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峰
目的 研究DNA循环测序中一些常见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循环测序中模板、引物、测序反应条件及其产物的纯化等常见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测序模板浓度过低,则核苷酸曲线的信:噪比小,甚至不出现荧光信号.模板浓度过高,判读的核苷酸长度降低;引物的长度、G+C含量及Tm值对测序结果无明显影响;模板中的离子对测序反应有抑制作用;改变变性、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或甘油对某些DNA模板的序列测定有较好的效果;测序反应产物纯化后如有残余的荧光染料,则会干扰测序仪对核苷酸的自动判读,但序列能进行人工校正.结论 序列质量与模板的纯度、浓度有明显的关系.对一些具有特殊结构DNA,调整循环反应条件或使用添加剂能获得较好测序结果;利用70%乙醇沉淀法是首选的测序反应产物纯化方法.
作者:何云贵;房海燕;夏昆;夏家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 男,27岁.其妻第1胎足月顺产一男婴,面部畸形,无鼻孔.第2胎孕3个月时自然流产.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双方无化学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表型和智力均正常,双方家族中无异常孕产史.
作者:许平;俞信忠;曾艳;雷谢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依据mtDNA剑桥序列[1]为相对标准序列,mtDNA COⅡ/tRNALys基因间的小非编码区V含有2个9bp串联重复序列(CCCCCTCTA).1983年,Cann和Wilson[2]应用RFLP分析,首次发现该区域有长度变化;随后Wrischnik等[3]以序列分析证实该区域长度变化是由于9bp重复序列缺失一个拷贝而产生.早期研究认为,该缺失为起源于亚洲的人种所特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多重起源性[4-6],不同人种群9bp缺失频率及分布不同[7-10]使其成为研究人种遗传分化的重要靶点.我们运用PCR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北京地区汉族人mtDNA 9bp序列多态频率,并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地域人种mtDNA 9bp序列多态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李琦;谷志远;赵亚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与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及先兆子痫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对27位生过NTD患儿的母亲和24位生过正常孩子的母亲,以及57例患过先兆子痫的妇女和120名正常对照妇女进行了MTHFR等位基因检测.结果 (1)正常对照母亲组中VV基因型的频率为0.13,而生过NTD患儿母亲组中VV基因型的频率为0.33,携带VV基因型的母亲生NTD患儿的危险性比非VV基因型的母亲提高3倍;(2)患过先兆子痫的妇女组中VV基因型的频率为0.31,而未患过先兆子痫的对照组中VV基因型的频率为0.15,VV基因型的妇女患先兆子痫的危险性比非VV基因型的妇女提高2.5倍.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与NTD及先兆子痫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克深;郑冬梅;薛雅丽;孙延芝;陈黎明;郭劲柏;张贵寅;李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基因中常见多态位点Hind Ⅲ基因多态性对单纯肥胖症儿童血脂、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皮下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92例单纯肥胖症儿童的Hind Ⅲ-LPL基因多态性,并测定了血脂、BMI及机体3个测量部位(肱二头肌、肩胛下、腹壁)的皮褶厚度等.结果 H+H+-LPL基因型肥胖儿童的血甘油三酯(TG)、LDL-C、ApoB含量及BMI、肱二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皮褶均数等,均明显高于H+H--LPL基因型肥胖儿童.结论 LPL-Hind Ⅲ基因多态性对单纯肥胖症儿童的血脂与BMI水平,总胆固醇(TC)以及皮下脂肪在机体各部位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郭锡熔;陈荣华;莫宝庆;刘倩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家系1 先证者,女,51岁.因双侧腹股沟肿物1年余,伴右骶髂关节疼痛7个月,加重1月入院.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发现子宫颈左后方、宫颈及宫体之间有一鸽蛋大的硬性包块,行宫颈癌根治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1)宫颈宫体交界处左后侧中肾癌;(2)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性中肾癌;(3)子宫体、子宫内膜、子宫颈粘膜、双侧输卵管及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追溯患者之家族史发现先后有4代人患有子宫颈癌和乳腺癌.见图1.
