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点状掌跖角化病一家系5例

刘亚玲;陈强;何英杰;赵淑肖;刘春平

关键词:点状掌跖角化病, 发病年龄, 先证者, 父母亲, 水杨酸软膏, 足趾, 足底部, 症状, 手掌, 皮损, 临床资料, 近亲婚配, 家族, 对称分布, 皮肤科, 弥漫性, 粗糙感, 治疗, 跖部, 直径
摘要:1临床资料先证者女,52岁.双手粗糙10余年.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掌呈粗糙样外观,遇热后症状明显,未予治疗.3年前,双手、双足趾及足底均有粗糙感.余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家族中母亲等共有5人有类似症状(图1),女4例,男1例.4代均有发病,且发病年龄提前.父母亲及家族里无近亲婚配史.先证者发病时41岁,其母亲、妹妹、女儿及外孙发病年龄依次为63岁、39岁、26岁和4岁.皮肤科情况:双手掌、双足趾及足底部可见对称分布的弥漫性角化透明丘疹,直径0 5~ 2mm,色泽暗黄,质坚,部分皮损呈火山口形凹陷(图2~3).掌跖部受压部位皮损显著.诊断:点状掌跖角化病.予5%水杨酸软膏外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楼总皂苷对HaCaT细胞增殖和分泌IL-8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楼总皂苷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增殖和分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采用ELISA法测定重楼总皂苷对HaCaT细胞分泌IL-8的情况.结果 在所选浓度范围内(60μg/mL,90μg/mL,120μ g/mL和150 μg/mL),重楼总皂苷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120μg/mL和150μg/mL浓度组重楼总皂苷可抑制HaCaT细胞自分泌IL-8,90μg/mL,120μg/mL和150 μg/mL浓度组重楼总皂苷能抑制TNF-α(浓度为100U/mL),刺激HaCaT细胞分泌IL-8.结论 重楼总皂苷能抑制HaCaT细胞增殖和IL-8的分泌.

    作者:龙剑文;皮先明;王玉英;涂亚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本院住院患者住院期间87例发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 975例住院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带状疱疹87例(0.10%),其中50岁以上住院患者44 913例,发生带状疱疹54例(0.12%);年龄<50岁的住院患者42 062例,共发生带状疱疹33例(发生率0.08%);87例带状疱疹患者所患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34例)、恶性肿瘤(18例)和糖尿病(10例).结论 年龄> 50岁、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是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高危险因素.

    作者:孙晓燕;张美芳;马小萍;党倩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维吾尔医成熟疗法和清除疗法治疗白癜风27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吾尔医致病物质调理疗法(成熟疗法和清除疗法)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对273例白癜风患者分别使用成熟和清除疗法后的白斑总面积和色素点总面积与入院时的情况进行客观比较.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使用成熟和清除疗法后白癜风患者的白斑平均总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色素点呈增生趋势(P均<0.001).结论 使用成熟和清除疗法对控制白癜风患者白斑扩散有显著作用.

    作者:吐尔逊·乌甫尔;玉素甫·买提努尔;斯拉甫·艾白;热甫哈提·赛买提;肖开提·阿不都拉;阿西热江·斯迪克;茹仙古丽·沙吾尔;艾尔肯·吐尔地;库尔班·艾力;阿里木江;伊合帕尔·木拉提;再屯古丽;居来提·阿不都瓦衣提;艾力·孜亚吾东;古再努尔·库尔班;穆巴拉克·派祖拉;艾则孜·亚森;伊力卡尔·拜克提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患者男,65岁.全身反复出现红斑和丘疹,伴瘙痒5年,加重2周.伴心、肝和肺多器官功能损害.骨髓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予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及对症支持治疗半月后,症状明显好转.

    作者:江阳;朱小娟;刘娟娟;王苏平;王思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ISI、CNKI、CBM和VIP,收集所有关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5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滴英夫利昔单抗能显著提高达到PASI 75的例数(P<0.001);静滴英夫利昔单抗与安慰剂组比较,在1个或多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22).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静滴英夫利昔单抗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吴先伟;姚世霞;夏珏;钱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阴茎疣状黄瘤1例

    患者男,50岁.1年前,阴茎包皮外伤后出现一小溃疡,愈合后局部出现淡红色米粒大丘疹,逐渐增至1.0cm×0 5cm大的淡红色疣状孤立性肿物,呈透明颗粒状,界清,无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角化不全,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乳头内见大量泡沫细胞.诊断:疣状黄瘤.

