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锋;李蓉;王强;姚杨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椭圆体带完整性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临床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106眼纳入研究.术前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变化,比较不同BCVA分段手术前后患眼椭圆体带的完整性,同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分别为0.80(0.50,1.70)、0.51(0.28,1.30)、0.50(0.09,0.60)、0.30(0.22,0.90)、0.30(0.22,0.70),有差异(P<0.001);术前和术后6mo不同BCVA分段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均有差异(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6mo时BCVA与术前BCVA和椭圆体带完整性具有相关性(P<0.05);和性别、年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眼轴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改善,术后视力与椭圆体带完整性和术前视力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艳萍;王文婷;莫爱红;李静;徐惠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功率532激光治疗与单纯532激光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我科2017-06/2018-03临床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48例48眼,其中A组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功率532激光治疗;B组单纯行532激光正常功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3mo时的BCVA、CMT.结果:A组治疗前、治疗后1、2、3mo时BCVA为0.84±0.02、0.49±0.04、0.29±0.04、0.26±0.04;B组为0.85±0.04、0.58±0.01、0.53±0.01、0.53±0.02.A组治疗前、治疗后1、2、3mo时CMT分别为527.5±17.59、371±17.36、298.5±32.87、257.75±17.30μm;B组为535±16.36、425±24.44、420.25±17.70、427.75±17.89μm.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BCVA和CMT均小于B组(P<0.05).通过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可知CMT与BCVA数值缓慢下降,以A组治疗后3mo下降为明显(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均有效,视力提高、ME减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联合小功率激光治疗与单纯行532激光组相比,联合组在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陈丹娜;许丽疆;吴建妹;王水平;张曾晟;吴谦;陈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及球结膜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E-5蛋白鉴别角膜缘干细胞.搜集两组培养细胞的上清液加入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并设立对照组.培养24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缘干细胞AE-5染色呈阴性,而球结膜上皮细胞为阳性.加入角膜缘干细球结膜上皮细胞和对照组培养液的血管内皮细胞MTT值分别为2.097±0.079,1.981±0.034和1.990±0.044.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9.169,P=0.000).加入角膜缘干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5和P=0.007).结论: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液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角膜缘干细胞的特征.本研究从功能学角度为角膜缘干细胞理论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牛晓光;徐曼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评估不同程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波前像差特点.方法: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60例被纳入本研究,并被分成轻、中、重度三组,各组按矫正视力再分为弱视眼与对侧眼亚组.所有患者双眼均接受散瞳后波前像差检测.分析组内和组间双眼间波前像差差异.结果:轻、中、重度弱视各组内弱视眼与对侧眼的等效离焦度、矫正视力均有差异(P<0.01).轻度弱视患者中,弱视眼仅四阶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P<0.01);中、重度弱视组内弱视眼仅总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均P<0.01).三组间仅双眼间三阶像差RMS差值有差异(P<0.01),中度与轻度、重度组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散瞳状态下,双眼间波前像差在轻度弱视表现为弱视眼四阶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在中、重度弱视表现为弱视眼的总像差RMS值高于对侧眼;双眼间波前像差RMS差值在屈光参差性弱视表现为中度弱视的三阶像差RMS差值低于轻度、重度弱视.