作者:陆药丹;丁彦青;罗深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汉族人群中139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方法 应用多重PCR方法对139个位点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Gene ScanTM、GenotyperTM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这些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为0.35~0.89,其中88%的杂合度>0.60,PIC为0.32~0.88,94%位点的PIC>0.50.结论 微卫星位点有较高的多态信息量,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遗传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文涛;徐红岩;赵进英;丁伟;江宏铨;顾鸣敏;薛京伦;陈家伦;方福德;陈竺;金力;黄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例1 男,27岁.婚后2年余,其妻怀孕3次均在孕2个月左右发生死胎.夫妇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作者:李淑霞;张贵才;辛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分期的胃癌p53基因突变与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内境(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73例胃癌患者行术前分期,同时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内镜活检组织标本p53基因突变及MSI.结果 p53基因总突变率为54.8%;T3期(64.3%)和T4期(67.9%)突变率明显高于T1(0)或T2期(25.0%)病例(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突变率为67.6%,亦明显高于无转移时的41.7%(P<0.05).MSI总检出率为37.0%;与癌的浸润深度无关,T1~T4期癌MSI的检出率分别为40.0%、33.3%、39.3%和34.5%(P>0.05);但有淋巴结转移组MSI的检出率为51.4%,明显高于无转移的22.2%(P<0.05).p53基因突变组,MSI检出率(42.5%)较无突变组(30.3%)有增高趋势,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53基因改变与MSI可能分别代表了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不同分子病理学机理,两者均不同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恶性行为,对临床分析胃癌的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作者:郭文;张亚历;吴保平;张立力;周殿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特发性心肌病.已证实HCM是儿童及青年人猝死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1%~6%[1,2].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在无任何症状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因剧烈运动发生猝死,因此,从分子水平对HCM进行研究,对于阐明该病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学者[3-6]研究发现某些HCM与线粒体(mtDNA)的缺失和点突变有关.我们应用PCR、PCR-SSCP及PCR产物直接银染测序技术,对19例HCM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tDNA进行研究,以探讨HCM与mtDNA点突变的关系.
作者:郝志新;张丽容;张丽珊;黄鹰;尹桂芝;乔增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基因Ala 55Val(A55V)变异与中国人脂代谢、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 用PCR-RFLP检测359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人[据1997年ADA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者(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193例,2型糖尿病166例]UCP2基因A55V变异的基因型,局部体脂分布参数用核磁共振仪(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定.结果 在NGT组中,UCP2基因A55V变异与女性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股部皮下脂肪面积(femoral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area,FA)相关(P值分别为0.0246及0.0017);与男性的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相关(P=0.0072).在2型糖尿病组中,同样可以发现UCP2基因A55V变异与女性的FA相关(P=0.0150).AA纯合子的女性(无论是NGT还是2型糖尿病)具有较低的FA.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CP2基因A55V变异与FA(NGT女性:P=0.0098;2型糖尿病女性:P=0.0071)、BMI(NGT女性:P=0.0016)以及TG水平(NGT男性:P=0.0040)相关.结论 UCP2基因A55V变异与中国女性的FA(无论是在NGT还是在2型糖尿病组中)及BMI(在NGT组中)相关,因此UCP2基因该变异参与了中国女性的体脂含量及分布的调节.
作者:郑以漫;项坤三;张蓉;贾伟平;陆俊茜;唐峻岭;李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4(human interleukin-4,hIL-4)基因转染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IL-4-SN)将hIL-4基因导入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 G2细胞.台盼蓝拒染、瑞式染色、放射免疫测定、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原位杂交、PCR-ELISA等方法检测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甲胎蛋白合成、原癌基因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 转染IL-4基因后Hep G2细胞生长速度减慢(P<0.05),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细胞形态趋于向正常肝细胞转化.甲胎蛋白分泌量(3.26±1.43ng·106cells-1·24h-1)较未转基因细胞(15.6±0.67ng·106·cells-1.24h-1)降低(P<0.05);原癌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降低(P<0.01).结论 hIL-4基因转染可诱导肝母细胞瘤分化及下调端粒酶活性.
