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KT细胞及其功能

李秀青;沈志祥

关键词:NKT细胞, α-半乳糖酰基鞘氨醇, CD1d分子, 细胞因子, 穿孔素
摘要:近年来发现存在一类与传统的αβT细胞(CD4+CD8+)不同的T细胞,其αβTCR结构单一,既有T细胞抗原受体又有NK受体且显示T细胞与NK细胞两方面性质,因而称为NKT细胞.NKT细胞通过识别由非经典的MHCⅠ类分子--CD1d分子递呈的糖脂类抗原(α-半乳糖酰基鞘氨醇,α-Gal-Cer)或寄生虫的糖磷脂酰肌醇(GPI),在Th1和Th2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及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餐后血脂,脂蛋白与凝血

    餐后血浆脂代谢主要以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GRLP)及其残粒升高为明显,餐后阶段脂蛋白代谢又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潜在的联系.同时,血小板和血浆中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本文就近年来在餐后血脂,脂蛋白与凝血相关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战梅;杨仁池;韩忠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综合征

    植入综合征(engraftment syndr.me)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过程中,以发热、皮疹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又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多见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也可见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多种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形成植入综合征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良好疗效.

    作者:朱晓黎;黄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19.G-CSF诱导的健康人粒细胞动员的动力学:给药途径和增加地塞米松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属于羧肽酶家族成员.血液凝固时,TAFI可以被凝血酶激活,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在动物实验中,抑制TAFI可以缩短血凝块溶解时间,增强溶栓药物的作用,TAFI抑制物有可能成为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一类新的药物.

    作者:张子彦;王兆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3.1995年60所大学医院的输血费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治疗骨髓瘤的新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目前不能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提供了治疗MM的新方法.PS-341对MM有抑制增殖及信号传导,诱导凋亡,克服耐药,与地塞米松协同抗肿瘤作用,减少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及后者分泌IL-6的水平,并能抵抗IL-6的抗凋亡作用.PS-341的作用机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对NF-кB的抑制作用.

    作者:丁晔;徐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2.血液管理程序评估:通过直接观察和事故管理报告系统来查找问题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凝血因子Ⅷ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血栓性疾病是涉及多系统、多因素、多环节的循环血液中出现异常动脉或静脉栓子而导致血运障碍的综合性疾病.凝血因子Ⅷ是参与Ⅸa对因子X激活的辅因子,它在许多疾病及病理状态下增高,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成为又一研究热点.

    作者:郭艳丽;杨林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BCR/ABL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210BCR/ABL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对CML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治疗CML提供了多种思路,涌现出了包括生物治疗在内的许多新疗法,有些已进入临床试验或临床治疗.本文概述了针对CML BCR/ABL信号转导途径的各种基因治疗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抑制癌基因表达,抑制BCR/ABL信号通路下游重要分子基因表达,阻抑BCR/ABL蛋白产物的功能,免疫治疗.

    作者:徐冬;钱林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抗人CD19免疫毒素的研究现状

    抗人CD19免疫毒素的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在导向治疗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本文综述它们的药代动力学、毒性反应、免疫原性、与化疗药物或其他单抗及免疫毒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对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的疗效.

    作者:陈英虎;汤永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白介素18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潜在的致命并发症,白介素18在急、慢性GVHD的发病和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伏瑞祥;李彩霞;吴德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DNA甲基化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DNA异常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常见的基因变化之一,它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结构的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白血病去甲基化治疗是建立在白血病甲基化研究基础上,是一种作用机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物的新方法,它对复发及耐药白血病有一定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在DNA甲基化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及白血病去甲基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周敏;卢学春;于力;楼方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8.UVC照射灭活凝血因子浓缩物中的微小病毒B19:应用CFU-E体外感染性试验测定周围血CD34+细胞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脐血干细胞的微生物污染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内正常信号传导网络失衡的结果,它涉及到多个可能的传导通路,借助动物模型来深入阐述CML发生及急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终治愈CML的突破口.目前建立CML动物模型主要有三种方法,包括转基因法,将bcr-abl阳性细胞移植给同基因小鼠或免疫缺陷小鼠及逆转录病毒载体法.

    作者:杜庆锋;周淑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5.术前自体采血衰减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HC-肽四聚体技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MHC-肽四聚体技术是一种直接监测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新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就MHC-肽四聚体技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特异性CTL、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s)特异性CTL以及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的检测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梁彬;黄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18.采自多次G-CSF刺激供血者的浓缩粒细胞的特性和功能的分析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脐血体外红系定向扩增和分化的研究进展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诱导脐血干祖细胞定向扩增和分化,产生大量所需的功能细胞,以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这已成为目前脐血体外培养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就脐血体外红系定向扩增和分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何秋山;毛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16.HCV RNA和HIV RNA血液筛查试验的灵敏度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