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功能

王凤双;孙志丹;郭玲玲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尿毒症, 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40例尿毒症患者和40例正常受试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尿毒症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1、Em/Am<1(P<0.05,);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S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左、右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收缩功能亦受损,这些功能的改变与心室的相互依赖和尿毒症对心脏功能的等同作用有关.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蛋白预处理方案对双向电泳效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的血清蛋白预处理方案对双向凝胶电泳(2-DE)分辨率与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3例,分别以原始血清及经Aurum Serum Protein Mini Kit(ASPMK)、ProteoMiner Protein Enrichment Kit(PMPEK)、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 System(MARS)处理后的血清样本进行2-DE,所得2-DE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比较上述4种方法所获得的凝胶图谱的整体蛋白质点数及其变异系数(CV)、组内凝胶匹配点数.同时,通过划分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IgA与α1-抗胰蛋白酶富集区域(Ⅰ区)及IgG分布区域(Ⅱ区),细化比较其中蛋白点数.结果 3名健康志愿者的原始血清及经ASPMK、PMPEK、MARS处理的血清样本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分别为589±83、611±45、798±26及810±20个,CV分别为41.1%、28.6%、23.5%及22.9%,组内匹配蛋白质点数分别为424±50、523±34、713±18及734±19个.在Ⅰ区和Ⅱ区,经PMPEK及MARS处理的血清样本蛋白质点数均较经ASPMK处理的样本获原始血清多.结论 预处理可提高血清样本2-DE分辨率及重复性;以PMPEK及MARS处理血清效果优于ASPMK.

    作者:李天旺;黄志祥;郑奔容;邓伟明;王敏;古洁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 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模式及脱机参数.方法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意义.结果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Pa02.Pac02)有明显改善;心肌酶(AST.LDH.CK及CK-MB),呼吸浅快指数,APACHEⅡ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胆碱酯酶活力明显升高.结论 正确选择机械通气模式及脱机参数对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作者:姜咏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21-ras、p53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ras、抑癌基因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lacto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乳腺癌,8例乳腺纤维腺瘤中p21-ras、p53及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21-ras、p53及VEGF的过度表达;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p21-ras、p53、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p21-ras、p53表达显著相关,可能受其调控.

    作者:王玉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对200例该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心律失常92例(46.00%),大多数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均有低氧血症,大部分患者有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一部分患者有肺心病的其他并发症,经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后59例心律失常自行消退,13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例死亡.结论 该病合并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具特点,治疗肺心病的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大部分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根据其特点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纯伟;陶登保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BiPAP呼吸机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高龄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优于单用BiPAP,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和平;项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和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以上均为我院急诊科院前抢救的患者.急诊小组接到120后,成立急救小组,急救小组立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及体格等方面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及时作出正确诊断,随即开展急救工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给患者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20%甘露醇250mg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呋塞米40mg利尿;对于呼吸不规则、浅慢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在现场对患者做好急救工作后,把患者立刻送入院内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中,行现场气管插管者21例;5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死亡;115例患者顺利安全地运送到急诊科,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在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结论 及时实施院前急救和顺利安全转运能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赢得治疗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急诊效果.

    作者:王卫民;何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资料,探讨外伤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外伤性癫痫与颅脑损伤类型,以及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的关系.结合临床资料,研究癫痫与损伤类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脑电图检查情况及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 开放性脑损伤癫痫发生(27.41%),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8.52%);重伤癫痫发生率(22.09)明显高于轻伤(4.96%);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高(54.77%);外伤性癫痫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80.85%.结论 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29.73%和5.64%,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6.94%、20.51%和10.53%,明显高于CT检查未见颅内明显异常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1.02%(P<0.05).脑外伤后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度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易发生癫痫,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颅骨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作者:衣服新;栗文彬;白敬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及其评估关节软骨破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5例早期RA患者及18例健康人血清COMP水平,并测定RA组患者其他实验室指标:抗环瓜氨酸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记录关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数目、DAS28评分,分析它们与COMP的相关性.同时记录39例RA患者治疗缓解后的各项指标,与其活动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28例RA惠者记录随访1年后双手X线分级与COM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12.41±5.26ug/L)相比,早期RA组(27.07±13.77ug/L)COMP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早期RA活动期COMP值(29.76±4.55ug/L)明显高于缓解期(17.50±5.26 u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8).缓解期RA患者COMP值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动期RA患者COMP与ESR、CRP具有正相关,与RF无相关性,缓解期COMP与ESR、CRP、RF均无相关性.而COMP与关节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其中28例RA患者完成1年的放射学随访,Ⅰ期、Ⅱ期、Ⅲ期、Ⅳ期:13例,9例,4例,2例.RA患者COMP值水平与放射学进展相关(rs=0.922,p=0.000).结论 COMP作为软骨破坏的一种生物标记物,在早期RA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可用于反映RA早期关节软骨破坏程度及预测疾病进程.

