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1例

段振忠;耿松梅;袁景奕;王梅;曾维惠;王俊民;彭振辉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 阿维A
摘要: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临床表现较为严重,维甲酸类药物具有抗角化、抗炎、免疫调节及抑制皮肤良、恶性肿瘤的多种药理作用.笔者采用阿维A联合干扰素IFNα-2b、甲泼尼龙治疗1例难治性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9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复方甘草酸苷内服联合UVB照射治疗)和对照组(46例,UVB照射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PAS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罗文辉;陈晖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病情轻重、患者对维甲酸耐受情况,剂量个体化使用阿维A治疗中重度银屑病30例.结果30例病例均获得满意疗效,起效时间多数在于1周之内,4周内完全控制症状.仅1例因肝酶升高被终止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瘙痒、口干及唇炎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能缓解.结论阿维A治疗银屑病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钱利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Addison病1例

    报告1例以皮肤色素沉着为突出表现的Addison病.患者男,37岁.全身皮肤变黑8年、恶心呕吐1周.体检:P110次/min,BP 80/60 mmHg.精神萎靡,体形消瘦,巩膜轻度黄染,唇、口腔黏膜和牙龈呈蓝黑色,全身皮肤呈弥漫性黑褐色色素沉着,以额、面、下肢为著,胫前散在数个色素脱失斑.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多.化验发现血皮质醇明显降低,ACTH升高.CT提示:两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生伴左侧肾上腺腺瘤形成.诊断:Addison病,肾上腺危象.补充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好转.

    作者:丁颖果;方红;方德仁;薛小军;王懿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TGF-β与毛囊发育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包含一系列相关蛋白,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βs(TGF-βs),激活素/抑制素和骨形态形成蛋白.其中TGF-β在哺乳动物有三种亚型:TGF-β1,TGF-β2和TGF-β3.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多种信号途径均涉及TGF-β.转基因或基因敲除鼠改变了TGF-β超家族信号途径,其表型表明TGF-β是毛囊发育所必需的.然而,TGF-β在毛囊发育中的确切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郑源泉;许成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

    报告1例酸菜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儿女,10岁.面部红肿伴灼热及胀痛1天,尿蛋白(1+).地塞米松静脉滴注,5 mg/d,治疗3 d,肿胀明显减轻,尿常规恢复正常.

    作者:季福玲;何勤;蒋燕萍;余德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weet综合征伴全身泛发水疱1例

    患者女,52岁.因腹痛5天,发疹4天,头痛1天入院.患者以颜面、颈、四肢及背部弥漫分布葡萄大小红色斑丘疹,覆大小不等痛性水疱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高度水肿伴大量成熟及碎裂中性粒细胞、单一核细胞浸润.系统性使用皮质醇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汤晓燕;程浩;郑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微创摘除术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46例

    本科自2000年2月~2005年5月应用微创摘除术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4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皮肤病变调查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皮肤病变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国家认定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地区紫阳县蒿坪镇、平利县八仙镇,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和临床诊断暂行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阳性病例皮肤体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1例砷中毒患者中有不同程度手脚皲裂139例(57.68%),皮肤过度角化94例(39.00%),色素脱失84例(34.85%),色素沉着14例(5.80%).结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以皲裂、角化人数多,脱色次之,色沉少;皮肤损害从皲裂角化开始,随后出现脱色和色沉.

    作者:曹文发;刘军;胡运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酒渣鼻的关系.方法对55例酒渣鼻患者的血清HP-IgG抗体浓度、消化道症状及抗HP治疗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酒渣鼻患者的血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抗HP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HP感染与酒渣鼻的发生及加重有关.

    作者:王忠永;邱会芬;张建明;王秀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体外药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支原体试剂盒做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脲脲原体体外敏感药物前三位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耐药前二位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在医院周边地区解脲脲原体耐药普遍.治疗其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疾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如条件不许可时,首选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

    作者:庄殿英;彭洁;马发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目的使用双向电泳(2-DE)比较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的差异,从分子水平探索紫外线辐射所致皮肤细胞蛋白整体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Imaging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676±21和693±28,平均匹配的点数分别为583.43±29.13和591.46±27.23,匹配率达86.22%和85.31%.②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563.47±19.33.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17个,其中1个点仅在UVA辐射前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另4个点仅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表达;7个点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5个点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上差异点的发现为研究紫外线对皮肤作用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作者:陈斌;毕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梅毒性虹膜睫状体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头痛、眼、眼眶疼痛,畏光、流泪2个月于2005年7月31日就诊.1年前全身不明原因出现皮诊,不痛不痒,未予重视.RPR阴性,之后一直未检查.外院眼科仅给予眼药水及眼膏外用,口服克拉霉素未见效.体检:外阴及全身其他部位未见皮疹.

