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满旭;刘原君;李春莉;郭雅莉;亓玉青;刘全忠;王惠平

关键词:白念珠菌, 耐药, 锌簇转录因子, 表达, 氟康唑
摘要:目的 观察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中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UPC2,TAC1,MRR1和相关耐药基因CDR1,CDR2,MDR1,FLU1和ERG11的表达情况.方法 抽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组和敏感株组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念珠菌耐药株组UPC2和CDR2基因的表达(7.22±4.21和2.45±1.37)均高于敏感株组(1.05±0.05和1.03±0.09),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TAC1(1.46 ±0.86和1.05±0.12)和MRR1基因的表达(0.72 ±0.58和1.09±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PC2和CDR2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在耐药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期梅毒合并生殖器疱疹和HIV感染1例

    患者女,27岁.全身暗褐色斑疹2个月,外阴溃疡1个月.皮肤科情况:面、胸、背、躯干及四肢可见圆形或椭圆型斑疹、斑丘疹及丘疹,外阴见两处溃疡,大、小阴唇明显肿大.肝、贤功能和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TPPA(+),CD4+/CD8+为0.207;Ⅱ型疱疹抗体IgG(+);Ⅱ型疱疹抗原(+).HIV抗体确证试验(WB)阳性.诊断:二期梅毒;生殖器疱疹;HIV感染.

    作者:刘洋;刘毅;史丙俊;郝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腋窝乳房外Paget病1例

    患者男,83岁.左侧腋窝红斑伴瘙痒6年.多次按湿疹治疗,无效;3年前始皮损伴轻度疼痛,瘙痒明显,反复破溃不能愈合.近日来皮损增大明显,予手术切除.切除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全层可见单个或成巢的Paget细胞,真皮浅层较多淋巴细胞浸润;AB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示:CK7,CK8/18,CEA和Ki67均(+):S100和HM B45均(-).诊断:乳房外Paget病.

    作者:单滢;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念珠菌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目的 观察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中锌簇转录因子编码基因UPC2,TAC1,MRR1和相关耐药基因CDR1,CDR2,MDR1,FLU1和ERG11的表达情况.方法 抽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组和敏感株组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念珠菌耐药株组UPC2和CDR2基因的表达(7.22±4.21和2.45±1.37)均高于敏感株组(1.05±0.05和1.03±0.09),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TAC1(1.46 ±0.86和1.05±0.12)和MRR1基因的表达(0.72 ±0.58和1.09±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PC2和CDR2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在耐药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满旭;刘原君;李春莉;郭雅莉;亓玉青;刘全忠;王惠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解脲脲原体检测

    目的 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定位检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解脲脲原体,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收集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43例,按照“四杯法”原理收集尿液和前列腺液及前列腺按摩前的尿道试子标本,分别做前列腺液常规、尿道试子及前列腺液的解脲脲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前列腺按摩前、后标本中解脲脲原体拷贝数来进行病原体的定位.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例解脲脲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65%.结论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较低,但其仍可能参与发病.

    作者:黄尾全;高谦;陈天雷;范飞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血清中IL-22的水平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在血清中的水平,探讨Th22细胞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12例,稳定期11例)和1 1例对照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血清中IL-22的水平.结果 Th22细胞的水平比较,病例组(1.90±1.73)%高于对照组(1.47±0.96)%,进展期组(2.30±1.63)%高于稳定期组(1.75±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病例组Th22细胞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IL-22水平比较,病例组(8.46±6.23)高于对照组(5.28±2.66),进展期组(8.75±4.58)高于稳定期组(6.35±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病例组IL-22的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但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无直接相关性.

