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军;师蔚;周任;郭振宇;卢兴苗
目的 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螺旋CT检查,将数据输入工作站行图像三维重建.对其中9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41例直接手术证实.结果 3D-CTA显示了瘤体的大小、方向,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及骨质结构的相互关系;经手术、DSA证实本组3D-CTA对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8.4%.假阳件率为1.6%,假阴性率为0.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无创、快速、高准确率的诊断技术;3D-CTA可显示各部位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邻近动脉分支及邻近颅骨的空间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王伟;孙涛;李宗正;李广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1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市体定向技术,选取病变侧基底节区作为靶点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6月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国际通用的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定其运动及生活能力.结果 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脑出血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手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达81.25%(13例/16例),本组16例术前FIM评分为90.2l±2.32,术后1个月为92.76±1.89,术后6个月为96.37±3.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1个月后功能独立性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6个月后高于1个月(P<0.05).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后遗症,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卢旺盛;田增民;赵全军;刘爽;李志超;陈涛;郭欣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分型与手术难度和预后的关系,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将68例前交通动脉瘤分为视交叉型和纵裂型.对于视交叉型,在抬起额叶前先预先阻断载瘤动脉,然后分离动脉瘤将其夹闭;对于纵裂型,将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采用瘤体翻转技术将瘤颈显露清楚后将其夹闭.结果 瘤颈成功夹闭68例.在术中共有54例(79%)发生了动脉瘤破裂出血.视交叉型组的恢复良好率为95%(22/23),纵裂型的恢复良好率为89%(40/48).结论 视交叉型前交通动脉瘤容易早期破裂,但是分离和央闭比较容易;纵裂型前交通动脉瘤不易早期破裂,但分离和夹闭比较困难.
作者:周国胜;张新中;周文科;赵新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神经生长因子B(NGF-β)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 以质粒pcDNA3-hNGFb、pEGFPNI共转染大鼠胚胎脑中神经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细胞内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鉴定NGF-β在细胞内的表达.体外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 GFP在基凶转染12 h后开始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GF-β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且NGF-β、GFP基因修饰不影响其增殖与分化.结论 成功建立NGF-β、GFP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
作者:邓兴力;刘如恩;杨智勇;雷德强;冯忠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疗效欠佳,因此足目前研究的热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中的明胶酶,大量研究表明其在肿瘤发病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关MMP-9与卒中的发病研究尚不多,本文将近年来有关MMP-9与卒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程岗;章翔;高大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Notch基因早是在研究果蝇胚胎发育时发现的,其突变可造成果蝇的残翅,并因此而得名notch(切迹).随后研究发现,notch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多个物种中均有表达,其家族成员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并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等密切相关.
作者:张家墅;甄海宁;章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l)的短发卡RNA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根据MDR1的DNA序列没计shRNA,用Siport xp-1脂质体法转染胶质瘤干细胞.分别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MDR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使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对转染后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shRNA对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MDR1 shRNA表达质粒,转染组MDR1mRNA表达水平有所F降(P<0.05),转染5 d组下降明显;RT-PCR结果显示MDR1 mRNA水平降低,第3、5、7 d抑制率分别为78.46%±14.17%,82.02%±11.87%,79.5%±13.2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RNA转染组P-糖蛋白(P-gP)的表达降低,第3、5、7 d抑制率分别为58.1%±6.5%,39.5%±5.2%,45.8%±8.6%;而药敏实验显示:阿霉素、长春新碱对转染MDR1 shRNA的胶质瘤干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出现凋亡峰(P<0.05).结论 MDRI短发卡RNA可在转录后水平对多药耐药进行调节,下调MDR1基因表达,提高药物敏感性,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于如同;陈冲;石琼;刘明峰;饶海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胸苷磷酸化酶(TP)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关系.方法 选取病例50例,记录病例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正常脑组织病例5例,鼠抗人单克隆抗TP抗体选取乳腺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鼠抗人单克隆抗CD34抗体选取扁桃体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将上述符合条件病例蜡块每例切片3张,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它们TP、CD34的表达.结果 5例正常尸检脑组织TP表达均阴性(一);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TP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WHO Ⅰ~Ⅱ级)(P<0.05).且TP表达与MVD明显正相关(r=0.692,P<0.05).结论 TP及MVD可以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病理分级及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苟章洋;游潮;漆建;唐文国;唐晓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Rho(Ras homologue)属于小分子G蛋白超家族,主要包括Rho、Rac和cdc42三个亚家族,现有23个成员.Rho家族与Ras约有30%的同源氨基酸序列,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目前研究发现,Rho家族成员对于调节细胞骨架、细胞运动、粘附、增殖、凋亡、转化,细胞周期进展,以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江;李侠;章翔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垂体泌乳素腺瘤临床治疗策略各家观点不一.