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钱志刚;毛晓春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制瓣, 近视, 屈光状态, 视觉质量
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基底神经丛的影响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因此其预防和控制倍受重视.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目前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因OK镜直接与角膜前表面接触,故对角膜的各层结构组织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回顾现有的研究,针对OK镜对角膜基底神经丛的影响进行讨论,为临床OK镜的使用提供更多的建议与参考.

    作者:李凌菡;张姝贤;刘菁华;李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合用药对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12我院收治的增殖性DR患者58例6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30眼)和观察组(29例30眼).对照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90%)明显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1、2mo不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血清Apelin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Apelin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损伤,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志南;凯赛尔·衣沙克;邓国华;江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与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作者:汤志铮;卢艳平;陈学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严重者甚至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终失明.该病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药物和基因等相关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雪;张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1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05/2017-06在我院行PRP治疗的92例92眼DR患者,采用OCT的DISC CIRCLE程序,测量分析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5mm范围DR患者PRP术前和术后1a(采用Follow-Up程序自动追踪模式)视盘周围RNFL厚度,按视盘上方(S)、下方(I)、鼻侧(N)、颞侧(T)4个象限分区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患者PRP术后1a较术前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明显变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RP治疗可导致视网膜RNFL变薄,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和考虑RNFL的损伤,更好地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机能对DR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畅;贾洪强;杨栋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entacam与IOL 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的比较

    目的:比较Scheimpflug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分析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7-01/06门诊就诊的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1例64眼,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和Pentacam测量角膜屈光力,采集的数据包括:sim K、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7.0mm直径Holladay equivalent K(EKR)(Pentacam)及Km[Km=(K1+K2)/2](IOL Master).两种仪器测量K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2.0、3.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小;角膜中央4.5、5.0、6.0、7.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差值小,差值均值分别为-0.03±0.252和0.04±0.2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313;t=1.461,P=0.149);且一致性高,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3~0.46D和-0.43~0.52D.两种仪器间所测量K值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r>0.9,P<0.01).结论: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一致性高,但使用中需结合临床意义进一步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

    作者:曹建雄;刘伟;刘妍;谢梅芬;张映平;常平骏;肖天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08/2018-03收治的TAO患者120例,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和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组、中重度组、极重度组)分组,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活性分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02、0.095,P=0.135、0.167);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5、0.824,P=0.005、0.002).结论: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不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明显升高,可用于TAO的临床诊断、分期分级及预后监测.

    作者:彭细峰;颜坚;蔡玉莲;邓江涛;黄薇;姜文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单点激光与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DR的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治疗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单点模式激光的并发症逐渐显露,目前多点扫描激光临床的需求量增大,但两者在治疗的有后其对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视野、视功能、黄斑水肿和角膜神经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于丹阳;公慧敏;张媛媛;宗辉;彭丽俊;姚晓楠;邢其棋;周占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6-11/2017-11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结果: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4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35.7%,其中轻、中、重度非增殖期和增殖期DR患病率分别为68.3%、12.3%、5.0%、14.3%.年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HbA1c、合并糖尿病足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DM患者DR患病率较高,社区医生在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时,不仅应该敦促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测HbA1c,还应给予低龄、糖尿病病程长、胰岛素使用及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特别关注.

    作者:王红星;赵芳;傅强;王立春;游沁;李茜;吴葆健;白伶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VDT)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眼科就诊的VDT综合征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6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泪液点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及眼周穴位联合全身中医推拿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wk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wk行症状评分及屈光矫正基础下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集合近点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调节幅度、集合近点也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VDT综合征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缓解VDT综合征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疲劳症状.

    作者:赵静如;曹旭;刘子豪;李铁军;金明;薄涵;郑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调节性T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角膜疾病的常用方式,虽然角膜移植的成功率较其它器官移植高,但是术后排斥仍然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高度依赖于免疫细胞向淋巴组织或炎症部位的定向迁移和归巢,并受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稳定,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相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调节性T细胞参与眼部免疫耐受的相关研究,着重阐述调节性T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作者:边江;王婷;史伟云;阮庆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ARM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5/2018-02在我院诊治的ARMD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miR-23a、miR-34a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核因子 κB(NF-κB)水平,分析ARMD患者血清miR-23a、miR-34a表达水平与TNF-α、NF-κB的关系及其对ARMD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晚期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中期和早期患者(P<0.01),中期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NF-κ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患者血清miR-23a与TNF-α、NF-κB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8、0.720,均P<0.01),血清miR-34a与TNF-α、NF-κB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4、0.740,均P<0.01).血清miR-23a、miR-34a诊断ARM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67.结论:ARMD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参与ARMD发生及发展过程,检测血清miR-23a和miR-34a有助于ARMD的早期辅助诊断及预防治疗.

    作者:李慧俐;孙雅楠;韩新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我国东北地区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一个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attice corneal dysprothy,LCD)家系中TGFBI基因的突变类型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该家系中的2名正常人和患者进行眼科基本检查,抽取外周血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选取50名健康个人作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TGFBI基因的所有外显子进行测序以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中患者均检出TGFBI基因第4外显子R124C突变(c.370C>T).该家系中正常成员及其他50名健康个体均未发现该位点的突变.结论:确定该LCD家系患者的角膜病变由TGFBI基因R124C突变引起,同时也验证了R124C突变热点.

