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发疹性黄瘤病合并高脂蛋白血症V型1例

丁杰能;曾文军

关键词:发疹性, 黄瘤病, 高脂蛋白血症, 疾病患者, 系统性疾病, 缺乏运动, 全身, 临床资料, 分布, 治疗, 医院, 酗酒, 疼痛, 四肢, 湿疹, 瘙痒, 躯干, 家族, 抽烟, 暴食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全身散在分布淡黄色丘疹20余天.20余天前患者全身成批出现散在分布的淡黄色丘疹,以四肢和躯干为甚,伴轻瘙痒,无疼痛和明显不适,当地医院按“湿疹”治疗(具体不详),无效.平素体健,缺乏运动,近1月有暴饮暴食和酗酒、抽烟史,系统性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皮巨大盘状红斑狼疮致瘢痕性脱发1例

    患者男,61岁.外伤后头皮反复破溃、结痂30余年.头顶部正中有一约10.0cm×5.0cm大淡红色浸润性斑块,质韧,凹凸不平,局部萎缩,边缘隆起,界清,有与皮损形状一致的脱发区.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附属器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诊断:盘状红斑狼疮.

    作者:牛悦青;吴艳;涂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以温敏凝胶为光敏剂载体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以温敏凝胶为光敏剂载体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温敏凝胶组、灭菌用水组和基质霜组,每组各50例.3组分别采用以温敏凝胶、灭菌用水及基质霜为光敏剂载体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每7~10天治疗1次,第4次治疗后3个月时判定疗效.结果 温敏凝胶组、灭菌用水组和基质霜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00%,60.00%和64.00%;复发率分别为9.50%,30.00%和28.10%,温敏凝胶组疗效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复发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温敏凝胶为光敏剂载体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明显优于以注射用水及基质霜为载体的光动力疗法,但3组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朱永军;聂敏艳;徐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上海市嘉定区性病门诊患者402例性伴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性病门诊患者的性伴告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嘉定区5家二级医院2010年6月-8月的性病门诊就诊患者在诊疗结束后做拦截问卷.结果 本次共调查就诊者433例,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有效率92.84%.因性伴告知而就诊占6.71%;自诉感染源:17.16%商业性伴,24.63%固定性伴或配偶,11.94%临时性伴;性病知识平均得分为(3.57±1.86)分;认为有必要将病情告知性伴的占80.85%,其中98.22%选择自己告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过程中获得医务人员提供性伴告知服务、性病知识得分高、自报感染源为非商业性伴的就诊者“性伴告知”的意愿较高.结论 多数在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具有性伴告知意愿,医务人员要利用就诊机会,加强性病知识宣教,强调性伴告知的重要性,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作者:殷方兰;戴依群;石国政;何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双手及足背出现色素减退斑及色素沉着22年,逐渐加重15年.患者5岁时双手及双足皮肤始出现散在分布的白斑,随年龄增长,白斑逐渐增多,且其周围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斑,无不适.否认手、足反复冻伤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其母亲及弟弟均有相同皮损.体检:智力及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腕部、背部、手指伸侧、双足背部及足趾伸侧可见点状至黄豆大褐色斑,互不融合,呈网状间杂有色素脱失性白斑(图1~2).双颊部有雀斑样损害.诊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作者:江彬彬;江潍岩;宋来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白癜风患者血清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检测

    目的 探讨体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40例白癜风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过氧化氢( H2O2)、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白癜风患者CAT浓度(9.31±6.52) U/mL明显低于对照组(33.05±9.47) U/mL,其进展期CAT浓度(7.3±6.01) U/mL明显低于稳定期(13.05±6.11)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白癜风患者H2O2和GSH-P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癜风的发生可能与血清氧化物-抗氧化物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进;李伟;李世远;黄培勇;林瑞彬;陆健群;黄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Fox-Fordyce病1例

    患者女,22岁.双侧腋窝出现丘疹伴瘙痒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角栓形成,毛囊壁可见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并有汗腺导管扩张,毛囊漏斗部周围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诊断:FoxFordyce病.予口服异维A酸10mg,2次/d,0.1%维A酸乳膏及新霉素氟轻松乳膏局部外用至皮损好转.

    作者:江阳;闫国富;万远芳;刁庆春;黎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羊膜上皮干细胞对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对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 从足月分娩的人胎盘中剥离羊膜,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hAECs),并在体外使用合表皮生长因子的LG-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定向诱导等鉴定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构建兔耳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左耳创面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右耳创面注射羊膜上皮细胞悬液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中hAECs表达干细胞标志物SSEA-4和OCT-4,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1个月后,兔子右耳瘢痕比左耳瘢痕薄,HE染色示:移植干细胞组有效的抑制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纤维化面积较小.在激光共聚焦细胞仪下可发现移植的hAESCs存活.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症反应,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的形成.这可能成为瘢痕预防和治疗的新手段和切入点.

    作者:江兰;刘世宇;李海建;余春艳;金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113例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233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2次/周)和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每晚1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按照不同标准分别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按皮损类型、数量、颜色、肿胀程度分类评价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1.06%、61.06%、73.45%和74.77%,对照组是46.67%、46.67%、58.33%、59.13%,两组间不同程度皮损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面膜综合疗法能降低各项皮损严重程度分级.结论 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Ⅰ~Ⅲ度寻常痤疮疗效明显.