作者:甘露;蓝方方;赵武校;李志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联合气液交换下玻璃体切除术对眼后段非磁性异物治疗效果及术后BCVA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86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3眼.对照组单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气液交换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异物清除率、视网膜复位率、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异物清除率、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液交换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非磁性异物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改善视网膜水肿,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陈荟郦;陈水生;黄文婕;凌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眼底血管是活体能唯一观察到的人体终末血管,许多疾病在眼底血管有病理改变,通过这些病理改变的研究,可以实现利用眼底血管改变诊断疾病,本文总结了眼底血管的部分常见病理学改变,以及引起这些改变的常见疾病,希望可以将部分疾病与眼底血管改变对应起来,以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作者:蒋鹏飞;李翔;彭清华;陈向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是一种累及肾脏、耳、眼的基底膜结构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0.其眼部异常的报道较少见,但对疾病的诊断却有重要的价值,眼部异常相关病理机制分析将为我们揭开眼部异常发生的真正原因,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叶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后影响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12/2017-10于我院就诊的初发RRD患者296例296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以及BCVA,并对可能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首次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后复位成功272眼(91.9%).围术期影响视网膜复位的因素有裂孔数、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C1级PVR.随访6mo时,BCVA≥0.4者196眼(66.2%),BCVA<0.4者100眼(33.8%).病程长短、术前BCVA、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累及与否是影响术后BCVA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BCVA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创巩膜外加压术治疗RRD疗效确切,术后复位率较高,对于RRD患者需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蒋艳华;谢怀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阿柏西普100μL(加药浓度分别为400、200、100pg/mL)大鼠永生化视网膜Müller细胞24、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blot法检测AKT、STAT3蛋白表达.结果: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P<0.05).处理48h后,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Müller细胞的侵袭穿透指数逐渐降低(P<0.05).转染48h后,随着阿柏西普浓度的升高,Müller细胞的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阿柏西普可抑制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STAT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性,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雷琦峰;蔡维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03/2017-03我院治疗的NPDR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DR常规治疗)、 常规剂量组(DR常规治疗+川芎嗪120mg)、高剂量组(DR常规治疗+川芎嗪240mg).比较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高于治疗前,阻力指数(RI)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眼动脉的PSV、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眼动脉PSV、EDV、RI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70%、77%,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7).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3%、27%(P>0.05).结论:治疗NPDR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川芎嗪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且增加川芎嗪使用量可提高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建议使用240mg川芎嗪治疗DR.
作者:雍智谋;李春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胸腺肽是一种在多种组织结构中广泛分布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分为三种亚型:胸腺肽 α、胸腺肽 β、胸腺肽 γ.其中胸腺肽 β 家族中以胸腺肽 β4(Tβ4)在正常人体中的分布为广泛.已有大量研究证实,Tβ4具有抗炎、抗凋亡、促增殖等作用.而眼表疾病大多与眼表上皮的损伤及炎症有关,因此促进损伤修复、愈合及抗炎成为治疗眼表疾病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介绍Tβ4的分布、结构、合成及其在眼表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菁华;李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Ⅰ/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3/2017-04于我院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7例76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Ⅰ期玻璃体切割+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填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硅油取出术)和B组(Ⅰ期玻璃体切割+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填充,Ⅱ期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无差异(P>0.05).术前和术后3mo,两组患者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出血(3%vs 5%)、脉络膜出血(0%vs 2%)、视网膜脱落(6%vs 2%)、视网膜裂孔(6%vs 10%)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Ⅰ/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宿星杰;齐艳秀;张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S)是一种罕见的眼部疾病,是一组以角膜内皮、前房角和虹膜的结构及增生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角膜水肿、继发性青光眼、虹膜萎缩、瞳孔异常等.常发生于年轻女性,多单眼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症状多样,且致盲率高.该疾病诊断困难,且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回顾有关ICES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文献,以期对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韩双羽;何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CAT)治疗双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01/2015-07在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诊断为双侧翼状胬肉患者46例54眼,其中双眼双侧胬肉8例16眼,一眼双侧胬肉一眼鼻侧胬肉11例11眼(仅纳入双侧胬肉眼作为研究对象),单眼双侧胬肉27例27眼,均采用鼻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同眼上方LCAT,而颞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对侧眼下方LCAT.术后1、7d,1mo,1a复查,复查时完成视力、裂隙灯等检查,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完成1a随访患者共44例52眼,失访2例2眼.术后1a复发3例3眼(6%),鼻侧翼状胬肉复发2眼,颞侧翼状胬肉复发1眼.未见其它术后并发症.结论:鼻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同眼上方LCAT,同时颞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对侧眼下方LCAT治疗双侧翼状胬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刘仓仓;徐春丽;何君;陈媛媛;曹芃;蔡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VT)对PDR患者血清VEGF-A、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01本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VT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VT手术情况、 并发症及VEGF-A、SDF-1、BCVA、CMT.结果:两组术后血清VEGF-A、SDF-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VT手术时间、电凝止血、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d,3mo BCVA、CMT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VT可有效降低PDR患者血清VEGF-A、SDF-1水平,减少VT创伤及并发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BCVA、CMT.
