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王玮蓁;曾宪玉;殷俏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与单用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198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单用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标准筛选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三个亚组共纳入12篇RCTs,共包括1 875例患者.≥ 4分高质量文章3篇.纳入11篇RCTs评价有效率,6篇RCTs评价治疗前、后治疗组的PASI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10篇RCTs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较单用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好,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本次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尚需开展科学而合理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确切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段茜;程燕;储蕾;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溃疡的疗效.方法 传统治疗组为2005年1月-2009年4月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溃疡43例,以局部治疗为主;2009年5月-2011年6月治疗21例,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为1.5~2.0mg/(kg·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均被治愈,但普萘洛尔治疗组疗程(21.3±7.3d)明显短于传统治疗组(56.5±18.9d);且普萘洛尔治疗组局部瘢痕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60.4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婴幼儿血管瘤溃疡在传统局部创面治疗的基础上若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能加速患儿创面愈合和减少发生并发症.
作者:李鹏;李东繁;郭正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HIV感染妇女分娩婴儿的出生体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HIV感染妇女的孕期保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分析云南省5个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市/区)HIV感染妇女分娩的156例婴儿的出生体质量,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55例HIV感染母亲,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14.74% (23/156),早产率为5.13% (8/156),在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中,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高达10.14% (15/148).早产(OR =18.0,95% CI:4.803~67.459)和妊娠期贫血(OR =3.784,95%CI:2.236 ~ 12.373)是造成HIV感染妇女分娩婴儿低出生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感染HIV病毒会造成早产与低出生体质量的机会增加,应加强HIV感染妇女的孕期保健指导.
作者:李爱杰;汪永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男,83岁.左侧腋窝红斑伴瘙痒6年.多次按湿疹治疗,无效;3年前始皮损伴轻度疼痛,瘙痒明显,反复破溃不能愈合.近日来皮损增大明显,予手术切除.切除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全层可见单个或成巢的Paget细胞,真皮浅层较多淋巴细胞浸润;AB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示:CK7,CK8/18,CEA和Ki67均(+):S100和HM B45均(-).诊断:乳房外Paget病.
作者:单滢;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本科门诊共收治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118例.入选及排除标准见文献[1].曾经使用过皮炎平、皮康王、肤轻松、恩肤霜及院内各种自制的激素类外用药物,药物主要成分为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和氯倍他松等糖皮质激素.将入选患者采用双盲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男24例,女42例;年龄18 ~60岁,平均(36.5±9.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6.5±3.1)个月.
作者:刘玉林;吴大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瘙痒性和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治疗强调根据病情制定长期的综合方案.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以循证医学文献、专家讨论意见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佳依据.本文概述目前国内外重要的6项指南中关于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意见的异同和强调的理念.
作者:任发亮;顾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诊断及脑脊液检查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梅毒患者临床特点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结果 确诊神经梅毒7例,疑似神经梅毒3例,排除神经梅毒4例.脑脊液检查RPR阳性7例,TPHA阳性13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8例,蛋白质测定增高10例.结论 神经梅毒诊断无金标准,均需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学试验、脑脊液检查及放射学扫描综合判断.部分病例诊断困难.脑脊液检查在神经梅毒诊断中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
作者:马朝东;丁克云;沈卉君;赵志国;张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重症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方法 对2000年7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83例SJS和TE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CORTEN评分系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引起SJS和TEN的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其次是非甾体类抗炎药.TEN组的电解质异常的例数明显高于SJS组(P<0.05);肝功能损害是SJS和TEN常见的并发症;SJS组和TEN组共有81例给予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仅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SJS组7例和TEN组15例给予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SCORTEN评分超过3分的有4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抗生素是引起重症药疹常见的药物,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能是降低SJS和TEN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平晓芳;卢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男,60岁.双小腿散在分布红斑和丘疹伴瘙痒1年余.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见散在分布绿豆至胡豆大淡紫红色扁平斑块和丘疹,上覆少许鳞屑,部分可见Wickham纹.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毛囊口扩张,毛囊角栓,毛囊漏斗部基底细胞液化变性、颗粒层增厚,其下方真皮层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诊断:毛囊性扁平苔藓.口服阿维A 20mg,1次/d.现随访中.