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影像学在该疾病治疗策略确定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对5年间326例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策略的确定及疗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年龄男性41.6岁,女性32.3岁.男性肿瘤直径平均38.05 mm,其中83.3%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在女性则为15.25 mm和49%.手术组平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男性1 875.22 ng/ml,女性376.6 ng/ml.术后,男性降至385.84 ng/ml(P<0.05),女性PRL降至23.93 ng/ml(P<0.05).微腺瘤不孕者术后受孕率达75%,高于药物治疗组33.33%(P<0.05).结论 对于影像学上存在明显病灶的病例,显微手术可取得良好疗效,若术后血清激素控制不良或海绵窦残留侵袭肿瘤的病例可考虑辅助药物或放射治疗.对于影像学明确提示微腺瘤,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女性病例,积极的显微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雷霆;韩林;舒凯;徐钰;游超;李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低钠血症是术后水钠失衡常见表现之一,通过分析110例垂体腺瘤手术病例,对发生低钠血症病因和治疗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作者:刘先进;孙青芳;卞留贯;赵卫国;沈健康;李小英;宁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慢病毒载体对胶质瘤干细胞的亲嗜性及对靶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初步探索干扰STAT3基因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STAT3基因sh是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后,获得可表达STAT3基因shRNA的慢病毒颗粒;活性载体病毒感染人原代胶质瘤干细胞后流式细胞分析细胞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及活化水平;增殖分析试剂盒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在病毒感染比率值20:1时慢病毒载体对人原代胶质瘤干细胞的感染效率为98.6%;细胞感染可表达STAT3基因shRNA的载体慢病毒后,STAT3基因mRNA显著下降,抑制率为84.3%,STAT3蛋白表达下降81.5%,活化的pSTAT3下降97.9%;胶质瘤下细胞STAT3表达、活化受抑后细胞生长显著变慢,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结论 慢病毒载体对人原代胶质瘤干细胞有着很高的感染效率,介导的RNAi可显著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与活化,是对人胶质瘤十细胞基因功能研究的理想工具.人胶质瘤干细胞STAT3基因受抑后细胞生长显著变慢,出现G1期阻滞.
作者:李光辉;纪华;陈正堂;吕胜青;胡义德;王东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SD大鼠反复暴露于声压级16 Hz 130 dB的次声环境中.用抗大鼠Ⅲ型补体受体标志物(OX42)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次声作用后即刻,7d,14d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正常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较少,一般为静息性形态,胞体小,突起细长,染色浅淡.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胞体变大,突起短粗,染色深,7 d以后逐渐减弱;次声作用后第7d起星形胶质细胞变多,胞体变大,突起变粗,染色深,第14 d达到高潮;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密切.结论 次声作用后小胶质细胞比星形胶质细胞早被激活;两者的关系密切.
作者:徐晓菲;赵钢;饶志仁;杜芳;石洁;刘娟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颅内肿瘤手术后可并发手术部位的血肿,但血肿也可发牛在手术的远隔部位[1],尽管临床上比较少,但一旦发生就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是颅内肿瘤手术后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近5年我科颅内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孙建军;师蔚;周任;郭振宇;卢兴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142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血肿体积及术中脑压情况,76例采用单纯彻底清除血肿,66例采用单纯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压减术,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两种手术治疗方法,患者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丘脑出血、脑室内出血死亡率高、本组发病6 h内手术无死亡率.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效果好,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术中的脑压选择术式.
作者:姬西团;章翔;费舟;刘卫平;张剑宁;蒋晓帆;宋少军;张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为临床一期开颅夹闭多发动脉瘤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 1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模拟翼点入路,研究前循环常见位置动脉瘤:眼动脉(OA)、后交通动脉(PCoA)、颈内动脉(ICA)分叉部和大脑中动脉(MCA)分歧部动脉瘤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显露的可能性,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结合临床手术治疗多发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一期央闭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模拟各部位动脉瘤显露成功率分别为:眼动脉64%;后交通动脉42%;颈内动脉分叉部100%;大脑中动脉分歧部57%.眼动脉和部分后交通动脉暴露需要切开大脑镰和松解对侧视神经.大脑中动脉分歧部能否暴露取决于M1段长度,M1<14 mm时可成功暴露.结论 翼点入路可以完成对侧特定指向、特定位置的动脉瘤的夹闭,视神经的长度、动脉瘤的指向等解剖学参数对于评估多发动脉瘤一期夹闭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庆喜;刘晓谦;董白晶;赵天书;张伟光;王大鹏;李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为人类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脑恶性肿瘤至今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其中恶性程度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它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4.6个月[1].
作者:章翔;毛星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及脑疝患者采用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共53例,手术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
作者:路丕周;杨海贵;白小飞;杜宏瑞;张维涛;张永兵;高永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男性,29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半年入院.查体:左眼视力0.2,矫正视力1.0,右眼视力15 cm指数.视野舣颞侧偏肓.眼底检查:左眼底视乳头色稍淡界清,中心凹反射清;右眼底视乳头色苍白界清,中心凹反射清.
作者:李涛;王洪杰;苏刚;朱庆林;范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瞳孔散大是脑疝的标志,表明病情危重.本文对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救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情况进行了同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承居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