作者:付劲蓉;李成荣;杨锡强;李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儿进行骨髓移植,患儿基因突变型为CD41-42/654,移植同胞哥哥的骨髓850 ml,有核细胞:5.6×108/kg,CD34+细胞:7.8×106/kg,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5.7×105/kg,HLA-DR一个位点不合,血型相同,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16mg/kg、环磷酰胺:200mg/kg、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88mg/kg,环孢A和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结果 移植后出现Ⅱ度急性GVHD和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均获得控制.白细胞(WBC)移植后14天为1.1×109/L,中性粒细胞0.4×109/L,18天WBC 4.5×109/L,由于受更昔洛韦副作用影响,WBC曾一度下降,3个月后恢复正常,血小板(Plt)移植后86天>50×109/L,5个半月恢复正常,移植后128天血红蛋白(Hb)升至106g/L,后一次输血时间为移植后103天.移植前平均每月输血200ml,移植103天后至今6个多月未输血,Hb保持在110g/L以上.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已转为供者的.结论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途径.治疗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间质性肺炎),更昔洛韦用量要足,疗程要够.
作者:朱为国;杨明;邢献志;何岳林;庄晓青;官贵先;钱新华;程少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 男,30岁.结婚5年,其妻自然流产2次,妊娠间隔1年,均在孕40余天时,无明显诱因发生流产.孕期妊娠反应不重,无患病、服药史及有害物质接触史.夫妻表型正常,既往健康,非近亲婚配.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核型(图1)为46,XY,t(12;17)(q21;q25),其妻核型正常.
作者:丁明;焦云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类连接蛋白基因26(connexin 26,Cx26)的调控机理.方法 对Cx26基因转译起始点上游的一个Dnase-1超敏区片段1.6kb进行序列分析和CAT报告基因分析.结果 Cx26-1.6kb片段具有启动子功能.结论 Cx26-1.6kb中含有2个GT盒(分别位于-6158bp和-6213bp),1个TTAAAA盒位于-6237bp,这是在人类Cx26基因中新发现的第2个启动区.
作者:彭白露;张洵;周鸣;曾朝阳;李桂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了解早幼粒白血病基因和维甲酸受体α(promyelocytic leukemia-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PML-RARα)的致病机理,对野生型PML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报道,结合本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结果,提示PML的高表达有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PML可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且PML功能的发挥与其3个重要功能区和核内定位有关;PML与APL发病有关.表明PML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
作者:周励;陈国强;沈志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 女,30岁,婚后4年先后4次自然流产,孕期分别为50天~4个月.孕期无患病及不良因素接触史.患者母亲孕7产7,无流产及分娩畸形儿史,家族中已婚者也无类似病史.
作者:侯晓文;王欣萍;佟卫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先证者(Ⅲ10) 男,18岁,学生.因发作性睡眠1年伴猝倒发作10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白天发作性睡眠,多在白天上课时,有时会在进食中或饭后静坐时,突感睡意浓厚,随即不可克制地入睡,每次发作持续约30分钟左右,多伴自醒,偶为唤醒,每天发作3~5次.近10天前与同学笑谈时,突感双下肢无力,随即跪倒在地,无意识丧失,持续约半分钟好转.患者否认有失眠症,既往无脑炎及脑外伤史.内科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脑电图均正常,空腹血糖、血清钾、钠、氯、钙、磷、T3、T4均正常,脑脊液、肝、肾功能均正常.入院后给予丙咪嗪等药物治疗20天,好转出院.
作者:徐会厂;冯美香;李松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 男,34岁,因其妻自然流产1次及生育1例发育迟缓儿就诊.夫妻表型和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双方均未接触有害物质.
作者:徐庭红;朱玲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染色体)阴性、变异型Ph染色体及伴有其它染色体异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bcr/abl融合基因.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伴有8种不同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CM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3例变异型Ph和7例有标准型Ph的CML患者均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在2例Ph阴性患者中,1例核型为46,XY,t(9;18)的患者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另1例核型46,XY,inv(2)的患者为阴性.结论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够可靠地检测CML的bcr/abl融合基因,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CML患者中可能有其它的事件引发CML.
作者:朱宝生;沈晓梅;李春华;赖洵;李永刚;史克倩;冯怀英;王瑞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