    作者:胡新红;张衍国;王欢;屈慧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微量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治疗成人疥疮结节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微量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治疗疥疮结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31例,用氟尿嘧啶利多卡因混合注射液,每个疥疮结节皮损内注射混合液0.1~0.2mL;对照组30例,应用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注射液,每个疥疮结节皮损内注射混合液0.1~0.2mL.两组均给予单次治疗,于14d时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90.32%,对照组为66.67%,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常规、肝功及肾功检验结果无异常.结论 微量氟尿嘧啶注射液单次皮损内注射是治疗成人疥疮结节的方法之一.

    作者:池丽俏;钟文俊;潘新锋;王强;李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器官受累和多系统损害为特点,临床表现、病程发展及病情转归均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一般人群相比,SLE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及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常见恶性肿瘤类型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子宫颈癌以及支气管肺癌等.遗传易感性、慢性抗原刺激、过度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可能是SLE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本文对SLE患者常见各种合并恶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流行病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鑫;崔勇;杨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SLE患者外周血CD4+T,CD8+T,CD8+ CD28+T,CD8+ CD28 -T,CD3+ CD4+IFN-r+T和CD3+ CD4+ IL-4+T细胞百分率.方法 SLE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燔型、肝热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4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D4+T,CD8+T,CD8+ CD28+T,CD8+ CD28 -T,CD3+ CD4+ IFN-r+T和CD3+ CD4+ IL-4+T细胞百分率,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不同证型SLE患者外周血CD4+T表达均下降(P均<0.01),气阴两虚血瘀型CD8+ CD28+T表达降低、CD8+ CD28+ T/CD8+ CD28 -T比值降低、CD8+ CD28 -T表达升高,脾肾阳虚型CD3+ CD4+ IFN-r+T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CD3+ CD4+ IL-4+T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气血两燔型(P均<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失衡,中医辨证分型与微观指标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红梅;华银双;李晓莉;丁素先;徐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DNMT1和MeCP2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甲基CpG结合蛋白(MeCP2)的mRNA表达作用.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中DNMT1和MeCP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8例正常人的表皮进行对照.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表皮中的DNMT1 mRNA的表达分别是(0.0006±0.00056)和(0.0054±0.00287),皮损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eCP2mRNA的表达分别是(0.0033±0.0018)和(0.0008±0.00088),皮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DNMT1和MeCP2 mRNA异常表达,这可能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作者:陈敏;蒋明军;姚煦;沈丹培;顾宁琰;李惠;林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紫外线损伤小鼠模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Bax和Caspase-3的表达

    目的 观察对照组小鼠与慢性紫外线( Ultraviolet,UV)损伤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分析UV对小鼠慢性UV损伤中两指标表达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UV治疗仪对实验小鼠进行照射,建立慢性UV损伤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UV照光前、后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Bax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小鼠实验前Bax和Caspase-3阳性率分别为30%和20%,实验后均为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UV损伤组小鼠实验前Bax和Caspase-3阳性率分别为30%和20%,实验后均为100%,慢性UV损伤组小鼠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前、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后慢性UV损伤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内的Bax和Csa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且二者增加程度有相关性(r =0.487,P<0.05).结论 重复UV照射可以诱导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上调和凋亡活性上升,且这种凋亡活性的上升与Bax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作者:王莹;陈旭;姜鹏爽;郭新云;顾恒;周之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瑞敏系列和TURE TEST系列斑贴试剂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分析瑞敏系列(R)和TURE TEST系列(T)斑贴试剂检测结果及一致性.方法 分别用这两个系列斑贴试剂检测196例慢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瑞敏系列和TURE TEST系列斑贴试剂对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不完全相同,它们检测常见变应原种类均与国内已有报道类似;两个系列中相同的16种变应原的检测反应强度一致性较好,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个系列斑贴试剂的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作者:曹晓佳;张理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点状掌跖角化病一家系5例

    1临床资料先证者女,52岁.双手粗糙10余年.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掌呈粗糙样外观,遇热后症状明显,未予治疗.3年前,双手、双足趾及足底均有粗糙感.余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家族中母亲等共有5人有类似症状(图1),女4例,男1例.4代均有发病,且发病年龄提前.父母亲及家族里无近亲婚配史.先证者发病时41岁,其母亲、妹妹、女儿及外孙发病年龄依次为63岁、39岁、26岁和4岁.皮肤科情况:双手掌、双足趾及足底部可见对称分布的弥漫性角化透明丘疹,直径0 5~ 2mm,色泽暗黄,质坚,部分皮损呈火山口形凹陷(图2~3).掌跖部受压部位皮损显著.诊断:点状掌跖角化病.予5%水杨酸软膏外搽.