    作者:胡莹;刘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贝伐单抗单用与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用贝伐单抗与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随机研究.对21例42眼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评估.单眼内注射1.25 mg贝伐单抗(IVB组),在同组的眼玻璃体内注射1.25 mg贝伐单抗和1 mg曲安奈德(IVTA-IVB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ETDRS视力和眼压测量黄斑中心厚度(CMT).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7±1.5mo.在IVB组和IVTA-IVB组中,注射前平均CMT分别为494.7±114.4μm,546.8±165.6μm;第一个月分别为430.4±133.2μm,363.7±105.3μm;第三个月分别为484.8±167.4μm,407.3±108.7μm;六个月后分别为550.4±191.5μm,516.8±158μm.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IVB组和IVTA-IVB组中,注射前平均ETDRS视力数分别为57.1±13.5,48.9±13.9;第一个月分别为2.2±14,58.8±12.1;第三个月分别为59±13.7,59.3±13.6;第六个月分别为55.6±14.9,55.5±8.7.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IOP无差异.第一次注射后IVTA-IVB组在第三个月时视力佳并持续6个月,而IVB组在第一个月时视力佳但仅持续了3个月.结论:6个月后发现,IVTA-IVB组较IVB组疗效显著,且无激素依赖性并发症.

    作者:Sever Ozkan;Horozoglu Fatih;Celik Erkan;Topcu Birol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缘宽度对控制近视的影响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不同宽度对控制和减缓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视光学中心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5例85眼,依据镜片覆盖角膜白到白横径的90% ~95%确定镜片总直径,角膜横径12.1~13.0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1.0~11.2mm(A组);角膜横径11.1~12.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0.5~10.9mm(B组);角膜横径10.0~11.0mm的患者选择镜片总直径10.0~10.4mm(C组).观察三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2a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三组患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a,A组和B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较戴镜前变化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较戴镜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B组患者等效球镜度和眼轴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的宽度不同对于控制和减缓近视的效果不尽相同,离焦环越靠近角膜边缘,近视的控制效果相对越弱.

    作者:夏国选;魏少华;魏琳;张清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白塞氏病患者血浆中微小RNA异常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白塞氏病(BD)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谱,探讨miRNA在BD发病中的作用,寻找与BD相关的血浆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15例活动期B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抗凝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浆,提取总RNA,经miRNA标记、miRNA阵列杂交、miRNA阵列扫描和分析获得BD患者异常表达的miRNA谱.通过miRTarBase(靶基因数据库)检索差异性表达的miRNA已经过验证的靶基因,并选取与免疫学相关的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Real time-PCR验证.结果:活动期BD患者血浆中hsa-miR-34c-5p、hsa-miR-144-3p、hsa-miR-483-3p较正常人表达上调,hsa-miR-301a-3p、hsa-miR-224-5p、hsa-miR-454-3p、hsa-miR-17-5p、hsa-miR-199a-5p较正常人表达下调.结论:miRNA的差异性在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Notch1和SMAD4信号通路促进BD发病.

    作者:苗慧;张新桥;王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酸钠滴眼液对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眼表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对行20G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PPV)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眼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因PDR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并由同一术者行20G PPV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PDR对照组(A组)及玻璃酸钠治疗组(B组),B组在手术后第1d即加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持续滴术眼至术后2mo,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wk,1、3mo OSDI、SⅠ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cornea staining,FL)及角膜共焦显微镜下泪膜、角膜上皮细胞层情况.结果:共90例90眼参与研究,其中A组45眼,B组45眼.两组术前均有干眼表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表损伤在术后进一步加重并且在观察期未能随时间延长恢复;B组术后不同观察时间部分指标较术前好转,术后A、B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并发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20G PPV手术后联合使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够减轻患眼眼表不适症状,促进泪膜及角膜上皮层修复.

    作者:张妍春;雷春灵;孙朝朝;刘文婷;任秀瑜;康紫薇;宋虎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动脉硬化情况及其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7-01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确定其眼底动脉硬化分级情况,并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患者均随访至少1.5a,统计随访期间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不同眼底动脉硬化分级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并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结果:患者85例中,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5%(13/85)、52%(44/85)和33%(28/85),随访期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为27%(23/85).随着眼底动脉硬化分级的升高,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s=0.875、0.792、0.835、0.878,P<0.05).结论:2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严重,且与其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叶亲颖;黄晓燕;李春燕;梁晓东;李雯婷;曾振培;陈俊杰;黄玉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国际眼科杂志·IES》约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一退一截两种术式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对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方法:电子检索1970-01/2018-01的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纳入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对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收集数据并对所得数据及试验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4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5项试验、52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相比,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术后远期正位率(RR:0.85;95%CI:0.72~0.99,P=0.043)、术后欠矫(RR:3.975;95%CI:2.097~7.537,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术后正位率Meta分析的P值随着纳入文献增多逐渐接近0.05.而在术后过矫(RR:0.336;95%CI:0.049~2.294,P=0.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相比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对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率略低,术后欠矫较明显.

    作者:郭雅图;田璐;张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