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赵滢;包新华;张晶晶;曹广娜;吴希如
目的 通过对我国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患者的系统研究,了解我国RTT的遗传特点以评估再发风险,为患者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405例RTT患儿的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2,MECP2)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样5 (cyclin-dependent kinase-like 5,CDKL5)基因及FOXG1 (forkhead box protein G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析患儿MECP2基因突变来源;对292例患儿的母亲进行MECP2基因突变分析;根据在有活性与失活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第1个外显子甲基化的不同,应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分析X-染色体失活类型(X-chromosome inactive pattern,XCI),观察其对RTT表型的影响.结果 MECP2突变在我国RTT患儿中的检出率为86.9%(352/405),仅发现3例早发惊厥型RTT患儿具有CDKL5突变,未发现FOXG1基因突变.94.4%(85/90)的MECP2突变位于父亲来源的X染色体上,以点突变为主要类型,占90.6 %(77/85).80%的母源突变为小缺失.仅1例(0.34%,1/292)表型正常母亲携带致病突变,其XCI呈高度非随机失活,女儿为保留语言型不典型RTT,XCI呈随机失活.结论 MECP2为我国RTT的主要致病基因,早发惊厥型RTT患儿MECP2基因突变筛查阴性者,应进行CDKL5基因突变分析.MECP2突变以父源新生突变为主,可以解释RTT患儿中女孩多于男孩的遗传特点.母亲突变携带率仅为0.34%,提示RTT再发风险较低.由于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可使携带MECP2基因突变的女性具有正常表型,因此对表型正常的患儿母亲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有利于对RTT家庭提供遗传咨询.
作者:张晓英;赵滢;包新华;张晶晶;曹广娜;吴希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LPA技术对286份羊水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比,对于检测到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进行验证.结果 在286份羊水中,共检测到10例21-三体,2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嵌合21-三体,1例X单体,1例X染色体短臂大片段缺失,1例1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三体,1例18号染色体长臂和短臂大片段缺失.所有MLPA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均一致.对于检测到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均应用aCGH技术验证,检测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MLPA可快速检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及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大片段缺失与重复,为临床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菁菁;胡平;罗春玉;季修庆;周静;刘安;马定远;许争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陕西地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特征,为该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陕西地区55例苯丙氨酸浓度大于2.0 mg/dL的PKU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技术对其PAH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55例患儿110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出98个突变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为89.10%(98/110);第7外显子为高频突变区域,包含9种突变,相对突变频率为33.67%00(33/98),其次为第12外显子(14.29%)和第3外显子(12.24%);共检出PAH基因突变38种,p.R243Q为突变热点,占总突变的24.49%(24/98),3种突变p.A47E、p.I65S和p.A259T国内未见报道,p.C334X经PAHdb和HGMD数据库比对查新,为未报道过的PAH基因新突变.结论 初步得到了陕西地区的PAH基因突变图谱,发现1例新突变,为本地区PKU基因诊断、产前诊断积累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强荣;余伍忠;蔡娜;王晓斌;秦翠云;张利平;马晓萍;王林;施选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GIRK4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1194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的人群,按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作为高血压组(482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作为正常组(712人),其中男性461人,女性733人.提取两组血样的基因组DNA,PCR扩增GIRK4基因并测序.结果 通过对GIRK4基因测序,在上述人群中发现171C/T(rs6590357)、5126A/G(rs4937391)、6262A/C(rs2604204)、-20559C/G(rs11221497)等4个多态位点,其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Weinberg平衡(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s11221497位点与rs4937391、rs2604204、rs6590357位点之间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001),后3个位点之间连锁平衡(D'>0.9);rs6590357、rs4937391、rs2604204等3个位点的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1221497位点CC基因型平均收缩压[(132.69±26.9)mmHg)]高于CG基因型[(127.4±22.7)mmHg]及GG基因型[(121.1±26.3)mmHg];CC基因型舒张压[(79.4±15.6)mmHg]也高于CG基因型[(77.1±14.1)mmHg]和GG基因型[(72.9±14.8)mmHg],其中CC型与GG型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频率分析显性模型显示rs11221497位点CC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67(0,49~0.9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吸烟、年龄、BMI后,rs11221497位点与新疆维吾尔族肥胖人群高血压相关.单倍型分析发现,H6单倍型(C-G-C-G)在正常组中分布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其保护性因子.结论 GIRK4基因rs11221497位点可能和新疆维吾尔族肥胖人群高血压相关,等位基因G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李南方;杨海;张德莲;胡燕荣;王红梅;张菊红;姚晓光;洪静;周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国湖北地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A1)基因rs927234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转归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招募湖北地区汉族35岁以上住院乙型重型肝炎(acute liver failure,ALF)173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29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325例、无症状乙肝携带者(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HC)238例.应用TaqMan MGB探针实时PCR技术检测rs9272346位点基因型,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等位基因型在ALF、LC、HCC组与AHC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2、0.314、0.264).在显性模型下,校正性别年龄因素后,GG+GA与AA基因型相比,与ALF(OR=1.08,95%CI:0.70~1.68)、LC(OR=1.11,95%CI:0.87~1.26)、HCC(OR=0.93,95%CI:0.65~1.33)患病风险无相关性.性别分层后显性模型下显示的女性患者中,GG+ GA基因型与AA基因型相比为进展为重型肝炎的保护因素(OR=0.30,95 %CI:0.1~0.87).结论 HLA-DQA1基因rs927234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不同转归无相关性,女性患者中G等位基因携带可能是进展为重型肝炎的保护因素.
