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金玮;杨安怀;黄平平
目的:探讨光学治疗区偏心与角膜塑形镜配戴后泪膜功能及角膜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80例8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对患者的光学治疗区偏心距离、泪膜功能及角膜形态指标进行检测.根据中位偏心距离,将患者分为低度偏心组和高度偏心组,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泪膜功能及角膜形态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戴镜后12 mo时总偏心距离与泪膜功能及角膜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戴镜前相比,两组患者戴镜后1wk,3、6、12mo的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度偏心组患者较低度偏心组患者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曲率、基础泪液分泌量、中央角膜厚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度偏心组患者较低度偏心组患者在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方面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下降程度则较低(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戴镜后1 wk和3 mo无明显差异(P>0.05),在戴镜后6、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戴镜后12mo,总偏心距离与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均呈正相关(r=0.869、0.815,均P<0.05),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曲率、基础泪液分泌量、中央角膜厚度均呈负相关(r=-0.865、-0.745、-0.912、-0.713,均P<0.05),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未见明显相关性(r=0.185,P=0.199).结论:光学治疗区偏心发生在戴镜起始阶段,且总偏心距离与角膜塑形镜配戴后泪膜功能及角膜形态的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钱晓文;戴国林;蒋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的细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抗生素滴眼液的应用和术前消毒,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方法:将2013-11/2017-01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24例124眼按照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87例87眼)和糖尿病组(37例37眼),观察术眼消毒前(T0)、术眼消毒后(T1)、手术结束时(T2)结膜囊的细菌培养结果和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结膜囊细菌检出率在T0、T1和T2时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多数菌株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敏感性较好,对青霉素、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强.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眼表微环境的改变,结膜囊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表皮葡萄球菌和丙酸痤疮杆菌是两种主要的结膜囊检出菌.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对结膜囊检出菌的药物敏感性较好,可作为术前常规使用的抗生素滴眼液.
作者:窦懿行;陈丽;李冰;盛敏杰;刘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行黄斑前膜剥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与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12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IERM患者53例53眼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黄斑前膜剥除组(ERM组,21例21眼)和黄斑前膜剥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组(ERM+ILM组,32例32眼),随访24mo,分别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3、12、24mo的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ERM组术前及术后1、3、12、24 mo BCVA分别为0.676±0.137、0.576±0.099、0.551±0.085、0.514±0.077、0.506±0.032;ERM+ILM组分别为0.659±0.132、0.582±0.111、0.578±0.101、0.523±0.062、0.511±0.081;术后1、3、12、24 mo两组BCVA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术后1、3、12、24 mo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ERM组术前及术后1、3、12、24 mo CMT分别为461.14±13.477、402.36±11.346、368.52±13.216、325.24±8.246、273.29±8.973μm;ERM+ILM组分别为462.47±14.287、414.72±9.237、373.44±8.328、328.94±6.923、274.28±8.340μm;术后1、3、12、24mo两组CMT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术后1、3、12、24 mo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53例53眼术后有3例3眼出现视网膜点状出血,其中ERM组1例1眼(5%)、ERM+ILM组2例2眼(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随访的24 mo内ERM组复发4例4眼(19%),ERM+ILM组无复发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行黄斑前膜剥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治疗IERM安全有效,能降低IERM复发率.
作者:杨小琴;李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度眼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手术情况,为眼病防治和专科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7-12-31眼科出院患者病历首页信息,结合临床归类,Excel(2007)和SPSS17.0软件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总计43307例.60岁以上者占49.92%,占比逐年增加,0~19岁患者占比逐年减少.晶状体疾病占31.49%、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占20.61%、青光眼占10.29%、斜视占8.70%、眼外伤占8.49%、玻璃体疾病占7.44%、眼睑结膜和泪器疾病占6.51%、眼部肿物占2.69%、视神经和视路疾病占1.06%、巩膜角膜虹膜睫状体疾病占0.89%、其他眼病类占1.82%.手术38718例,占病例总数的89.40%,其中晶状体相关手术16590例(42.85%)、玻璃体内注射4697例(12.13%)、斜视眼肌手术3491例(9.02%)、抗青光眼手术2579例(6.66%).结论:构成顺位前5的病种依次为晶状体疾病、视网膜脉络膜疾病、青光眼、斜视和眼外伤.目前白内障治疗仍然是防盲治盲的主要工作,随着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迅速增长,其逐渐成为防治重点.