作者:罗文;明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甘肃省和政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10/2016-02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自愿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95例纳入本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mo采用参考美国国立研究所开发的QOL问卷修订后制成的眼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研究终回收有效问卷193份(99.0%).将量表各维度总分的1/2作为此维度的正常生活质量水平,本组患者在身体运动功能、独立性/生活自理功能、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精神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水平,且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术前(均P<0.001).视力损伤时间和双眼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值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显著.结论:手术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视力损伤时间和双眼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值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陶然;孙悦;詹磊磊;高磊;许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6/2018-01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15例830眼.根据不同降糖用药、眼底造影检查结果、胰岛素用量分别进行分组,收集各组患者一般资料,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等指标.分析不同用药和不同视网膜病变组间患者空腹血糖、HbA1c、空腹C肽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用药组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不同,不同视网膜病变组间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不同(P<0.05),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胰岛素用量切点值为37.5U/d.胰岛素用量>37.5U/d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较多,且胰岛素用量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不同,使用胰岛素治疗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苏娇;黄娜娜;于婷婷;孙英;唐与晓;陈述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评估B超在不同性质眼后段异物大小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12在我院被诊断为眼后段异物的患者13例13眼.异物在取出后用直尺测量实际大小,并同术前B超所测数值进行比较,同时计算相关系数(B超测量值/实际大小).为了排除手术操作损伤异物对真实大小测量的影响,选定长度为5mm的不同材质物体(分别为金属、玻璃和木质)放入直径约20~30mm的水囊中模拟眼内异物,同样进行以上的测量,测量重复4次.结果:选取13眼内异物均经玻璃体手术完整取出,其中金属磁性异物12眼,玻璃异物1眼.12个金属异物术前B超所测长轴和实际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65±1.30和2.45±0.94mm,所有测量值均大于实际值(P=0.016).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1.49.体外实验中,金属、玻璃和木质三种不同性质异物B超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6.76±0.15、6.55±0.04和6.02±0.07mm,相关系数分别为1.35、1.31和1.20.结论:B超用于眼后段异物测量时,其所测量值会大于真实大小,尤其是对于金属和玻璃异物.因此在术中制作异物取出切口时需要进行考虑.
作者:杜红俊;吴桐;惠延年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评估非角膜地形图引导圆锥角膜患者行光折变角膜切除术(PRK)和角膜胶原交联术(CXL)的视力、屈光度和临床疗效.方法:术后1mo,3mo,6mo and 12mo对34例患者未矫正视力(UDVA)和矫正距离视力(CDVA),平、陡角膜测量读数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共3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3.3±4.0岁.UDVA和CDVA显著提高,且术后1a恢复平稳.通过超过1a的定期随访,T检验显示术前术后值有显著不同(P<0.05)包括视力,球面和柱面变化.Fourier术后图像分析显示轴向位移垂直于术前轴.结论:非角膜地形图引导PRK联合CXL对于治疗圆锥角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能够提高UDVA,CDVA和屈光状态.术后3mo达到稳定状态,与非角膜地形图引导PRK相比,地形图引导的唯一优势可能是通过Fourier术后分析,在某些患者中,球镜和柱镜轴位漂移.
作者:Suzan Amana Rattan;Seif Alshamarti;Khalil M Al-Salem;Mahir kadhim Mutashar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生化指标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糖水平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02/2018-01我院就诊的97例眼底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结果为正常的98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生化指标,然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水平、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当患者血生化常规中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越高,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高.通过纳入多因素分析,血糖、血压、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眼底动脉硬化呈正相关.结论:血糖、总胆固醇、血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患者眼底动脉硬化越严重,临床通过检测眼底动脉硬化水平有利于治疗监控、诊断病变.
作者:郝燕燕;邹晓静;张爱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