作者:余金玲;姚津剑;里进;安会敏;陈曼;宋起龙;林菊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 男,33岁.表型及智力正常.婚后其妻怀孕2次,第1次怀孕8周,B超提示无胎心,诊断为胚胎停止发育;间隔1年第2次怀孕产检无胎心搏动,诊断为胚胎停止发育,均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及妻子无有毒、有害物质或放射线接触史,否认精神压力大.查体结果均健康且孕期无患病、服药史.患者外生殖器发育及精液常规检查无异常,其妻妇科检查、优生四项检查和内分泌检查均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采集夫妻双方外周血细胞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染色体分析,油镜下计数20个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患者核型为:46,XY,t(8;11)(8pter→ 8q24∶∶11q23→1 1qter;11pter→ 11q23∶∶ 8q24→ 8qter)(图1).其妻核型无明显异常.
作者:赵园;魏绪仓;张丽洁;韩秀蕊;杨娣娣;李艳春;王九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攻击行为与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s)基因座的关联情况.方法 应用AmpFlSTR Identi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对541例攻击行为者(研究组)与459名非攻击行为个体(对照组)的15个STR基因座(CSF1PO、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FGA、THO1、TPOX、vW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复合扩增,然后应用ABI3130XL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和基因检测,观察两组15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15个STR基因座中,D2S1338、D19S433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D2S1338基因座等位基因16及基因型19-22、22-24和D19S433基因座基因型13-14.2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P=0.0001、P=0.0003、P=0.0000),OR值分别为7.380(95%CI:1.701~32.028)、0.051(95%CI:0.007~0.388)、13.933(95%CI:1.845~105.717)、0.349(95%CI:0.216~0.564);其他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S1338和D19S433基因座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相关联;D2S1338基因座等位基因16、基因型22-24可能为攻击行为发生的易感因素,D2S1338基因座的基因型19-22和D19S433基因座基因型13-14.2可能为攻击行为发生的抗性因素.
作者:杨春;巴华杰;余海鹰;高志勤;赵汉清;孙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及其染色体制备的简易方法.方法 弃用传统绒毛组织培养前处理方法中用胰酶或胶原酶消化绒毛组织的步骤,直接提取78例含有被剪得更碎的、经培养液悬浮的、适当自然下沉后的较小绒毛组织块的上层培养液作绒毛组织细胞培养,采用具有防污染功能的含透气孔瓶盖的培养瓶,每例接种3瓶,每瓶含培养液3 mL;并在消化法绒毛染色体制备中,吸弃混杂于含有贴壁细胞的洗脱液中的自然下沉的底层组织块后,再按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结果 78例绒毛组织中的75例同时含有5个以上可分析的染色体核型、20个以上可计数的染色体核型,成功率为96.16%;有68例在2~3周内收获,占90.67%;在3例失败的标本中,2例染色体分裂相差、达不到报告要求,1例无细胞生长.所有标本无细菌污染发生.结论 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及其染色体制备的简易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试剂费用、减少操作污染、不降低实验成功率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在产前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翁炳焕;杨红卫;毛愉婵;舒静;沈敏;张雪琴;郭庆云;马裕;沈国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 男,23岁,其妻22岁.结婚3年,妻子孕1次,足月生一男孩,其染色体核型为46,XY,3p+.在外院诊断为“喉头软骨化”,生存50天夭折.计划再次怀孕,来我院就诊.夫妻双方表型及智力均正常,男方做精液检查及分析均未发现异常.其妻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孕期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双方否认类似家族史.
