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国荣
目的 观察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中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UPC2,TAC1,MRR1和相关耐药基因CDR1,CDR2,MDR1,FLU1和ERG11的表达情况.方法 抽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组和敏感株组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念珠菌耐药株组UPC2和CDR2基因的表达(7.22±4.21和2.45±1.37)均高于敏感株组(1.05±0.05和1.03±0.09),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TAC1(1.46 ±0.86和1.05±0.12)和MRR1基因的表达(0.72 ±0.58和1.09±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PC2和CDR2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在耐药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满旭;刘原君;李春莉;郭雅莉;亓玉青;刘全忠;王惠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钙泊三醇(calcipotriol)对HaCaT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1.0×(10-7~ 10-11)mol/L的钙泊三醇刺激HaCaT细胞,CKK-8法检测其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再用1.0×10-7 mol/L的钙泊三醇处理细胞后,抽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RNA,用紫外吸收测定法和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RNA产量和质量;合成cDNA后与含有89条基因的Wnt信号通路PCR芯片进行杂交.结果 当钙泊三醇的浓度为1.0×(10-7~ 10-8) mol/L时,作用HaCaT细胞48h后,钙泊三醇组的吸光值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该两组有25条基因表达差异达2倍以上,其中21条显著上调,4条显著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增殖与分化、胚胎形成、细胞内信号传导和多组织器官发育等.结论 钙泊三醇通过影响Wnt信号通路中CTNNB1,LRP5,TCF7L1,WNT7B和RPL13A等相关基因表达,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调节作用.
作者:孙本全;郑庆虎;王峰;葛明盖;李东;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7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次/d,并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1次/周,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5.70%,复发率为1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和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可显著增加疗效,明显缩短病程,并有效降低远期复发率.
作者:毛治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Np63在皮肤良、恶性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症、30例日光性角化病、30例基底细胞癌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p63的表达,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测定每个视野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Np63在脂溢性角化症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039 l±0.016 9,日光性角化病组为0.026 2±0.018 4;基底细胞癌组为0.049 8±0.022 2;正常皮肤组为0.005 6±0.001 9.△Np63在各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除在脂溢性角化症及基底细胞癌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组内两两比较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它在不同部位的脂溢性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再次印证了△Np63是未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作者:张超;顾华;吴潞明;邹勇莉;代红艳;卿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29岁.左足拇趾的甲根部肿块7年.手术切除术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纤维和血管增生.诊断:甲周纤维瘤.
作者:高爱英;金新东;于小兵;江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对1995-2011年玉溪市≥ 50岁的HIV/AIDS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玉溪市1995-2011年≥ 50岁HIV/AIDS的病例资料,对其基本情况、感染比重及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累计报告HIV/AIDS 3 227例,≥ 50岁者196例,占6.10%;平均年龄(60.4±8.3)岁;男141例,女5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0.70%,初中30.6%;农民53.10%,工人24.50%.其中异性途径感染者占异性途径感染总报告数的91.80%,比重由2002年的13.04%和2003年的0,上升到2010年的15.73%和2011年的17.93%.老年人HIV/AIDS病例多来自临床医疗机构及VCT门诊,而且艾滋病疫情重、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HIV/AIDS较多.结论 玉溪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较为严峻,且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诸多盲区,结合艾滋病防治常规工作在老年人中开展多元化的性健康教育应该成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心.
作者:高良敏;陈黎跃;蔡英;陈良;鲁建波;赵金仙;张洪军;矣成江;郭春园;刘小春;保佑佳;李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48岁.双前臂暗红色丘疹和结节半年,泛发全身伴瘙痒3个月.无麻风病家族史,曾被误诊为结节性痒疹和湿疹,治疗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或消失;真皮内泡沫样组织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抗酸杆菌(4+).诊断:组织样麻风瘤.
作者:张信烜;陈晓红;黄洋;曾令芬;袁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78岁.左膝关节上出现两个紫红色肿块6个月,破溃7d.皮损病理组织示:真皮内弥漫性淋巴样肿瘤细胞浸润.此种细胞体积较大,核大,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并见瘤巨细胞.免疫组化:CD30弥漫(+),Ki-6780%(+),CD20散在(+),CD3和CD45RO大部分(+),LCA(+),CD56,TIA-1和ALK均(-).诊断: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作者:李雪;朱文静;金仙花;牟妍;梅向林;王敬医;夏建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部分切除甲母质治疗钳形甲及其所致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无炎症的钳形甲患者予部分拔甲和部分切除甲根部的甲母质(即钳形甲矫正术);钳形引起甲沟炎的化脓期或慢性肉芽肿期患者行拔除部分趾甲和清创引流术,待炎症控制且创面愈合1个月后行钳形甲矫正术.结果 共治疗22例计35病足,随访12个月,钳形甲畸形及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结论 钳形甲矫正术简单易操作,患者恢复快,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欣;王大民;吴军玲;赵作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潜伏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患者中被确诊为潜伏梅毒的2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潜伏梅毒278例,男∶女为1∶1.46; 41 ~5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26.6%;以31 ~60岁年龄段居多;占67.2%.女性31 ~40岁患病率高,占16.2%;男性41~50岁患病率高,占12.2%.潜伏梅毒患者分布于妇产科、骨科和普外科等17个临床科室,但妇产科检出率高,占25.2%.结论 近年来潜伏梅毒增长速度较快,以女性为著;潜伏梅毒患者中,女性年龄偏小,男性年龄偏大;且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妇产科是梅毒监测的重点科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应进行常规筛检梅毒.
