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替利嗪片10 mg,1次/d,板蓝根冲剂10 g冲服,3次/d,西米替丁0.2 g,3次/d.急性泛发病例可予以青霉素克拉维甲酸片0.5 g,3次/d.对照组40例,外用哈西奈德软膏,2次/d,治疗组56例,接受NB-UVB治疗仪治疗,3次/周,连续6~10次,起始照射剂量0.042~0.052 J/cm<'2>,每次递增0.01 J/cm<'2>,2~3次/周,治疗3周后同时评价疗效.结果 3周后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率62.5%;治疗组痊愈52例,显效3例,有效率98.2%.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NB-UVB是波长在290~320 nm之间的紫外线,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穆震;邱静;乔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准确率及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男156例,女132例;年龄4~68岁,平均36.6岁;病程0.5~20年,平均1.6年.其中荨麻疹198例,湿疹42例,异位性皮炎28例,过敏性鼻炎20例.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 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为92.2%;脱敏治疗的治愈率为45.1%,有效率为70.5%.结论 生物共振技术对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曹俊;孙洁;张琼;何晓;周小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感染不同亚型HPV的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A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COX-2和TGF-β1在30例HPV6/11阳性(低危型组)和30例HPV16/18阳性(高危型组)的尖锐湿疣组织中的水平,同时以25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在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CA组织中,COX-2阳性率均为66.7%,正常对照组COX-2阳性率为0%,3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低危型组、高危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全部表达,阳性表达率均为90.0%,3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组织中COX-2和TGF-β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感染不同亚型HPV的CA组织中存在COX-2和TGF-β1过表达,且表达水平不同,COX-2和TGF-β1表达水平可能与CA增生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马树斌;张嫦娥;谭超;李文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