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相关型Kaposi肉瘤1例

陈文颖;李玉叶;何黎;杨欣平

关键词:艾滋病, Kaposi肉瘤
摘要:患者男,33岁.头颈部、胸背、双上肢皮肤及口腔黏膜紫红色结节及斑块2月余.患者系男同性恋,有高危性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示HIV初筛及确认试验均为阳性,CD4细胞计数18个/μL,皮肤组织病理符合Kaposi肉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长疗程递减治疗慢性荨麻疹3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长疗程递减和每日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61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治疗组予非索非那定片口服,第1个月时口服60mg,2-3次/d;第2个月时口服30mg,2次/d;第3个月时口服30mg,1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予非索非那定片60mg口服,2~3次/d,疗程1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2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且随访1个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10%,复发率为29.0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和56.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长疗程递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每日疗法治疗组,且复发率低.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发性寻常狼疮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左侧面部出现红斑,逐渐扩大并加重40余年.40余年前,患者左侧面部出现黄豆大红色丘疹,无疼痛和瘙痒,缓慢增至约5分硬币大小.30年前,在当地医院予手术切除皮损(未做病检),并口服中西药和外搽药物(药名均不详)治疗2周,伤口愈合.但术后2个月时、红斑再次出现,并逐渐向周围扩大,伴阵发性瘙痒.

    作者:刘汉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羊膜上皮干细胞对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对皮肤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 从足月分娩的人胎盘中剥离羊膜,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hAECs),并在体外使用合表皮生长因子的LG-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定向诱导等鉴定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构建兔耳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左耳创面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组,右耳创面注射羊膜上皮细胞悬液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中hAECs表达干细胞标志物SSEA-4和OCT-4,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1个月后,兔子右耳瘢痕比左耳瘢痕薄,HE染色示:移植干细胞组有效的抑制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纤维化面积较小.在激光共聚焦细胞仪下可发现移植的hAESCs存活.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症反应,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的形成.这可能成为瘢痕预防和治疗的新手段和切入点.

    作者:江兰;刘世宇;李海建;余春艳;金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白癜风患者血清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检测

    目的 探讨体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40例白癜风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过氧化氢( H2O2)、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白癜风患者CAT浓度(9.31±6.52) U/mL明显低于对照组(33.05±9.47) U/mL,其进展期CAT浓度(7.3±6.01) U/mL明显低于稳定期(13.05±6.11)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白癜风患者H2O2和GSH-P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癜风的发生可能与血清氧化物-抗氧化物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进;李伟;李世远;黄培勇;林瑞彬;陆健群;黄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天疱疮小鼠模型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天疱疮( pemphigus)是一种机制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研究和制作其动物模型对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法.本文就国内外天疱疮的小鼠模型(Dsg3-/-鼠,过继免疫的Rag2-/-小鼠,Dsc3缺陷小鼠,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致病性)及人皮肤移植免疫缺陷鼠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闫璐;曾抗;周再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解脲脲原体生物群在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生物膜形成后耐药性的差异

    目的 观察解脲脲原体(Uu) Parvo和T960两大生物群在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及生物膜形成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以Uu标准株3和8血清型及从21个女性患者宫颈分离出的21株Uu临床株为研究对象.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Uu生物分群检测.体外培养生物膜后扫描电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鉴定生物膜形成,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时菌株生物膜形成前后进行药敏测定(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果 Uu两生物群均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后对3种药物的耐药性均增高(P<0.05),但Pavor生物群变化更大.结论 Uu两生物群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叶晓敏;陆春;朱国兴;冯佩英;赖维;林飞燕;黄敏婷;李美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3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Kasbach-Merritt综合征的疗效,探讨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1990年3月-2010年12月诊治的38例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年12月以前收治的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予尿素联合激素治疗;2006年1月后收治的18例患儿设为治疗组,予长春新碱联合平阳霉素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35天~9个月,平均3.6个月;临床均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巨大血管瘤,合并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3例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对照组治愈17例,死亡3例,治疗组治愈17例,另1例继续治疗中,但瘤体明显缩小,血小板已恢复正常,且未再出现出血情况.结论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临床少见,应根据患儿的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尽早确诊,降低误诊率,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尽早诊治,这对预后起关键作用.激素治疗是国际公认疗法,但是长春新碱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新奎;李鹏;郭正团;徐泉;高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患者皮损T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T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寻常性银屑病(斑块型)患者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的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健康人的皮肤组织中CD3,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银屑病皮损的表皮层CD3,CD4及CD8T细胞降低不明显,真皮层CD3,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皮损处CD3+、CD4+和CD8+T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郝勇;石继海;韩慧;吉木斯;张晓燕;杨月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皮肤局灶性黏蛋白病1例

    患者男,53岁.颈部丘疹20年余,无自觉症状,也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部胶原纤维稀疏,其内充满均质性无定形物质.阿新蓝染色阳性.诊断:皮肤局灶性黏蛋白病.

    作者:王志兰;董正邦;潘永正;王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疱疹样皮炎误诊为药疹1例

    患者女,22岁.全身泛发性红斑、水疱伴瘙痒12天.临床表现为全身对称性分布多数红斑,红斑基础上见绿豆至蚕豆大水疱,呈环状排列,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疱底及周围真皮乳头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诊断:疱疹样皮炎.曾因发病前有明确服药史被误诊为药疹.

