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ICU老年患者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陈侣林;兰英;李卉;朱俊臣;梁隆斌;尧娟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ICU老年患者, 镇静
摘要: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在ICU老年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ICU需要镇静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86例,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控制镇静水平Ramsay Ⅲ~Ⅳ级,比较两组镇静起效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能达到镇静评分目标,右美托咪定镇静同时可以唤醒,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定起效慢;清醒所需时间短,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老年患者镇静有效且较咪达唑仑更安全.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 4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RL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3例,口服铁剂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每次150 mg,2次/日;静脉铁剂组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每次100 mg,1次/周,总量1200 mg.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RLS评分、PSQI评分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SF、Fe、TSAT、Hb均明显升高(P<0.05);口服铁剂组RLS评分和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铁剂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铁剂组SF、Fe、TSAT、Hb均高于口服铁剂组,RLS、PSQI评分均低于口服铁剂组(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蔗糖铁注射液能明显缓解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症状,并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夏芳;贺丹;汪昌雄;郑启刚;胡小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白介素-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1997~ 2015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 ~2015年1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 ~2015年1月),收集rhTPO和rhIL-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与rhIL-11组相比,rhTPO能增加白血病患者恢复血小板的高值,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均P<0.00001);rhTPO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19,95% CI(0.12 ~0.31),P<0.00001].但rhTPO组和rhIL-11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的低值及rhT-PO组和rhIL-11组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方面,与rhIL-11组相比,rhTPO能够增加血小板恢复的高值、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和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二者对改善化疗后血小板的低值和使患者恢复至血小板≥100× 109/L的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目前的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不足,需要设计完善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串俊兰;谭佳于;唐梅;吕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下降速度、对治疗的反应存在着明显差异.目前普遍认为单纯依靠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不能描述这种异质性.近年来,关于COPD表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可能为制定疾病相对个体化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就目前COPD的主要表型,即哮喘COPD重叠表型、频繁急性加重表型和肺气肿过度充气表型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青年脑出血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明确病因者85例(78.7%),病因不明者23例(21.3%),其中高血压42例(38.9%),脑血管畸形34例(31.5%),脑静脉血栓形成4例(3.7%),抗凝治疗3例(2.8%),血液系统疾病2例(1.8%).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家族史.16例(14.8%)行手术治疗,21例(19.4%)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基本治愈56例(51.9%),好转39例(36.1%),死亡13例(12%).结论 青年脑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和脑血管畸形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家族史,手术及介入治疗是有效手段.

    作者:林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受OPCABG治疗的11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搭桥(2.97±0.24)支,左侧乳内动脉桥63支,大隐静脉桥288支;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1.5.±52.8)min、(14.3±6.2)h、(23.6士8.4)h和(12.8±6.1)d.术后并发低心排8例、急性肾衰4例、急性心梗1例、肺部感染6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胸骨裂开4例、脑梗塞3例、消化道出血2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6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11例,床旁透析治疗4例;住院死亡5例,死亡率4.2%.114例随访1~39个月[(17.9±10.2)月],3例死亡;25例经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证实14支乳内动脉桥通畅(100%,14/14),57支大隐静脉桥通畅(89.06%,57/64);3例因心绞痛复发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OPCABG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保障桥血管通畅、维护左心室功能、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于涛;黄克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房室瓣手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25例,其中2例为第3次心脏手术.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3.3±1.6)h,体外循环时间(96.5土26.9)min,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后仍室颤者体外电除颤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55.9±114.0)h,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105.3±158.6)h,住院时间(9.5±6.3)d.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 胸腔镜下再次房室瓣手术能够避免正中开胸的风险,麻醉处理的重点包括术前评估、单肺通气、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注意心肌保护、避免体循环进气等.

    作者:雷迁;曾庆诗;钟执文;张晓慎;谢斌;黄焕雷;郭惠明;王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

    目的 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的价值,加强药剂科对入血白蛋白的管理.方法 将同一生产批号的人血白蛋白中加入过量定量的钨酸钠溶液、硫酸溶液,使蛋白沉淀的同时,氨与硫酸形成硫酸铵留在滤液中,再加入酚显色剂、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显色后于波长63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 人血白蛋白内的氨在10 ~ 300 μmol/L范围内的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中氨浓度方法简单、准确,易于操作,适合基层医院监测人血白蛋白内的氨浓度.

    作者:张磊;粟珊;张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支气管镜下摘除新生物1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确诊肺癌一年多,先后进行放化疗,近段时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于2015年8月21日来医院就诊.CT示:平隆突右侧主支气管被新生物完全阻塞,阻塞深度约3 cm,左侧主支气管只剩一点缝隙.患者急诊入院,稍活动后即出现心累气紧,被迫半卧位,吸氧,SpO2 70% ~ 80%.经科室讨论,为安全起见,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下完成支气管镜下介入手术.手术方法:科室完成患者相关检查,与家属做好沟通,签手术同意书.

