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古力·玉素甫;古丽娜;张祥月;杨克健
目的 观察XH超高频皮肤整形手术仪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曲安奈德注射液和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匀后,在14例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皮损局部注射,再用XH超高频皮肤整形手术仪清除瘤体.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痊愈12例,显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 XH超高频皮肤整形手术仪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俊杰;黄旭腾;王阿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22岁.全身泛发性红斑、水疱伴瘙痒12天.临床表现为全身对称性分布多数红斑,红斑基础上见绿豆至蚕豆大水疱,呈环状排列,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疱底及周围真皮乳头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诊断:疱疹样皮炎.曾因发病前有明确服药史被误诊为药疹.
作者:雷微;陈永艳;袁伟;罗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性病门诊患者的性伴告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嘉定区5家二级医院2010年6月-8月的性病门诊就诊患者在诊疗结束后做拦截问卷.结果 本次共调查就诊者433例,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有效率92.84%.因性伴告知而就诊占6.71%;自诉感染源:17.16%商业性伴,24.63%固定性伴或配偶,11.94%临时性伴;性病知识平均得分为(3.57±1.86)分;认为有必要将病情告知性伴的占80.85%,其中98.22%选择自己告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过程中获得医务人员提供性伴告知服务、性病知识得分高、自报感染源为非商业性伴的就诊者“性伴告知”的意愿较高.结论 多数在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具有性伴告知意愿,医务人员要利用就诊机会,加强性病知识宣教,强调性伴告知的重要性,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作者:殷方兰;戴依群;石国政;何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T-bet,GATA-3和RORC在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T-bet基因△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27.70和16.10,患者组T-bet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GATA-3基因△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18.25和36.27,患者组GATA-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RORC基因△Ct值分别为2.00±0.46与3.29±1.57,患者组RORC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C可能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玉平;王爱学;马喜兴;梁博;张晓光;四荣联;王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双手及足背出现色素减退斑及色素沉着22年,逐渐加重15年.患者5岁时双手及双足皮肤始出现散在分布的白斑,随年龄增长,白斑逐渐增多,且其周围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斑,无不适.否认手、足反复冻伤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其母亲及弟弟均有相同皮损.体检:智力及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腕部、背部、手指伸侧、双足背部及足趾伸侧可见点状至黄豆大褐色斑,互不融合,呈网状间杂有色素脱失性白斑(图1~2).双颊部有雀斑样损害.诊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作者:江彬彬;江潍岩;宋来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Np63在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30例鲍温病及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p63的表达水平,并对该3组标本△Np63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在鲍温病的皮损组织中,△Np63主要在表皮全层细胞中弥漫性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Np63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p =0.004),即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外周基底样细胞表达,在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中有弱弥漫性表达.△Np63在鲍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部位的鲍温病和皮肤SCC组组织中,△Np6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p63多考虑是未分化及低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作者:杜红霞;吴潞明;刘彤云;郑博文;何黎;李谦;顾华;孙东杰;涂颖;邹勇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26岁.反复出现发热、皮下结节和红斑半年,全身红斑水肿加重半月.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细胞有变性坏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局部变性.鼻中甲黏膜活检示:黏膜间质淋巴细胞异型增生,核大扭曲;LCA+,CD3+,UCHL-1+,CD4-,CD8+,CD56+,TIA+,GranzymeB+.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全身弥漫性水肿性红斑,皮下结节损害是一种副肿瘤综合症的表现,对患者全面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恶性肿瘤.
作者:沈小雁;李霞;罗小军;赵肖庆;李可嘉;郑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28岁.背部反复出现水疱,伴瘙痒5个月,加重并泛发至全身4天,病程中同时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皮损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提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皮肤病和甲状腺疾病分别经糖皮质激素和同位素治疗得到缓解.
作者:黄翀;陈连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间歇疗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临床试验法.治疗组予口服非索非那定片120mg,隔日1次;对照1组予口服非索非那定片120mg,1次/d;对照2组予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分别于用药后第1,2,4和8周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2,4和8周时治疗组有效率分别是41.38%,55.17%,72.41%和89.66%;对照1组分别是66.67%,79.17%,75.00%和87.50%;对照2组分别是68.00%,68.00%,84.00%和84.00%,3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治疗指数在第1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第2,4和8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非索非那定片间歇疗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与非索非那定片和氯雷他定片连续服的疗效相当.
作者:剡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22岁.双侧腋窝出现丘疹伴瘙痒1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角栓形成,毛囊壁可见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并有汗腺导管扩张,毛囊漏斗部周围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诊断:FoxFordyce病.予口服异维A酸10mg,2次/d,0.1%维A酸乳膏及新霉素氟轻松乳膏局部外用至皮损好转.