作者:郑东星;赵龙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差异,探讨青少年屈光不正验光配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334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包括212例近视和122例远视),进行扩瞳后电脑验光并试镜,恢复自然瞳孔后再试镜确定配镜处方.回顾性分析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和配镜处方之间的差异.结果: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之间,总体数据中球镜和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均大于配镜处方,且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柱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提示,无论屈光性质,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一致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而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Bland-Altman分析提示,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一致性较差,柱镜则存在较好一致性.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结论: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结果均不能作为配镜处方.扩瞳后电脑验光与扩瞳后试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的临床一致性.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轴向不具有一致性,二者与配镜处方的一致性也较差.所以复光试镜时要加强对轴向的反复验证.
作者:尹叶薇;潘宿;李凤云;邓少灵;闵晓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FVD)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观察2015-01/2018-04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成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的患者6例11眼,其中男2例3眼,女4例8眼,年龄52.5±1.7(43~67)岁.眼前节、眼压及ERG均未见异常,无家族史.佳矫正视力(BCVA):0.08~0.8,EOG:9眼正常,2眼轻度下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主要特征.结果:眼底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见约≤1 PD大小的黄色斑块;卵黄样物质沉积处在FFA及ICGA均呈低荧光,部分在FFA晚期出现荧光积存;OCTA B-scan示卵黄样物质沉积在感光细胞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之间,随着疾病的进展,感光细胞层逐渐被破坏,外核层变薄,RPE-Bruch膜复合体层变薄或消失;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见暗区,周围见强反射信号,En-face图像见暗区.结论:多种成像模式相结合有助于AFVD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准确评价预后.
作者:闫淑;朱淑敏;杜敏;邵玲;沈策英;刘钰;李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因素众多,包括短眼轴、浅前房、窄房角、球形晶状体等局部解剖因素及性别、年龄、家族史等其它因素.近年来,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先进技术的普及,为眼前段解剖结构参数的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者们对于PACG影响因素的探究也趋于细化、量化.本文将对常用眼前节解剖参数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在PACG发病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宿心洁;戴惟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4/2017-10我院行双切口(观察组)和单切口(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68例68眼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mo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密度、面积),以及术后1 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前房积血、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滤过泡瘢痕化)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6 mo眼压、散光程度差异.结果:术后1 mo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mo与术后6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程度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mo高于术后6mo(P<0.05),而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虽然双切口术式与单切口术式在改善视力和眼压方面效果相似,但双切口术式对术区损伤更小,能降低术后角膜内皮损伤,并减轻患者术后散光程度,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有积极意义.
作者:魏凌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于角膜表面具有较大高度差异的近视患者,采用环曲面设计与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在临床疗效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07/2017-12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8例94眼,所有患者角膜地形图计算与角膜中心部分相离4mm处水平轴与垂直轴的高度差≥30μm,其中A组环曲面角膜塑形镜组25例48眼(其中2例为单眼配镜),B组球面角膜塑形镜组23例46眼.在配戴1wk,1、3mo时观察配镜后的裸眼视力(UCVA)、3mm区角膜散光降幅以及角膜治疗区偏心量大小等.结果:两组戴镜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1wk,1、3mo后,3mm区角膜散光均有明显改变,A组3mm区角膜散光降幅较B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区偏心量较B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对于角膜表面水平与垂直高度差较大的近视患者,在降低治疗区散光的能力及镜片稳定性方面优于普通球面镜片.
