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外周动脉性疾病强相关,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从而引起高凝状态,致使血栓发病率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素云;魏影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多药耐药(MDR)功能实验有多种,各采用了不同的荧光染料,多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有的可特异性反映某一MDR转运蛋白的功能活性,有的可反映多种MDR蛋白的共同作用,可配合其他荧光标记的单抗对细胞进行多参数分析,在白血病化疗预后分析、MDR机制和耐药逆转机制的探讨中起重要作用.但方法学须标准化.
作者:叶絮;谭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常伴发于血液肿瘤、免疫性疾病、实体肿瘤.发病机制主要与抗VWF抗体产生、VWF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肿瘤吸附有关.实验室诊断有出血时间延长、VWF:Ag、FⅧ:C、VWF:RCof降低、VWF多聚体分析异常.治疗包括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及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DDAVP、替代疗法等.
作者:周静;张宏丽;邓承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瑞典健康技术评估委员会的领导下,一些著名的血液和肿瘤学家对血液系统中的某些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我们选择其中的霍奇金病(HD)介绍给临床医师.
作者:王小钦;林果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副作用之一为诱发静脉血栓.其机制为雌激素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雌激素可提高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多种抗凝因子的活性.凝血因子的遗传性缺陷、年龄及用药剂量等可能是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雯;朱广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前言一个多世纪以来,输血和血液制品起着挽救生命的作用.然而,从某些方面来说,输血的广泛应用也导致了血源性病毒的传播.
作者:张虹;雍兰娜;赵志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 571,STI571)可竞争性抑制Ph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癌基因Bcr-Abl代谢过程中ATP或底物与酪氨酸激酶催化中心结合而发挥靶向治疗作用,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本文就其在CML治疗中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高蕾;陈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慢病毒载体系统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基因治疗载体系统,它不仅可以高效转导处于分裂期的靶细胞,而且可以转导非分裂期的细胞.目前的研究表明它是一个有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转移系统.本文从慢病毒载体的结构、感染性、慢病毒载体系统的应用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波斌;林果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采血与用血方面的资料显示,对血液及血液成分的输用需求与自愿捐献全血的献血者的供给之间不能保持平衡.
作者:赵凤绵;牛宏伟;季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