    作者:吕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2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放线菌素D、依托泊苷、氨甲喋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方案(EMA-CO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4年4月收治26例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患者,均使用EMA-CO方案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实施诊疗计划,预防和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细心生活照顾和帮助,及时健康指导及心理支持.结果 26例患者共接受EMA-CO方案化疗124个疗程,平均4.8个疗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24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出现耐药,改用其他方案.结论 全面履行护士四大职责,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可以减少综合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保证EMA-CO方案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玲芳;常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丙戊酸钠致高血氨性脑病1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情绪低落和高涨交替出现30年,心情差伴心慌6月”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8月前行脑CT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时查体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情绪低落,伴焦虑情绪和坐立不安,自知力存在.入院后血常规、生化、甲功、乙肝标记物、常规检查及脑电图未见异常,血尿酸516 μmol/L,甘油三酯1.92 mmol/L,血钾3.19 mmol/L.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灶.诊断: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②陈旧性脑梗死;③低钾血症.

    作者:李云歌;张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提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 选择产科住院ICP患者274例,根据患者的疾病认知反应类型,以建立护士、医生、家属、病友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团队为基础,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疾病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比较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前后患者对ICP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后孕期监测的依从性、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对ICP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出院后孕期监测的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疾病健康教育相结合,及家属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提高患者对教育知识的接受程度,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叶小平;林华;廖夏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个案管理护理报告

    目的 探讨提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护理方案.方法 在个案管理、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指导下,通过结合个案管理护理小组讨论,对2015年1~5月入住我科的3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结果 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7~ 29天,未发生肠梗阻、感染、尿瘘、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基本能自行控尿及定时排尿,且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较出院1个月时明显提高(P< 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引入个案管理照护模式,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为有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及延续护理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雷花;杨显芳;肖静蓉;邱明星;李丽莎;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病理性瘢痕与多种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瘢痕是人皮肤受到创伤后真皮组织异常过度增生的结果,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均提示一些细胞因子在创伤愈合、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从而使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之间的作用,为揭示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一些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杜逸凤;潘宁;吴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可引起交感神经阻滞、痛觉缺失以及运动阻滞.在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有20多个影响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因素.本文就其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近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董倩;兰志勋;梁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症状性癫痫病因学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及世界上多数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癫痫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以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癫痫以症状性癫痫为主,多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而导致,脑血管疾病作为其首要病因得到了癫痫工作者广泛关注,随后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颅内肿瘤、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他少见原因如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和药物使用也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就老年癫痫患者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郭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及术中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数据以及并发症.结果 采用机器人完成手术的14例患者,麻醉时间(456.5土92.4)min,手术时间(414.6±83.6) min,术中出血(408.7±46.8) 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血K+、血乳酸(Lac)、血糖(GLU)升高,手术2h时PaCO2和BE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动脉血pH、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在术中下降,pH在手术2h时、HCT和HB在手术4h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长时间机器人手术对患者内环境影响较大,术中易发生高CO2血症并导致酸中毒、高钾血症和血糖升高.

    作者:徐广民;董倩;喻杨阳;周杨;吴雪;兰志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辅助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辅助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脱水和控制血压、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控制感染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辅助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36%(53/55)高于对照组的85.45%(47/55),电解质紊乱和肺部感染以及负氮平衡等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皮英;唐丽君;周素珍;刘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呼吸、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撤机时间、拔管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率、留住ICU时间.结果 干预组撤机及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48 h再插管率、序贯无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S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rhBNP用于AECOPD心力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肺功能改善显著,并且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作者:张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 总结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及围术期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联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心脏跳动或室颤状态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25例,其中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及左房血栓清除术1例;再次三尖瓣置换术10例;再次三尖瓣成形术4例.手术时间1.8~9.5h(3.3±1.6)h],体外循环时间37.0~154.0 min[(96.5±26.9) min],低体温(32.4±1.5)℃.20例患者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5例患者室颤下完成手术.全组患者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24.0%),术后院内死亡3例(12.0%).结论 胸腔镜下再次瓣膜手术能够在外周体外循环主动脉不阻断技术支持下实施,体外循环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充分的静脉引流和灌注流量,注意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保护.

    作者:钟执文;雷迁;张晓慎;黄焕雷;郭惠明;周成斌;章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肌骨超声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肌骨超声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随访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在关节炎症的早期阶段就发现滑膜炎、软骨的破坏和骨质侵蚀等,并可准确评估疾病活动度.本文就肌骨超声技术及其在RA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邬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