作者:韦丽娇;谢祥勇;何碧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和全飞秒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01/05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98例196眼,按术式分三组:FS-LASIK组、T-PRK组和SMILE组.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wk,1、3、6mo均行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眼表综合分析仪红外线下泪河高度测量(tear meniscus height,TMH)、红外线首次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FBUT)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ABUT)测量、角膜荧光素染色(com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结果:(1)OSDI指数:三组患者间术后O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799,P组间<0.05).但各组不同时间点的OSD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5.942,P时间<0.001).各组患者OSDI指数术后1wk,1、3mo时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 mo各组患者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3 mo时,各组患者OSD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其中T-PRK组的OSDI值较其它两组高.(2)TMH:三组患者间术后T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720,P组间<0.05).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TM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202,P时间<0.001).各组患者TMH值在术后1 wk和1 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 mo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 mo时,各组TM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中SMILE组的下泪河高度高于其它两组.(3)FBUT:术后三组患者间F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428,P组间=0.24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11,P时间=0.001).各组FBUT值在术后1 wk、1 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 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F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UT:术后三组患者间A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90,P组间<0.05).但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A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294,P时间<0.001).各组ABUT值在术后1wk和1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 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 mo时不同组间的A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SMILE组的ABUT值高于T-PRK组和FS-LASIK组.(5)FL:术后三组患者间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816,P组间=0.44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539,P时间=0.004).各组FL评分值在术后1 wk和1 mo时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6 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的F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Ⅰt:术后三组患者间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225,P组间=0.799).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SⅠ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604,P时间=0.003).各组患者SⅠt值在术后1 wk和3 mo时较术前稍有升高,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1、6 mo的SⅠt值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的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T-PRK和SMILE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均会在术后一定时间内引起不同程度的干眼,但后期可逐渐恢复.SMILE术后较FS-LASIK及T-PRK术在泪膜稳定性方面恢复更快,而T-PRK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慢.
作者:李瑞霞;沈政伟;揭黎明;郑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一种与年龄相关,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症状为特点的常见的黄斑区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IMEM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IMEM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玻璃体切割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差异很大.本文就IMEM的发病机制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采取更加准确、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瑛洁;雍红芳;左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眼眶内壁联合下壁骨折患者手术后眼球内陷治疗情况的临床观察,探讨不同手术位点的修复对手术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眶内壁与下壁骨折伴眼球内陷23例2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观察3mo,眼球内陷均小于2 mm.通过术后CT检查,分析后隅角、内壁上缘、下壁外缘三个手术位点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预后良好,三个手术位点的修复情况是不同的,其中后隅角的修复率高(100%),内壁上缘的修复率次之(83%),下壁外缘修复率低(43%).结论:不同手术位点的修复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后隅角的修复对手术效果作用大;手术中对重要位点的关注可以指导手术操作,减小手术风险.
作者:王树纲;刘伟利;祁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VEGF家族因子VEGF-a、VEGF-b、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双丹明目组、D阳性对照组4组,每组10只20眼.将B、C、D三组实验大鼠采用STZ 50 mg/kg的剂量一次性大鼠尾静脉注射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造模后1wk开始连续灌胃用药,灌胃后4wk,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a、VEGF-b、VEGF-c的表达.结果:成模后用药第4wk,模型组、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视网膜中VEGF-a、VEGF-b、VEGF-c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均低于正常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VEGF-a、VEGF-b、VEGF-c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双丹明目胶囊能明显降低VEGF家族中VEGF-a、VEGF-b、VEGF-c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其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彭俊;潘坤;刘峥嵘;秦裕辉;彭清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眼底激光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对2016-09/2017-09我院94例112眼D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眼底激光+TA组(研究组,54例64眼)和眼底激光组(对照组,40例48眼).于治疗前(T1)及治疗7d和1、3、6mo(T2、T3、T4、T5)时监测治疗情况,包括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T5时评估疗效,记录临床表现(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于T1、T5时检测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包括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lar-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T1~T5时,两组患者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组间效应、时间点效应及组间与时间点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两组患者BCVA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随时间推移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两组患者血清ICAM-1、VEGF水平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TA可有效改善DR患者视力和视网膜水肿,疗效显著,并对促进临床症状恢复、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一定帮助.
