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用药对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

刘志南;凯赛尔·衣沙克;邓国华;江一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 Apelin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12我院收治的增殖性DR患者58例6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30眼)和观察组(29例30眼).对照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90%)明显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1、2mo不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血清Apelin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Apelin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损伤,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安全性较好.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蠕形螨感染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蠕形螨相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综合治疗对蠕形螨感染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1/2017-06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MGD患者132例264眼(试验组)及基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96例192眼(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两组受检者均进行睫毛采样镜检蠕形螨感染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SⅠ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检查;试验组患者同时进行主观症状评分检查.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蠕形螨感染数量分别为7(6,9)、2(1,3)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4,P<0.01);蠕形螨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57,P<0.01);BUT分别为4.06±1.38、12.00±2.82s,FL评分分别为3.06±1.57、0.46±0.63分,SⅠt分别为6.93±2.08、11.13±2.38 mm/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5、5.978、-4.776,均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4wk,试验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6.57±2.93、3.27±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P<0.01).治疗后4wk,试验组患者蠕形螨阳性率为57.6%;蠕形螨数量平均为3(0,5)个/眼,较治疗前明显减少(Z=3.937,P<0.01);BUT、FL评分分别为6.53±3.27s、1.67±0.54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4.328,均P<0.01),而SⅠt(8.37±5.34mm/5min)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748).结论:蠕形螨感染可引起MGD,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综合治疗能降低眼部蠕形螨寄生数量,有效缓解蠕形螨相关性MGD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斌;李威;何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我国东北地区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一个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attice corneal dysprothy,LCD)家系中TGFBI基因的突变类型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该家系中的2名正常人和患者进行眼科基本检查,抽取外周血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选取50名健康个人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TGFBI基因的所有外显子进行测序以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中患者均检出TGFBI基因第4外显子R124C突变(c.370C>T).该家系中正常成员及其他50名健康个体均未发现该位点的突变.结论:确定该LCD家系患者的角膜病变由TGFBI基因R124C突变引起,同时也验证了R124C突变热点.

    作者:胡莹;刘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缘宽度对控制近视的影响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不同宽度对控制和减缓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视光学中心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5例85眼,依据镜片覆盖角膜白到白横径的90% ~95%确定镜片总直径,角膜横径12.1~13.0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1.0~11.2mm(A组);角膜横径11.1~12.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0.5~10.9mm(B组);角膜横径10.0~11.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0.0~10.4mm(C组).观察三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2a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三组患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a,A组和B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较戴镜前变化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较戴镜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B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的宽度不同对于控制和减缓近视的效果不尽相同,离焦环越靠近角膜边缘,近视的控制效果相对越弱.

    作者:夏国选;魏少华;魏琳;张清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调节性T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角膜疾病的常用方式,虽然角膜移植的成功率较其它器官移植高,但是术后排斥仍然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高度依赖于免疫细胞向淋巴组织或炎症部位的定向迁移和归巢,并受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稳定,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相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调节性T细胞参与眼部免疫耐受的相关研究,着重阐述调节性T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作者:边江;王婷;史伟云;阮庆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动脉硬化情况及其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7-01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确定其眼底动脉硬化分级情况,并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患者均随访至少1.5a,统计随访期间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不同眼底动脉硬化分级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并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结果:患者85例中,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5%(13/85)、52%(44/85)和33%(28/85),随访期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为27%(23/85).随着眼底动脉硬化分级的升高,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s=0.875、0.792、0.835、0.878,P<0.05).结论:2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严重,且与其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叶亲颖;黄晓燕;李春燕;梁晓东;李雯婷;曾振培;陈俊杰;黄玉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鼻内窥镜下RS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无鼻内窥镜下RS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09/2018-03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RS管组32例32眼,环形泪道置管组20例20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鼻出血、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RS管组术中无鼻出血发生,环形泪道置管组鼻黏膜出血15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管组治愈26眼,好转3眼,无效3眼,治疗有效率为91%;环形泪道置管组治愈15眼,好转3眼,无效2眼,治疗有效率为90%,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术后2wk~2mo,RS管组脱管2眼,有1眼在留置未满2wk时从泪小点脱出,给予再次吻合;另有1眼在术后1~2mo内从泪点抽出,未再次手术,随访时泪道冲洗好转.环形泪道置管组脱管3眼,未再次手术,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泪道冲洗好转.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结论:泪小管断裂需及时手术治疗,采用RS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组织相容性好、不影响患者外观等优点.

