儿眼位及双眼视功能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

    作者:姚雪辉;张士宏;丁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国人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测量中国人的角膜后弹力层厚度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27例角膜标本,年龄范围从0.2岁到78岁,所有标本经HE染色后行组织切片并通过400倍光学显微镜行显微照相,于每张相片中选取四个测量点并人工标记后弹力层的边界,通过软件Motic Images Plus 2.0自动计算其厚度并取平均值.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所有标本的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为1.78μm到9.30μm,平均4.63±2.00 μm.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与年龄具有高正相关性(r=0.776,P=0.000),线性回归方程可描述为:角膜后弹力层厚度(μm)=2.010+0.063年龄(岁).结论:中国人的角膜后弹力层厚度与年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作者:王玮;徐玲娟;罗班;张宪;李贵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2例23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2、3、6mo,1a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1a.完全成功率为52%(12眼),部分成功率22%(5眼),总成功率74%.术前平均眼压为40.59±11.11mmHg(1mmHg=0.133kPa),术后1wk,1、2、3、6mo,1a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0±5.07、12.23±4.03、13.87±4.62、16.52±6.09、18.35 ±7.06、19.65±8.2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眼中3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分别于术后4 ~7d自行吸收;2眼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密切观察8~10d后眼压>6mmHg;1眼术后1mo出现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给予局部使用激素后于术后37d复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作者:陈光胜;阳昇;黄红波;韩光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角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究丹酚酸B抗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角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血糖>16.7mmol/L)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对照组、0.01%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0.05%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0.1%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丹酚酸B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自制相应浓度的丹酚酸B凝胶及空白凝胶点眼,每次1滴,每日3次;检测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观察角膜知觉和透明度,每周1次;造模成功后的第12wk取材,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以及大鼠眼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情况.结果:所有大鼠血糖处在高水平(> 16.7mmol/L),体质量早期上升后期有明显下降.在糖尿病对照组,角膜的知觉和透明度降低,各丹酚酸B凝胶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较,角膜知觉明显改善,各丹酚酸B治疗组角膜保持透明度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角膜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减少,角膜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丹酚酸B可以减缓糖尿病大鼠角膜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丹酚酸B能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作者:吴升辉;王燕凤;张晓琴;黄真真;林毅;黄焱;郑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12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wk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mo,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mo后,患者视力提高10眼,无变化1眼,视力下降1眼.平均眼压由术前41.22±8.29mmHg降至术后3mo的16.08±4.9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植入术后1眼患者发生了浅前房,1wk后完全恢复.1眼患者术后出现了少量前房积血,3d后完全吸收.1眼激光光凝术后1 mo发生了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后视力部分恢复,眼压控制良好.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植入Ahmed青光眼阀和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婧;张黎;佘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及两者联合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眼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将临床确诊为PDR并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142例169眼纳入研究.A组:PPV术前行IVR患者35例41眼,B组:PPV术前行PRP患者34例39眼,C组:PPV术前行IVR和PRP患者32例38眼,D组:PPV术前未行IVR及PRP患者41例51眼.比较4组患眼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使用电凝情况、医源性裂孔、眼内硅油填充及术后1 mo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四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0.03±8.91、71.13±8.89、68.60±6.73、103.23±17.44min,A、B、C组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比D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的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31,P>0.05).四组术中使用电凝的眼数分别为8、11、7、38眼,A、B、C组术中使用电凝的眼数明显比D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AD=27.499 、x2BD=19.105、x2CD=27.405,均P<0.0167);A、B、C组术中使用电凝的眼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05,P>0.05).四组术中硅油填充的眼数分别为6、7、5、28眼,A、B、C组术中硅油填充的眼数明显比D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AD=15.818、x2BD=12.6982D=18.014,均P<0.0167);A、B、C组术中硅油填充的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360,P>0.05).四组术中出现持续或严重出血的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09,P>0.05).PPV术后1mo,四组平均BCVA分别为0.274±0.151、0.175±0.079、0.277±0.137、0.177±0.059,A、B、C组平均BCVA均比D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wk,四组玻璃体再次出血的眼数分别为5、5、4、20眼,A、B、C组术后玻璃体再次出血的眼数均比D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AD=8.385 、x2BD=7.675 、xcD=9.100,均P<0.0167);术后1、3mo 四组术中玻璃体再次出血眼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mo=2.933、x23mo=2.249,P>0.05).结论:PDR患眼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前行IVR、PRP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电凝止血、眼内填充物的使用率,有效提高患眼视力.

    作者:刘青;艾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进展

    青光眼及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眼盲的两大病因.在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发病几率较高,而晶状体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滞在青光眼中起着重要的因素.摘除晶状体可同时解除瞳孔阻滞.随着医学的进展,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已经有许多的方法.本文就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治疗方法的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其治疗及手术方式提供更多的参考及选择.

    作者:傅顺杰;朱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两种剂量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不同剂量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07/2015-10就诊于我院的黄斑水肿患者,随机纳入2mg组和4mg组54例54眼,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2wk~1mo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1、3、6mo随访患者视力、黄斑厚度、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mg组和4mg组患眼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后均可使患者视力提高,黄斑厚度变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视力提高和黄斑厚度变薄程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黄斑水肿,疗效与4mg剂量相当,临床可选择2mg剂量代替4mg.