作者:赵恩贤;秦继跃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干眼症是成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目前对成年人干眼症的临床研究已相对完善,然而对于儿童干眼症的研究报道却十分匮乏,导致儿童干眼症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容易被忽视.了解儿童干眼症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临床医师重视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干眼症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将目前儿童干眼症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玉林;吴护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患者房水中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6/2017-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nARMD患者34例35眼作为nARM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两组患者黄斑区1 mm范围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CSMT).通过ELISA法检测房水中BMP-6的浓度,流式微球技术(CBA)测量IL-6和VEGF的浓度.结果: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水平(35.29±4.2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2.04±2.78pg/mL),而VEGF水平(93.13±47.25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9.21±13.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水中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ARMD组患者房水中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rs=-0.409,P=0.015).结论:nARMD患眼房水中BMP-6浓度下降,而VEGF浓度升高,BMP-6含量与CSMT呈负相关,其可能参与nARMD的发病过程.
作者:陈丽;郝杨;张智超;刘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01/2018-01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7例40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8眼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正常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视野检查和OCT检查,根据视野检查结果将患病组分为视野缺损和视野未缺损2个亚组,对三组及亚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平均RNFL厚度进行比较;研究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关系.结果:急性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和平均RNFL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160.41±39.87μm vs 124.50±14.86μm、155.38±31.79μm vs 127.75±20.08μm、96.12±32.01μm vs 75.79±13.10μm、121.49±21.46μm vs 101.79±10.34μm),而慢性组的各象限(上方:91.57±30.22μm;下方:96.23±30.68μm;鼻侧:65.46±16.94μm;颞侧:63.28±16.94μm)及平均RNFL厚度(80.58±22.18μm)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视野正常者上方、下方的RNFL厚度低于本组视野缺损者(159.68±27.49μm vs 163.32±37.76μm,152.31±21.86μm vs 161.27±32.0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侧、颞侧和平均RNFL厚度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视野缺损者各象限RNFL厚度显著低于视野正常者(120.83±13.19μm vs 88.82±25.18μm、124.83±17.01μm vs 85.89±30.91μm、76.06±11.79μm vs 62.03±12.13μm、75.17±9.99μm vs 63.09±8.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PACG的RNFL变厚主要原因为视神经水肿,而慢性PACG的RNFL变薄的主要原因是节细胞的损害和神经纤维的丢失,不同的原因导致不同类型PACG的RNFL厚度差异.
作者:赖忠燕;曹文捷;董利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利用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01/2017-12于我院眼科视光学中心就诊且行LASEK/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17例200眼(等效球镜-2.00~-5.00 D),其中行FS-LASIK术者64例100眼(FS-LASIK组);行LASEK术者53例100眼(LASEK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 mo采用ORA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CH和CR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两组患者CH和CRF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FS-LASIK组患者CH和CRF均低于LASE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和FS-LASIK两种术式均会对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但LASEK手术比FS-LASIK手术产生的影响更小,更安全,可减少术后屈光回退的可能性.
作者:康杨;胡琦;李雪;吴琼;杨帆;周文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脱抑制及视功能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8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均为单眼弱视,随机分为训练组(44例44眼)和对照组(39例39眼).所有患儿常规配镜,定量遮盖,均采用家庭+诊室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训练内容为:弱视训练仪(光刷、红闪、光栅等)及电脑软件精细+刺激训练.训练组除完成对照组训练项目以外,当患儿弱视眼矫正视力已经提高到0.6以上后进行单眼调节功能训练、脱抑制训练、双眼调节功能训练及双眼集合、融像功能训练.随访6 mo后,对两组的视力疗效及远近立体视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两个组间视力改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个组间整体的视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脱抑制及视功能训练后训练组远、近立体视功能改善的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治疗中加入脱抑制训练及双眼视功能训练后,能够增强弱视眼的竞争力,消除抑制,不但能提高视力,还能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作者:杨莹莹;吴九菊;田密;谢琳辉;许鑫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常常引起严重的视力损害,主要发生于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患者MHR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涉及多种复杂牵拉力.许多学者尝试了多种手术方法解除视网膜牵拉,促进视网膜复位和黄斑裂孔闭合.本文对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高度近视患者MHRD的手术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张蕊;金玮;杨安怀;黄平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