    作者:曾雪;刘瓦利;赵婷;赵俊英;瞿幸;徐志莉;田野;崔炳南;吴小红;张晓红;沈冬;丁旭;华华;闫雨荷;王煜明;乔丽;陈弘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合并Graves病1例

    患者女,28岁.背部反复出现水疱,伴瘙痒5个月,加重并泛发至全身4天,病程中同时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皮损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提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皮肤病和甲状腺疾病分别经糖皮质激素和同位素治疗得到缓解.

    作者:黄翀;陈连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含铁血黄素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右小腿出现晴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3年余.约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小腿伸侧出现一米粒大暗红色丘疹,不伴疼痛和瘙痒,未予诊治.皮损逐渐增大至直径约2.5cm的结节.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及食欲可.否认发疹前局部有蚊虫叮咬及外伤史.

    作者:冉立伟;兰东;贾红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中△Np63的表达

    目的 观察△Np63在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30例鲍温病及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p63的表达水平,并对该3组标本△Np63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在鲍温病的皮损组织中,△Np63主要在表皮全层细胞中弥漫性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Np63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p =0.004),即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外周基底样细胞表达,在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中有弱弥漫性表达.△Np63在鲍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部位的鲍温病和皮肤SCC组组织中,△Np6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p63多考虑是未分化及低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作者:杜红霞;吴潞明;刘彤云;郑博文;何黎;李谦;顾华;孙东杰;涂颖;邹勇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3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Kasbach-Merritt综合征的疗效,探讨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1990年3月-2010年12月诊治的38例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年12月以前收治的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予尿素联合激素治疗;2006年1月后收治的18例患儿设为治疗组,予长春新碱联合平阳霉素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35天~9个月,平均3.6个月;临床均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巨大血管瘤,合并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3例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对照组治愈17例,死亡3例,治疗组治愈17例,另1例继续治疗中,但瘤体明显缩小,血小板已恢复正常,且未再出现出血情况.结论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临床少见,应根据患儿的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尽早确诊,降低误诊率,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尽早诊治,这对预后起关键作用.激素治疗是国际公认疗法,但是长春新碱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新奎;李鹏;郭正团;徐泉;高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狒狒综合征并发红皮病1例

    患者女,47岁颈部、双侧腋窝、腰骶部及双股虹斑肿胀7天,加重伴发热4天.患者接触汞后,上述部位出现红斑,并出现红皮病样表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蛋白水平降低.尿汞水平正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红斑消退,血清转氨酶水平下降.

    作者:孔祥君;卢桂玲;冯文利;华银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左侧颈部、左上肢及左下肢出现带状分布的丘疹和斑块26年.26年前,患者左侧颈部、左上肢屈侧、足跟内侧、前左内踝及左大腿内侧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红色丘疹及斑块,偶有瘙痒,部分皮损渐增厚,颜色变为浅棕红色.天气转凉后皮损白行缓解,颜色变淡和变薄.

    作者:罗颖;晏洪波;张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患者女,38岁.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年.近3周来,全身出现粟粒大紧张或松弛性水疱,尼氏征(-),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示:IgA,IgG,IgM和C3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诊断: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予泼尼松和沙利度胺治疗2周后,症状已被控制.

    作者:马晓蕾;刘艳;徐宏俊;蔡林;贾军;张建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患者皮损T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T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寻常性银屑病(斑块型)患者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的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健康人的皮肤组织中CD3,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银屑病皮损的表皮层CD3,CD4及CD8T细胞降低不明显,真皮层CD3,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CD3+、CD4+和CD8+T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郝勇;石继海;韩慧;吉木斯;张晓燕;杨月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种拔甲方法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嵌甲性甲沟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嵌甲性甲沟炎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0例采用全甲拔除术,B组40例采用部分拔甲术联合甲根刮除术,C组40例采用部分拔甲术,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B组(4±2.57,89.13%和10.87%)和C组(4±1.58,90.91%和9.09%)均优于A组(8±2.38,66.67%和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是B组和C组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 部分拔甲联合甲根刮除术和部分拔甲术的疗效优于全甲拔除术,且患者痛苦小,依从性好;而且部分拔甲术所需手术器械少,操作技术简单,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宋美利;李婉妮;黄海莉;李翠;武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角化棘皮瘤误诊1例

    患者男,78岁.右颧部皮损1月余.曾多次在外院被诊断为“毛囊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等.行手术切除皮损并送病理检查.诊断:角化棘皮瘤.

    作者:阮光洪;郑博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天疱疮小鼠模型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天疱疮( pemphigus)是一种机制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研究和制作其动物模型对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法.本文就国内外天疱疮的小鼠模型(Dsg3-/-鼠,过继免疫的Rag2-/-小鼠,Dsc3缺陷小鼠,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致病性)及人皮肤移植免疫缺陷鼠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闫璐;曾抗;周再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银屑病合并蛋白尿38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确诊为银屑病的全部住院患者,排除尿路感染及药物(如环孢素A等)性肾损害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如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肿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乙肝患者、泌尿系结石和狼疮性肾病等继发性肾病患者.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阿衣古力·玉素甫;古丽娜;张祥月;杨克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