    作者:简瑜;董萍云;任占芬;杨敬慈;贺超;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男性尿道分泌物1314份病原谱分析

    目的 分析男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谱,探讨防止男性尿路感染慢性化的途径.方法 对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湿片及干片染色镜检和尿常规分析,明确有无尿道感染及病原体种类,检测滴虫和白念珠菌等;以细菌培养法检测淋球菌、加德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致病菌,以免疫金标法检测衣原体等;按病原体的种类和种数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 314例尿道分泌物共检出病原体12类2 084株,根据检出的病原体种类可将尿道炎细分为9种.多数急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单一感染引起(580/736),菌株数为946株;由MCP、加德纳菌等多重感染引起的慢性尿道炎有431例,菌株数为1 124株.两者病原体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病例有5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部分病例镜检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数明显异常,但培养均未检出细菌.结论 急、慢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有明显差异,尿道分泌物的病原谱分析可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尿道炎症提供依据.慢性尿道炎病例可出现MUBV现象及ASU病例.

    作者:金新德;王飞儿;金波;胡赛元;刘京梁;陆曼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与单用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198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单用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标准筛选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三个亚组共纳入12篇RCTs,共包括1 875例患者.≥ 4分高质量文章3篇.纳入11篇RCTs评价有效率,6篇RCTs评价治疗前、后治疗组的PASI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10篇RCTs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较单用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好,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本次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尚需开展科学而合理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确切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段茜;程燕;储蕾;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6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氯雷他啶、芦丁片、潘生丁和一清胶囊,治疗组同时予静滴复方甘草酸苷.连续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39%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孙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象限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1例

    患者男,50岁.左大腿外侧瘀点和瘀斑5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层灶性液化,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增生,毛细血管扩展充血,血管周围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外溢的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诊断:象限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作者:扈容英;喻楠;夏莉;董灵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erkel细胞癌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病因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3例Merkel细胞癌的组织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老年患者,女2例,男1例.镜下见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呈巢索状和弥漫片状分布,癌细胞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大小及形态较一致,胞质较少,核染色质细颗粒状,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见CK20和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HMB45,TTF-1,LCA和CD99等阴性.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的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易局部复发或转移.近年来发现的Merkel细胞多瘤病毒可能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临床病理及特征性的免疫组化表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和辅助放疗及化疗.

    作者:付琼;刘娟;吴翔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合并尿路感染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腰背部及双上臂丘疹3个月,累及全身1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腰背部及双上臂屈侧出现散在孤立扁平皮疹,伴轻度瘙痒,面部、指/趾甲及外阴无累及,无发热、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和四肢无力等.当地医院(诊断不详)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红霉素口服和地奈德外用治疗半月病情无改善.

    作者:郭生红;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瘢痕性脱发是一组以毛囊为中心受到永久性和炎症性破坏为特征的脱发性疾病,病因不明.按病理特点分为淋巴细胞性(如盘状红斑狼疮脱发和毛囊扁平苔藓)、中性粒细胞性(如脱发性毛囊炎和分割性蜂窝织炎/毛囊炎)、混合性(如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痤疮)和非特异性4类本病有不可复性,如不能及时而有效的接受治疗,进展到瘢痕晚期会导致永久脱发.治疗可阻止病变发展,但不能彻底根治,故本病易反复发作.本文对原发性瘢痕性脱发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等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章星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1年老年HIV/AIDS流行特征

    目的 对1995-2011年玉溪市≥ 50岁的HIV/AIDS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玉溪市1995-2011年≥ 50岁HIV/AIDS的病例资料,对其基本情况、感染比重及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累计报告HIV/AIDS 3 227例,≥ 50岁者196例,占6.10%;平均年龄(60.4±8.3)岁;男141例,女5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0.70%,初中30.6%;农民53.10%,工人24.50%.其中异性途径感染者占异性途径感染总报告数的91.80%,比重由2002年的13.04%和2003年的0,上升到2010年的15.73%和2011年的17.93%.老年人HIV/AIDS病例多来自临床医疗机构及VCT门诊,而且艾滋病疫情重、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HIV/AIDS较多.结论 玉溪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较为严峻,且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诸多盲区,结合艾滋病防治常规工作在老年人中开展多元化的性健康教育应该成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心.

