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离GVL和GVHD的研究进展

汪涯雅;张东华;刘文励

关键词:移植物抗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如何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同时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细胞因子、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自然杀伤细胞、封闭共刺激信号及转基因技术等七个方面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001.用RHCE-D(5-7/8)-CE杂合等位基因分析Dc-表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02.自动化PCR-ELISA基因分型扩展了供血者的血型分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XCR4及其配体SDF-1与造血系统肿瘤

    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造血系统肿瘤细胞生长、粘附、迁移和浸润等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造血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晟;钱军;陈子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13.随机献血者的血小板浓缩物的7天保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获得性血友病的临床研究

    获得性血友病是指因体内产生抑制因子Ⅶ作用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获得性血友病多见于老年人,其次为产后女性.常表现为严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着重介绍引起该病的相关疾病谱,自身抗体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荣富;王鸿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恶性血液病合并尿崩症和7号、3号染色体异常的联系

    恶性血液病合并尿崩症(DI)十分罕见,迄今只有70余例报道.他们中有27例作过细胞遗传学检查,其中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所占比例为多.本文对这些病例的细胞遗传学、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特点以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李天宇;薛永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27.大量自体采集外周血祖细胞过程中如何减少因连续输注葡萄糖酸钙所导致的枸橼酸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保存血小板的体外评估:是否有希望预见输入后血小板的生存和功能

    输入病人体内的血小板的循环能力和功能与体外保存损害和受者的体内环境有关.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住院病人,体内影响血小板存活和功能的因素比体外保存损害的影响更重要.

    作者:Rinder HM;Smith BR;张紫绵;陈莉;信红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预防性血小板输血:合适剂量的述评

    上世纪初起,Duke观察到输全血后血小板数目的增加能增强止血.不过区别于新鲜全血输血的血小板常规输血,直到60年代才成为现实,这种延搁是由于分离保存血小板的技术问题.

    作者:Tinmouth AT;Freedman J;杨劲;郑茵红;郑小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血感染丙肝者十年存活率回顾

    通过人口调查获得的输血感染丙肝长期(10年以上)存活机率的数据,对于制订政策是需要的,但目前尚无1981年之后的输血感染丙肝存活的病人的资料.过去常用1981年明尼苏达O1msted县的受血者的10年存活率的数据,但这些数字很可能不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的输血感染者的存活率.

    作者:Eleftherios.Vamvakas;MD;PhD;宋任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04.输注嵌合红细胞后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27与造血调控的研究

    p27是一种对细胞周期起重要负向调控作用的Cip/Kip家族分子.p27基因定位于12p12.0-12p13.1,编码198个氨基酸,主要通过基因转录后泛素-蛋白体酶途径调节.在正常造血过程中,p27的表达涉及到复杂的系列特异性,与巨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终末退出有关.p27可调控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周期而对干细胞无明显影响;p27基因敲除使得利用小部分p27-/-的干细胞生成大量祖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成为可能,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同时还可提高p27-/-.干细胞被基因转染的敏感性,以期更好地发挥治疗性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钦红;谢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15.印度供血者血清学筛查显示抗-HBc滴度与PCR-扩增的HBV DNA之间缺乏联系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独特型Ig/TCR DNA疫苗抗淋巴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利用淋巴系肿瘤细胞Ig/TCR基因重排的独特型特点,设计独特型Ig/TCR DNA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抗独特型特异性免疫应答,在小鼠中已显示了其抗肿瘤效应,并已进入人体研究阶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梅娟;李扬秋;周羽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16.巨细胞病毒(CMV)血清阳性的HIV感染者,输血不会激活CMV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婴儿和年长儿童输血指征(续)

    (续,上接2003年第6期第567页)5对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肿瘤的输血支持5.1一般观点经高剂量化疗/放疗治疗或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作为SCT的候选人.普遍认为制品白细胞去除低于5×106/单位,CMV是安全的(见1.1.3).并非所有SCT中心同意.

    作者:英国血液学输血工作委员会;洪缨;贾苍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12.放射性同位素法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狒狒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存活的比较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造血干细胞的调控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造血干细胞静息状态的主要调控者,在体外直接抑制干细胞的生长,直接并可逆地抑制具有长期再植能力的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髓微环境;通过调节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和细胞内的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进行细胞调控.TGF-β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在临床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赵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Ⅰ型及Ⅱ型细胞毒性T细胞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

    近年来通过对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亚类即Ⅰ型及Ⅱ型细胞毒性T细胞(Tc1/Tc2)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c1和Tc2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点,体外分离、诱导、扩增及检测的方法和原理,Tc1及Tc2细胞亚群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缩主病及移植物抗白血病平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中的作用,以及Tc1及Tc2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贺白;谢晓宝;华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2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输入骨髓细胞后发生的TRALI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