    作者:刘亚玲;陈强;何英杰;赵淑肖;刘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病程>1年的宫颈高危型HPV(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10% ALA温敏凝胶外敷3h后行635nm的红光照射,每两周治疗1次,共3次,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对照组35例,不进行任何治疗,直接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均在第3,6,9个月时进行随访,且第3和9个月时用HPVDNA杂交捕获试验和基因芯片法检测HR-HPV.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时有27例宫颈HR-HPV DNA出现转阴,占67.50%,第9个月时又增加2例转阴,对照组分别为8例(自然转阴率为22.86%)和5例,治疗组阴转率(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LA-PDT可有效清除宫颈上皮细胞中的HR-HPV DNA,安全有效,它可作为早期干预和预防宫颈癌发生的一种方法.

    作者:缪飞;王秀丽;王宏伟;张玲琳;过明霞;张海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银屑病患者CRP和血细胞相关参数的检测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细胞相关参数和C反应蛋白(CRP)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常规和CRP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综合对比.结果 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C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期银屑病组显著升高(P<0.01);稳定期银屑病患者组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期银屑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细胞相关参数和CRP水平均有明显变化,联合监测对于判断病情转归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燕;刘勋;张正燕;王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1例

    患者男,45岁.纳差8个月,反复腹泻1个月.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双上眼睑及四肢见片状紫癜,巨舌,并累及心脏、喉部、心包、胸膜、腹膜.结合直肠组织病理学表现黏膜下层伊红染无定形物沉积,甲基紫、刚果红染色阳性,尿κ、λ链异常.诊断: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

    作者:张红叶;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兰州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与HLA-DQA1*0104和*0201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HLA-DQA1* 0104和*0201等位基因与兰州汉族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检测HLA-DQA1* 0104和*0201等位基因在6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56例健康对照中的分布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HLADQA1* 0104和*0201等位基因频率(43.33%和36.67%)分别与健康对照组(17.86%,14.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LA-DQA1* 0104和*0201可能是兰州汉族寻常性银屑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路小茸;任万明;高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RPR假阳性1例

    患者女,15岁.左下肢肿痛1年余.下肢静脉造影示左侧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血栓形成,伴管腔中度狭窄.实验室检查:ACA> 120pl IgG-u/mL,β2-GPI 99RU/mL.血RPR 1:16,TPPA阴性.诊断:抗磷脂综合征;RPR假阳性.本文对梅毒血清学实验生物学假阳性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任荣鑫;李嗣钊;张海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特殊副甲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77岁.左足小趾出现不规则肿物10年.10年前左足小趾背外侧出现绿豆大不规则肿物,伴有压痛.外院以胼胝、鸡眼等嘱患者泡脚和修剪,但修剪后可缓慢再生,压痛加剧,穿鞋与走路障碍.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小趾外侧有一角化隆起,直径约4.0mm,与小趾的趾甲外缘相距5 0mm,颜色、质地与趾甲相似,其根部与甲近端甲皱襞水平,并向小趾远端延伸(图1),右足副甲紧邻双足小趾甲外侧(图2).诊断:副甲(左足).予2%利多卡因行趾根麻醉后,在小趾根部系橡皮筋止血带,距外露的甲体2.0mm做皮肤切口,向甲根方向分离直至趾骨表面,连同甲根、周围的皮肤、甲母质一并切除,用3-0丝线缝合切口,术后10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病理回报为软组织包围一突出角化组织.镜下见角化组织被复层扁平上皮包绕,一侧上皮基底层增生活跃,符合甲板、甲母质(图3~4).随访6个月,无复发(图5).

    作者:王新同;平小佳;王秀艳;徐欣;赵作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7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4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7例)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1组(50例)仅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治疗,对照2组(57例)仅予硝酸咪康唑阴道胶囊治疗.3组患者均随访1年.结果 1年后,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89.47%,80.00%,73.68%,复发率分别为10.00%,25.64%和26.19%,3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藤片联合乳杆菌活菌治疗RVVC的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戈静;叶珂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