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颖果;方红;方德仁;薛小军;王懿娜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皮肤病变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国家认定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地区紫阳县蒿坪镇、平利县八仙镇,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和临床诊断暂行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阳性病例皮肤体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1例砷中毒患者中有不同程度手脚皲裂139例(57.68%),皮肤过度角化94例(39.00%),色素脱失84例(34.85%),色素沉着14例(5.80%).结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以皲裂、角化人数多,脱色次之,色沉少;皮肤损害从皲裂角化开始,随后出现脱色和色沉.
作者:曹文发;刘军;胡运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报告1例酸菜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儿女,10岁.面部红肿伴灼热及胀痛1天,尿蛋白(1+).地塞米松静脉滴注,5 mg/d,治疗3 d,肿胀明显减轻,尿常规恢复正常.
作者:季福玲;何勤;蒋燕萍;余德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三氯乙烯引发的职业性皮肤病.方法对本院2003~2004年收治的6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新工人,潜伏期平均25天,发病剧烈程度与所接触三氯乙烯浓度不成正比,无明显剂量-效应关系;3例皮损为重症多形红斑,另3例为剥脱性皮炎;其中4例伴严重肝损害.结论皮肤科医生应加强对三氯乙烯引发的药疹样皮炎的认识,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李红;梁霄;王治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75 mg,3次/d,盐酸西替利嗪10 mg,1 次/d,对照组48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均于治疗后第14,30天复诊.结果14天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50.00%,对照组有效率31.25%,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x2=1.24,P>0.05);30天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2.26%,对照组有效率58.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7.65,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金春玉;王鹏;翟静波;金哲虎;崔艾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文报告1例以寻常型银屑病样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提示:临床医师遇可疑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鉴别,综合分析,必要时应做细菌涂片及皮肤病理学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段振忠;王琼玉;刘平;王梅;邓云山;王俊民;冯义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使用双向电泳(2-DE)比较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的差异,从分子水平探索紫外线辐射所致皮肤细胞蛋白整体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Imaging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676±21和693±28,平均匹配的点数分别为583.43±29.13和591.46±27.23,匹配率达86.22%和85.31%.②UVA辐射前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563.47±19.33.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17个,其中1个点仅在UVA辐射前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另4个点仅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表达;7个点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5个点在UVA辐射后成纤维细胞中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UVA辐射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上差异点的发现为研究紫外线对皮肤作用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作者:陈斌;毕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肇庆市孕产妇梅毒流行状况.方法按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的统一部署开展梅毒筛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发现孕产妇梅毒患者14例,筛查人群感染率为0.69%,无/待业孕产妇的梅毒感染率高;未婚较已婚孕产妇的梅毒感染率高;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有婚外性行为的占42.9%;病例的婚检率较低,只有21.4%.结论肇庆市孕产妇的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已危害妇女及新生儿的健康,开展全方位性病监测工作和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
作者:邓仲明;陈勇;崔健祥;刘宇崙;陈发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头痛、眼、眼眶疼痛,畏光、流泪2个月于2005年7月31日就诊.1年前全身不明原因出现皮诊,不痛不痒,未予重视.RPR阴性,之后一直未检查.外院眼科仅给予眼药水及眼膏外用,口服克拉霉素未见效.体检:外阴及全身其他部位未见皮疹.
作者:方菊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9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复方甘草酸苷内服联合UVB照射治疗)和对照组(46例,UVB照射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PAS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罗文辉;陈晖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酒渣鼻的关系.方法对55例酒渣鼻患者的血清HP-IgG抗体浓度、消化道症状及抗HP治疗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酒渣鼻患者的血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抗HP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HP感染与酒渣鼻的发生及加重有关.