    作者:雷微;陈永艳;袁伟;罗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肛周坏疽性脓皮病合并糖尿病1例

    患者男,80岁.肛周皮疹伴疼痛3个月.患2型糖尿病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溃疡处表皮缺如,真皮中浅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间血管纤维束样变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皮损边缘表皮增厚水肿,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诊断:坏疽性脓皮病.

    作者:王支琼;曹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红皮病型银屑病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诱发因素、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种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外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占75.83%.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感染、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特征.结论 加强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规范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可取得较为确切的疗效.

    作者:姚树兰;朱红;刘梅;孙玉鲁;杨振海;何春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双手及足背出现色素减退斑及色素沉着22年,逐渐加重15年.患者5岁时双手及双足皮肤始出现散在分布的白斑,随年龄增长,白斑逐渐增多,且其周围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斑,无不适.否认手、足反复冻伤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其母亲及弟弟均有相同皮损.体检:智力及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腕部、背部、手指伸侧、双足背部及足趾伸侧可见点状至黄豆大褐色斑,互不融合,呈网状间杂有色素脱失性白斑(图1~2).双颊部有雀斑样损害.诊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作者:江彬彬;江潍岩;宋来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113例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233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2次/周)和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每晚1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按照不同标准分别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按皮损类型、数量、颜色、肿胀程度分类评价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1.06%、61.06%、73.45%和74.77%,对照组是46.67%、46.67%、58.33%、59.13%,两组间不同程度皮损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面膜综合疗法能降低各项皮损严重程度分级.结论 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Ⅰ~Ⅲ度寻常痤疮疗效明显.

    作者:曾雪;刘瓦利;赵婷;赵俊英;瞿幸;徐志莉;田野;崔炳南;吴小红;张晓红;沈冬;丁旭;华华;闫雨荷;王煜明;乔丽;陈弘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阿维A及曲安奈德治疗掌跖部角化性湿疹3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阿维A胶囊及醋酸曲安奈德软膏治疗掌跖部角化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醋酸曲安奈德软膏外用,并予阿维A胶囊10mg口服,均2次/d.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2次/周;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94%)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例、对照组10例主要表现为脱屑、皮肤瘙痒和红斑,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阿维A胶囊及醋酸曲安奈德软膏治疗掌跖部角化性湿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米新陵;李凡;华伟;严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类毛囊黏蛋白病的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1例

    患者男,24岁.枕部右侧见出现大片毛发脱失19年.枕部右侧见成人手掌大不规则红斑,其上毛发脱失,界清,上覆少量不易刮除的细微鳞屑,皮温略高,周围可见少许残留毳毛.组织病理:毛囊及表皮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毛囊内可见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染色:CD3(+),CD45Ro(+),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20(-),阿新兰染色(-).诊断:类毛囊黏蛋白病的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作者:苏慧;王俊民;李林丽;安金刚;刘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中△Np63的表达

    目的 观察△Np63在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30例鲍温病及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p63的表达水平,并对该3组标本△Np63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在鲍温病的皮损组织中,△Np63主要在表皮全层细胞中弥漫性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Np63表达与其分化程度相关(p =0.004),即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外周基底样细胞表达,在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中,△Np63在癌巢中有弱弥漫性表达.△Np63在鲍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部位的鲍温病和皮肤SCC组组织中,△Np6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p63多考虑是未分化及低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作者:杜红霞;吴潞明;刘彤云;郑博文;何黎;李谦;顾华;孙东杰;涂颖;邹勇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泛昔洛韦治疗发作期复发性生殖器疱疹80例随机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泛昔洛韦1日疗法治疗发作期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非安慰剂对照临床实验比较泛昔洛韦1日疗法(1 000mg,2次/d,共1d)与传统5日疗法(125mg,2次/d,共5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共160例发作期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参加试验.1日疗法和5日疗法的皮损愈合时间分别为(4.02 ±0.76)和(3.90±-0.89)天,症状消退时间为(3.42±0.64)和(3.46±0.83)天,痊愈时间为(4.43±0.47)和(4.35±0.94)天,皮损顿挫比率分别为31.25%和2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头痛、消化道症状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75%和25.00%,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泛昔洛韦1日疗法治疗发作期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安全有效,治疗方便.

    作者:方险峰;梁毅;韦斌;柏彩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河南省农村艾滋病流行地区HIV/AIDS150例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河南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对家庭关怀的满意度,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省周口汤庄乡的6个行政村150例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家庭功能相关因素调查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问卷),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有序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IV/AIDS的家庭功能平均得分为7.04分.64.67%的HIV/AIDS家庭功能良好,平均8.39分;25.33%家庭功能中度障碍,平均5.37分;10.00%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平均2.56分.夫妻关系、子女态度、周围人的态度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家庭功能的重要指标,夫妻关系亲密、子女孝顺、感觉周围人的态度好及对各方面社会支持满意的家庭功能好于夫妻关系不好、子女不孝顺、感觉周围人的态度不好及对各方面社会支持不满意的家庭功能.结论 应积极倡导开展适合农村HIV/AIDS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作者:赵玉霞;章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对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IL-2,IL-6,IL-8,IL-12和TNF-α的水平在尖锐湿疣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ABC-ELISA法检测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的35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IL-8,IL-12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IL-6和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组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清IL-6,IL-12和TNF-α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杨高;梅莉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