    作者:王瑞红;陈宁;张树军;李荣花;梁娜;马海鹏;张冀涛;李钰泓;郭立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一退一截两种术式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对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方法:电子检索1970-01/2018-01的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纳入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对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收集数据并对所得数据及试验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4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5项试验、52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相比,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术后远期正位率(RR:0.85;95%CI:0.72~0.99,P=0.043)、术后欠矫(RR:3.975;95%CI:2.097~7.537,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术后正位率Meta分析的P值随着纳入文献增多逐渐接近0.05.而在术后过矫(RR:0.336;95%CI:0.049~2.294,P=0.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相比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对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率略低,术后欠矫较明显.

    作者:郭雅图;田璐;张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与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作者:汤志铮;卢艳平;陈学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对其眼压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其眼压控制及预后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07/2017-07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3例18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94眼,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结合益精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照组46例92眼,仅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测定值、平均缺损范围、视野平均光敏度以及图像诱发视觉电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1%vs 63.0%)(P<0.01).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RI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A、EDV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01).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光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缺损范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结论:使用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水平,扩大视野范围,促进血流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宇成达;朱爱平;高小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合用药对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12我院收治的增殖性DR患者58例6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30眼)和观察组(29例30眼).对照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90%)明显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1、2mo不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血清Apelin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Apelin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损伤,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志南;凯赛尔·衣沙克;邓国华;江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酸钠滴眼液对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眼表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对行20G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PPV)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眼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因PDR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并由同一术者行20G PPV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PDR对照组(A组)及玻璃酸钠治疗组(B组),B组在手术后第1d即加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持续滴术眼至术后2mo,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wk,1、3mo OSDI、SⅠ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cornea staining,FL)及角膜共焦显微镜下泪膜、角膜上皮细胞层情况.结果:共90例90眼参与研究,其中A组45眼,B组45眼.两组术前均有干眼表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表损伤在术后进一步加重并且在观察期未能随时间延长恢复;B组术后不同观察时间部分指标较术前好转,术后A、B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并发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20G PPV手术后联合使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够减轻患眼眼表不适症状,促进泪膜及角膜上皮层修复.

    作者:张妍春;雷春灵;孙朝朝;刘文婷;任秀瑜;康紫薇;宋虎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贝伐单抗单用与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用贝伐单抗与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随机研究.对21例42眼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评估.单眼内注射1.25 mg贝伐单抗(IVB组),在同组的眼玻璃体内注射1.25 mg贝伐单抗和1 mg曲安奈德(IVTA-IVB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ETDRS视力和眼压测量黄斑中心厚度(CMT).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7±1.5mo.在IVB组和IVTA-IVB组中,注射前平均CMT分别为494.7±114.4μm,546.8±165.6μm;第一个月分别为430.4±133.2μm,363.7±105.3μm;第三个月分别为484.8±167.4μm,407.3±108.7μm;六个月后分别为550.4±191.5μm,516.8±158μm.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IVB组和IVTA-IVB组中,注射前平均ETDRS视力数分别为57.1±13.5,48.9±13.9;第一个月分别为2.2±14,58.8±12.1;第三个月分别为59±13.7,59.3±13.6;第六个月分别为55.6±14.9,55.5±8.7.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IOP无差异.第一次注射后IVTA-IVB组在第三个月时视力佳并持续6个月,而IVB组在第一个月时视力佳但仅持续了3个月.结论:6个月后发现,IVTA-IVB组较IVB组疗效显著,且无激素依赖性并发症.