    作者:丛翠翠;朱芸;马晶晶;赵雪丽;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机采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注血小板患者200例,分为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两组.观察输注后24h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血小板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两组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输注后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上升,但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组.结论 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比冰冻血小板更能有效控制及预防出血,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冰冻血小板可用于紧急情况下抢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作者:戴芳;李建武;黄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20例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立鑫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RP与Bone对修复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实验研究

    目的 本实验将自体骨(Bone)和富血桥板血浆(PRP)单独作用于兔下颌骨种植体周围处,观察其对兔下颌骨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初步探讨PRP和Bone促进骨再生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兔18只,分别在兔下颌骨植入种植体并且覆盖预成型钛板,随机分为PRP组(A组)、PRP+Bone组(B组),Bone组(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通过X线观察新骨的高度,血清学检查测定钙浓度.结果 术后2,4周,A组、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显著(0.01<P<0.05);与A组比较,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8周,与对照组比较A组合B组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相比新生骨高度宽度和血清钙浓度仍有差异但无显著性(0.01<P<0.05).术后12周,以上3组差异消失(P>0.05).结论 P可以加速骨组织再生,对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RP/Bone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可以修复实验性骨量不足,促进骨再生;本实验Bone单独用于种植体周围,未表现出良好的成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作者:张亮;王稚英;张亚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是一种由免疫介导,进展迅速,以运动症状为主的脱髓鞘性并可继发轴索改变的多发性神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无力、麻木,常常累及颅神经所支配肌肉、重者可出现延髓和呼吸肌麻痹[1].

    作者:刘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6例儿童眼球穿通伤的临床护理

    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儿童眼球穿通伤56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书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对某机关单位中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宣教体会

    目的 为机关单位中高龄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 2007-2010年,选择我单位已建立健康档案的35例高血压病患者为干预对象,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健康宣教干预,指导其合理用药,配合定期监测血压.并将随机选取10名高血压患者3年来血压值做统计学描述.结果 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维持稳定.结论 有效的健康宣教干预配合定期血压监测可以帮助机关单位的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作者:唐安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核医学在代谢性骨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增多趋势.传统上认为骨骼仅为身体的支持保护组织,但现发现骨骼也是人体代谢十分旺盛的代谢器官.代谢性骨病既是骨骼某些内在缺陷所致的原发性普遍性骨骼病变,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损害.

    作者:邓燕;章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跟下神经临床解剖学观察

    目的 探讨跟下神经和足跟疼痛的解剖学关系.方法 探讨选择我校16具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其中男性9具,女性7具,共32侧下肢.从小腿内侧中上1/3处开始,在胫骨内后缘把小腿三头肌分开,充分暴露胫后血管和神经,直到足底.观察跟下神经的起自部位、走行和支配情况等.结果 跟下神经,主要起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此神经较细,神经起始处平均横径为1.3±0.4mm,多以单支出现.本研究中,起自胫神经分叉处的有10侧,占31.2%;起自足底外侧神经有16侧,占50.0%;其余6侧起自胫神经,占18.8%.跟下神经起自部位性别差异,男性跟下神经起自部位发生情况和女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下神经发出的前后分支在拇展肌与足底方肌之间可能同时或者分别被卡压,临床诊断时要注意此类情况.

    作者:孙晓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体会

    目的 总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体会,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送检的68例儿童骨髓穿刺合格标本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或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并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骨髓细胞学诊断结果符合率高的分别是缺铁性贫血91.6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88.89%,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86.5%.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种血液病可直接诊断.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恶病质血涂片发现可疑细胞或血细胞不明原因的增多或减少等情况,更能体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作者:莫和国;隋洪;陈光辉;郭周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雌激素受体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它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来调节基因的转录[1].已知ER在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穆兰;谷京城;刘振华;远洋;杨蒙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上颌后牙区种植过程中骨相关问题的研究

    由于金属钛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瑞典科学家BRANEMARK教授于20世纪中叶首次将钛材料应用于口腔种植系统中,使人工种植技术修复牙齿缺损成为可能.在口腔环境中,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存在、骨吸收、先天发育不足、上颌骨炎症、外伤、牙和牙槽骨粘连、骨质疏松以及上颌窦气化[1]等原因,常常导致上颌窦底与牙槽嵴之间的距离(窦嵴距)过短、上颌窦底骨量过少、上颌骨的骨质密度降低等情况,因而在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植入时,较难获得初期稳定性,致使种植体松动、种植体周围炎症,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种植体脱落.

    作者:马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2例膝关节损伤后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2例患者中,同时发现上述3类损伤的复合性损伤患者共52例(50.9%),发现上述三类中两者的复合损伤患者25例(24.5%),发现三者之一的单纯损伤患者仅20例(19.5%).结论 MRI是膝关节损伤后不可或缺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作者:余晓莉;李晓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