作者:王忠永;邱会芬;张建明;王秀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52岁.因腹痛5天,发疹4天,头痛1天入院.患者以颜面、颈、四肢及背部弥漫分布葡萄大小红色斑丘疹,覆大小不等痛性水疱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高度水肿伴大量成熟及碎裂中性粒细胞、单一核细胞浸润.系统性使用皮质醇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汤晓燕;程浩;郑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5岁.阴道脓性分泌物反复发作1年.X光片检查发现阴道内柳叶形金属发夹1枚.
作者: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体外药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支原体试剂盒做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脲脲原体体外敏感药物前三位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耐药前二位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在医院周边地区解脲脲原体耐药普遍.治疗其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疾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如条件不许可时,首选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
作者:庄殿英;彭洁;马发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抗生素依据.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从患者中分离培养的支原体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培养支原体301株,其中单纯UU 227株、单纯MH 11株、UU和MH混合感染63株,对UU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为交沙霉素,耐药率高者为环丙沙星.结论应根据对支原体耐药性的检测及药敏试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规范用药.
作者:缪小佟;邹建话;梁思哲;梅慧芳;张印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痒疹与寻常性痒疹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嗜酸性痒疹(A组)30例、寻常性痒疹(B组)30例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共同点:皮损形态、分布、瘙痒程度、发作情况、病程、浅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相似.主要差异:A组男女比9:1,B组1:1.3;A组嗜酸细胞明显升高,>10%者占96.67%,4例骨穿检查可除外血液病,B组嗜酸细胞无明显变化,均<4%;A组IgE明显升高,8585~23378 U/ml,B组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A组显示真皮中、上层散在嗜酸细胞,B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嗜酸性痒疹非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亦非痒疹类疾病,而是一种独立性疾病.
作者:谷雪虹;潘靖;吴大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临床表现较为严重,维甲酸类药物具有抗角化、抗炎、免疫调节及抑制皮肤良、恶性肿瘤的多种药理作用.笔者采用阿维A联合干扰素IFNα-2b、甲泼尼龙治疗1例难治性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段振忠;耿松梅;袁景奕;王梅;曾维惠;王俊民;彭振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皮损处及非皮损处马拉色菌存在的状况.方法应用直接镜检及派克墨水染色镜检法对37例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患儿皮损及非皮损处马拉色菌进行检测.结果直接镜检均见到念珠菌孢子和/或菌丝;染色后镜检马拉色菌,皮损处阳性率为37.84%(14/37),其中4例(+),4例(2+),6例(3+);非皮损处阳性率35.14%(13/37),其中9例(+),4例(2+).皮损处(2+)及(3+)的阳性例数较多.结论提示婴幼儿擦烂性念珠菌病可能合并有马拉色菌感染.
作者:王瑞;李小红;于建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科于2004年6月~2005年3月采用泛昔洛韦联合大功率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兰英;邢卫斌;刘文芳;付国俊;叶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和鉴定针对VEGF的发卡样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方法人工合成一对互补并编码相应短发夹状VEGF-siRNA的寡核苷酸链,将其插入到pSilencerTM 2.1-U6 neo载体中,经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采用电转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和人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中,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VEGF-siRNA的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ELISA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经测序证明pU-VEGF-siRNA序列正确;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VEGF-siRNA的细胞;转染pU-VEGF-siRNA载体后,A375和LOVO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测序结果表明发卡样的VEGF-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A375和LOVO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并可特异性封闭VEGF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U-VEGF-siRNA载体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陶娟;涂亚庭;张晓冰;刘业强;李延;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明确产生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nti-keratin autoantibody,AK auto Ab)的B细胞的类群和定位.方法取SPF级C57BL/6小鼠的腹腔细胞及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ELISA方法分析培养细胞分泌AK auto Ab的水平,ELISPOT方法分析分泌AK auto Ab的细胞数.结果腹腔细胞中分泌AK auto Ab的细胞数远多于脾细胞,其分泌的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脾细胞.结论AK auto Ab主要来源于腹腔B细胞,B1细胞可能是产生AK auto Ab的主要细胞.
作者:邢影;李巍;付萌;田蓉;韩骅;王刚;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