作者:肖淑辉;王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在血清中的水平,探讨Th22细胞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12例,稳定期11例)和1 1例对照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血清中IL-22的水平.结果 Th22细胞的水平比较,病例组(1.90±1.73)%高于对照组(1.47±0.96)%,进展期组(2.30±1.63)%高于稳定期组(1.75±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病例组Th22细胞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IL-22水平比较,病例组(8.46±6.23)高于对照组(5.28±2.66),进展期组(8.75±4.58)高于稳定期组(6.35±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病例组IL-22的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但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无直接相关性.
作者:简瑜;董萍云;任占芬;杨敬慈;贺超;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LED红光和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30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予口服烟酰胺片150mg,3次/d,外用硅油乳膏,每天用骨胶原蛋白面膜贴敷冷喷1次;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敷面时连续照射LED红光和黄光各5min,两组均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1周时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6.46%,对照组为50.00%,随访两个月,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LED红光和黄光照射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姜敏;王玮蓁;曾宪玉;殷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腰背部及双上臂丘疹3个月,累及全身1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腰背部及双上臂屈侧出现散在孤立扁平皮疹,伴轻度瘙痒,面部、指/趾甲及外阴无累及,无发热、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和四肢无力等.当地医院(诊断不详)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红霉素口服和地奈德外用治疗半月病情无改善.
作者:郭生红;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总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0例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和8例退化期血管瘤组织总ERK1/2及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组织总ERK1/2的蛋白表达(0.87±0.14)与退化期血管瘤组织总ERK1/2的蛋白表达(0.7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血管瘤组织p-ERK 1/2的蛋白表达(0.44±0.04)明显高于与退化期血管瘤组织p-ERK1/2的蛋白表达(0.2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管瘤增生与ERK活性增高及ERK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冯进云;陈小文;李萍;彭振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是一组以毛囊为中心受到永久性和炎症性破坏为特征的脱发性疾病,病因不明.按病理特点分为淋巴细胞性(如盘状红斑狼疮脱发和毛囊扁平苔藓)、中性粒细胞性(如脱发性毛囊炎和分割性蜂窝织炎/毛囊炎)、混合性(如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痤疮)和非特异性4类本病有不可复性,如不能及时而有效的接受治疗,进展到瘢痕晚期会导致永久脱发.治疗可阻止病变发展,但不能彻底根治,故本病易反复发作.本文对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等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章星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46岁.双下肢相继出现红色结节及溃疡4月余,鼻部溃疡1个月.右大腿皮损组织病理示: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2,CD3,CD56,TIA-1,Grb和EBER均(+),CD20(-).诊断: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
作者:李江辉;梁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60岁.颜面、躯干及四肢暗红色丘疹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组织细胞均匀一致的浸润,胞浆内无吞噬细胞,未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KP1)阳性,S-100和CD1a均阴性.诊断:全身发疹性组织细胞瘤.
作者:陈梅花;刘雯;陈柳青;马玲;段逸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瘙痒性和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治疗强调根据病情制定长期的综合方案.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以循证医学文献、专家讨论意见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佳依据.本文概述目前国内外重要的6项指南中关于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意见的异同和强调的理念.
作者:任发亮;顾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RAS-RAF-MEK1/2/-ERK1/2 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Ras基因下游通路中十分经典的也是研究得比较清楚的一条,且这条信号通路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针对目前这条通路与病理性瘢痕及瘢痕癌的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这条信号转导通路与皮肤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海青;郭瑞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TLR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TLR9在HPV感染和CA复发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用30例初发CA和27例复发CA患者皮损,并以28例正常人皮肤石蜡切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选者外周血T细胞中TLR9的表达.结果 初发CA组和复发CA组皮损颗粒层和棘层TLR9表达(1.38±0.72和2.06±0.84)和外周血CD3+ CD4+T细胞内TLR9表达[(11.4±3.2)%和(14.6±2.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97±0.43和(6.2±2.1)%];另外,复发CA患者外周血CD3+ CD4+T细胞内TLR9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初发C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该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D3+ CD8+T细胞内TLR9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A皮损及外周血CD3+ CD4+T细胞内TLR9表达上调可能是HPV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并参与机体的抗HPV免疫应答.TLR9可能在CA复发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培红;李志豪;陈榕;房婕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