作者:封纪珍;魏淑彦;杨会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与月经异常的关系.方法 应用常规染色体制片及G显带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3例月经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93例患者中检出22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3.66%.数目异常12例、占12.90%,包括45,X及其嵌合体各6例;结构异常7例、占7.52%,包括X缺失3例、X等臂2例、易位2例;9号染色体倒位1例、占1.08%;46,XY假两性2例、占2.16%.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为月经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欧珊;唐斌;杜娟;蒙达华;陈少科;耿国兴;李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与胎儿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妊娠中晚期抽取的脐血样本进行常规染色体培养及核型分析.结果 在2406份胎儿脐血中,共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115例(4.78%),其中数目异常71例(2.95%),结构异常42例(1.75%),脆性位点2例(0.08%).结论 脐血核型检查有助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对妊娠结局的评估和胎儿的预后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钟银环;尹爱华;傅文婷;胡晶晶;张忆聪;王游声;郑来萍;黎凤珍;许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 男,汉族,31岁,身高178 cm,体重85 kg.结婚5年,妻子未怀孕.于201 2年3月来我院就诊.精液常规检查结果为重度少精.患者全血分析、生化、免疫、B超、心电图、影像等常规检查均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核型为:46,XY,der(4)(13qter→ 13q10∶∶4p14→4qter),der(6) (6pter→6q15∶∶ 8q21.2→8qter),der(8)(8pter→8q10∶∶ 14p10→ 14pter),der(13)(13pter→ 13p10∶∶ 8q10→8q21.2∶∶4p14→4pter),der(14)(6qter→ 6q15∶∶14q10←14qter),22pstk+ps+(图1).其妻及其父母不配合,未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曹东华;邹朋书;马明;张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子DNA损伤(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在男性不育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本院生殖中心就诊的299例男性分为两组:原发性不育患者157例及正常生育对照组142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9年)对其进行常规精液参数(精子浓度、精子活动力和精子形态)测定,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检测其SDF水平,即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结果 原发性不育组和正常生育对照组的精子DFI分别为(17.1±9.3)%和(14.2±9.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男性的年龄、配偶年龄及精液常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诊断男性不育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1,95%可信区间为0.814~0.907,诊断阈值为15.1%,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88.2%.根据精子DFI对男性不育的诊断阈值,将299例男性分为DFI≥15.1%(A组)120例和DFI< 15.1%(B组)179例,两组不育男性的百分率分别为79.2%和3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男性发生不育的优势比为7.2(95%可信区间为4.2~12.3).结论 高水平SDF可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精子DFI对男性不育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费前进;黄航;金建远;黄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先证者 男,48岁.因“双腋下、腹股沟水疱伴瘙痒破溃18年,糜烂加重半月”于2012年11月22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腋下红斑、水疱,伴瘙痒,后发展至双侧腹股沟.水疱成群,搔抓易破,后形成糜烂面,并有大量渗出及结痂.皮疹反复发作,夏重冬轻,未予系统治疗.患者此次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否认其他遗传性疾病史.查体: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腋窝可见境界清楚皮损,局部皮肤粗糙肥厚,布满密集扁平丘疹,伴破溃糜烂并有结痂,皮损四周有米粒至绿豆大小丘疹散在于色素沉着处.双侧腹股沟可见皮肤肥厚粗糙,表面湿润呈白色浸渍状,边缘呈暗红色日有色素沉着.阴囊及阴茎皮肤糜烂、肥厚呈灰白色(图1).
作者:胡丹丹;丁博月;蔡丽;刘丽娟;罗雪姣;丁政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和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NaPshot方法对400例哮喘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的IL4基因启动子区rs2243250、rs2243283和IL-4R基因rs1805012、rs1801275、rs1805010共5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哮喘组rs1805012位点TC基因型频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8,P=0.039),哮喘组TC+ CC基因型频率为9.0%,低于对照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2,P=0.019);哮喘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9,P=0.039).其余rs2243250、rs2243283、rs1801275和rs1805010这4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哮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单倍型频率在哮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R基因rs1805012位点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存在相关性,其TC+ CC基因型可能是哮喘病的保护因子.但是IL-4的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无相关关系.
