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分抗体检测和病毒载量试验,抗体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为主要方法,ELISA已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试剂,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在缩短窗口期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病毒载量的测定已逐渐发展出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一系列的方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特点、优势和应用范围作了介绍.
作者:袁玲;陈方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新方法,本文就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洪钧;冯义;杨仁池;韩忠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一个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该分类是由血液病理学会、欧洲血液病理学工作者协会和一百多名有造血系统肿瘤方面专长的国际上知名临床血液学家和科学家通力协作制定出来的.关于淋巴组织肿瘤,本分类方案只是对现已被广泛使用的修订欧美淋巴瘤(REAL)分类方案中的病种进行了加工.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关于WHO髓系肿瘤分类的解说或理论依据方面的文章发表.本文的目的是简短概述WHO恶性髓系疾病的分类并提醒注意它与此前各种分类方案的主要不同点,并提供这些不同点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荷花;郝玉书;肖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DNA损伤修复的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切除修复途径、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错配修复途径.DNA修复功能的异常使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利用DNA修复的途径降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将为肿瘤耐药的逆转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程辉;谢兆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血色病是指体内铁负荷过多的一种疾病,输血相关性血色病多见于输血依赖性的贫血患者.铁负荷过多会引起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本文着重介绍输血相关性血色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丛秀丽;孙晓楠;储榆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靶向治疗,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成为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中有希望治愈的亚型.ATRA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显著.APL细胞对蒽环类药物敏感,目前多采用以此为基础的化疗.联合应用阿糖胞苷并非必要.对于难治或复发的病例,应用As2O3或干细胞移植已见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另外,除PML-RARa外,CD56等预后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亦有指导作用.
作者:黄曙;周建伟;沈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B细胞恶性肿瘤,常规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不超过5%,中位生存期短于3年.骨髓移植的广泛开展给治愈MM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复发是其大的弊端.主动免疫治疗利用MM的独特型蛋白(idiotype protein,Id),特异性地杀伤骨髓瘤细胞,有助于消除微小残留病变,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作者:林秀;张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何美霞;贺石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日本红十字会输血部对自愿献血者血液的细胞成份以及做血浆蛋白分离的血浆,在预筛后与发出前,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用核酸扩增检测(NAT)方法检测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使用多重NAT试剂对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存活时间短的血小板检测,可节省检测时间、费用和人力.在2000年2月1日-2001年4月30日期间,采用50份血样品混合筛查,从血液和血液成分中查出112份HBV阳性、25份HCV阳性和4份HIV-1阳性.
作者:成都市血液中心(610041)组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一氧化氮是一种有广泛作用的生物活性介质,在细胞凋亡和分化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关于一氧化氮诱导、抑制血液细胞凋亡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一氧化氮与血液细胞的分化等作一综述.
作者:张春雷;邓均;蒲晓允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