作者:李烜;聂建军;李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左侧腹股沟出现簇集性水疱伴疼痛3天,加重1天.5天前,篮球比赛中发生右侧腰肌损伤,当地医院予局部按摩及口服糖皮质激素等治疗,3天前左侧腹股沟区出现簇集性水疱伴阵发性疼痛,口服止痛药物无效,1天前水疱明显增多,逐渐蔓延至左大腿外侧、左臀部、胸背部及面部,散在分布,水疱周围有红晕,伴全身乏力、发热,T38.9℃.
作者:张更建;袁伟;张信江;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TLR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TLR9在HPV感染和CA复发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用30例初发CA和27例复发CA患者皮损,并以28例正常人皮肤石蜡切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选者外周血T细胞中TLR9的表达.结果 初发CA组和复发CA组皮损颗粒层和棘层TLR9表达(1.38±0.72和2.06±0.84)和外周血CD3+ CD4+T细胞内TLR9表达[(11.4±3.2)%和(14.6±2.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97±0.43和(6.2±2.1)%];另外,复发CA患者外周血CD3+ CD4+T细胞内TLR9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初发C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该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D3+ CD8+T细胞内TLR9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A皮损及外周血CD3+ CD4+T细胞内TLR9表达上调可能是HPV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并参与机体的抗HPV免疫应答.TLR9可能在CA复发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培红;李志豪;陈榕;房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部分切除甲母质治疗钳形甲及其所致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无炎症的钳形甲患者予部分拔甲和部分切除甲根部的甲母质(即钳形甲矫正术);钳形引起甲沟炎的化脓期或慢性肉芽肿期患者行拔除部分趾甲和清创引流术,待炎症控制且创面愈合1个月后行钳形甲矫正术.结果 共治疗22例计35病足,随访12个月,钳形甲畸形及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结论 钳形甲矫正术简单易操作,患者恢复快,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欣;王大民;吴军玲;赵作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外用氨甲环酸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在BALB/c小鼠背部制备慢性皮炎模型,皮损处分别涂抹5%氨甲环酸水溶液(氨甲环酸组)及蒸馏水(基质组),1次/d,共14d.测定两组小鼠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及丝聚蛋白、外皮蛋白、转谷氨酰胺酶1和激肽释放酶7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基质组[(12.10±1.33)g/(m2·h)]相比,氨甲环酸组小鼠背部皮损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9.78±0.54)g/(m2·h)]显著降低(P =0.003),而表皮丝聚蛋白、外皮蛋白表达强度增强.氨甲环酸组丝聚蛋白(269.76±140.02 vs 1 335.80±396.34)、激肽释放酶7(113.49±71.80vs 659.44±368.3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基质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能通过影响某些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脱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作者:路雪艳;门月华;李云珠;刘静;赵暕;姜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数码成像结合image-pro-plus (IPP)软件测量白斑面积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数码相机在不同光线、距离、角度、像素、是否设置为变焦状态、参照标签与白斑间距不同的6种情况下,采集模拟白斑纸片的照片,每组实验重复3次,并用IPP软件求得模拟白斑的面积,SPSS 1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不同光线、参照标签放置距离、角度、像素和变焦设置下测得的白斑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去除20cm和25cm后,两种光线条件下测得纸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不同距离拍摄所测得纸片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30~ 50cm和35~105cm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数码相机拍照时,参照标签应尽量与皮损置同一平面,且前者所在平面与皮损平面距离应<2cm;拍摄距离为60 ~90cm时自然光和日光灯下均可拍摄,尽量与皮损平面垂直拍摄和选择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和固定相机象素,并允许变焦.