作者:梁文华;周兆山;吉中强;王燕青;薛卫林;张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鉴定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新等位基因.方法 应用双链及单链测序法进行基于序列的分型(sequence based typing,SBT),通过群体调查了解该等位基因的群体分布频率.结果 该等位基因HLA-A* 33:44,与A*33:03:01第4外显子相差1个核苷酸,使第866位碱基由G变为A,第265个密码子由GGT变为GAT,相应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天门冬氨酸.与IMGT/HLA数据库中的HLA-A等位基因的序列进行对比,该突变为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论 该新HLA等位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小于0.0003,并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命名为HLA-A* 33:44(序列注册号为HQ873871).研究新等位基因的序列可为HLA基因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信息.
作者:丁浩强;叶欣;黄颖烽;邵媛;陈扬凯;夏文杰;熊白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筛选稀有血型抗原K、Ytb的多重PCR体系,了解这两种血型抗原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针对血型抗原K、Ytb的编码基因KEL和ACHE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构建可同时检测K、Ytb血型抗原的多重PCR体系,用该体系对362份新疆维吾尔族随机献血者样本进行相应抗原筛选,并对筛选到的稀有样本进行杂合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可同时检测低频血型抗原K、Ytb的多重PCR体系,362份维吾尔族样本中共检出9例K+k+,41例Yt(a+b+),4例Yt(a-b+).结论 建立的检测K、Ytb血型抗原的多重PCR体系简便有效.通过筛选所获得的维吾尔族稀有血型数据,可为临床输注配合性血液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谢莉;贺云蕾;库热西江;叶璐夷;朱自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儿 男,G2P2,胎龄35+1周,因“早产后颜面青紫、发热1h”入院.患儿胎膜早破8h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350 g,为大于胎龄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为9分.出生前患儿母亲体温39.2℃.体格检查:体温38.1℃,心率150次/分,呼吸55次/分.有特殊面容(图1):头偏尖,前额窄,眼距偏宽,眼裂较小,鼻梁较扁平.有颈蹼(图2).未成熟貌,呼吸稍促,双肺无特殊.心前区可闻及Ⅲ/6收缩期杂音.腹部无特殊,无通贯手.四肢肌张力正常,觅食反射能引出.甲状腺功能正常,有一过性低血糖.黄疸较重,经蓝光照射治愈.第5天心脏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0.5 cm)、房间隔缺损(0.23 cm)、动脉导管未闭(0.19 cm).
作者:王汉斌;华春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提高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近3年来在我中心进行产前诊断、孕24~36+5周的孕妇羊水标本共221例.通过调整细胞接种方法、培养方式、换液及传代时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21例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全部获得成功,细胞培养成功率达100%,其中检出18三体3例,21三体2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26%;检出染色体多态性8例,检出率为3.62%.结论 改良的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岛多,培养成功率高,制备的染色体有效核型多,可满足临床上孕中、晚期孕妇产前诊断的需求.
作者:张志强;林少宾;谢英俊;吴坚柱;纪媛君;方群;陈宝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产前诊断中胎儿Y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与种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2年间到本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8595位孕妇,进行羊水或脐血染色体分析,根据其异常程度选择性加做荧光原位杂交和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检测.结果 其中Y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17例(0.20%,17/8595).Y染色体异常遗传自父亲的13例(0.15%,13/8595),4例(0.04%,4/8595)为新发异常.13例遗传性变异中有11例(84.6%)为遗传自父亲的inv(Y),其余2例分别为46,X,t(Y;22) (q12;pl0)和46,X,del(Y)(q12).4例新发的Y染色体异常包括两例数目异常,均为嵌合体47,XYY/46,XY,两例结构异常:46,X,del(Y)(q12)和46,X,i(Y) (p10)/46,XY.结论 产前诊断中发现的Y染色体结构异常多遗传自父亲,其中Y倒位可以稳定遗传,新发的Y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可能源于异常的减数分裂,其发生机理和对胎儿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曾艳;许平;范佳呜;张丽芳;钱飞燕;钱磊;罗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