    作者:方菊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肇庆市2029例孕产妇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肇庆市孕产妇梅毒流行状况.方法按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的统一部署开展梅毒筛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发现孕产妇梅毒患者14例,筛查人群感染率为0.69%,无/待业孕产妇的梅毒感染率高;未婚较已婚孕产妇的梅毒感染率高;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有婚外性行为的占42.9%;病例的婚检率较低,只有21.4%.结论肇庆市孕产妇的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已危害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开展全方位性病监测工作和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

    作者:邓仲明;陈勇;崔健祥;刘宇崙;陈发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瘤型麻风误诊为寻常型银屑病1例分析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文报告1例以寻常型银屑病样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提示:临床医师遇可疑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鉴别,综合分析,必要时应做细菌涂片及皮肤病理学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段振忠;王琼玉;刘平;王梅;邓云山;王俊民;冯义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中马拉色菌检测

    目的调查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皮损处及非皮损处马拉色菌存在的状况.方法应用直接镜检及派克墨水染色镜检法对37例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患儿皮损及非皮损处马拉色菌进行检测.结果直接镜检均见到念珠菌孢子和/或菌丝;染色后镜检马拉色菌,皮损处阳性率为37.84%(14/37),其中4例(+),4例(2+),6例(3+);非皮损处阳性率35.14%(13/37),其中9例(+),4例(2+).皮损处(2+)及(3+)的阳性例数较多.结论提示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可能合并有马拉色菌感染.

    作者:王瑞;李小红;于建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口交导致阴茎冠状沟淋菌性脓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阴茎冠状沟处肿痛10天、流脓3天.自诉发病前3天被娱乐场服务小姐牙齿咬伤阴茎,未做处理,伤后第3天,伤处开始出现红肿、胀痛,并逐日加重,伤后第7天,伤处疼痛加剧并有脓液流出,无尿频、尿急、尿痛,在外院诊治,予左氧氟沙星0.4 g静滴,1次/d,连用3天,未见好转而来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安广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药联合UVN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万应胶囊、中药外洗方熏洗联合UVN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口服万应胶囊2粒,2次/d,加中药外洗方熏洗联合UVN照射治疗,共4周;对照组16例,UVN照射同时外用地塞米松霜治疗.运用PASI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PASI评分治疗前为10.93±2.26,治疗后为2.43±2.08,有效率82.14%.对照组有效率4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UVN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好.

    作者:贺雪文;吴芝英;侯爱华;陈娅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3年6月~2003年9月采用中草药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70例,同时以郁金银屑片治疗组做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三氯乙烯引发的职业性皮肤病.方法对本院2003~2004年收治的6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新工人,潜伏期平均25天,发病剧烈程度与所接触三氯乙烯浓度不成正比,无明显剂量-效应关系;3例皮损为重症多形红斑,另3例为剥脱性皮炎;其中4例伴严重肝损害.结论皮肤科医生应加强对三氯乙烯引发的药疹样皮炎的认识,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李红;梁霄;王治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U-VEGF-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和鉴定针对VEGF的发卡样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方法人工合成一对互补并编码相应短发夹状VEGF-siRNA的寡核苷酸链,将其插入到pSilencerTM 2.1-U6 neo载体中,经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采用电转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和人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中,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VEGF-siRNA的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ELISA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经测序证明pU-VEGF-siRNA序列正确;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VEGF-siRNA的细胞;转染pU-VEGF-siRNA载体后,A375和LOVO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测序结果表明发卡样的VEGF-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A375和LOVO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并可特异性封闭VEGF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U-VEGF-siRNA载体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陶娟;涂亚庭;张晓冰;刘业强;李延;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