    作者:高良敏;陈黎跃;蔡英;陈良;鲁建波;赵金仙;张洪军;矣成江;郭春园;刘小春;保佑佳;李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氨甲环酸外用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脱落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外用氨甲环酸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在BALB/c小鼠背部制备慢性皮炎模型,皮损处分别涂抹5%氨甲环酸水溶液(氨甲环酸组)及蒸馏水(基质组),1次/d,共14d.测定两组小鼠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及丝聚蛋白、外皮蛋白、转谷氨酰胺酶1和激肽释放酶7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基质组[(12.10±1.33)g/(m2·h)]相比,氨甲环酸组小鼠背部皮损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9.78±0.54)g/(m2·h)]显著降低(P =0.003),而表皮丝聚蛋白、外皮蛋白表达强度增强.氨甲环酸组丝聚蛋白(269.76±140.02 vs 1 335.80±396.34)、激肽释放酶7(113.49±71.80vs 659.44±368.3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基质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能通过影响某些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脱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作者:路雪艳;门月华;李云珠;刘静;赵暕;姜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检测阴道念珠菌分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的可行性,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科玛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临床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对5株标准株和80株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内转录间隔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扩增产物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型.结果 5株念珠菌标准株和80株临床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通过熔解曲线技术分析产生5种不同的峰图,即得到念珠菌5种分型.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77.50%),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鉴定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是传统鉴别方法的有益补充.

    作者:葛玮;骆志成;魏玉平;韩赛楠;周雅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甲营养不良并发白癜风1例

    患者男,56岁.20甲发育不良55年,伴全身多处色素脱失斑10年.指/趾甲完全萎缩变形,甲板变薄并凹凸不平,呈粉红色,伴纵沟形成,甲床无明显翼状胬肉样改变.全身皮肤多处泛发性色素脱失斑,界清,形态不规则,呈片状对称性分布.诊断:20甲营养不良;白癜风.

    作者:谌宏运;张信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疣状甲周纤维瘤1例

    患者女,29岁.左足拇趾的甲根部肿块7年.手术切除术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纤维和血管增生.诊断:甲周纤维瘤.

    作者:高爱英;金新东;于小兵;江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溃疡的疗效.方法 传统治疗组为2005年1月-2009年4月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溃疡43例,以局部治疗为主;2009年5月-2011年6月治疗21例,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为1.5~2.0mg/(kg·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均被治愈,但普萘洛尔治疗组疗程(21.3±7.3d)明显短于传统治疗组(56.5±18.9d);且普萘洛尔治疗组局部瘢痕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60.4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婴幼儿血管瘤溃疡在传统局部创面治疗的基础上若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能加速患儿创面愈合和减少发生并发症.

    作者:李鹏;李东繁;郭正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本科门诊共收治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118例.入选及排除标准见文献[1].曾经使用过皮炎平、皮康王、肤轻松、恩肤霜及院内各种自制的激素类外用药物,药物主要成分为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和氯倍他松等糖皮质激素.将入选患者采用双盲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男24例,女42例;年龄18 ~60岁,平均(36.5±9.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6.5±3.1)个月.

    作者:刘玉林;吴大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IV感染妇女分娩婴儿低出生体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HIV感染妇女分娩婴儿的出生体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HIV感染妇女的孕期保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分析云南省5个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市/区)HIV感染妇女分娩的156例婴儿的出生体质量,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55例HIV感染母亲,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14.74% (23/156),早产率为5.13% (8/156),在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中,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高达10.14% (15/148).早产(OR =18.0,95% CI:4.803~67.459)和妊娠期贫血(OR =3.784,95%CI:2.236 ~ 12.373)是造成HIV感染妇女分娩婴儿低出生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感染HIV病毒会造成早产与低出生体质量的机会增加,应加强HIV感染妇女的孕期保健指导.

    作者:李爱杰;汪永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