作者:江阳;闫国富;万远芳;刁庆春;黎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天疱疮( pemphigus)是一种机制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研究和制作其动物模型对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法.本文就国内外天疱疮的小鼠模型(Dsg3-/-鼠,过继免疫的Rag2-/-小鼠,Dsc3缺陷小鼠,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致病性)及人皮肤移植免疫缺陷鼠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闫璐;曾抗;周再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61岁.外伤后头皮反复破溃、结痂30余年.头顶部正中有一约10.0cm×5.0cm大淡红色浸润性斑块,质韧,凹凸不平,局部萎缩,边缘隆起,界清,有与皮损形状一致的脱发区.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附属器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诊断:盘状红斑狼疮.
作者:牛悦青;吴艳;涂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233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2次/周)和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每晚1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按照不同标准分别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按皮损类型、数量、颜色、肿胀程度分类评价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1.06%、61.06%、73.45%和74.77%,对照组是46.67%、46.67%、58.33%、59.13%,两组间不同程度皮损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面膜综合疗法能降低各项皮损严重程度分级.结论 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Ⅰ~Ⅲ度寻常痤疮疗效明显.
作者:曾雪;刘瓦利;赵婷;赵俊英;瞿幸;徐志莉;田野;崔炳南;吴小红;张晓红;沈冬;丁旭;华华;闫雨荷;王煜明;乔丽;陈弘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河南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对家庭关怀的满意度,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省周口汤庄乡的6个行政村150例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家庭功能相关因素调查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问卷),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有序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IV/AIDS的家庭功能平均得分为7.04分.64.67%的HIV/AIDS家庭功能良好,平均8.39分;25.33%家庭功能中度障碍,平均5.37分;10.00%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平均2.56分.夫妻关系、子女态度、周围人的态度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家庭功能的重要指标,夫妻关系亲密、子女孝顺、感觉周围人的态度好及对各方面社会支持满意的家庭功能好于夫妻关系不好、子女不孝顺、感觉周围人的态度不好及对各方面社会支持不满意的家庭功能.结论 应积极倡导开展适合农村HIV/AIDS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作者:赵玉霞;章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左侧颈部、左上肢及左下肢出现带状分布的丘疹和斑块26年.26年前,患者左侧颈部、左上肢屈侧、足跟内侧、前左内踝及左大腿内侧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红色丘疹及斑块,偶有瘙痒,部分皮损渐增厚,颜色变为浅棕红色.天气转凉后皮损白行缓解,颜色变淡和变薄.
作者:罗颖;晏洪波;张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47岁颈部、双侧腋窝、腰骶部及双股虹斑肿胀7天,加重伴发热4天.患者接触汞后,上述部位出现红斑,并出现红皮病样表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蛋白水平降低.尿汞水平正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红斑消退,血清转氨酶水平下降.
作者:孔祥君;卢桂玲;冯文利;华银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对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 从足月分娩的人胎盘中剥离羊膜,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hAECs),并在体外使用合表皮生长因子的LG-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定向诱导等鉴定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构建兔耳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左耳创面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右耳创面注射羊膜上皮细胞悬液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中hAECs表达干细胞标志物SSEA-4和OCT-4,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1个月后,兔子右耳瘢痕比左耳瘢痕薄,HE染色示:移植干细胞组有效的抑制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纤维化面积较小.在激光共聚焦细胞仪下可发现移植的hAESCs存活.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症反应,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的形成.这可能成为瘢痕预防和治疗的新手段和切入点.
作者:江兰;刘世宇;李海建;余春艳;金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全身散在分布淡黄色丘疹20余天.20余天前患者全身成批出现散在分布的淡黄色丘疹,以四肢和躯干为甚,伴轻瘙痒,无疼痛和明显不适,当地医院按“湿疹”治疗(具体不详),无效.平素体健,缺乏运动,近1月有暴饮暴食和酗酒、抽烟史,系统性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丁杰能;曾文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Kasbach-Merritt综合征的疗效,探讨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1990年3月-2010年12月诊治的38例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年12月以前收治的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予尿素联合激素治疗;2006年1月后收治的18例患儿设为治疗组,予长春新碱联合平阳霉素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35天~9个月,平均3.6个月;临床均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巨大血管瘤,合并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3例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对照组治愈17例,死亡3例,治疗组治愈17例,另1例继续治疗中,但瘤体明显缩小,血小板已恢复正常,且未再出现出血情况.结论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临床少见,应根据患儿的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尽早确诊,降低误诊率,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尽早诊治,这对预后起关键作用.激素治疗是国际公认疗法,但是长春新碱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新奎;李鹏;郭正团;徐泉;高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33岁.头颈部、胸背、双上肢皮肤及口腔黏膜紫红色结节及斑块2月余.患者系男同性恋,有高危性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示HIV初筛及确认试验均为阳性,CD4细胞计数18个/μL,皮肤组织病理符合Kaposi肉瘤.
作者:陈文颖;李玉叶;何黎;杨欣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