    作者:Sever Ozkan;Horozoglu Fatih;Celik Erkan;Topcu Birol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抗真菌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组、那他霉素联合紫外照射组、交联组,并用那他霉素组作为对照.将药物涂到有1.5麦氏浊度的真菌孢子悬液的沙堡弱琼脂培养皿的中心,10min后使用胶原交联仪照射10min,之后28℃ 培养36h,测量抑菌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备兔眼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交联治疗组、那他霉素治疗组、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每组5只;另取5只正常兔按照角膜胶原交联疗法进行照射,5只正常对照.通过前节照相、角膜刮片、共焦显微镜等观察各组治疗结果,并在治疗结束后采用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体外单独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对三种真菌均无效;当交联与那他霉素联合应用时,抗真菌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那他霉素与核黄素、那他霉素与紫外线分别联合应用时,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兔真菌感染模型,那他霉素治疗组及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病程约14d,交联治疗组病程约21d;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已愈合,各组角膜上皮均无缺损,新生血管较多,角膜内无菌丝;前节照相结果显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其它各治疗组,瘢痕组织较少,角膜愈合较好,病程相对短.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可促进角膜愈合,缩短病程,增强抗真菌效果,有望为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作者:潘士印;安娜;肖湘华;程燕;王养正;刘先宁;朱秀萍;吴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7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视力及屈光不正情况

    目的:分析2017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视力及屈光度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宝山区幼儿园中班至高三共14个年级中共计3002例.分别通过卡方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性别方面的近视不良率、屈光不正率及不同视力不良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视力不良率随着学习阶段升高不断增长,从18.52%逐渐升至87.12%,不同学习阶段视力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高中男女生视力不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视力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近视,不同学习阶段近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山区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应重视学生眼保健工作.

    作者:李强强;王悦;郑康杰;杨兴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空军招飞体检中健康青少年人群视网膜非压迫变白分布规律

    目的:初步探究视网膜非压迫变白(white without pressure,WWOP)在健康青少年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空军招飞和健康体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参加2018年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高中毕业学员461名和青少年航校入校选拔的初中毕业学员71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广角激光眼底扫描系统配合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检查,对WWOP等眼底病变进行筛查.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健康青少年人群中WWOP检出率高达2.63%,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学员WWO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检出的WWOP病变以颞侧象限为主,尤其以颞下象限多见.高中毕业学员存在WWOP的眼合并其它周边部视网膜变性的比例高达18.18%,较无WWOP眼显著增高.结论:WWOP在健康青少年人群中并不罕见,病变以颞侧多见,病变区域内合并其它视网膜变性的比例显著增高,体检过程中发现WWOP体征时需对周边视网膜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吴腾云;刘勇;齐林嵩;赵晨;唐燕;奇铁男;关秀芬;邹志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作者:钱志刚;毛晓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08/2018-03收治的TAO患者120例,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和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组、中重度组、极重度组)分组,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活性分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02、0.095,P=0.135、0.167);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5、0.824,P=0.005、0.002).结论: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不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明显升高,可用于TAO的临床诊断、分期分级及预后监测.

    作者:彭细峰;颜坚;蔡玉莲;邓江涛;黄薇;姜文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entacam与IOL 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的比较

    目的:比较Scheimpflug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分析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7-01/06门诊就诊的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1例64眼,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和Pentacam测量角膜屈光力,采集的数据包括:sim K、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7.0mm直径Holladay equivalent K(EKR)(Pentacam)及Km[Km=(K1+K2)/2](IOL Master).两种仪器测量K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2.0、3.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小;角膜中央4.5、5.0、6.0、7.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差值小,差值均值分别为-0.03±0.252和0.04±0.2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313;t=1.461,P=0.149);且一致性高,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3~0.46D和-0.43~0.52D.两种仪器间所测量K值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r>0.9,P<0.01).结论: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一致性高,但使用中需结合临床意义进一步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

    作者:曹建雄;刘伟;刘妍;谢梅芬;张映平;常平骏;肖天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视网膜大动脉瘤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6-06/2018-04于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26例26眼,根据动脉瘤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患者视力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视力及治疗效果与病变类型、是否累及黄斑区、病程、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出血型、累及黄斑区和病程较长的患者预后较差.气体血肿移除术对于病程不超过3wk的黄斑区视网膜下积血的患者疗效显著.结论: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够挽救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视力,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傅博;许贺;徐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角膜缘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位于角膜外层的角膜上皮细胞,正常损耗或创伤后,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自我更新补充.当损伤等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时,则会导致角膜溃疡、新生血管、混浊等角膜病变而影响视力.目前治疗这些角膜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为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本文将从角膜缘干细胞的定位、体外培养、新细胞来源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典睿;周善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