    作者:周慧兰;翁伟君;戴丹;王丁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03/2015-05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4例15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1眼,试验组52例81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术后3、7、30d的眼压,术中前房出血、穿透结膜瓣,术后浅前房发生、虹膜炎症、前房积血、滤道阻塞、角膜水肿以及脉络膜脱离多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视力为1.4±0.4,视力提高者42例64眼(79.0%),对照组平均视力0.8±0.3,视力提高者31例47眼(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27.3±4.7、20.7±3.8、16.2±4.4mmHg,对照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32.6±3.9、26.5±5.1、20.8 ±4.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21眼(25.9%)、术中穿透结膜瓣5眼(6.2%),对照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37眼(52.1%)、术中穿透结膜瓣16眼(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Ⅰ级浅前房14眼(17.3%)、Ⅱ级浅前房11眼(13.6%)、Ⅲ级浅前房2眼(2.5%),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分别为34眼(47.9%)、18眼(25.4%)、19眼(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虹膜炎症9眼(11.1%)、前房积血10眼(12.3%)、滤道阻塞6眼(7.4%)、角膜水肿8眼(9.9%)、脉络膜脱离2眼(2.5%),对照组术后虹膜炎症21眼(29.6%)、前房积血20眼(28.2%)、滤道阻塞15眼(21.1%)、角膜水肿18眼(25.4%)、脉络膜脱离9眼(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辉;伍继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儿童泪道阻塞

    目的:评估门诊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设计.对2008-10/2012-04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泪道门诊接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者,在接受泪道探通的同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根据病史,59例儿童(男38例,女21例)中,5例(8.47%)双眼受累,其中1眼于12月龄时自愈,共64眼纳入研究.接受治疗时的年龄为16.9(3 ~ 96) mo.1女性患儿因双侧骨性鼻泪管发育不全,未完成探通,除1眼需二次探通外,其余所有患者均一次探通后缓解.接受治疗时的年龄、眼别、慢性炎症不影响终疗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作为首次治疗或单纯泪道探通失败后的替代疗法,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治疗儿童鼻泪管阻塞十分安全有效.

    作者:路振莉;袁晔;于立波;韩月献;蒋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度近视患者盲和低视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其中达到盲标准的共86眼(7.7%),达到低视力标准的共172眼(15.5%);年龄、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均是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家族遗传史与患者盲和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6~20岁组(232眼)、21 ~ 40岁组(407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21眼(9.1%)和51眼(12.5%),其中弱视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17眼(81.0%)和30眼(58.8%);41 ~60岁组(323眼)、>60岁组(149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105眼(32.5%)和81眼(54.4%);其中眼底病变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86眼(81.9%)和75眼(92.6%).结论:高度近视对视力的损伤严重,年龄、眼轴长度及后巩膜葡萄肿是独立危险因素.弱视是青少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眼底病变是中年以上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兴亮;喻谦;杨建华;唐文婷;薛安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OCT-GPA技术在监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展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青光眼进展引导分析(guided progression analysis,GPA)技术在判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访36例45眼POAG患者2a,行视盘OCT、眼底照相及视野检查,至少有4次可信的OCT检查结果.根据视野结果将受试者划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根据基线眼底照相判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情况(弥漫RNFL缺损、局限缺损、无缺损及无法判断缺损者).由两位青光眼专家根据眼底照相及视野结果将其分为进展型及非进展型.分析OCT-GPA技术同视野、眼底照相判断的一致性,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眼底照相或视野判断为POAG进展者18眼(40%),OCT-GPA判断POAG进展者15眼(33%).以眼底照相及视野判断为标准,OCT-GPA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38.9%和70.4%.OCT-GPA同眼底照相及视野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κ=0.211、-0.036).以眼底照相为标准,仅眼底照相判断进展者6眼,2眼为新的盘周出血,4眼为盘沿变窄;仅OCT-GPA判断为进展者9眼,8眼为早期,其中5眼基线眼底照相提示弥漫性RNFL缺损,2眼无明显RNFL缺损.以视野为判断标准,仅视野判断进展者7眼,5眼为中晚期;仅OCT-GPA判断进展者12眼,10眼为早期.结论:OCT-GPA在判断早期POAG进展及弥漫性RNFL缺损上有一定优势,但好联合视野及眼底照相检查共同判断.

    作者:关新辉;李丽;梁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功能定量研究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功能.方法: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48眼为观察组(其中局限性水肿18眼,弥漫性水肿24眼,囊样水肿6眼),选取视力0.8以上,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全身情况无异常者15例30眼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组多焦视网膜电图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a、b波的振幅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凹处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25.2±10.48、37.93±7.19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77.16±27.97、113.42±11.79nv/deg2;黄斑区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14.27±4.99、27.42 ±2.86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43.14±14.77、69.99±10.07 nv/deg2;黄斑外区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7.82±2.79、11.46±1.54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19.85±6.5、31.56±6.0nv/deg2.中心凹处、黄斑区及黄斑外区多焦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弥漫性黄斑水肿组和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表现为a、b波振幅密度下降,潜伏期延长,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敏感.

    作者:孙瑞雪;唐广贤;邸平会;任骞;殷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