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素辅因子Ⅱ的研究进展

邓明扬;张广森

关键词:肝素辅因子Ⅱ, 血栓性疾病, 炎症, 肿瘤, 硫酸皮肤素
摘要: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 Ⅱ,HCⅡ)是一种存在于血浆中的单链抗凝血酶糖蛋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凝血酶与之行成1∶1稳定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失去蛋白水解酶活性,在适量的硫酸皮肤素参与下,这种反应可以加快1 000倍.HCⅡ不同于抗凝血酶Ⅲ,它主要是在血管系统外,在特殊的病理环境下发挥对凝血酶的调节作用.近来研究发现,HCⅡ与血管损伤后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HCⅡ可以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水解,生成的N端多肽片段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趋化作用,从而参与炎症反应.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特异抗原的基因定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技术

    在许多不同临床情况下,人们需要对病人的血小板特异性(人类血小板)抗原(HPA)进行准确定型,血液服务机构也需要备有已HPA定型的单采血小板供者和全血供者的名单,以帮助已被HPA同种免疫的病人.现报道有6种临床相关的HPA同种抗原系统,而且很多HPA同种抗原其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具高度不对称性或者有极低的免疫原性.某些已被很好鉴定的双等位基因系统如Gov还未被包括在HPA命名法内,但包含在本综述内.生物化学的研究使人们清楚认识了HPA抗原所在的血小板膜蛋白,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进行了克隆,还发现新鲜血小板中含有多量的mRNA ,这使人们得以揭示HPA的分子基础.所有的(除1个以外)双等位基因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均是基于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它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单个氨基酸取代.同种抗原的遗传基础的揭示使得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用基因组DNA 进行HPA基因定型的技术得以充分发展.本综述讨论了HPA 同种抗原的遗传基础、常用的基因定型技术及其缺点和未来的发展.

    作者:浙江省血液中心(310006)组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输血前床边ABO检测的可靠性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0对3.0抗体筛选检测的供血者HCV RNA检测的量比较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接受男性同性恋献血的利弊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髓瘤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B细胞恶性肿瘤,常规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不超过5%,中位生存期短于3年.骨髓移植的广泛开展给治愈MM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复发是其大的弊端.主动免疫治疗利用MM的独特型蛋白(idiotype protein,Id),特异性地杀伤骨髓瘤细胞,有助于消除微小残留病变,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作者:林秀;张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TRALI:与供者-受者间抗原-抗体以及单核细胞的激活有关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介绍国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的系统综述

    在瑞典健康技术评估委员会的领导下,一些著名的血液和肿瘤学家对血液系统中的某些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我们选择其中的AML介绍给临床医师.

    作者:王小钦;林果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直接针对3区第3带(红细胞阴离子交换蛋白1)的温IgA型自身抗体所致严重自体免疫溶血型贫血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与血液细胞的凋亡和分化

    一氧化氮是一种有广泛作用的生物活性介质,在细胞凋亡和分化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关于一氧化氮诱导、抑制血液细胞凋亡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一氧化氮与血液细胞的分化等作一综述.

    作者:张春雷;邓均;蒲晓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素辅因子Ⅱ的研究进展

    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 Ⅱ,HCⅡ)是一种存在于血浆中的单链抗凝血酶糖蛋白,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凝血酶与之行成1∶1稳定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失去蛋白水解酶活性,在适量的硫酸皮肤素参与下,这种反应可以加快1 000倍.HCⅡ不同于抗凝血酶Ⅲ,它主要是在血管系统外,在特殊的病理环境下发挥对凝血酶的调节作用.近来研究发现,HCⅡ与血管损伤后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HCⅡ可以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水解,生成的N端多肽片段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趋化作用,从而参与炎症反应.

    作者:邓明扬;张广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DNA修复与白血病耐药的研究进展

    DNA损伤修复的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切除修复途径、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错配修复途径.DNA修复功能的异常使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利用DNA修复的途径降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将为肿瘤耐药的逆转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程辉;谢兆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促栓作用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何美霞;贺石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血管新生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骨髓血管新生程度及其调控因子有密切联系,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加用抗血管新生治疗是合理的治疗策略.本文拟就该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苏江;沈志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在体外持续流动的条件下少WBC能降低与保存相关的RBC对人类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病毒标志物筛选试验改变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等容性贫血时心率成线性升高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英国输血传播的HBV感染:一个小而活动的目标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GVHD的预防性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急慢性GVHD仍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GVHD的发生主要机制包括:①受者的预处理 ;②供者T淋巴细胞的激活;③效应细胞介导的GVHD.T细胞活化是GVHD的中心环节,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新的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使异基因抗原反应性T细胞失活是预防GVHD的有效措施.

    作者:乌仁娜;冯凯;陈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V(H)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免疫球蛋白重链易变区[IgV(H)]基因突变的研究已成为目前CLL异质性研究的热点.根据IgV(H)基因突变情况将CLL分为两型,本文从两型生物学特性、CD38表达、细胞遗传学改变、预后、性别、细胞形态和治疗等方面的异质性作一综述.

    作者:陈丽娟;李建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P2X受体在血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P2X是ATP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属P2受体族.与细胞外ATP结合时P2X通道开放,允许阳离子 (Na+、Ca2+等) 通过.已克隆了7个哺乳动物的P2X(P2X1~7)受体,并阐明了其结构和功能.天然P2X可以同型或异聚体形式组成离子通道,在包括血液在内的多种组织中存在,与信号传导有关.P2X的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已引起关注,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2X的表达水平可能有预后意义.本文介绍P2X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血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秀军;郑国光;吴克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