作者:何紫薇;王蕾;刘林燕;赖梅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钙泊三醇(calcipotriol)对HaCaT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1.0×(10-7~ 10-11)mol/L的钙泊三醇刺激HaCaT细胞,CKK-8法检测其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再用1.0×10-7 mol/L的钙泊三醇处理细胞后,抽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RNA,用紫外吸收测定法和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RNA产量和质量;合成cDNA后与含有89条基因的Wnt信号通路PCR芯片进行杂交.结果 当钙泊三醇的浓度为1.0×(10-7~ 10-8) mol/L时,作用HaCaT细胞48h后,钙泊三醇组的吸光值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该两组有25条基因表达差异达2倍以上,其中21条显著上调,4条显著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形成、细胞内信号传导和多组织器官发育等.结论 钙泊三醇通过影响Wnt信号通路中CTNNB1,LRP5,TCF7L1,WNT7B和RPL13A等相关基因表达,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调节作用.
作者:孙本全;郑庆虎;王峰;葛明盖;李东;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Np63在皮肤良、恶性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症、30例日光性角化病、30例基底细胞癌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p63的表达,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测定每个视野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Np63在脂溢性角化症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039 l±0.016 9,日光性角化病组为0.026 2±0.018 4;基底细胞癌组为0.049 8±0.022 2;正常皮肤组为0.005 6±0.001 9.△Np63在各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除在脂溢性角化症及基底细胞癌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组内两两比较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它在不同部位的脂溢性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再次印证了△Np63是未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作者:张超;顾华;吴潞明;邹勇莉;代红艳;卿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29岁.左足拇趾的甲根部肿块7年.手术切除术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纤维和血管增生.诊断:甲周纤维瘤.
作者:高爱英;金新东;于小兵;江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氯雷他啶、芦丁片、潘生丁和一清胶囊,治疗组同时予静滴复方甘草酸苷.连续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39%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孙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均刺激4次.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低、中及高剂量组[0.032,0.064,0.096g/(d·cm2)]和阳性药物[哈西奈德乳膏0.096g/(d·cm2)]对照组,每组12只;并另选择12只未致敏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用药组分别外涂药物于小鼠右耳的正和反两面,连用15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予空白基质外涂.用肉眼观察小鼠右耳结痂情况、测厚仪测量右耳中部厚度、电子天平称量左右耳片重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4,IL-12,IL-18及IFN-r水平.结果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低、中及高剂量组和哈西奈德乳膏组耳结痂发生率(41.67%、25.00%、8.33%和8.33%)、第4次激发后耳肿胀度(0.352±0.049,0.322±0.054,0.305±0.059和0.301±0.058)、左右耳重量差(5.678±3.642,3.092±1.937,2.106±1.034和14.731±2.857)均小于模型对照组(91.67%,0.404±0.077,8.642±2.369);另外,其血清IL-2、IL-12和IFN-r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血清IL-4和IL-18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以上均呈现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h1和Th2平衡有关.
作者:盛国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男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谱,探讨防止男性尿路感染慢性化的途径.方法 对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湿片及干片染色镜检和尿常规分析,明确有无尿道感染及病原体种类,检测滴虫和白念珠菌等;以细菌培养法检测淋球菌、加德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致病菌,以免疫金标法检测衣原体等;按病原体的种类和种数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 314例尿道分泌物共检出病原体12类2 084株,根据检出的病原体种类可将尿道炎细分为9种.多数急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单一感染引起(580/736),菌株数为946株;由MCP、加德纳菌等多重感染引起的慢性尿道炎有431例,菌株数为1 124株.两者病原体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病例有5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部分病例镜检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数明显异常,但培养均未检出细菌.结论 急、慢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有明显差异,尿道分泌物的病原谱分析可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尿道炎症提供依据.慢性尿道炎病例可出现MUBV现象及ASU病例.
作者:金新德;王飞儿;金波;胡赛元;刘京梁;陆曼宏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